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你会对日本如此热衷于情报工作感到惊讶。二战中,它的情报人员曾给盟国以重创,上世纪七十年代,它的情报失误也曾为恐怖组织的肆虐提供了客观条件。在中国东北的“青木机关”、险些害死蒋介石的南造云子等等,都成了迷雾一般的角色。
本书详述近百年来的日本情报史,将其中的关键人物、组织、事件悉数道来,披露的内幕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同时也感慨万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报日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胡平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了这本书,你会对日本如此热衷于情报工作感到惊讶。二战中,它的情报人员曾给盟国以重创,上世纪七十年代,它的情报失误也曾为恐怖组织的肆虐提供了客观条件。在中国东北的“青木机关”、险些害死蒋介石的南造云子等等,都成了迷雾一般的角色。 本书详述近百年来的日本情报史,将其中的关键人物、组织、事件悉数道来,披露的内幕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同时也感慨万分。 内容推荐 作者在充分消化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有关史实的前提下,从日本以情报立国这一国策入手,用汪洋自肆的笔调,纵横捭阖的气局,重点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情报观念、渊源、机构、组织、学校,以及对情报人员的培养、训练、活动、罪行等情况,做了全面、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与描述。 目录 开篇的话 忧患,一种思维方式 1当西邻大谈“崛起”之时 2求知欲,索取欲 3日本四年,英国八百年 4想不“崛起”都难 第一章 日本情报战的源流 5孙子、忍者及阴阳师 6从丰臣秀吉到德川幕府 7明治时代的情报活动 第二章 像水浸染一般席卷中国 8不怀好意的窥探 9“日本志士的梁山泊” 10东亚同文书院 11残碑无声,却扣人心弦 第三章 赶到阿穆尔河的那一边 12陆军省的妥协 13“明石机关” 14“青木机关” 15处处有“阿菊” 16海军出动了 第四章 高粱根上的百脚蜈蚣 17“早晨八点钟的男子” 18“东方劳伦斯” 19从口袋里滚出几个炒栗子 20留西柯夫的震荡 第五章 最有力的掠夺者却出身贫贱 21“国中之国” 22陆军中野学校 23登户研究所 24“帝力于我何有哉?” 25“帝国之花”考 26邻家大叔,邻家兄弟 第六章 睡觉也须睁开一只眼睛 27戴了白手套的海军 28初战美利坚 29“东风,雨……” 30误差在百分之二十以内 第七章 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情报战 31“一亿人能压碎宝石” 32某种精神镜像 33暗杀斯大林 第八章 “判断力”的消失 34纵横合围的“套牢” 35“拉姆扎”小组 36共军百团给予的“苦痛经验” 37“海军甲事件” 38“缩小”与“扩张” 第九章 一把新剑正凛凛出炉 39老麦克为之热泪盈眶 40从核桃壳里砸出来的民主社会 41小泉,日本的“当代武士” 第十章 一场无形的战争 42日本人“从天而降” 43要紧处,决不幼稚 44也有两手,两手都很硬 45一副人生化了的高感度天线 第十一章 并非题外话 46中国人对世界的“误读” 47人与非人?君子与小人? 48使用“爱国主义”得十分小心 49莫非一种共同的宿命? 尾声 不愿是熊 主要参考书(篇、馆)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但大约在同时候,日本已经出现对情报战予以突出注意的人物。此人叫丰臣秀吉,是农民的儿子,相貌丑陋,身材在日本人中也显得十分矮小,却以冷酷如铁般地治军而出名。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的列岛内乱中,他先后经过纪州征伐、四国征伐和九州征伐,受降了德川家康,征服了西日本全境。在这一系列征战中,他组建了一支名为“细作”的队伍,每次排兵布阵前,他都像漫天撒网一样将细作们撒出去。他下令细作们不能总呆在一个地方,其活动区域必须严格地实行轮换,以便对先后呈递上来的探报进行验证,识别真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他眼里,情报是更重要的“粮草”。 1587年,一片绯红乳白的樱花潮,刚在列岛上自南向北地凋谢不久,丰臣秀吉已决定发兵征服最南端的九州岛,但他的剑若要出鞘,必等着细作们归来。细作终于带回了这个地区地形的详细概述和草图、收成情况、粮草供应和给养运输的情报,以及当地军阀内部屡屡摩擦的报告,又在九州岛上大量地散布流言蜚语,造成人心惶惶,丰臣秀吉才大气长舒,嚯地拔出腰间的长剑,但此时,已是第二年红叶满山的秋冬之间了…… 其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丰臣秀吉要德川家康去劝降另外的一个大名岛津义九,当时岛津仍拥兵割据,在九州牢牢控制着日向、大隅、萨摩三个藩国。岛津不允许其他藩国的人人境,连通商也严加禁止,要想找到一个了解内情的外藩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德川家康无功而返,只打听到岛津义久笃信佛教。 丰臣秀吉让五六个细作先混入一位名叫显曜的高僧门下当听差,这位高僧不久要专程去岛津义久那里讲道。显曜从前是岛津的先生,自然被待为上宾,并特许一行人在自己的藩国境内随意巡访。巡游中,一行人登上狮子岛,岛上风景如画,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佛学中心,而且借着如画景色的掩护,还是一个军事要塞。在这里,细作们搞到了大量隋报。 这期间,丰臣秀吉移师到了仙台河边,大本营就驻扎在一座叫做太平寺的庙宇内。显曜听说丰臣秀吉大兵压境,战事已迫在眉睫,赶忙向岛津辞行,称再留下来便会拖累将军。岛津派出护兵,领显曜一行走了一条不为外人所知的小路。细作们很快来到丰臣秀吉的营地,乘机向丰臣送上大量情报,又沿来的原路,引五万大军直捣狮子岛。 1590年,丰臣秀吉成功拿下九州,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事后人们才知道,丰臣秀吉不仅派细作打人了显曜高僧的亲随行列,就连高僧本人,其实也是他精心埋伏于青烟梵音的一名高级细作。事后,显曜得到了一笔数字可观的酬金,他用这笔钱建立了西本愿寺,这所寺院后来成为日本的建筑奇观之一。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日本情报史应始于丰臣秀吉。此人不仅是十六世纪晚期列岛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在他之前,任何试图在政治上统一日本的尝试,都遭到了大名们的强烈反抗;他也是日本情报战的开山鼻祖。 丰臣秀吉死于1598年。他的临终遗愿是让昔日的对手、受降后又成为自己政治、军事首席助手的德川家康暂时即位,待他的七岁儿子秀赖长大后再行归政。与东方的大多数领袖的遗愿最后总是泡汤了一样,德川幕府这一上台,再也不愿下来,但让列岛享有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260年的超级稳定。这一“稳定”,是以两手换来的,一手是不让人民说话,一手是不让外国人和基督教登陆。正是这两手,却使情报战有了更多的用途—— 在德川家族执政时期,当局招募了一支庞大的暗探队伍,这些人打扮成各种身份、职业,长年周游列岛上下,窥探社会各界对当局的不满情绪和反叛迹象。偶有出言不逊,或举措失当,就有可能招致当事人锒铛入狱,甚至株连全家。一种提防隔墙有耳的氛围,如成堆的阴云一样覆盖着这个国家…… 一批精心挑选的年轻人奉命学习荷兰语,为的是接触并监视唯一获准留在长崎的荷兰商人,许多年里,这是日本了解欧洲的唯一渠道。这批年轻人不断向上面提出借助西方经验与技术、迅速提升本国军事实力的建议,幕府将军们因此日愈认识到,倘若不能提高本土的防御能力,那些自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就一直对东方急不可耐的西方国家,决不会再容忍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了! 俄国是最想打进日本的国家。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名小太夫的流浪汉从俄国回到了日本,仅在圣彼得堡一地,他就呆了一年,成了关于北方那片陌生、幅员辽阔的国度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主要依据小太夫提供的情报,幕府又组织人员,收集了一些因海上遇难而踏上过俄国领土的日本渔民、无意流落到日本的俄国人的零星叙述作为增补,编出一部十一卷本的关于俄国情况的报告,即《北海浮排简报》。 编制这些报告,标志着日本人对于情报的认识上升到了自觉的理性,而且,显示出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年代,日本也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进一步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甚至是流浪汉这样出身寒微的日本人,也同样具有惊人的观察力…… P28-30 序言 ▲倘若说,宛如一张被硬扎扎的猪鬃给撑破了的旧沙发,每一个毛孔里都塞满了索取欲的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小国侵略、挑战甚至打败大国的历史;那么,恰似打落进煤灰堆里也精光逼人的猫眼石,每一双眼睛里都闪动着求知欲的日本人,组成了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的情报国家。 ▲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建立过如此包罗万象、朝野齐心投入的情报系统;也没有一个民族像大和民族这样,情报观念几乎根深蒂固于全体成员的血脉。正是因为情报战的出色运用,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给世界留下的背影是—— 这是一种总能在出入意料的时间或地点,以某种出入意料的方式,让世界大为震惊的人; 这是一种对其丝毫大意不得、丝毫自傲不得,就是夜里睡觉也须睁开一只眼睛盯着的人。 后记 继2007年1月出版《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香港三联书店)一书之后,这是并非日本问题专业研究者的我,关于日本的第二本书。比起第一本书,本书写得颇为辛劳,连头带尾三年,真有些惨淡经营、勉为其难的意思,但近些年来沉溺于“盛世”弦歌中的中国人需要有这样一本书的念头,一直支撑着我。 在本书里,我努力剖析了日本文化中一直被中国人所忽略的一个强烈特征:以情报立命,视情报为岛国生存、拓展的第一要义;较系统翔实地阐述了明治维新至今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大情报活动,及其正史野史里所涉及人物的再解读。倘若读毕本书,读者将会和我一起警醒:当下不少中国人的“盛世”情结,其实只是拒绝饱经忧患的历史与现实,也拒绝人类普世价值正浩浩荡荡的世界,大抵关起门来自己恭喜自己发财;并且喟叹:无论一百多年前还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对于西部大陆的认识,远远甚于我们对这个东洋岛国的了解,我将深感欣慰。 在本书的酝酿与采写过程中,先后得到长江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阳继波先生,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资深编辑褚赣生先生,旅日华人作家林小玎女士及其夫君手冢胜男先生,旅日华人张军女士等的大力协助与问暖嘘寒。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祝新刚先生、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陈翠玲女士一直关注并鼓励着本书的写作。特别要说明的是,通过电子邮件及面晤,林小玎女士回答和解析了我不少问题与疑惑,尤其她煞费苦心地为我找到了影佐祯昭、田中隆吉、吉川猛夫、后藤新平等人以及陆军中野学校的相关照片,以我的视界,这些战争时期日本对华对美情报战中的重要人物,虽在国内有关书籍和文章中略有提及,但他们的照片在国内还没有发现。 我所在的南昌大学去年刚研究生毕业留校的潘博小姐,则在资料整理、图片编辑、有关文字翻译上,为我提供了诸多方便。 借本书出版之机,谨向以上诸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于2008年戊子春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