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四史成语典故(南北朝史)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李啸东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唯阿之间

——《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十七·蔡廓》

语见“蔡廓传”后的附传“蔡兴宗传”。

蔡兴宗(公元415年~472元),是蔡廓的小儿子,其父死时他年仅十岁,从小就有见识,勤奋好学。初任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太子舍人,后任南平穆王冠军参军、武昌太守,又任太子洗马、义阳王友、中书侍郎,后出任司空何尚之的长史,升任太子中庶子。

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任蔡兴宗为临海太守,征为黄门郎,太子中庶子,转任游击将军,不久任尚书吏部郎。蔡兴宗办事干练,识人明敏,敢为人所不敢为。孝武帝让他大胆担当选官之任,后转任司徒左长史,再任中庶子,领前军将军。后升任侍中,在皇帝身边做事。他直言敢谏,议论朝廷得失无所顾忌,引起孝武帝不快。后出任东阳太守、江夏内史。随后征还朝中,初为左民尚书,不久掌管吏部。当时孝武帝经常大搞宴会,在酒后肆意侮辱群臣,自江夏王刘义恭以下都遭到辱骂,只有蔡兴宗因正直威严,孝武帝心有所惧不敢加辱。大臣们都敬重他的端庄正直。

孝武帝死后,前废帝(南朝宋曾两度废掉皇帝,故有前、后之分)刘子业即位,任性胡为败坏朝廷法度,亲王和大臣们都阿谀奉承,唯有蔡兴宗持大臣之节,规劝得失,议论朝政,在用人上不肯曲意附和,有不合规制的便据理力争,有时说出尖锐的意见,连主持朝政的江夏王刘义恭也吓得说不出话。在选官任用的事情上,蔡兴宗总要持公心选用恰当的人选。当时薛安都为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太子左率殷恒为中庶子。兴宗拟选用薛安都为左卫将军,常侍如故,殷恒为黄门、领校。刘义恭认为薛安都的职权有些多,打算让他只担任左卫将军。蔡兴宗说:“太子左率和左卫将军的差别,就在那哼哈之间,差不了多少(率卫相去,唯阿之间)!况且薛安都已被免去征虏将军职,不算是提拔,再免去他的常侍,当下就成了贬官降职。”后来又经主管大臣议论,刘义恭这才同意上报。皇上下旨任薛安都为右卫,加给事中,蔡兴宗由此触怒了刘义恭和戴法兴等人。他们让蔡兴宗出外任吴郡太守,蔡兴宗固辞不就,又任他为新安王刘子鸾抚军司马、辅国将军、南东海太守,行南得州事,蔡兴宗还是不去,坚持要去益州主政。刘义恭大怒,上表劾奏,又让尚书令柳元景劾奏他,最后令蔡兴宗出任新昌太守,满朝震惊。不久刘义恭等人被诛,蔡兴宗重任吏部尚书。

唯阿之间:唯、阿,均为应答声,如同哼哈之意。比喻差别不大。

应有尽有应无尽无

——《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江智渊》

江智渊(公元418年~463年),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北)人,为湘州刺史江夷的侄儿,他的父亲江僧安曾任南朝宋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后任江夏王刘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后军参军。其伯父江夷在当时名气很大,江夷的儿子江湛又有清正的声誉,父子二人都是显贵,而智渊的父亲没有什么名气,江湛对智渊就很简慢,智渊常以此为恨,不是年节岁时,从不进江湛的门。待到他做了随王刘诞的参佐,在襄阳的随王府中任职,刘诞待他很好,当时的咨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都与江智渊要好。沈怀文每每称道他说:“人所应该有的全部都有,人所应该没有的全部没有,恐怕就是江智渊了。”(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

智渊雅好文学,文辞清新,很受孝武帝刘骏的尊重。刘骏宴饮无度,常召集三五大臣聚宴,智渊总是为首者。宴会中每到酒酣时,孝武帝不仅要辱骂群臣,而且让大臣们互相侮辱,智渊因进谏而触怒孝武帝。后在刘骏征求对其爱姬殷贵妃死后的谥号时,智渊提议只谥一个“怀”字,刘骏大为不满。与群臣骑马到殷氏墓上悼念时,刘骏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渊说:“这上面不容有一个‘怀’字!”智渊更加忧惧不安,不久忧惧而死,时年四十六岁。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

应无尽无:不应该有的全都没有。形容人不妄取一物。

丑声远播

——《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

本卷为庐陵孝献王刘义真、江夏文献王刘义恭和衡阳文王刘义季三位亲王的合传,语见“庐陵王刘义真传”。

刘义真(公元407年~424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二儿子,相貌俊秀,幼年被封为桂阳县公,食邑千户。十二岁时随其父北伐长安,关中平定后,将领们都盼着回家乡,刘裕为镇固人心,就任命刘义真为行都督雍、凉、秦三州司州之河东、平阳、河北三郡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雍州刺史,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委以关中重任,地方逐渐安定,逃亡的流民先后都回来了。

沈田子杀了王镇恶之后,王修诛杀了沈田子。刘义真年龄小,赏赐左右亲近没有节制,王修常根据情况予以裁减,左右亲近的人都怨恨王修,就对刘义真进谗言道:“王镇恶要谋反,沈田子才杀了他。王修如今杀了沈田子,是他又打算谋反了。”刘义真糊里糊涂就派自己的亲随刘乞等人把王修杀了,府中吏属大为惊骇,没有人统一领导指挥。刘裕只好派将军朱龄石接替刘义真镇守关中,让他率部轻兵简装迅疾返回京师,谁知部将们竞相聚敛财物,用车子载上子女妻妾,在路上慢慢地走,最后被西北的佛佛部率大军追上,后军一时溃败,刘义真幸在前军,仅与少数人一起逃回。

刘裕称帝后,封刘义真为庐陵王,次年任司徒。刘裕患病,封任刘义真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出任历阳,未到任而刘裕驾崩。刘义真本来还算聪明,也喜欢读书,但却行动轻率无德无能。他与谢灵运、颜延之等人关系密切,声称得志之后,要任用他们二人做宰相,顾命大臣徐羡之派人告诫他,不听。其父武帝发丧期间,他竟在画舫中游宴取乐,到达历阳后又多次向朝廷索要财物,徐羡之等人不予满足,刘义真遂生怨恨,要求回朝。少帝刘义符失德,徐羡之等人密谋废掉他,但废后按理应立其弟刘义真为帝,大臣们又认为他太轻狂,不能担当朝纲,就利用兄弟二人不和的矛盾,奏请少帝先废了刘义真的庐陵王。他们所上的奏章又列举了刘义真的种种恶行,说他“凶恶残忍的性情,在幼年时就有了,在咸阳枉杀忠心辅佐他的王修,酿成大祸,坏名声传得很远(凶忍之性,爰自稚弱,成阳之酷,丑声远播)”,后借少帝刘义符之手,将其废为庶人,迁新安郡。其后,徐羡之等人派遣使者将其杀于新安住所,时年十八岁。

丑声远播:丑声,坏名声;播,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形容名声非常臭。

P19-21

后记

初稿终于写完了,现已全部修订、整理完毕。抚摩着码齐的千余页手稿,没有愉悦和欢乐,只感到疲惫和劳累。长期以来,我在凌晨一时前几乎没有休息过。南北朝史的九史,共计六百六十一卷四十五册本,摞起来与书桌齐高,逐卷逐页逐条翻捡撰稿,让我真正体验了一回书海之浩淼和翻捡之艰难。

编著这部书稿,必须通读南北朝各史,故对各史之长短优势,笔者自有感受,已经表达在本书的《写在前面》一文中。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因有后来李延寿的《南史》、《北史》,与其余七史多有交叉重复,而所载史实、语言尤其是评传又不尽相同。笔者在对出自同一传主的不同成语典故,于篇首介绍人物时,往往颇费思量,因人物在史册中的出现前后相距太远,只得以前详后略加以处理,史实不同者则采取互见法,读者自可前后对照,以得完整之印象。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代,首尾一百七十年历史,距今已一千五百年以上,承蒙广西民族出版社厚爱约请,使我得以与这些浩繁史册中的千百人物作“异代之交”,得以领略少数开国君王之“英才神武”,更多地则是得以知道他们的暴虐好杀,尤其是其后代君主的荒暴恶行。总体而言,动乱时代的吏民乃至将士,少有幸福和安宁的生活,多有战争和兵燹的祸害,让千载以来得以安静地读书写作和平静生活着的吾辈,深感人生之大幸。一般来说,南北朝时期之北朝,大多勇武好战,兼有南北朝的侯景更是那个时代的恶魔;南朝则虽文而少雅,梁武帝的崇佛则简直到了令人可笑的程度。另一方面,南朝差不多均重用士族,本书中近三百位有生平介绍的人物,恐怕在实际上绝非史书中所载之“高节义行”,他们所处的时代自有其人物评价的标准,包括一些带有离奇色彩的故事,笔者只能依书中所载编译下来,许多评语原本就是不大可信的,相信读者自会鉴别,须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无论如何,出自该九史的这五百多条成语典故,总算是九史作者除了对史学的贡献外,对我国成语典故方面的一个原创性的贡献。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与广西通志馆廖盛春先生的合作日益密切,我们常在电话里商讨具体的编写事宜,已到了十分细致详尽的程度。一些大的编写原则,笔者在《<史记)成语典故》和《(汉书)成语典故》两书的首尾已有过详尽的交代,此处无须赘言。

书稿完成后,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我国当代著名的方志专家鲁德政先生,热情为之撰写了序言,多有谬奖和鼓励;我的新同事胡光君、刘三兴两位青年帮我编排目录和索引;还有不少阅读了笔者前两书的朋友,对该书印刷、装帧之精美大加赞叹,对其内容之翔实多有首肯,也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地关注。这些都是不能忘记的。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致谢,并祈广大读者多加指正。

作者

于豫西卢氏山城寓所

目录

写在前面

宋书

龙行虎步

一世之雄

一掷百万

多疑少决

木居海处

安不忘虞

怀真抱素

梯山航海

纤毫不爽

方圆殊趣

威凤祥麟

囹圄充积

虑不及远

随时制宜

沉密寡言

时殊风异

行险侥幸

身先士卒

徇国忘己

意略纵横

一副急泪

感慕缠怀

乱俗伤风

小事不足伤大臣

不拘文法

卖恶于人

唯阿之间

应有尽有

应无尽无

丑声远播

易衣改席

摄官承乏

守死之志

影迹无端

义薄云天

芜音累气

波属云委

五色相宣

顾盼自雄

只轮不返

首尾乖互

连类龙鸾

民怨盈涂

昼慨宵悲

靡旗乱辙

鹰瞵鹗视

幸灾乐祸

兰艾难分

厚禄重荣

再造之恩

时移俗易

乘风破浪

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奋勇争先

织当访婢

白面书生

尽心竭力

相顾失色

河山之赏

德盛勋高

声满天下

以功赎罪

卖官鬻爵

誓死不贰

忭风舞润

东阁求酒

普天同逆

易于反掌

以身殉国

御繁以简

茅室蓬户

聊以自况

不求甚解

为五斗米折腰

欣欣向荣

我醉欲眠

摧志屈道

水石清华

鼠凭社贵

人情骇愕

竭诚尽力

竭尽心力

生发未燥

蜂屯蚁聚

下情上达

狐奔鼠窜

一水土不服

风尘之警

南齐书

遐迩闻名

方斯蔑如

人迹罕至

遐迩一体

单丁之身

柔远能迩

绳之以法

甄才品能

恣情肆意

标梅息怨

觇天视地

寅忧夕惕

朝穿暮塞

流金铄石

日出三竿

白板天子

后来佳器

期月有成

寿偕南山

持满戒盈

枕戈待敌

冲色怡然

天不愁遗

喜形于色

决痈溃疽

世珍国宝

出手得卢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富贵陵人

歌舞太平

掩其不备

面方如田

瞽言刍议

挈瓶小智

骁勇善战

摧坚陷阵

期颐之寿

乌衣郎

蝉腹龟肠

善自为谋

膏粱年少

风树之感

腰鼓兄弟

千载难逢

羞面见人

岂有此理

田月桑时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称体裁衣

凌云一笑

寄人篱下

春韭秋菘

周妻何肉

鸡不及风

心腹重患

信誓旦旦

涕泗滂沱

情趣相得

两部鼓吹

臧否人物

放诞任气

猪卑狗险

搞翰振藻

掩瑕藏疾

天悬地隔

千里船

秋月春风

治谱家传

方圆可施

燃糠自照

振裘持领

自足云霞

长生不死

足不逾户

无始无边

慈悲为本

引古证今

前因后果

刀树剑山

磨踵灭顶

令人齿冷

鱼贯而行

违恩负义

梁书

政出多门

听人穿鼻

执迷不悟

悬河注火

投袂援戈

视民如伤

菲食薄衣

含冤抱痛

玉石同焚

弘奖风流

信及豚鱼

振民育德

蕴奇待价

接踵远至

无遮大会

销毁骨立

挟朋树党

终始如一

目光烛人

十行俱下

操笔立成

枕戈泣血

带减腰围

耳后风生

鼻头出火

三日新妇

衣锦还乡

激贪厉俗

甘心如荠

骋目流眄

诡状殊形

江郎才尽

靡衣玉食

怯防勇战

恶积祸盈

草长莺飞

风神警拔

公才公望

擎苍牵黄

一身两役

良质美手

橡饭菁羹

仰屋著书

忧国忘家

止谈风月

知无不为

茂实英声

秀而不实

还淳反朴

激薄停浇

应答如响

披心沥血

千兵万马

功高不赏

照萤映雪

画地刻木

尺板斗食

蹑影追风

下车泣罪

老而弥笃

习与性成

负才任气

申旦达夕

情同一家

九流宾客

恃才傲物

食不兼味

曝鳃之鳞

厚彼薄此

胼胝之劳

邹鲁遗风

以身许国

西山饿夫

怀珠抱玉

辞微旨远

百尺无枝

威凤一羽

堕其计中

沥胆抽肠

同心协力

敦风厉俗

坠茵落溷

等价连城

巧不可阶

忘年交好

学究天人

焦金流石

不屑物议

千里酒

旁行邪上

日下无双

应天从人

白首不渝

朗目疏眉

十八重地狱

五体投地

注萤沃雪

翼翼小心

陈书

如烹小鲜

瓦器蚌盘

身当矢石

徵名责实

食玉炊桂

怀宝迷邦

师出有名

按甲不动

声名籍甚

拯溺扶危

辞不获已

畏影避迹

异代之交

天上石麟

高才重誉

一代文宗

砥身厉行

神采英拔

名下无虚士

哀毁骨立

酒色过度

郁郁不得志

千闻不如一见

殉义忘身

环林璧水

魏书

心谤腹非

雍容雅步

栖栖遑遑

颐神养性

永垂不朽

山栖谷饮

云彻雾卷

一劳永逸

分路扬镳

王孙公子

矢不虚发

无所顾忌

形于言色

虽死犹生

意气自得

一字连城

饮至策勋

握蛇骑虎

因敌取资

师老兵疲

委随不断

实痴实昏

腹背受敌

夜蛾赴火

胸中甲兵

卧不安席

天灾地变

形于神色

言听计从

何其妙哉

放言肆欲

无虑无思

混一车书

风尘之言

指腹为亲

以功补过

杀身成仁

势倾朝野

习以成俗

文炳雕龙

搜岩采干

日昃忘餐

宵分废寝

握图临宇

事危累卵

深思熟虑

兔丝燕麦

昼耕夜诵

言不及义

显亲扬名

蛟龙得水

死得其所

无所畏惧

神情恍惚

首尾相继

自出机杼

自成一家

怨声盈路

至诚高节

勇而无谋

赃污狼藉

坐拥百城

意况大旨

朽棘不雕

朝夕不倦

人不自安

骨肉相残

死者相枕

日行千里

推情准理

天人胜处

北齐书

止戈散马

拥兵自固

飞扬跋扈

宁人负我,不我负人

风行鸟逝

倏来忽往

外柔内刚

朝不谋夕

无愁天子

以私乱公

土扶成墙

干啼湿哭

晓以利害

援笔立成

忘生殉义

舍生存义

言无不尽

物外司马

倾身下士

身首异处

田夫野老

吾家龙文

何物小子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入铁主簿

专精覃思

须弥黍米

周书

首尾受敌

违天逆理

枕戈坐甲

训兵秣马

益国利民

引咎自责

责躬罪己

尊年尚齿

背言负信

穷兵极武

天下鼎沸

守正不回

无幽不烛

走及奔马

提剑汗马

小心敬慎

贪荣慕利

整衣危坐

洗心革意

土牛木马

深奸巨猾

杀一利百

以天下为己任

朝出夕改

因利乘便

省方观俗

推诚布信

蓄锐养威

一时之秀

十旬四职

涕泗横流

衣冠绪余

星驰电发

衣锦之荣

以日为年

亡命之徒

与物无忤

望风瓦解

扬葩振藻

损己利物

天生天杀

衣锦食肉

南史

鸟散鱼溃

无所忌惮

三寸金莲

天从人愿

声振寰宇

一衣带水

徐妃半面妆

徐娘半老

万里长城

自毁长城

饮马长江

文通武达

平常之交

无惜齿牙余论

依流平进

让枣推梨

三真六草

先驱蝼蚁

玉昆金友

资藉豪富

一岁三迁

须髯如戟

意虑乖僻

望岫息心

遥遥华胄

小屈大伸

推襟送抱

濯污扬清

忘年交

允理惬情

十年读书

心手相应

十发十中

咫尺万里

田横笑人

生生世世

吞刀刮肠

饮灰洗胃

调风变俗

握瑜怀玉

阴服微行

人中骐骥

闻呼即至

聚土画城

如不胜衣

行吟坐咏

项领之功

言出祸随

随月读书

一事不知

心如明镜

山中宰相

惜指失掌

州如斗大

乌面鹄形

北史

振穷恤寡

背公徇私

十步之诗

以古方今

一箭双雕

学行修明

作人脚趾

疏宕不拘

拓落不羁

柔胜刚克

一览无遗

衣不解带

一瓜共食

下笔便就

提奖后辈

啸傲林泉

遗簪坠屦

香火因缘

寻幽入微

闻名不如见面

疏而不漏

一阶半级

主要参考书目

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人物首字笔画索引

写在后面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开创了我国编写正史的先河,其后形成了隔代修史的优良传统,于是编成了《二十四史》。这是中华民族史上一座璀璨的知识宝库,它不仅能够告诉我们祖国的昨天,更能启迪我们祖国的今天和明天。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有的素质。

学习历史贵博、贵深,尤贵通。正如孟子所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在阅读《二十四史》时,常常遇到成语典故,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作出准确、科学的解释,而不少读者,又无可供查用的资料,致使疑难重重,困扰人心。为给广大读者学习《二十四史》提供一把入门的金钥匙,以此打开历史科学的殿堂,于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策划并组织出版了“《二十四史》成语典故”丛书。该丛书独具匠心,由成语典故连缀而成,既有出处,又有解释,是一套通俗的历史工具书。

当代史志学专家李啸东同志应广西民族出版社之邀编著的《(二十四史)成语典故·南北朝史》,是在面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等九史,在一米多高发黄的古纸堆中,作者不舍昼夜,经过仔细品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翻检和写作而成。全书四十多万字,通过三百七十九篇文章,注释五百一十七条成语典故,讲述二百八十多个历史人物,从而折射出南北朝一百七十年(公元420年~589年)的纷繁历史。全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工具书,供查阅之用;又可作为普及历史知识的历史书来阅读和收藏。这种独辟蹊径,用成语典故普及历史知识的做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已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也必将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李啸东同志是河南卢氏人,1984年任卢氏县志总编辑至今,与此同时,我从郑州大学调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任副主任、史志办主任。在此期间,我们两人在史志工作方面经常联系,互相切磋,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啸东同志事业心强,才思敏捷,执著勤奋,勇于创新,成果显著。二十年来,他主编有《卢氏县志》、《卢氏县志(1988—2000)》、《卢氏县教育志》等十九部史志书籍,九百余万字;他力戒浮躁,耐得寂寞,耐得清苦,利用业余时间独著和译著的书籍有《这一方山河——中国当代文学巨擘曹靖华故乡溯源》、《托起太阳》、《云端高路》等七部,二百余万字,他主编和独著的著作已多次荣获省、市优秀史志成果奖、社科联优秀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此外,他还指导或参与编纂《可爱的卢氏》等专业志稿八十七部,约一千五百万字,编导有《青山丰碑》等电视片三十余部。在搞好修志工作的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修志队伍主动为现实服务,以丰硕的学术成果和不凡的学术品位,为当地两大文明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独特贡献,使该县的修志与用志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正是由于啸东同志二十载痴心修志,衷情志坛,党和人民给予其莫大的荣誉,他本人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修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啸东同志对史志工作的尽职尽责及其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深受修志界同仁的赞叹。

《(二十四史)成语典故·南北朝史》的面世,是可喜可贺的。遵作者之嘱,权序数言,聊寄情怀。愿啸东同志继续再创更多的精品佳作,为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祝“《二十四史》成语典故”丛书能使广大读者在使用时称心如意。

鲁德政

于河南郑州

(作者系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审,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史志学专家,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内容推荐

这部《(二十四史)成语典故·南北朝史》,是从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和《北史》中精选出来的。上述九史共计六百六十一卷,分为四十五册本。出自该九史的成语典故共五百一十七条,分为三百七十九篇注释。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南北对峙的历史时期,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的统一,前后共计一百七十年。南朝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又灭北齐。公元581年北周为隋所代,隋灭后梁(南朝梁的残余势力)和陈,南北朝时期结束。可以说,这是一个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代。上述反映南北朝历史的九部史书,自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开始编撰《宋书》,到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政府批准印行《南史》、《北史》,前后历时二百二十年,由此司知编中之艰难。

编辑推荐

“《二十四史》成语典故”丛书独具匠心,由成语典故连缀而成,既有出处,又有解释,是一套通俗的历史工具书。

本书是在面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等九史,在一米多高发黄的古纸堆中,作者不舍昼夜,经过仔细品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翻检和写作而成。全书四十多万字,通过三百七十九篇文章,注释五百一十七条成语典故,讲述二百八十多个历史人物,从而折射出南北朝一百七十年(公元420年~589年)的纷繁历史。全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工具书,供查阅之用;又可作为普及历史知识的历史书来阅读和收藏。这种独辟蹊径,用成语典故普及历史知识的做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已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也必将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