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读本,首先是一个“课外读物”,而不是“教材”。它的诞生缘于一些人不满意于语文教育的现状,希望改革,寻求新的语文教育的资源,以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一个内在动力,更是也是一个内在尺度。它昭示着教育民间改革已经在行动。
《新语文读本》: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未完成的过程/1
卷一 缘起
恳请参与《新语文》编写工作的一封信/3
要有入地狱的思想准备/5
《新语文》编辑筹备研讨会纪要/7
编辑新的中学语文课本的几点想法/12
关于《新语文读本》编写的一些设想/14
第一次《新语文读本》编委会议纪要/20
关于“融通文理”的通信/27
如何取舍和编排经典作品/28
关于《新语文读本》编写工作的几点意见(供讨论)/37
《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35
《新语文读本》出版说明/39
《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纪要/47
关于《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的通信/45
致小读者/51
致小学语文老师/52
致年轻的父母们/53
《新语文读本·写作版》会议纪要/55
《新语文作文·小学卷》出版前言/58
童言童心
——《新语文作文·小学卷》编者的话/60
对话发现
——《新语文写作·初中卷》编者的话/62
公民意识大气文章
——《新语文写作·高中卷》编者的话/64
《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农村版)前言/66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农村的孩子
——《新语文读本·中学卷》(农村版)前言/68
卷二 理念
以“立人”为中心
——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73
语感中心说:语文教学新的路标/93
《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107
走进经典尚友巨人
——《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141
努力书写一个“人”字
——谈《新语文读本》的编写/147
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149
给于漪老师的信
——关于课外语文读物的编选/171
开放的语文世界
——有关《新语文读本》编选修订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75
选择的愉快/190
“语文教学情境”和师生对话与交往/192
语文教育退思录/199
“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教学手记/204
和学生一同阅读
——高中生阅读现状与改革对策之探讨/210
还我琅琅书声
——兼论四十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误区/277
语文课,到图书馆去!/221
我想做一个尝试/226
分享与对话:学习与阅读的一种新理念/230
关于“教育·出版·学术”的夏夜启示录
——一位出版社总编与一位大学教授在一个夏天夜晚的晤谈/232
卷三 反响
《新语文》问世记/241
追寻语文原有的魅力
——从《新语文读本》谈起/250
一套全新的语文读本
——访《新语文读本·小学卷》主编曹文轩/254
2001:年度选书
——“书缘”专刊岁末谈话录/257
2001年:有偏好的回顾/259
“读书时间”《新语文读本》专题节目文字稿/260
让写作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精神活动/270
从写作到公民/278
我读《新语文读本》/279
我为之兴奋的一件事/280
追寻一个伟大的传统
——评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新语文读本》/282
喜读《新语文读本》/285
谈《新语文读本》
——兼谈两岸小学语文教育/288
以经典引导儿童
——以《新语文读本·小学卷》为例的研究/298
一种带有理想化和艺术化倾向的语文读本
——初读《新语文读本》及《编写手记》/318
启蒙的无奈
——读《(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有感/320
反思新语文观念/322
一位农村小学教师的来信/327
卷四 回 忆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和《新语文读本》/333
《新语文读本》与我/336
广州日记/346
意犹未尽
——《新语文读本》编选感言/357
断想/354
七年以来/358
关于《新语文读本》的回顾和思考/367
《新语文读本》大事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