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可大致划为下列四个主题:其一,科学哲学部分,共有七篇文章;其二,技术哲学部分,收录了五篇文章;其三,科学、技术与文化部分,收录了七篇论文;其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收录了七篇文章。
序言/成素梅/1
科学哲学
走向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成素梅/3
从测量解释理论到测量哲学的兴起/成素梅/16
量子非定域性概念的内涵与意义/成素梅/24
量子测量的相对态解释及其理解/成素梅/37
试论社会科学的哲学本质/周昌忠/58
从对早期谢林哲学的超越看黑格尔的“精神”概念
——基于《精神现象学》的分析/计海庆/69
提倡科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科学主义/赵克/82
技术哲学
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周昌忠/93
论经验视阈下的技术预见能力/赵克/102
文化哲学视阈中的技术/郑晓松/119
技术哲学中的技术伦理是否可能?
——以亚里士多德活动论技术观为视角/计海庆/127
工程的哲学之维/郑晓松/141
科学、技术与文化
语境中的科学
——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素梅/151
科学与人
——从文化的观点看/周昌忠/161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的逻辑进路/郑晓松/169
西方思想史上的知识理性历程/周昌忠/176
科幻小说的伦理解读/计海庆/187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
——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周昌忠/194
晚期资本主义民主技术化的内在理路/郑晓松/205
科学、技术与社会
“创新”和“发明”的哲学分野
——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说起/计海庆/215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李约瑟难题/郑晓松/223
论减灾与社会和谐发展/赵克/234
论创新型社会的入轨进程
——从美国早期社会转型的完成看/赵克/241
信息共享理念的STS考察
——以黑客们的价值观为例/计海庆/260
公共领域的民主原则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初探/郑晓松/270
R&D全球化战略解析/赵克/279
后记/成素梅/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