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故事丛书”是一套充满历史传奇、民间智慧和民俗风情的丛书,这里有西施帮助越国复国的勇敢和美丽,有三国风云人物的狡黠故事和英雄气概,有江南第一家的斗智斗勇、化险为夷,也有王羲之、吴道子、李白、苏轼、米芾、徐文长、郑板桥等等文人雅士的聪明谐趣,还有绍兴师爷、济公的神奇莫测、扶危济困,更有八仙、珍珠蚌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幽默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捞衣衫只捞人/山海经故事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山海经故事丛书”是一套充满历史传奇、民间智慧和民俗风情的丛书,这里有西施帮助越国复国的勇敢和美丽,有三国风云人物的狡黠故事和英雄气概,有江南第一家的斗智斗勇、化险为夷,也有王羲之、吴道子、李白、苏轼、米芾、徐文长、郑板桥等等文人雅士的聪明谐趣,还有绍兴师爷、济公的神奇莫测、扶危济困,更有八仙、珍珠蚌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幽默智慧。 内容推荐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堂”。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布局呢? 目录 1 不捞衣衫只捞人 11 分嫁岭 19 三圣堂佳话 25 "扫叶庄"和"踏雪斋" 29 书生还珠 35 君子渡 40 娶妻还妻 45 以德报怨 47 一父三姓子 53 鞋匠护嫂 58 徐霞客别母记 58 一、插插活 61 二、反穿罗裙倒着鞋 62 三、大包袱 64 四、纺棉纱 67 廿年媳妇廿年婆 70 姑嫂饼趣闻 75 奶妈缘 79 三秀才赶考 82 画师情谊 84 问渔亭 89 杏婵搬家 96 珍珠蚌传奇 101 郑公风 103 七月十五供麻姑 106 大儿小儿 109 河边救难女 112 为民剥皮 119 孝顺笋 122 压桑枝 试读章节 书生还珠 很早以前,凤凰县凤凰山下住着一位书生,名叫善民,从小丧父,依靠母亲日夜纺纱织布,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善民聪明能干,一心攻读四书五经,写出文章,句句在理。 这一年,正是大比之年,娘为善民筹借了路费,送他上京应试。临行前叮嘱道:“儿呀!你去应试,若能得中,也就不辜负为娘辛苦一世了。” 善民含泪拜别慈母,一路晓行夜宿,跋山涉水,赶往京城。 一天,他来到金鸡岭附近三岔路口的一株大樟树下歇息,发现草丛中有一个青布包裹。拾起一看,包裹严严实实,打开一层层青布,最里面一层是黄绫包着的,摸摸四四方方,揭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盘龙小木匣,上面写着“皇封御赐”四个字,里面装着一颗晶莹光亮的珠子。哎呀呀!这珠子非同一般,定是世上稀有的宝珠。是谁丢失的呀?他想:失主是谁?他在哪里?若在此坐等,恐怕要误了考期;不去管他,那丢失宝珠的人,一定心急如焚,说不定会出人命。唉,这种伤天害理之事,我怎好做呢!想到这里,他将珠子重新包好,决定等待失主前来寻找。 他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下山,也没见有人前来寻找,眼看天色已晚,心里更加着急。那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没办法,只得靠在树下熬了一夜。 第二天,他还焦急地等着。等到中午,虽有路人,但都不是来找寻失物的。考期已近,按照路程计算,已万万不能再耽搁了,如果误了考期,岂不就要再等三年?可是丢下宝珠不管,也于心不忍哪!想来想去,只得耐着性子再等。天色将晚,才见一人骑着马急匆匆跑来。骑马人两眼滴溜溜地尽往路旁东瞧西望。 善民见来人焦虑不安,愁容满面,心中有数。那人来到大樟树下,一见善民就迫不及待地问:“请问仁兄,你有没有拾得东西?” “什么东西?” “一只小包!” “包里装着什么?” “一颗宝珠——是先皇御赐之物!” “噢!”善民听来者说得清楚,又觉得他不像坏人,所以就照直说道:“我在这棵树下熬了一宿,终于找到失主了!”说完,就双手将包裹交还了骑马人。 骑马人接过包裹,打开一看,见宝珠还在,连忙下马跪地叩头:“君子,君子,你的恩德重于泰山!” 善民一时弄得糊里糊涂,慌忙将对方扶起:“言重了,是你的东西,应该归还你。” 骑马人一时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要取出银两酬谢,善民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急于赶考,就同骑马人匆匆告别。 谁知善民赶到京城,还没来得及赶到考场,就听得号炮声声,试场已经封门了。 善民只得寄寓客栈,给家中母亲捎信,暂在京城摆个写字摊儿,一边维持生计,一边继续攻读,以待再试。这样苦苦过了两年。这两年间,朝廷清除了一批奸臣,许多被诬陷的忠臣良将重掌朝政。新皇登位,即下诏招贤纳士。善民被老臣吏部尚书看中,推荐给皇上。殿试合格,放为凤凰县县令。 善民拜别恩师,准备赴任,恩师设宴饯行。席间,恩师高兴地说:“贤契此去,我有一事相托。” 善民连忙回答:“恩师吩咐,门生一定照办!” 恩师说:“在你那凤凰县内,有个金鸡岭,岭脚三岔路口有一株大樟树,请你在那大樟树旁建造一座亭……” 善民一听,觉得其中有些蹊跷,马上接口问:“恩师!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到那里造座亭呢?” “哎呀,说起这事话就长了。”恩师滔滔不绝地就将事情经过告诉了善民。原来两年前,奸臣曾诬陷他私藏国宝——夜明珠。为此,他要儿子骑马赶回故里,取回这颗夜明珠,亲自让皇上过目,证实这是先皇赐给他祖上的,并非私藏国宝。 善民一听,心中就明白了九分。可恩师却激动地说:“哪知道,我儿子在取宝回京时,由于不小心,竟在半路丢失了。不说这宝珠价值连城,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全家人的性命。还好,还好,它被一位过路君子捡到,在树下守候一天一夜,最后将这颗宝珠归还了我儿子。这位恩人既没有接受酬谢,也没有留下姓名住址,我儿子也实在太粗心,竟没有主动问一声。如今只记得这件事发生在金鸡岭脚三岔路旁的大樟树下,所以我要你替我在那里建造一座亭子,亭内立上一块碑记,以作表彰。” 善民听了,却淡淡地说:“恩师,这原是区区小事,我看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失物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嘛!” “唔!贤契出言太不近人情了。你可知这是一颗无价之宝呀!你此去不但要替我造好亭子,还得替我找到那位大恩人!” 善民摇摇头说:“这个——这恐怕难以奉命了!” “哼!你没去就说难。不行,你得千方百计给我找到!”恩师这么一说,善民只好勉强应诺。 一年之后,吏部尚书带儿子回家祭祖,正好路过金鸡岭脚。他停轿一看,见亭子还没有动工,心中大为不悦。善民前来迎接,他就怒气冲冲地当面指责道:“贤契,我的话你竟当 做耳边风!我问你,我要你找的人,可曾找过?” 善民本想搪塞几句,但又难以启齿。恩师见他一副尴尬相,不便多讲,只好责备身边的儿子说:“你也太粗心大意,丢掉宝珠已是大错,竟连君子的尊姓大名也不问一问,真是不懂事的孩子!” 善民见恩师在训斥儿子,也觉得不好意思,抬头望了望那年轻人。这下,尚书儿子正面瞧着了善民,好像忽有所悟,说:“父亲,他……” “他是你的师兄!” “不——”他呆呆地盯着善民的右耳猛地跳起来说: “哎呀呀,父亲,他,他就是那位拾宝还宝的大恩人呀!” “啊!”吏部尚书惊喜交集,一时张口结舌,愣住了。 善民却笑嘻嘻地说:“你可不能认错人啊?” “错不了,你右耳边有颗红痣。”原来,善民右耳边一颗红痣很显眼,那天还珠时,尚书儿子无意中瞥见一眼,现在终于想起来了。 经此一说,吏部尚书才恍然大悟,忙上前拉住善民的手说:“我的贤契,我的大恩人,当初我还以为你出言狂妄,刚才差点又错怪了你。想不到你的品格竟是这样高尚啊!” 事后,吏部尚书还是命儿子招聘当地的能工巧匠,在金鸡岭下造了一座八面玲珑的凉亭,取名“还珠亭”,亭内竖了一块石碑,亲撰碑文,将事情始末作了记述。 沈瑞兰 叶树茂 口述 诸葛珮 搜集整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