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民国时期各地军阀的流变,记载了每一个军阀兴起没落的历史过程,以及军阀内部和军阀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军阀混战时代的军事写实。
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掀起狼烟阵阵。派系此消彼长,事件勾连交错,各个军阀的流变、发展和结局,娓娓道来。众多重要将领的浮沉,军阀众生相和斗争史,且听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军阀派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贤庆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民国时期各地军阀的流变,记载了每一个军阀兴起没落的历史过程,以及军阀内部和军阀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军阀混战时代的军事写实。 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掀起狼烟阵阵。派系此消彼长,事件勾连交错,各个军阀的流变、发展和结局,娓娓道来。众多重要将领的浮沉,军阀众生相和斗争史,且听分解。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十五章,前十四章,每一章介绍一个军阀派系,每一章根据内容需要又分为若干小节。本书虽然只有二十多万字,但一书在手,读者便可粗略了解到1911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的政坛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战争,认识到众多曾经叱咤风云的民国军政界人物。 目录 第—章 北洋系 一、清室衰微,袁氏崛起 二、临危受命,小站练兵 三、编练新军,北洋六镇 四、辛亥革命,窃取成果 五、独裁统治,镇压革命 六、复辟帝制,自取灭亡 第二章 皖系 一、金匮石屋,段氏执政 二、段黎相争,元洪失败 三、段冯斗法,国璋下野 四、段徐较量,祺瑞再起 五、六回组阁,皖系终亡 第三章 直系 一、冯狗掌国,不敌段虎 二、曹锟势大,胜皖驱张 三、总统贿得,败于老冯 四、玉帅雅儒,榆关受挫 五、东山再起,兵败楚湘 六、馨帅称雄,佛堂饮弹 第四章 奉系 一、为匪招安,奉张崛起 二、直奉战争,入主京城 三、国奉相争,势达江浙 四、少帅掌军,东北易帜 五、西安事变,帅囚军解 第五章 西北系 一、贫民小兵,玉祥崛起 二、北京政变,驱逐清室 三、南口大战,五原誓师 四、参与北伐,联蒋反共 五、冯蒋相争,中原大战 六、冯系瓦解,抗日先锋 第六章 晋绥系 一、民初督晋,阎帅扩军 二、参与北伐,入据京津 三、阎蒋相争,归于合流 四、抗战当前,晋绥军勇 五、太原兵败,绥远归降 第七章 桂系 一、陆氏荣廷,民初督桂 二、染指湖湘,占据粤省 三、粤军西征,旧桂灭亡 四、李黄与白,新桂崛起 五、北伐主力,桂军壮大 六、军阀混战,桂系求存 七、抗日雄师,溃于内战 第八章 粤系 一、辛亥起义,胡陈督粤 二、护国军兴,反袁驱龙 三、援闽粤军,漳州韬晦 四、粤军回省,驱逐桂系 五、粤军发展,陈氏分裂 六、北伐主力,半途分化 七、张氏发奎,联桂攻粤 八、陈君济棠,治粤抗蒋 九、抗日内战,伯陵崩溃 第九章 湘系 一、谭婆窃政,汤帅屠湘 二、程潜护国,南北战争 三、赵氏恒惕,保境自治 四、谭程与唐,三派确立 五、唐李一战,湘系分化 六、唐蒋战罢,何键掌权 七、程唐联手,三湘起义 第十章 黔系 一、刘家显世,兴义成系 二、王氏文华,舅甥相争 三、民八民九,兴义瓦解 四、袁氏祖铭,入川无功 五、周李相争,桐梓掌黔 六、王犹战罢,黔军瓦解 第十—章 滇系 一、重九起义,滇旅援川 二、蔡锷返滇,兴师护国 三、唐氏扩张,靖国之战 四、再图四川,乘危攻桂 五、二六政变,龙云上台 六、抗战主力,滇军有功 七、卢汉抗蒋,昆明起义 第十二章 川康系 一、辛亥起义,尹胡掌川 二、混战连绵,滇黔入据 三、倒熊靖川,驱刘又战 四、讨贼之役,熊氏缒城 五、三刘一赖,再战杨森 六、川东两战,二刘对峙 七、文辉败走,且据西康 八、内外交困,刘湘抗日 九、川康自保,彭县起义 第十三章 甘宁青系 一、清末护驾,诸马崛起 二、福禄孤儿,马鸿宾直 三、福祥长子,马鸿逵奸 四、“孩儿军”首,马步芳狠 五、“尕小司令”,马仲英猛 六、西北解放,三马异途 第十四章 中央系 一、孙文信徒,中正崛起 二、黄埔长校,嫡系初成 三、北伐江淮,上海政变 四、始斗汪唐,再平桂粤 五、恩威并用,四海一统 六、暂不攘外,频于安内 七、抗日烽烟,蒋军亦勇 八、何陈胡汤,系中有派 九、发动内战,损兵折将 十、三大战役,精锐尽失 十一、败退西南,逃亡台岛 第十五章 地方军阀 一、“狗肉将军”张宗昌 二、“山东王”韩复榘 三、“倒戈将军”石友三 四、“盗墓将军”孙殿英 五、“胶东王”刘珍年 六、“陕西王”陈树藩 七、“镇嵩军”统领刘镇华 八、“新疆王”盛世才 试读章节 1916年6月6日,北洋集团首脑、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咒骂声中死去。袁世凯在世时,凭着他的资历、声望和手段,尚能控制整个北洋集团。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群龙无首,很快走向分裂,其中主要的派系,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及张作霖为首的奉系。这三个军阀集团,互相牵制,互相争斗,长达十年之久。我们在第二章里先谈到皖系,并不是因为最强大,而仅仅是在袁世凯死后,皖系首先控制了北京政权。 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生。他的祖父以办团练镇压捻军起家,官至淮军统领。其父也在旧军中任过管带。段祺瑞幼承家训,也立志从军,188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由于学业精良,毕业后被派往德国,在克虏伯炮厂学习。一年后回国,被派往威海随营武备学堂任教习。在旧军中,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并不受重用,段祺瑞当了五年的教习。1895年底,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除了自己的亲兵亲将,他也起用一批武备学堂的毕业生。1896年初,段祺瑞与王士珍、冯国璋等调到小站,很快受到袁世凯的赏识和重用,不久越级提升为炮兵统带兼炮兵学堂监督。一次,袁世凯请德国军官观操,那军官用马鞭指着王、段、冯三人称赞说:“他们不愧为杰出的将才。”因此,王、段、冯三人被吹捧为“北洋三杰”,后来,更形象化地称为“王龙、段虎、冯狗”,段祺瑞因而有“北洋之虎”的美誉。 段祺瑞遇上袁世凯,如鱼得水,尽力为之效力。袁世凯也对他倍加重用,先后任命他为常备军第三镇翼长、第四镇统制、第三镇统制、北洋武备学堂监督、保定军官学校总办、第六镇统制等。此外,袁世凯还把义女张佩蘅嫁给段祺瑞做续配夫人,这样,袁、段的关系又更深入了一层。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被迫起用被开缺回籍的袁世凯。段祺瑞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统领湖北前线各军,协助袁世凯向革命党人不断施加压力,并胁迫清帝退位,使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也被任命为陆军总长。1913年7月,段祺瑞还曾担任代理国务总理。 袁世凯当上民国总统以后,精力分散,无暇专管军事。“北洋三杰”中的王士珍退隐正定,安于山林生活;冯国璋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外调南京,任江苏都督,在中央长期任陆军总长兼总统府军事处长的则是段祺瑞。随着职务的提高和权力的增长,段祺瑞已不甘对袁世凯俯首听命,更不愿当一个有名无实的陆军总长,因此,对一些大事,他往往擅自决定,并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的亲信学生和部属,如徐树铮、靳云鹏、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等,都担任了要职,在陆军中隐然自成派系。其中徐树铮(江苏萧县人,1880年生),是他的得意学生,长期在他手下任职,1914年迁陆军部次长,成为他的重要助手和智囊,被称为段祺瑞的“灵魂”。 对段祺瑞执掌军权,实力膨胀,袁世凯深有疑虑,但当时他正准备恢复帝制,不得不依仗段祺瑞。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热衷于实行帝制,希望能当上皇太子及皇位的继承人,他托阮忠枢去游说段祺瑞,想让段祺瑞率北洋将领来一次联名通电,拥袁称帝,不料被段祺瑞一口回绝。袁世凯得知此事,当然对段祺瑞更加忌恨,决定逐步夺回他的兵权。1914年5月,袁世凯听从袁克定的献计,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硬把正隐居正定的王士珍请出担任办事处坐办。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参谋总长及大元帅所派高级军官,均为该处办事员,须每日到府办公。如此一来,陆军部名存实亡,总长段祺瑞退为办事员,袁世凯把全国兵权又总揽手中。1914年10月,袁世凯又建立陆军混成模范团,作为自己的亲军,以进一步加强军事集权,逐步把段祺瑞的势力排挤出去。模范团团长开始由袁世凯自兼,为了提高袁克定在军中的威望(袁克定因骑马坠地而成了跛子),到第二期便把团长职务让给了袁克定。1915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更极力排斥段祺瑞,经常说他气色不好,想是有病,应当休息。段祺瑞无奈,只好以“养病”为名避居西山,不久又提出辞呈。袁世凯假意挽留,到了5月,下令派玉士珍署理陆军总长;6月,借故免去徐树铮陆军次长的职务;8月29日,袁世凯正式批准解除段祺瑞陆军总长的职务,由王士珍继任。 段祺瑞被解职后,袁世凯复辟帝制,终于当上洪宪皇帝,但是遭到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云南护国军兴,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很快陷入众叛亲离,岌岌可危的困境。袁世凯打算请出段祺瑞,替他应付局面。他先任命徐树铮为将军府事务厅厅长,借以讨好段祺瑞,然后再请段出山。但是,段祺瑞却以“宿疾未痊”,拒不受命的做法。袁世凯不得已,最后放弃帝位,再亲笔写信请出段祺瑞,委以参谋总长,后又委以国务卿,希望他帮助自己维持总统的职位。但是袁世凯紧握军权及用人权不放,段祺瑞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政治傀儡,他当然不肯为袁世凯效死力。 1916年5月下旬及6月初,袁世凯因忧愤病生。6月5日,袁世凯自知死期将至,传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表弟张镇芳、长子袁克定等到病榻旁交代后事。徐世昌问及总统继任人,袁世凯只说出“约法”二字。袁克定急忙追问:“金匮石屋?”袁世凯此时只能把头微微一动,似表示同意。原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约法,规定总统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副总统继任。这个约法已被袁世凯下命废止,另搞一个新约法,关于继任总统的人选,规定由现任总统提名三人,写于嘉禾金简,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取出,从中选定一人为总统。袁克定所问的“金匮石屋”,显然指袁记约法所规定的做法。 6月6日,袁世凯死后,大家打开金匮石屋,见嘉禾金简上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据后人透露,袁世凯是在几天前将袁克定的名字换上段祺瑞,因为他意识到不会有人推举和辅佐自己的儿子当总统的,害得袁克定白做了一场黄粱美梦。 名单找了出来,究竟应选谁继任总统?老于世故的徐世昌当然不便也不会推举自己,并认为在这个时候段祺瑞也不是合适人选,最好让北洋派及护国军都能接受的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利用他来收拾残局。徐世昌的主张一提出,段祺瑞也不便再说什么,表示同意。段祺瑞并不是不想当总统,他是意识到自己的威望和实力还不足,如果由他继任总统,必然会招惹冯国璋的忌恨和争斗,以及西南护国军的反对,不如把手无寸铁的黎元洪扶在傀儡总统的位置,自己以内阁总理的身份独揽大权,利用责任内阁之名,行军事独裁之实,这是他同意推举黎元洪为总统的主要原因。 序言 “军阀”一词,翻开《辞海》等工具书,会得到如下的解释:“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由上述可知,能称之为“军阀”者,大体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权)。军阀,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之一,中国古代的“诸侯”、“国王”、“藩镇”等,便多属军阀之类。 至于中国近代军阀,其定义又稍有不同,原因很简单,他们必然带有“近代”的特色,查《新华词典》,作了如下解释:中国近代军阀,“拥有军队,霸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解释很清楚地表明: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了过去的军阀的性质之外,还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近代”的特色。 1840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了几千年来的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地侵略中国,都恨不得一下子把中国据为己有。但是,不久,他们便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是一块肥肉,但又是一块谁也难以独吞的肥肉。于是,他们转而争相扶植中国的军阀势力,作为他们侵略中国的工具,尤其是清王朝灭亡之后。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客观上也为袁世凯的上台及北洋军阀、西南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创造了条件。从1911年到1937年这二十多年中,中国经历了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等大大小小的中国近代军阀派系的混战和统治,t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连绵不息的巨大的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军阀武装,一举消灭人民的力量。但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号角声,1949年底,中国近代军阀最终在中国大陆被彻底灭亡。 学点有关中国民国时期的军阀的知识,对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国情有很大帮助。笔者长期从事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深感当今的青年学生对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历史知之甚少,而当前,适合于青年学生阅读的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多见。因此,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这一部书,试图用通俗简明的文笔,以“娓娓而谈”的方式,比较全面地谈谈民国时期主要的军阀派系,以及它们各自形成、发展、分化、衰败以至灭亡的原因和过程;简介各派系的一些主要将领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争,其目的是希望年轻的读者能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多灾多难的昨天,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全书共分十五章,前十四章,每一章介绍一个军阀派系,每一章根据内容需要又分为若干小节。有些内容,在前面章节已有详述,后面章节再出现时,则作简述。最后一章,则介绍八位未成派系但曾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书虽然只有二十多万字,但一书在手,读者便可粗略了解到1911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的政坛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战争,认识到众多曾经叱咤风云的民国军政界人物,因而,本书会有它的一定价值。 本书稿完成于1992年,其后又作了一些修订和补充。2001年放到了个人网站《聚贤茶室》上,有许多网站都作了全书转载。同时,也收到不少网友和读者的信息,询问该书是否出版。2007年夏天,北京团结出版社的王林霞编辑与我联系,希望能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我当然表示同意。经过一番修订、压缩与审阅、校对,如今,书稿更趋简练,并配以适当的插图,即将与读者见面,这是一件欣喜的事。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上掌握的资料还不够详尽,书中难免还会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陈贤庆 2008.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