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易经开方(打开疾病黑盒子2)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栾加芹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解码十余种常用中药疗效,破解五大类传世经典秘方,解析穴位经络的作用机理,传授常见疾病的快效奇招。

对于人本身来说,疾病就是灾害。如果您想从书中找到治疗疾病的一剂妙方,请一定考虑发病时间以及出生日期,如此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就会收到大不相同的疗效。

《不生病的智慧》2、3、4三本畅销书作者栾加芹博士,解密出生日期、患病时间和治疗方式的神奇关系,根据蔬菜颜色判定营养和食疗效果。

首次用卦象求解健康,适用8类不同体质的人。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众健康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2,3,4)和《打开疾病黑盒子》的作者栾加芹博士的一部呕心之作。

本书把主流、传统的中医理论置于《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对话环境中来考察和反思,为中医实践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坐标系。

本书从中国古代的时间医学出发,带领读者走进了由作者沥血探寻的时间医学的通幽之境,不仅妙趣横生、哲思凸涌,更重要的是对中医临床的传统进行了思辨,无论对于医者还是患者,“开方就是开时间”都是一次痛感强烈的思想革命。

目录

上篇 不知易无以为大医

 导语

 第1说 八卦解(1)

 第2说 八卦解(2)

 第3说 六十四卦——复杂物质与现象的表示

 第4说 八卦的类科学解释

 第5说 方位的八卦属性

 第6说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第7说 颜色的八卦属性

 第8说 五味的八卦属性

 第9说 五味的八卦属性(续)

 第10说 “臭”味的八卦属性

 第11说 人的脏腑的八卦属性

 第12说 “同气相求”论药效

 第13说 对《内经》条文的一种解读尝试

 第14说 论补脾

 第15说 论牛为艮土

 第16说 人作为整体的八卦属性——兼论脾为后天之本

 第17说 人作为个体的八卦属性

 第18说 根据出生日期定个人的属性卦

 第19说 原穴,治病的要穴

 第20说 用《易经》直接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21说 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22说 六气与六经

 第23说 药物的准确功效分析方法

 第24说 桂枝汤解读

 第25说 补中益气汤解读

 第26说 有趣的寿胎丸

 第27说 生脉散

 第28说 论脾为生痰之源

 第29说 论白发

 第30说 荔枝治失眠与狗肉治白带

 第31说 三七粉与肝硬化

 第32说 蛇与肝腹水

 第33说 莲藕与乙肝

 第34说 雷火丰与温病流派

 第35说 山水蒙

 第36说 水泽节

 第37说 杂谈泽火革

 第38说 火雷噬嗑与两个中风患者

中篇 中国古代时间医学

 导语

 第39说 天体运行与时间

 第40说 古代对时间的巧妙描述

 第41说 中国古代基于时间的医学理论

 第42说 穴位“开”“阖”概念探讨

 第43说 处理穴位而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

 第44说 疾病的时间特性

 第45说 古代时间医学理论使用范围拓展

下篇 开方就是开时间

 导语

 第46说 时间医学范畴的五运六气

 第47说 重温“六气”

 第48说 五运的由来

 第49说 论五行

 第50说 研究五运六气的平面图

 第51说 关于五运太过、不及的猜想

 第52说 时间,更准确地刻画五运六气

 第53说 人一生的起点:出生日期

 第54说 内生六气及其致病实例

 第55说 外感六气及其致病实例

 第56说 五运致病与六气对五运的影响

 第57说 合穴,五运致病的关键之穴

 第58说 五运致病实例

 第59说 药物功效的五运六气描述探索

 第60说 五运六气联合致病实例

 第61说 关于五运六气的特别说明

 第62说 再论处理穴位、经络起作用的机理

 第63说 论人体无药库

 第64说 论经络、穴位不可乱敲

附录 传统时间针灸流派理论临床应用

后记 谈中医的科学性和继承发展

试读章节

导读: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其实同时描述了一个地域的特征,只是,先天八卦描述的是地形的特征,而后天八卦描述的是当地的气候特征。

在上一节。我们看到,对于各个方位的八卦属性,我们的老祖先分别得出了两个结论,从而得到了两张不同的各个方位的八卦属性图,分别称为先天八卦方位象数图和后天八卦方位象数图。

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历代的解释当然也相当多。不过,绝大多数以卦解卦,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八卦而生六十四卦”等,但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研究方位的,要解读它们,当然需要从方位的实际特性入手。看看我们的老祖宗究竟怎样用这两个概念表示实际方位的特性。

对于一个具体的方位而言,要描述它的特性,当然莫过于两点:该方位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如果能够描述这两点,那么这个方位的特性便被完整地刻画出来。

先不管老祖宗们对于各个方位所定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我们自己根据八卦的定义来给各个方位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用八卦的方式描述看看。

我们从某个具体的方位开始,首先,我们来看西北。泛泛而言西北面积太大,我们选个实际的有代表性的地区来看。这里,我们选择新疆。

在正式解读新疆之前,有一点还需要交代一下,按理说,由于所选参照系的的西北的,江苏就算是北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采用的方位的概念,不是以你实际所在地区为参照系的,而是以大家潜意识里公认的某个地方为参照系,比如说,说到江苏,大家都知道它位于东方;说到西藏,大家都知道它位于西方:说到海南,大家都知道它位于南方;说到福建,大家都知道它位于东南。位于我们潜意识中的这种方位的概念,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的,我们也许很难说清楚这种方位的概念所采用的准确的参照系,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确确实实是都知道上述大众公认的方位的常识的。这本书里我们所说的方位的概念,便是指这种潜意识中大家都知道的公认的方位的概念。

现在。我们继续来看新疆,看看它处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用什么卦象可以描述。

就算你没有去过新疆,从一般的地理知识中也可以知道,新疆多山、多沙漠。它的主要的地形特征是沙漠和山。而沙漠和山,都可以用艮卦来描述,或者说这正是艮土的特性。所以,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以用艮卦来描述。新疆如此,其实整个西北与其他方位相比,也是具有这样特殊的地形特征的。从而西北也可以这样描述,即西北在地形特征上属于艮卦。

从气候上说,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季秋季变化剧烈。用八卦来表示气候的特征,如果你习惯于抽象思维方式的话,你会发现,这正是可以用乾卦来描述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气候特征上,新疆是属于乾卦的。新疆如此,整个西北与其他方位相比,也是具有这样特殊的气候特征的,从而西北也可以这样描述,即西北在气候特征上属于乾卦。

如果让我们自己描述现在的西北的特征,我们发现:西北在地形特征上属于艮卦,在气候特征上属于乾卦。现在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西北在古代的八卦属性:西北,在先天八卦方位象数图中,属于艮卦;在后天八卦方位象数图中,属于乾卦。两者对照,如果我们把先天八卦看成是描述方位的地形特征的概念,把后天八卦看成是描述方位的气候特征的概念,那么两者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依据现在方位的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所得的结果与古代的结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其实同时还说明了在《易经》被创造的时代。那时候的地形与气候,与现在的地形与气候,从总体上看来,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对于这点,被灌输了种种环境变迁观点的我们可能有点难以理解,觉得应该变化才是,不变是不对的,其实,从局部的一些小的地区看,变化当然是有的,甚至从草地变成了沙漠,从河流变成了田地。只是,这些局部的变化对于整体的方位而言,终究是微小的,而并不足以引起方位特性的本质的变化。也许大家还对本书的序言有点印象,那里我们介绍过,地球上的万物其实来自于地球上空天体的运行,既然从古至今。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其他星球在地球上空的出现位置虽然有微小的改变,但毕竟最主要的运行方式没有改变,所以,现代的地球上的万物与古代的地球万物虽微有改变,但终究没有质的变化。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现代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来推测古人的结论。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自己去推导其他各个方位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这里不再详细推演。

任何一个地方,它的特性都可以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给以完整地刻画;而任何一个地方的物产,都带着自身所生长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的特性,从而这物产的特性可以用这个地方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组合来描述。我们知道,中药属于物产,这也意味着,药物的功效,其实也可以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组合来描述。

我很想特别强调,人体的脏腑其实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有自己的“地区”特性和“气候”环境特性,从而这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体脏腑的特性。尤其,在遇到复杂的疾病时,我们可以反过来,根据疾病所在脏腑的八卦属性,朝着相应的先天和后天八卦方位有目的地寻找药物呢!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论,如果你觉得有点突兀,或者不容易理解,先跳过去吧,在以后的实际示例中,我们再作详解。

对这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一个地区的土壤特性为地气,为有形的物质;而气候特性为天气,为无形的气息。故先天八卦是用于描述地气的,是描述有形的物质的;后天八卦是用于描述天气的,是描述无形的气息的。P21-23

序言

中医开方,就是“开时间”

时间与时光

“时间”这两个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不用说啦。不过,当我们感慨时间过得很快的时候,除了常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更会用“时光飞逝”,“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等来比喻。“时光”、“光阴”作为“时间”的同义词也常常被用到。

中国的文字一向都大有深意,这时间与时光、光阴的意义可是值得好好研究。本书有专门的一章《时间的实质》,对时间做深入一些的探讨,这里只是把问题提出来。时间,从实质上说是用来标注日月星辰出现的情况的,或者说,日月星辰的有序运动给了我们时间的概念。

当日月星辰有序出现的时候,就把它们的光线“洒”向了地球。我们最熟悉的是阳光和月光,再往下就是星光,人们会根据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对这些光给予不同的描述。日月星光都是可见光,还有许多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如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射频电波等。在天体洒向地球的光线中,我们看不见的光可比看得见的光多得多,不可见光占绝大多数,可见光只占少部分,这是题外话。

时间的实质是日月星辰在地球上空出现的情况,而日月星辰在地球上空出现的时候始终在把它们大量的看得见的光和看不见的光洒向地球。所以,这“时间”当然随时与“光”联系在一起,可以表示成“时光”的。“光阴”直观的意思是在“光”的里面,从而,这“光阴”也可以等同表示时间。

时光与时间同义。对于这“光”,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它们对地球的万物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说,地球上的万物都是这日月星辰洒向地球的“光”造就的。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是人类生活的依据。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恒星光谱里,大部分的光谱线,都已经被证明为地球上的化学元素的谱线。或者可以说地球上的化学元素就是这些星辰的光形成的。

在量子理论里,“当光照到金属表面时,能量为Hu的光子与电子之间发生了能量交换。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从而具有能量E=MC2”。这是爱因斯坦的结论。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时候,虽然从肉眼看上去,这金属似乎没有变化,但事实上,此时光已经与金属的电子发生了能量的交换,改变了金属的电子运动——从微观的角度而言,这时候的金属与光照射前的金属已经不同了。

当然,如果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时间很短,对于金属的改变较小,从肉眼的角度看,这金属是没什么变化的。但是,一年一年又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金属就可以被光线改造得面目全非,甚至或许是一种新的什么物质了。

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状况与太阳的光照密切相关,而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发现,凡多年未经月光照射的树木,木质疏松,枝干细弱而脆,半数树木干枯,尽管后来有的经过每晚月光“补照”仍能存活,但由于枝干稀少而生长不良,几乎全部中止开花结果(多年生植物)。也许科学家今后还会发现星光对生物的影响。

万物都在时光中悄悄改变,甚至,可以直接形容成时光才是大地万物的真正的母亲。

时间对人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

时间是大地万物真正的母亲,当然,也是人类的母亲。人生存在地球上,以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为食物,所以,时间通过食物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

时间对人间接的影响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至于说到时间对人的直接影响,大家也许认为我是在讲废话,人在一定的时问内,生老病死,这分明是浅显的常识嘛!是,这是常识,我们要把关注的焦点落在“影响”上,就不是常识了。我们现在就来简单地说说这个问题。

潮汐现象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真正的潮并不局限于海潮,而是一个总称,包括固体潮汐(简称地潮)、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和大气潮汐(简称气潮),而从潮汐作用力来源来分,有太阳潮和太阴潮,总之很复杂。不过平时我们以为潮汐就是海洋或江河潮汐,也是没错的,由于地潮和气潮并不是很明显。而海洋潮汐则非常明显,狭义的潮汐就是指海洋或江河潮汐。

潮汐的发生与太阳或月亮所对应的位置密切相关,所以呈现周期性,大周期体现在一年或一个月中,小周期则体现在一天当中,“潮汐”这两个字有明显的时间痕迹——朝夕。

我们说到了潮汐是太阳、月亮的引力造成的,这里说的引力在大家眼里可能就是引力了,而不会是别的什么。其实,从“光”的广泛的意义来看,这引力也是太阳、月球给予地球的光,只是不可见的光而已。

除了潮汐,还有一些异常气候的出现与日月星辰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密切相关。在持续明媚的阳光中,可能突然乌云压顶,大雨倾盆;《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也实有发生。这些奇异的现象让我们看到地球更多地受到天球以外天体的影响,换而言之,就是时间的作用。

上述似乎没有回答时间对人的直接影响,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恰恰能让我们理解时间对人的“影响”。

虽然我们可以不信人是上帝的造物,但我们不能不信人体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可以自然造化或异常地逆转地球上的万物,时间也可以造就人体内的“气候”——疾病现象。

我想你一定注意过,许多疾病的发作与缓解具有典型的时间特征。比如有些人的哮喘,每逢秋天立即发作,其他季节则很正常。有些人每到春天就咳嗽,其他季节则安然无恙,有些人头痛总在夏天出现,其他季节就没事儿。

这种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排除药物或其他人为控制的作用,许多疾病在一天之内也有明显的发作与缓解时间,如有些高热总在夜晚出现,白天自动消退;有些咳嗽只是早晨发作,下午自动平复;有些疼痛只发生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其他时间自动消失。这种一天之内疾病自动的发作与缓解,除了时间,可再也不可能有别的解释。

疾病的这种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定时发作或缓解的情况,明确昭示了时间对人的直接影响,这种人体疾患受时间影响的规律大家不难接受,但如果我说时间是许多疾病的最为关键的诱因,你会作何反应呢?

时间是人类许多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对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时间对人的这种直接影响。并且,他们不仅仅是注意到了,而且还找出了时间影响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规律,这规律便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运六气学说。当然,五运六气学说对许多医者来说都不陌生,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把这个学说应用于临床指导疾病的分析与治疗,这正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和立意之一,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对古代的五运六气学说进行了还原探索,而且找到了这个学说在临床应用的具体途径。

中医开方就是开时间

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能像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把暴风雨推回天际,但我们可以躲避,至少可以尽力避免迎着暴风雨在路上“奋然前行”:或者因无奈而必须上路的时候,至少可以撑一把较为坚实的雨伞。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能阻止地震,但我们可以躲开高楼,跑到一个开阔的空间。

当然,许多自然灾害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我们也会尽可能把对我们的伤害减到最小;而许多灾害是我们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的。

在灾害面前,最可怕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对大灾大害缺乏足够的预知能力,对小的灾害缺乏预防的意识,对已经发生的灾害缺乏应对和减灾的措施。

对于人本身来说,疾病就是灾害,我们对待自己身体的疾患和对待灾害的道理是一致的。就我们人类的疾病性死亡而言,死于可治愈的疾病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死于不治之症的数量;因治疗观念导致疾病恶化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因医术低劣或治疗条件恶劣而导致疾病恶化的数量。无须讳言,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法,都有数不胜数的本末倒置,这是我们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获得的警醒。

本书不是包医百病的神疗手册,不能穷尽一切疾病的治疗方案,但如果说真的对疾病的治疗和自疗能给出一剂妙方,那就是树立开方就是开时间的观念,对于西医,我不敢说这是管用的方法论,但对于中医来说,开方的真谛就在于“开时间”。我们不从繁杂的理论人手,先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2007年的11月24日,她向我抱怨头痛,是后头顶。她的头痛,有非常明确的诱因:那天她准备洗澡,厚厚的衣服都脱了,却发现洗澡的水还未足够热,于是她便着单薄的内衣,一边等水烧热,一边洗衣服。

虽是南方,却也是初冬,于是着了凉,然后便出现头痛。

既是受凉,那就好办。我取了一片雪莲花,贴于她的手太阳小肠经的左侧荥穴——前谷穴。十几分钟后问她,头还痛么?答日:不是持续性的了,但一阵一阵的。

再取两小片雪莲花,贴于两侧太阳穴。又过十几分钟。问她如何。答曰:好了很多,不怎么感觉痛了。

雪莲花外用驱寒的效果很好。我关照她回去用热水泡脚,以进一步驱寒,随后便与她闲聊其他的话题了。

几天之后,她匆忙而来,告诉我咽喉疼痛,请人察看,竟然扁桃体发炎,近乎化脓,需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扁桃体发炎?小事一桩啊!我告诉她莫慌,这次详细询问她的情形。原来那日,她不仅仅有头痛症状,而且同时咽喉不适。她不仅仅受寒,午饭也曾进食大量辣椒。

贴雪莲花和泡脚之后,头痛症状消失,但咽喉不适一直未除,且越来越重,转为疼痛。经学医的友人察看,扁桃体近平化哝、告知需立即去医院、

如确是受寒引起,那么泡脚和雪莲花外贴,必有良效。她的扁桃体发炎,肯定不是受寒之故。于是推算她发病那日的时间导致的“运气”,经过推算,我决定给她针灸。

取穴:左尺泽穴。

方法:用一寸半针灸针直刺。留针,约五分钟动一下针,以保持刺激强度。

下针十多分钟后,询问咽喉情况,回答说疼痛已减轻。继续留针,一边与她闲聊,大约一两个小时吧,给她起针时她的咽喉疼痛已经全部消失。经过这次处理之后,再未听她说咽喉疼痛之事,她近乎化脓的扁桃体发炎被一针治愈。

那么,决定给她扎针灸、取穴和“时间”有什么关联吗?是什么样的关联?本书的相关章节将会对此做出具体的回答。这里请你记下:对病患的处理,如果考虑患者发病时间以及其出生的日期,就会收到大不相同的疗效。

后记

谈中医的科学性和继承发展

目前社会上关于中医的争论恐怕都为大家所熟悉吧。

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随机、双盲对照等。

有人说:中医是科学的,实践才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中医治好了我的什么什么病,怎么就不科学了?

有人更奇怪,相信中医,却非常气愤别人为中医科学所做的辩护,认为中医向来属于哲学的范畴,确实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强行把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会害了中医。

唉,关于中医,各说各的理,何其热闹。

中医是否属于哲学,而不属于科学呢?

中医没有随机、双盲对照,是否确实就不科学了呢?

我没有兴趣去研究所谓科学的定义,就用我们通常的思路问大家一句:伴随计算机而发展起来的近现代的一个数学分支——离散数学是否是科学的呢?

对于数学,恐怕没有哪个人会认为数学不科学的吧;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离散数学更是计算机领域基础中的基础,就如同计算机这座大厦的深厚的地基。这样的一门学科,在计算机的发展中诞生,并成功地指导了计算机领域的辉煌发展。没有哪个人敢断言:离散数学是不科学的。

然而,离散数学是研究什么的呢?

离散数学研究的对象是那些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多联系的离离散散的东西,就比如说,它竟然用一套数学模型完整地刻画了我们平时随意说一段话的推理过程:随意写出一系列看似没多大关联的数字或随意在白纸上点上若干的点,离散数学都能够用一套数学模型建立起这些随意写下的数字或画下的点之间的某种联系。

注意:离散数学能够研究我们通常说话的语言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找出那些看上去互不相干的点或数据间的联系。

医学所研究的是人体疾病的治疗方案。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生病以后,往往有若干不舒服的症状,比如说:头痛、腰酸、胃口不好、眼睛发花、容易生气等。这些症状看上去没有联系,但恰恰共同组成了某个人的某个疾病。从离散数学的角度看,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症状既然共同组成了一个人的疾病,那么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把这联系给揭示出来,并与药物、食物的特性也建立起联系,从而能够得到更为确切的治疗与养生保健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医学,其实是离散数学的一个实际应用领域。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才能把人体患病时出现的所有的症状给联系起来,并找出它们最关键的症结所在?用怎样的数学模型才能把人体患病的症状跟自然界的万物建立起确切的联系,从而能够去寻找药物?

现在,在读这里的文字时,你已经看过前面所讲述的五运六气的详细内容了吧。五运六气恰是这样合适的一个为人体疾病定做的数学模型。其实,《易经》的相关用于医学的理论也是,关于《易经》在医学上的应用,请看本书《上篇:不知易无以为大医》。

我曾经有整整十四年与数学打交道的经历,前四年研究怎么把连续的量离散化,从而能够在计算机上表示它们;后十年研究怎么把离散的量给连续化,从而为它们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找出这些离散量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从而也便于用计算机更好地刻画和处理它们。

因为这整整十四年的与近现代最科学的数学打交道的经历,在我看到组成人的某个疾病的各种各样的仿佛互不相干的症状时,几乎是本能地,我更希望找出一个漂亮的数学模型来揭示这些症状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从而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也找出治疗的关键所在。历代医家的治病经验固然让我赞叹,然而能够揭示所有疾病的本质性的数学模型更为我所渴望。所以,比起《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这些中医的经典来,我更关注《黄帝内经》、《易经》,尤其更为关注《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讲述。我试图努力还原这些理论的最初由来,并更努力地试图把它们用于临床。研究离散数学的经历告诉我:五运六气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为中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我应该说,我很高兴。我对于五运六气所做的努力探索,在临床上与之相关的疾病上每一次都得到了确切的验证。五运六气,确实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已经建立好的数学模型。《易经》更是我们的祖先为研究大自然所建立的一套通用的数学模型,《黄帝内经》中的许多结论,都来源于《易经》的推演。

建立在一个近现代的最先进的数学基础上的古老的中医学,辨证与治疗上精确到个人的中医学,你还认为它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吗?你还认为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使用它吗?

五运六气由遥远的我们的老祖宗发明,我这里说它建立在近现代的离散数学基础之上,可能会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以为我在胡言乱语。其实,离散数学是近现代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已,并不说明,古代就没有离散数学的存在。用离散数学的标准去衡量,五运六气恰是属于离散数学的,或者说,它是离散数学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合适的数学模型。所以,在上面,我才说,古老的中医学,建立在近现代最先进的数学基础之上。

至于说,西医所采用的随机、双盲等现代统计学的知识,看上去仿佛有理,然而一切都是近似的。真正的科学在处理近似的数据时,必须要采用误差的分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采用,然后在所有的步骤都完成之后,需要统计所有的误差的累积,以判断经过若干的误差累积之后,这些结果是否能够真正被采用。在我与数学打交道的前四年中,我被现代真正的科学一再教导:要考虑误差,不能忽略数据的误差和误差的累积。然而,在所谓的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中,从最开始选择实验的动物、实验的方法等开始,成百上千的实验工序之中,有谁给出过每一个步骤的误差估计,更不必谈最后总体的误差累积分析。没有误差的分析,完全违背了真正的科学的精神,其结果如何能够验证它的科学性?更何况,医学,应该是精确到个人的科学学问,而按照所谓随机、双盲对照的结果,你敢精确到个人吗?你敢对患者说,这个药物对你就一定有用或者一定没用?没有人敢这样说吧。然而,古老的中医学为疾病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却是能够精确到个人的学问。我曾经不止一次为人计算,告诉患者,不用药其疾病在某天能够自然好转:或者告诉患者,用某种药物食物必然能够有效或吃某药必然有害,不能去试验;有些时候,也不得不很无奈地告诉患者,某个时间段,怎么治疗都不能缓解,其疾病超出人力所能为的范围。这种精确到个人的中医学,比起所谓随机、对照的医学,究竟谁更符合科学的原理、科学的精神,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中医,是真正科学的。

五运六气,是中医为解决人与“运气”相关的疾病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在本书前面关于时间医学针灸流派基本理论的叙述中,曾经提到过,这些不同的时间医学针灸流派,之所以有不同的基本理论,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不同穴位的“开”的时间,或者说,在某个时间段,我发现了这个穴位在开,你发现了那个穴位在开。就仿佛自然界,同样的时间,我看到了钱塘江在涨潮,你看到了黄海在涨潮。

我们的老祖宗分别记录了他们所发现的涨潮的地点和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继承。然而,也很显然,由于种种的原因,我们的老祖宗不能给出某一时刻,我们人体上都有哪些穴位在开,就仿佛某个具体的时刻,我想知道地球上,所有涨潮的江、河、湖、海。如果知道某个具体时刻的人体所有开的穴位,当然会更有利于我们临床的使用。对于中医而言,也可以说是,让中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本书的前面,我们还介绍过疾病为什么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特性和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特性。结合穴位定时的“开”“阖”和疾病自身所呈现的时间特性,我们可以更为客观地根据疾病自身来寻找更为合适的穴位,而不是根据经验。这样在临床中,不仅更容易应用,而且选择的穴位将更为贴切,疗效将会更好。于中医而言,这也可以说是,让中医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本书关于五运六气的章节中,没有介绍根据疾病的时间特性快速判断疾病是否与五运六气有关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不用知道患者的出生日期,而仅仅根据患者疾病自身所呈现的时间特性来判断疾病是否与五运六气相关,采用怎样的穴位与药物来治疗,对于中医而言,也是非常有意义,值得深入探索的事情。

还有中医通常所采用药物的产地、五运六气的功效描述和《易经》的功效描述,炮制是否必要和炮制的方法等,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为了切实地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