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1904-1997)/红色经典领袖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小平是一位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为世界所瞩目的世纪伟人。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

这部传记图文并茂,收入的数十幅图片是从两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邓小平的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者撰写的20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邓小平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内容推荐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目录

波澜壮阔的一生

家世

广安时光

重庆求学

在法兰西的艰苦生活

走上职业革命家之路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

参加八七会议

党中央秘书长

发动百色、龙州起义

第一次政治磨难

长征路上

初上抗日战场

战斗在太行山上

北方局代理书记

上党、平汉出奇兵

九战九捷

千里跃进大别山

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

打过长江去

“大迂回”与“大包围”

主政大西南

关注西南的民族团结

和平解放西藏

出任政务院副总理

当选党的总书记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顺义调查

主持制定“工业七十条”

重视教育事业

在“七千人大会”上

1964年的东北视察

七次出访苏联

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心系三线建设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

江西韵日子

“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出席联大特别会议

同“四人帮”的斗争

领导全面整顿

又一次被错误地解除一切领导职务

第三次复出

批评“两个凡是”

自告奋勇抓科学和教育

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讨论

视察东北

伟大的历史转折

出访日本

东南亚三国之行

访问美国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平反冤假错案

支持农村改革

从决策开放到倡办经济特区

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培养和选好接班人是党在组织上的根本任务

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视察陕、川、鄂、豫

新疆行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

华北军事大演习

主持起草《历史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

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陪同金日成访问四川

解决香港问题

南下苏杭

“邓六条”

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

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

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解决澳门问题

倡导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关注高科技的发展

改善中苏关系

从容应对政治风波

确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退休生活

夫妻情深

两大爱好——游泳与桥牌

情系上海

南方谈话

与世长辞

《邓小平文选》

后记

试读章节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今广安市)协兴场姚坪里(今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

四川,人称“天府之国”,古为巴蜀之地。广安,西距四川省省会成都200余公里,南距长江重镇重庆100余公里,地处华蓥山中段的丘陵地带,渠江蜿蜒流过县境。其山川秀丽,物华天宝,是古代巴文化发源地之一。至今,当地还流传着歌唱家乡的民谣:“金广安,黄白莹莹然,桑麻榆枣丰,沃野无闲田。金广安,庶民百姓,忠介质朴,不畏水旱,抗拒凶顽,名冠天府,点染好家园。”

邓氏家族在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广安县协兴场姚坪里的《邓氏家谱》记载:一世祖为邓鹤轩,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洪武十三年,以兵部员外郎入蜀,遂家广安。《广安州新志》中也写道:“邓氏旧志,其先本江西庐陵人。明洪武中有鹤轩者以荐举南京兵部员外入川,遂籍广安州北姚平家焉。”“其祖墓均在姚平,有宗祠。”

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是一位勤劳忠厚的农民,也是当地著名的织布匠。他靠织布渐渐地积攒了一些钱,随后,慢慢地置办了一些家业,买了一些田地。到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出生时,邓克达已经成为当地一名拥有两百挑(五挑为一亩)土地的小地主了。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一种民间的帮会组织“袍哥会”——也叫做“哥老会”。邓绍昌曾在广安县协兴场“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1936年去世。

邓小平是邓绍昌的长子,邓绍昌按字辈的排序为他取名邓先圣。

邓绍昌先后娶了四个妻子,共生育九个子女,最后养活下来七个(四男三女)。第一个妻子张氏,病死无后;第二个妻子淡氏,生三男二女,长女邓先烈,长子邓先圣即邓小平,次子邓先修即邓垦,三子邓先治即邓蜀平,次女邓先珍(十岁时病死),淡氏于1926年病故;第三个妻子萧氏,生一男即四子邓先清;第四个妻子夏伯根,生三个女儿,三女邓先芙,四女邓先蓉(十多岁时病死),五女邓先群。1949年以后,夏伯根一直与邓小平一家生活在一起,直到2001年去世。

广安时光

(我)受过中等教育。至于思想的变迁亦甚简单,我十六岁以前在中国,小孩子当然无思想可言。

引自邓小平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填写的履历表

邓小平的童年,正值中华民族处于深重苦难的大动荡的年代。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一个表面上维持着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全面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愈益猖獗,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危机不断扩大。

为了把中华民族从深重的苦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积极开展反清革命活动,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此时,邓小平刚满周岁。

从1906年到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发动十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停止战斗。

1911年,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地人民愤怒抗议清政府企图将川汉、粤汉两条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的行径。9月7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开枪打死了前往总督衙门请愿的群众数十人。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准备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川东一带也有同盟会起事。邓绍昌一度加入大汉蜀北军政府的革命军,驻扎广安,邓小平还到军寨里住过两日,革命的风潮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同年2月12日,统治中国达267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这一年,邓小平八岁。

童年时代,邓小平和那时的孩子一样,接受的完全是中国旧式的教育。

五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了设在本村的私塾读书。教书先生认为“先圣”这个名字对孔圣人有欠恭敬,于是把他的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27年。六岁时,邓小平结束了私塾的学习,转入协兴乡的初级小学读书。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11岁的时候,考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初步的新式教育。在这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

邓小平在高小的读书生活究竟是怎样度过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有文字记载,但从他的亲戚和乡亲的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中可以推断,他在学校是个勤奋用功的学生。

到了1918年,邓小平考入了广安县立中学。

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从重庆捎话到家里,让他去重庆,进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于是,邓小平结束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和他的远房叔父邓绍圣、同乡胡伦一起赴重庆求学。P17-21

序言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今广安市)协兴场姚坪里(今协兴镇牌坊村),父亲邓文明,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母亲淡氏,不幸早年病逝。继母夏伯根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邓小平是长子,有三个弟弟、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原名邓先圣,五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这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X-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先后担任青华团旅欧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还做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

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对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坚决支持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平息,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他特别强调,改革和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稳定压倒一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他从党和国家的前途着眼,坚决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他曾多次提出辞去领导职务。中共十三大召开后,他不再参加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实现了他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局势。他提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长期的革命实践锤炼出邓小平鲜明的革命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忍,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革命事业的未来抱乐观主义。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他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总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总是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他举重若轻,崇尚实干,行动果断,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更是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邓小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他酷爱在大海中游泳,有着打桥牌的爱好。最喜欢看体育节目,特别是足球。他说过:我能游泳,说明我的身体好;我能打桥牌,说明我的脑子好。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邓小平的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三卷本。

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后记

邓小平是一位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为世界所瞩目的世纪伟人。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我们献上这部传记,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不尽的思念。

这部传记图文并茂,收入的数十幅图片是从两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邓小平的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者撰写的20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邓小平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在此,我们十分感谢新华社摄影部、解放军画报社、外交部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四川报业集团、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重庆市巴南区档案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资料。

我们要特别感谢邓小平的亲属和警卫秘书张宝忠同志,他们毫无保留地提供了自己收藏和拍摄的数千张图片供选用,丰富了传记的内容。

本书图片摄影者同《邓小平画传》。

编者

2009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