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皆写博、人皆争名的网络时代,不知道有多少红男绿女在眼球之战中争先恐后地多脱一件、多色一点。“俊男美女们”就这样一批接一批在网络的谩骂声中崛起,又很快在身后更加高昂的谩骂声中消逝。所以可想而知当一个“不脱不色”的声音在博群中孑然响起时,每一个网民的惊诧与感慨。而就是这个“不脱不色”的女人此刻当仁不让地在中国特色博客中名列前茅,仅仅在搜狐频道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百万。她的名字叫做鱼顺顺,而且是一条“煮妇鱼”。
本书是“鱼顺顺男左女右私房书”之《不脱不色》,该书总结了爱情当中,或者说男女关系当中的一些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的一个大体的状态,比如说关系怎么处,还有男人和女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对同一件事的看法。
看似惊世骇俗的书名后面,是意想不到的文字和插图——作者将现实爱情中的种种切切剖析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不仅看清楚别人,更看清楚自己。《不脱不色》文字泼辣率真,插图诙谐幽默,看了让人在莞尔之后深思。
不用脱也不用色却能够把读者抓住的,是一片良苦用心——你能读懂吗?
我们需要婚姻吗
女读者L今年小四十了,没有婚史,整天都在琢磨着如何嫁出去。按说L的条件不错,除了岁数偏大,她有房有车有文化,还有尚可的姿色和不错的家庭环境,在某顺看来,她没嫁掉真是奇了怪了。L自己也郁闷,年轻时忙事业,加之总拿自己当人物,挑三拣四的,一眨眼就沦落成超龄剩女,如今要找个条件匹配的男人,竟比摘星星还难。因为合适她的四十的老婆还健壮着,即便个把没老婆的,随便也能踅摸上二十多的小女女。像L这种除了气质和经历就一无所有的女人,好像只有给五十以上老鳏夫续弦的份了——L因此长吁短叹,怨天尤人。
某顺劝她:咱不结婚成不成?结婚有什么好啊?你又不是找不着性伴侣,每周和那谁约会一次,完事儿各自走人,不用替他做饭洗衣养孩子伺候老人……多幸福的事呢,何必非得弄个大爷在家供着捏?
L答:不成!我要和正常女人一样生活,要生自己的孩子,要有合法性伴侣,哪怕见天掐架斗嘴,他也是那个每晚回家睡觉的,而非随时能拍屁股走人的主儿。
L想法比较传统,但伊显然忘了,传统婚嫁最好在花样年华进行,也只有趁着年轻胆大,结婚才容易实施,一旦误点,拖延到思想复杂的半老之后,除了破格以求,超龄剩女和没钱没势的老光棍,要想实现理想择偶,那是相当地艰难,婚姻如意的概率和坐飞机从天上掉下来差不多的稀罕。所以,既然错过,不如索性单身到底。当下社会这么宽容,又服务周到,没有法定伴侣也不影响生活质量,只要能耐得住节假曰的寂寥,单身又何妨呢。说穿了,追求婚姻的人太着意与人相似,但未见得人人合适婚姻生活啊。
我们看看婚姻能带来什么。首先,婚姻是契约关系,它要求双方彼此忠诚互相负责,假如你是一个敏感热忱又自制能力差的人,有了一纸婚书束缚,你在婚后遭遇的每个人都将变成陌路,跌宕起伏的情爱会因婚姻关系的存在,使你惆怅徘徊、抑郁痛楚。可能每一个有过婚外情的人都曾后悔过自己过早地上了某人的车,纵然情感没被良知打败,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换乘,却是纠缠心中的不甘。因此,那些多情的人,容易被爱放翻的人,总没机会开车上路,人生那八字就少了一撇。虽然丁克家庭越来越多,但某顺还是以为,如果可以不要孩子,那就可以不结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是要有后代的,过去人们为传宗接代忙活着养孩子,现在不需要惦记死后谁上坟准摔瓦罐了,但没个孩子联系着,两个大人坐在全自动化的大屋里,多闲得慌啊,还是得找点事体做,以免闲极无聊后出门找刺激;稳定家庭局面,三点比两点可靠,那些不想养孩子的主儿,走进婚姻显然是决策失误。
第四,婚姻会磨灭我们的意志,折腾我们的心灵。两个人在一起,想琴瑟和谐,必须收敛脾气,改革习惯,提高耐陸,从饮食到卫生到娱乐爱好到观念意识,全需要适应和配合对方,并时刻牢记抑制自我需求。一个人为别人折中得多了,就容易为自己悲观,一个人为别人考虑得多了,快感消融、疲惫增长。有些人时常矛盾,像高更一样期待换一种活法,其他状态未必适应他,但不换又总以为活得不如意,这是为别人压抑自我的结果。被婚姻折磨到绝望的人,比比皆是,虽然谁都懒得说,但我们还是承认自己只配做鸵鸟,埋头就好。
中国人善于随大流,结婚也是,不少人大概很少有想为什么结婚,而只是看人家都结婚了,他便也结婚。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结婚后傻了眼,要么难为自己,要么给人家找别扭。L姑娘,我还是想问问你,你当真需要婚姻吗?
城市中的怨妇们
咱今儿说道怨妇。首先确定怨妇的概念:已婚的或离异的或未婚似已婚的或未婚也未同居的,对男人有一定了解而了解又不深入细致的,还认定男人欠了自己的人情和爱情的——此为怨妇也。
可能你会问:怨妇范围咋这么广?
是啊,某顺以前也以为怨妇只是被丈夫遗弃的女人。自打上凤凰卫视得瑟一圈,很多网友拿某顺当了邻居姐姐,有苦水只管倒过来……俺两只耳朵灌满隐私、情伤,当中有九成是怨妇的哀嚎。此时才知,怨妇何其多,有丈夫没丈夫的,孩子没被狼叼走,也照样出祥林嫂,
过去女人没地位,一旦失去丈夫如同天塌地陷,哀伤,绝望,需要找个排泄怨愤的出口。所以,过去的怨妇只能是婚姻不幸,命运悲惨的女子。但现在的怨妇,有老公没老公,都可能对男人怨声载道。这和当下社会形态有关。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开放和推崇女权的大环境,随着视野的开阔,人们的行为越发自我,不甘受约束。有太多机会沾花惹草,只少许付出,甚至干脆无任何代价,也能顺利打到野食,或脚踩几条船。出墙,朝三暮四,在贞洁观淡漠后变成容易的事。只不过男人的色胆和色心更大一点,因此世间多怨妇。
男女平等喊了快一百年,但真正平等不可能实现。这是生理的局限,性别基因的不同。
怨妇不见得都有一个吃里扒外的配偶或准配偶,大多走私的老公或男友不过是偶然失足。偏是女人们都晶莹剔透,随便一个信号反馈,就能让伊及时捕捉到来自配偶或伴侶的“骚味儿”。敏感女人因此很受伤,比旧社会的小脚女子还容易受伤。有句台词说:“武林高手说,知道得越多越危险。”在处理男女关系上,想要稳定恒久,必得清淡了那颗较真的心,才能避免轻易沦陷为怨妇。
情事受挫,生活乏味,郁闷到顶点,就需要一个解压的地方。“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大家都有压力”时,香港巴士大叔会打电话,找心理医生求助;受经济限制或意识里压根没心病这词儿的国內妇女同志们,选择了向信任的人诉说不幸跟委屈。诉说过程就是减压过程,很容易成瘾,一遍又一遍,说的次数多了,听众多了,怨妇就出现了。
都是怨妇,却有不一样的表情。文化和见识的多少,决定了怨妇的层次。最有档次的怨妇很机敏,对男人走私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说。不说不等于不作为,她们很快找了性伴侶来回报对方。这样的怨妇往往学历高,能力强,收入多,社会主流和文化精英居多。这是一批很优秀的怨妇,她们经历的每一个男人是她们成长岁月里不同的里程碑,她们不会跟出轨的男人大吵大闹,她们习惯了自我消化——与闺密一起频频出现在酒吧会所等处,专门选青春年少才出道的小白领一夜情。同行闺密肯定也是领略了男人的忘恩负义的,她们互相成为彼此的听筒,互相鼓励,并交流玩男人之心得。
P8-13
以前我从不认为,一个女的除非她是徐静蕾,可以光靠作文就获得人气。所以在搜狐TOP 10看到“鱼顺顺”,便想点进去——看看类似木木的乳房、流氓燕的胴体。结果自然是比较生气。一个穿汗褂的“墨镜儿”凝视大海,文章全是怎样捕获爱人的心、跟青年朋友谈理想,还有离婚的女人要坚强……根本没有乳房和胴体。
我查了下《传播学教程》,结论是她绝不能火即便搜狐抬举。一个女的,指定真名叫王翠萍还是李玉芬,却偏偏翘起兰花指,管自个儿叫什么黄花鱼。500篇博文标题全七字儿,《我们需要婚姻吗》、《集思广益帮帮她》,甚至《甩掉男人的绝招》;第一人称单数都“俺”罢了,还动辄自云“半老煮妇,专职家务”,全不顾虚拟社会的桃色想象;另外两千字的博文愣不安一个生词(我平常,一再强调“文字须有陌生感”),就紧着用解放初妇女识字课本里的那几个字来码。更可恶的是装知心姐姐和周树人。我们听过李泽厚、朱伯儒、曲啸、张海迪、何阳、李阳、杨立伟、聂海胜,谁还要听你丫的“煮妇”讲人生哲理?
当时很想就这么搂几砖闪人。因为,从此不好用“我是个男的又不能脱”来为自己荒凉的人气开脱自嘲了,也不好用我师傅传我的经典讲稿忽悠学生了。鱼顺顺,你不仅蹂躏了写作学也蹂躏了我!
于是乎我此起彼伏,痛定思痛,耐心揣摩,活学活用。
我们一度认为自己学过英语,但其实只学会了完形填空。我们学会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但在菜市场上还是吃亏。作文训练是打2年级开始的,从记一件小事到我的爸爸,一直写到试沦浅析略谈和也说。令人沮丧的是,我们不会写病假条、情书、住房申请以及家长意见。
鱼顺顺这个人,便宜就便宜在读的书少。阅读理解、微分积分、托物言志和先抑后扬……这些一点也没有玷污她。她信手拈来信口开河信马由缰信口雌黄。在我的写作课上,她现在被用来作为案例和典范:法无定法文喜不平羚羊挂角大道无形。鱼顺顺同志可以证明,没有最好的修辞和结构,只有相对于特定读者的感染和击中。
我们学会的传播学,只是传播学的书面定义。我既不能在课堂上征服学生,也不能在博客里征服网友。鱼顺顺曾经是一位广播工作者,她懂得“互动”和“现场”,知道怎么把人话说得像人话。而我们在高校的大部分努力,就是学习怎么把人话说得不像人话。
鱼顺顺虽然叫“鱼顺顺”,实际上很该叫“狼横横”。她对于被粉饰的东西有最清醒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一般女性杂志里的燕语莺声。她对于装腔作势,有最彻底的批判,但又丝毫没有愤青的偏执和傻冒。她对稿费的热爱,跟齐白石和我一样真实深切。我喜欢热爱稿费的人,不喜欢写字为装点门脸的小女子——而鱼顺顺甚至有时候假装粗鲁。在MSN上,跟她的交流不需要成本,这样的女的,全世界我认识的不超过仨。
顺着这个脉络下去,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先抑后扬了。明眼人,早就看出来我练就的把式:谁不知道你是鱼顺顺的闺蜜,先装着糊把牛粪再献朵鲜花?那好,为了文本改革超越自我,下面再一波三折糊抛狗屎吧。
鱼顺顺,吃亏就吃亏在读的书少。这使她在蔑视权威的同时,也有反智主义的倾向。雅驯的词语虽然并不比大白话高尚,但也决不应该天生比后者下贱。使用生词的人并不总是装酷,因为有一些时候,对于一些读者,那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有鉴于此,我由浅入深开了点书目给她,包括《儒林外史》、《发现太平洋》、《叫魂》,还有我的博客。
《不脱不色》的问世,始于一次和好友“走着”的抬杠。2005年春夏之交时,某顺写博已满周年,“走着”同学挖苦我,“这么勤奋地天天写,也没见你博出名。”某顺很生气,告诉他,“我要是想在网上出名,《不脱不色》就能写出名,不信走着瞧!”
为证明自家有本事,我当即写了篇800字左右的短文,内容是男女关系,为了打眼,刻意玩了把冷幽默。文字贴出来后,网友们都说好看、有趣。某顺因此信心大增,专门搞了个分类《不脱不色》,开始撰写评述两性的文字。《不脱不色》的文章越攒越多,在网上流传越来越广,到了2005年底,就有为数不少的成群“鱼粉”出现了。2006年春,因《不脱不色》系列广受欢迎,我博客的流量每天过万,为此我成了“中国最出名的家庭妇女”,被一系列纸媒报道,还接受过凤凰卫视许戈辉的专访。可以这么说,《不脱不色》,让我真的不用脱也不用色地出了点小名。
《不脱不色》系列的读者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看来说男道女的话题,是人民群众永远热爱的,而某顺“直白粗野”的评述方式,大概也让很多人有“超爽”的快感。《不脱不色》里的大多数文字,在网络上被四处转载,也在各地报章的副刊上发表过,而且都是编辑们自己上我博客取走的。至今也没投稿兴趣的某顺,又不是中文科班出身,却能因《不脱不色》系列文字,开始了职业写手的生涯,且完全能养家糊口。为此我一直有点小得意。
但这点得意根本无法拯救某顺的郁闷:为什么网上网下都广为流传的《不脫不色》,却一直没有慧眼出版商看上它、使它得以铅印成书呢?哦,说没看上也不客观,事实是看上《不脱不色》的出版社足有一个班了,但他们最后都担心这些文字来自于博客,结集出版后会有销售问题——人家网上能看见,干吗还买你的书呢——想法貌似有理,其实很可笑,因为近年来的畅销书,大多是从论坛或博客上直接扒下来的。评说男女关系的文字会滞销吗?打死我也不信。某顺就一直郁闷地等待着有识之士的出现,并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来不停抚摸自家郁闷的小心灵。
一等两年,海南出版社总算发现了闪金光的某顺。当下,《不脱不色》即将出版,某顺的心不再郁闷了,但却开始了焦虑——我想《不脱不色》一举成名,真的,我不说假话,可到底有没有这可能呢?惴惴中。
最后,感谢一直关注某顺的各位网友鱼粉,感谢好友“走着”当初的激将,感谢责任编辑夏蓓和插画作者照心的努力,是你们让《不脱不色》见了天日。谢谢!鞠躬,N+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