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35公斤的希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安娜·嘉瓦尔达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讨厌学校吗?”

格雷古瓦厌恶上学,非常厌恶,以致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被留级两次了。然而他却有一双巧手。他喜欢在放学后黏在爷爷身边,敲敲打打,拆解修理机械。格雷古瓦里古瓦其实不笨,只是不喜欢上学,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他的父母也想帮助这个儿子,结果却导致了家庭的矛盾和争吵不断。唯一会倾听格雷古瓦心声的人只有他的爷爷。他很疼爱这个孙子。然而,当爷爷得知格雷古瓦再次被留级的时候,却非常愤怒。他拒绝安慰格雷古瓦,也不再当孙子的避风港……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极其感人的少年成长小说,仅在法国发行就达三十万册,并畅销于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学校、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和自我成长中的种种矛盾,它微妙地探讨了很多问题。其自然流畅的语言与真实切身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人和孩子们。

至于那些问题的结论,相信阅读完这部小书之后,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自会有答案。

“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

试读章节

“我也有份礼物给你,格雷古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解释说:

“下一年,你就要和大孩子一起,在达雷夫人班上了。你一定要更加努力……知道为什么吗?”

我摇了摇头。

“为了能读懂这里面的一切……”

一回到家,我就让妈妈给我念书名。她把书放在膝盖上,说:

“《为小手准备的1000种手工活》,天哪,接下来可不太平了!”

我讨厌达雷夫人。我讨厌她的声音,讨厌她的样子,讨厌她那喜欢所有带花边东西的丑丑的癖好。可是,我还是(跟着她)学会了认字,因为我想学做124页上那个蛋壳做的河马。

在我期末的评语手册上,玛丽写道:

“这个男孩子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材。”

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国家教育体制的成员没有抛弃我。

其实,我认识很多人,很多都不喜欢学校的人。比如您,如果我问您:“您喜欢学校吗?”您也会摇头,跟我讲不喜欢,很显然。只有那些特别卖力显摆的家伙会说喜欢,或是那些特别聪明的人,觉得每天早上去学校检验自己的能力是种乐趣。除此之外,有谁是真的喜欢学校呢?没有人。而有谁是真的讨厌学校?也并不多。除了像我这样,被称为又懒又笨的坏学生,一到学校就会肚子疼的家伙。

我大概在闹钟响前一个小时就会睁开眼睛,那一小时里,肚子疼的感觉就膨胀,膨胀……从高架床上往下爬时,我就感觉仿佛身在汪洋大海中的小船上那样直犯恶心。早饭就像是酷刑。说实话,我真是什么都咽不下,可妈妈总在背后盯着我,于是只好吃点儿并干。乘公共汽车时,肚子的疼痛感就慢慢变成了很埂的一个球。如果我碰到同学,聊聊像泽尔代①这样拘话题,可能会好一点,硬球会消退些。可如果我是一个人,硬球就会压得我喘不过气。而最可怕的是,当我踏进学校的操场,闻到那真正令人头疼的、学校的气味。一年年时间会过去,地方会变样,可学校的气味总是无法改变。那种混杂了粉笔和破球鞋的味道,直扑过来,仿佛会卡住我的脖子,把我的心提到半空。

那团肚子里的硬球在下午四点的时候开始融化,重新打开自己房门的时候,就完全消失了。可它还会回来,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当他们来就我在学校的一天提问题,当他们掏我的书包,检查我的作业本。不过那种难受劲会小一点儿,因为面对他们,我现在已经习惯了灾难。

唉,不对,我可能在说谎了……我其实一点也不习惯。因为那些灾难接连不断,令我实在没法应付。那是很痛苦的。因为我的父母不懂得爱别人,也不懂得相爱,于是,他们每天晚上都需要吵架;又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始吵,就利用我、拿我的成绩差当借口。这永远是其中一个人的错误。妈妈指责爸爸从来不花时间来教育我,而爸爸则回应说是她的错。是她把我宠坏了。

我真是烦,好烦……

烦到了您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屋里头把耳朵堵住,专心于自己在制作的东西上。一艘用我的拼装积木为太空行者阿纳肯造的宇宙飞船,或者用我的麦卡诺①做成的挤压牙膏壳的机器,或者是卡布拉斯的巨型金字塔。然后,还有完成作业这酷刑。如果是妈妈来指导,到最后总是她会哭。如果是爸爸来指导,到最后总是我哭。P8-11

序言

“我恨学校。

我恨它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甚至,更加严重……

因为学校毁了我的生活。”

这是这本法文小书的开头。

第一次阅读,是被冲击到了。相信很多人亦如是。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却如此真实。如此真实,而并不沉重。

你讨厌学校吗?

如果被问到,相信多数孩子会犹豫地摇摇头。

那么,你喜欢学校吗?

多数答案很可能仍是犹豫地摇摇头。

关于学校——

不可否认的是,这其实是一个十分纠结人心的词汇。

提起它,就像前边的答案,相信至少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的情绪是微妙复杂的,无法用绝对的正面或者负面来言喻,喜欢?不喜欢?无奈?终究是绕不开的人生道路,而且贯穿了人生前段的整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学校。

喜欢不喜欢也好,多数孩子在还懵懂的时候,便已经习惯性地按家长的安排,背着书包、开始天天走在上学的路上。

可是,教育的矛盾与问题,许多年来,同样一直在持续着,被人探索着。

教育改革一变再变,应试也好,素质也好,从小学到大学,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怎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个性格特点都不一样的孩子,如何教育才能培养出人才、才能最好地实现人性化、因材施教等等。

这样的矛盾与问题,现在看来,放之世界皆有,只不过因为我们身边亦有,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在阅读这本以“我”为代称的小书的时候,就会觉得格外地切身。

格雷古瓦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有着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他的手无比灵巧,可以凭着天才的本能做出很多东西,但是,哪怕让他背一首童谣都会是一场灾难:他不擅长正统的“学习”。

学校,永远是我们家的悲剧,您都可以想象……妈妈哭,爸爸骂我,或者倒过来,妈妈骂我,爸爸一声不吭,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也很难受,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又能对他们说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啥都不能说。因为一旦我开了口,情况更会糟糕到极点。他们(我的父母),只会像鹦鹉一样,重复着同一句话:

“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

“学习!”

多么熟悉的情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每一天这样的情景都在多少家庭里上演着?

有多少孩子是真正的“笨拙”,有多少孩子是“情况特殊”,还有多少孩子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方式与合适的人”?

我想到了一些人。

我想到在《指环王》里扮演精灵莱格拉斯以及在《力口勒比海盗》中扮演威尔、迷倒万千少女的奥兰多‘布鲁姆,他在少年时曾患过“阅读障碍症”,即无法正常阅读文字。他的母亲为了帮助他克服这个障碍,鼓励他阅读文字简短而又优美的诗歌,最后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奥兰多不仅逐渐克服了阅读障碍症,并且开始对阅读和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在艺术和戏剧表演中一展才华、进入国家青年剧院而走上了演艺之路。

我想到凯尔泰斯·伊姆雷,那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因为呆笨被人称做“木头”,反映迟钝、学习成绩勉勉强强,凭着一个梦和母亲的一句话开始码字,在二战的集中营里坚持活了下来,并继续写作,书籍开始出版……最终,获得了最高荣誉——2002年瑞典文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

我还想到了《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被人当白痴的阿甘、感受着爱情与亲情的甘美却又忐忑怯懦的阿甘、遭遇了无数失败与荣誉的阿甘、跑过朝阳跑过海边的阿甘,最后智商只有75、曾经戴了那久久骨骼矫正架的他,安静地目送自己的儿子跨上校车,一如当年的自己,羽毛飞过天际。

有多少老师会给予一个看起来并不聪明的孩子“一定可以教育成材”这样的肯定?

有多少家长会给予一个特殊的孩子如“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以及“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放到谁的心中,他就是真心想帮助谁的”这样的希翼?

又有多少孩子,终于能写下“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这样的字句?

这部少年小说的文字朴实自然,几乎可以让人认为真的有“格雷古瓦’’这个孩孚,仿佛就是他的自传体一般。最真挚的感情就在那些男孩子自言自语般充满少年张力的文字中流露出来。这本书其实什么都没说,但它却微妙地探讨了很多问题:成绩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吗?学习好是否是成功的必须条件? “成绩”和“学习,,在家庭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如何对待那些所谓的“差”学生、“坏”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无怪乎它可以只在法国一个国家就发行三十万册、并畅销于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于是——

那些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呢?家长,孩子,老师,又该做些什么?

相信阅读完这部小书之后,每一个人的心中自会有答案。

无论及于自己的过去,还是关于一些未来。

“你,讨厌学校吗?”

后记

这是一个差得不能再差的学生,一闻到学校粉笔盒破球鞋的味道就头疼的男孩,自行创造发明剥香蕉皮机器图纸的梦幻骑士,两只脚只知道在面粉堆里踩脚踏车的傻小子,整天捉摸着怎么把藏在床底下的骨头给捡出来的瞌睡虫。

就是这么一个木鱼脑袋的法国小男孩,他唯一喜欢的老师是他幼儿园时期的玛丽安妮老师。每天,她都会从家里带一点新鲜的小玩意来课堂:一个碎纸做的刺猬,一个奶瓶做的猫,一个核桃壳里的老鼠,有会活动的,有拼贴的,有素描的,还有油画的……一千种为小手准备的手工活。期末,玛丽老师在评语手册上写下了: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头脑,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材。

格雷古瓦的求学生涯,反映了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大的考试压力。一个孩子的身上背负着巨大的父辈所寄托的巨大希望。64岁的爷爷,39岁的爸爸,13岁的小格雷古瓦。三个人的生命里究竟蕴含着多少的能量?一个13岁的法国小男孩,他有着35公斤的体重。一个男孩的生命里,究竟寄托着多少父亲和爷爷的期望?或者是两者的合一。

一封动机信,决定了格雷古瓦的求学命运。他终于被位于瓦朗斯以北30公里的格朗向中学录取了。格雷古瓦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封动机信。格朗向中学的校长先生:我想被你们学校录取,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学习档案实在是太差了。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我想来格朗向是因为我认为,那会是让我感觉最幸福的地方。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通常意义上,分数代表了一切。格朗向中学校长却因为一个学生虔诚的动机而破格录取了格雷古瓦。马尔蒂诺校长让人看到了现代国家教育体制下人性化与柔情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孩子稚嫩心灵下的喘息与前进道路上的希望……

玛丽安妮老师,不放弃差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法,也是格雷古瓦求学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来自老师和家长方面的点点滴滴的关心鼓励,都能够化作一个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与源泉。信心教育与挫折教育一样,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人格定型、心智健康发展的砝码。

我们也看到了现代家庭生活对孩子心灵产生的某些不良影响。格雷古瓦的父母经常争吵,相互指责。小说并没有花过多笔画用在描写格雷古瓦的家庭生活上,甚至是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存在于格雷古瓦父母之间的矛盾。小说更多的从孩子的心理角度,阐述了父母争执责难对孩子稚嫩心灵的深深的伤害。父母将许多无法实现的希望与愿望全部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小格雷古瓦疲惫的心灵的喘息的声音。

爷爷老莱昂是整本小说的灵魂人物。小格雷古瓦最喜欢逛的是爷爷老莱昂的储藏室。他喜欢闻那些污油、润滑油、电热器、烙铁、木胶、烟草和其他一切的味道。他发誓有一天,他要把这种味道蒸馏分解,要造一款香水,取名“储藏室的水”。一旦遇到生命里不幸的事,他就要闻一下这味道。爷爷的储藏室,是格雷古瓦的精神避难所。那是他唯一感到自在舒坦的地方。某一天,爷爷的生命突然从小格雷古瓦的世界里消逝了。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原来是那么的脆弱,老莱昂的生命在医院里一点点流逝。我们也感受到了生命原来是那么的顽强,小格雷古瓦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里其实负载着巨大的希望,那是爷爷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那是爸爸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那是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的。小格雷古瓦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学习方面的种种障碍与困难,终于战胜了第七节攀绳节。痛苦和快乐的泪水交织在了一起。莱昂,我在这里,看着!我给你我的力量。我给你我的意志。拿去!拿去!你需要它们。那一天,你给了我你的知识,那么我呢,我要给你我所有的一切:我的青春,我的勇气,我的气息,我可怜的小肌肉。拿去吧,老莱昂!把这一切都拿去……我求你了!  这是一本读了以后令人感动得落泪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它写出了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弊端,它写出了孩子在一次次考试下扭曲痛苦的心理,它写出了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从玛丽安妮老师、校长那里看到了现代教育体制中人性化柔情的一面,我们从小格雷古瓦迎接挑战,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中,看到了生命那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5: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