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有儿女(严父慈母教子经)
分类
作者 徐宪江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让孩子的心中充满爱,所以妈妈要“慈”;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父亲要“严”。也就是说只有慈祥的母爱不见得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而应该把妈妈的慈爱与父亲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慈”,父亲要“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优秀、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内容推荐

有一种爱叫父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孩子在成长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

有一种爱叫母爱,它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盈盈笑语,是孩子将来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目录

第一章 爸爸是山,妈妈是河

 1.孩子一生中最不能缺失的是父爱

 2.孩子能从爸爸那里感受到力量

 3.孩子的坚强品质是从爸爸那里学来的

 4.孩子需要一个英雄

 5.与爸爸一起的时间越长,孩子心态越好

 6.孩子是妈妈的一本书

 7.孩子的温馨记忆是妈妈给的

 8.让妈妈的爱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9.别视小错为大过

 10.给孩子的爱不能泛滥

第二章 好妈妈给孩子优雅,好爸爸给孩子自信

 1.良好教养是妈妈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3.注意平时孩子姿态教育

 4.语言谈吐首先显露人的气质

 5.胸中有书气自华

 6.孩子长大后是否自信关键在爸爸

 7.培养孩子自信,需要爸爸从生活的点滴入手

 8.支持孩子,就能让孩子“不怕事”

 9.多创造让孩子当“主角”的机会

 10.不要吝惜说“孩子,你能行”

第三章 威严的爸爸爱在细心.温柔的妈妈爱在知心

 1.爱的细节

 2.让孩子知道爸爸很爱他(她)

 3.说出去的话要算数

 4.共享快乐,快乐会成倍,共担忧愁,忧愁会减少

 5.教孩子分析问题——无论是美女还是帅哥,都要有智慧

 6.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构筑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

 7.怎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

 8.妈妈是孩子的知心姐姐

 9.对孩子敞开心扉,孩子也会对妈妈敞开心扉

 10.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就算孩子的建议和你的相反

 11.妈妈为孩子赶走迷茫

 12.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

 13.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个不“落伍”的时尚妈妈

第四章 爸爸管得少,妈妈管得巧

 1.坚持做你认为好的事

 2.学会做“民主爸爸”

 3.孩子可“娇”不可“惯”

 4.不管面对多小的孩子,都要讲理

 5.尽量让孩子说“是”

 6.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7.和孩子多些书面的沟通会比语言沟通可能更容易

 8.爸爸不能什么都管,管得多了什么也管不了

 9.妈妈不要说多了,说多了就成了唠叨

 10.用爱的责任管孩子

 11.改正孩子坏习惯的原则: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12.用引导代替控制

 13.不要用管理下属的那一套管孩子

 14.抓大放小,反而更有效

第五章 妈妈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要多操心

 1.孩子的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2.培养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

 3.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4.不仅让孩子看课本,还要给孩子买课外书

 5.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6.让孩子至少发展一项特长

 7.给孩子找个好学校

 8.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

 9.激发孩子求知欲——让孩子从枯燥到兴致勃勃

 10.妈妈要乐于回答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

 11.做70分的“懒妈妈”

 12.有一些叛逆,还有一些嚣张

 13.积极接受和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14.关注孩子的书包、口袋装的是什么

 15.教孩子用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

第六章 爸爸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上要多费心

 1.让孩子学会宽容

 2.让孩子学会诚信

 3.让孩子学会独立

 4.让孩子学会负责

 5.让孩子逐渐改变优柔寡断的性格

 6.让孩子战胜害羞心理的束缚

 7.别让失败的阴影留在孩子心里

 8.培养禁得起摔打的孩子

 9.培养知礼懂礼的孩子

 10.培养乐观的孩子

 11.培养能吃苦的孩子

第七章 妈妈的掌声永远是孩子心灵的阳光

 1.从积极的一面看问题

 2.不要总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

 3.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4.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做了,成败都是英雄

 5.不要给孩子制定难以实现的目标

 6.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孩子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7.利用孩子的偶像激励孩子

 8.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

 9.好妈妈是伯乐,能够看出孩子身上的亮点

 10.赞扬不要言过其实

 11.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

 12.对做错事的孩子采用奖励的方法

 13.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14.孩子做得再不好,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她(他)

第八章 爸爸要给孩子的行为立个规矩

 1.打骂是最下策的惩罚方式

 2.什么都得不到,孩子以后就不会撒泼耍赖了

 3.不要急着下结论

 4.不要直接命令孩子:“你不要……”

 5.孩子有自尊,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

 6.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7.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被批评的原因

 8.要给孩子争辩的机会

 9.惩罚的方式要让孩子乐于接受

 10.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11.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12.有些话不能说——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九章 爸爸妈妈齐步走

 1.育儿观念要取得一致

 2.妈妈爸爸相互支持

 3.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

 4.家庭学校要同步

 5.成绩和能力要同步

 6.与儿子相处时父母应该怎样分工

 7.与女儿相处时父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爸爸妈妈要统一口径

 9.爸爸妈妈完整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试读章节

自古以来,男人就因他与生俱来的力气及性格被视为雄伟和力量的象征,作为爸爸的男人每天在外努力工作,处理“大事情”,比妈妈更多地独立面对社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能从爸爸强壮宽厚的臂膀里感受到比妈妈更强的力量了。

在孩子眼中,爸爸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

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些孩子相互称赞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有什么本事,是什么样子,能解决多大事,能帮助我做些什么,解决什么难题。这说明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妈妈通常会把孩子搂在臂弯,给孩子舒适、温暖的感觉,孩子多半会以静静的微笑回报妈妈的温柔;而爸爸,则更喜欢和孩子玩抛起接落、警察抓坏蛋的游戏,让孩子在起起落落、拼拼杀杀之中感受刺激与冒险的力量,孩子,则多半会受爸爸的力量感染兴奋地咯咯大笑。

孩子能从爸爸那里感受到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

艾米丽是一名小学女教师。她所教的三年级(二)班共有16名学生,其中5名孩子的母亲是非婚生子。他们要么从没有见过爸爸,要么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

有一次,班级里搞一个活动。一个名叫莫里的矮个子小男孩爬上自己的课桌,向全班同学宣布,他有爸爸了!并非常骄傲地告诉同学们,他的爸爸是一名海军上尉,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修养的人,如今在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服役。

莫里由于个头较矮,常常被大个的男孩欺负。艾米丽明白,他之所以宣布他有爸爸,是想利用爸爸的威力,震慑一下欺负他的同学。后来,艾米丽打电话给莫里的妈妈。莫里的妈妈告诉艾米丽,她确实与孩子的爸爸联系上了。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拥有一个勇敢的爸爸,并且最好是一个英雄或明星式的爸爸。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这么一个男人存在着,可以为他们撑腰或做出榜样。

莫里后来的表现正是这样,自从他宣布自己有一个上尉爸爸之后,他比过去勇敢多了,也绅士多了。

尽管他还没有见过爸爸,但是,他已经能从爸爸那里感受到了力量。

爸爸能够传达给孩子的力量是如此的神奇,恐怕连大多数的爸爸们自己都无法相信。

现实生活中,爸爸更善于解决矛盾,更能给孩子勇气、鼓励和胆量,教孩子遇事果断而不慌忙。爸爸的阳刚之气更能影响孩子,使孩子在爸爸身上学到遇事不慌,冷静处理,形成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看看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记录的一个感人故事吧。大意是:

1989年,关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爸爸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这位爸爸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所有的人都来劝他:“没有希望了,回去吧。”但他坚定地认为儿子还活着。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爸爸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爸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爸爸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做爸爸的应该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父亲一样,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使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有一句话说的好:“骑在爸爸肩膀上的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在爸爸的力量的熏陶下的孩子,会更有勇气和力量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打理好自己的人生。

P2-5

序言

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高尔基说:“世界上没有比亲娘再亲密的朋友。”

在中国,妈妈对孩子是最愿意付出的。一个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带女儿去吃麦当劳,她大口吃着,我眼睁睁看着希望她能主动“奖赏”一块鸡腿给她辛劳的妈妈,可她吃得旁若无人、心安理得,眼里、嘴里只有可口的汉堡、鸡腿。再看看周围,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妈妈,那些妈妈心平气和、毫无怨言,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在中国,妈妈出门办事都舍不得坐出租车,可只要带孩子出门,哪怕再近都会打的。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中国的妈妈肯定会朝着满分努力、前进,甚至还希望创造101分的纪录。可妈妈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

没有,观察周围的妈妈,她们给孩子盛饭、喂饭,全然没想到养成了小家伙懒得动手甚至懒得咀嚼的习惯;因为事事替孩子考虑好了,他一遇事就会指望妈妈;因为妈妈从小就是孩子最亲密的玩伴,他慢慢变得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难道这就是100分妈妈教育出来的儿童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艾·弗罗姆写过一本《爱的艺术》,其中有一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专门论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他说,“无条件的”母爱从孩子出生不久就会使他体验到“我被人爱”的优越感,而父爱则是“有条件的”,尤其是走出童年后“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让孩子的心中充满爱,所以妈妈要“慈”;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父亲不严格要求,孩子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所以,父亲要“严”。也就是说只有慈祥的母爱不见得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而应该把妈妈的慈爱与父亲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

所以,做爸爸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父也有爱,严父情更真。

但疼归疼,还得按规矩办,还要用科学的方法。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严厉、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时,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慈”,父亲要“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优秀、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书评(媒体评论)

母亲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一代国民素质的高低。

——福禄贝尔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哈伯特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王夫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