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最近两年来莅临”北京大学湘财证券资本市场高级论坛”的多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这些讲演人或是金融业界的监管高层、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或是金融学界的专家学者、金融决策的参与人,他们传递最新信息,纵论国民生计,解析宏观经济政策,透视金融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
讲演者对我国经济尤其是经济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畅谈亲身体会和感受,演讲的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财税改革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证券领域最新的观点、观念,具有前沿性、前瞻性。他们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讲演,睿智豁达、巧妙周旋的回答问题,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他们观点鲜明、严谨求实、引人入胜的演讲受到了北大学子和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每个听讲演的人都得到了美好的享受和很大的启迪。
本书收录了近两年来莅临由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举办的“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的多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人或是来自金融实业界的高层管理者.或是来自政府机构的金融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亦或是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决策的知名专家学者,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有着深入扎实的研究、丰富充实的经验以及高屋建瓴的思想。
演讲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体制改革、银行治理与监管等金融热点问题做了严谨深入的剖析,提供了鲜明的观点,并且畅谈了亲身感受和体会,让北大师生受益匪浅。同时他们风趣睿智的话语也赢得了阵阵掌声。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已经成为了北大金牌论坛之一。
相信这本书将把大家带回到那个闪烁着思想火花的演讲现场,让大家重温演讲者们的观点与激情,分享更多启迪与思考。它将像一杯耐人寻味的淡茶,飘香经久不息。
对于我的四句话,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有人说曹教授说了肯定好、大行情,但是又说了有风险,实际上这四句话非常实在,并不是空口白说的。
第二个问题,看多中国股市,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股市上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这是我的一个总体判断,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第一点,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持续走好。中国的股市没有理由不走好,而且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未来可能越来越好,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股市从宏观经济面来看应该有坚实的基础。但是有人说了,说过去经济好的时候为什么股市那么差呢?因为过去中国股市还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们很多研究生都说股市与经济相关了,实际上不相关,和经济是背离的。为什么呢?中国的股市存在着非常多的制度缺陷。现在应该说发生了变化,过去连续十年我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保持在10%或者10%以上,今后中国经济还会持续地向上发展,经过股权分置改革,未来资本市场还是应该和中国经济相适应的。今年一季度企业的效益以及整个宏观经济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股市上涨是有客观性的。
第二点,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为股市继续走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制度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最大的弊端是制度的弊端,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变化。为什么呢?最初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实际上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个突破口,所以那个时候不可能突破得很多。假设那时候不规定国家控股肯定是做不成的,那个时候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要计划管理、行政管理,我们对股市怀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情况下我们制度的最重要缺陷就是没有市场化,政府是这个市场的主体,而不是投资者,也不是企业,所以这个市场不可能好。现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制度的革新、制度的变革是股权分置改革,我把股权分置改革看作是中国的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第二次革命。为什么呢?过去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这是中国的特色。大家知道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就有文件,大概关于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办法,第二个文件叫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文件,第三个文件叫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文件。这个里面我们就规定了,股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国家股又分为由国家直接投资的国家股,叫国有股,还有国有法人股,指的是国家对投资留利形成的资产。当时我们明确规定国有股必须控股,而且规定得非常详细,要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绝对控股就是指国有股占到50%以上,相对控股必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保持国家控股地位,这种情况下国有股份不低于30%,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是33%。开始上市的一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改造过来的,国有企业改造在资产评估的时候所有资产都是国家的,包括公积金再投资形成的资产也是国家的,国家贷款形成的资产也是国家的,甚至国家银行担保的贷款,不是国家银行贷的,也是国家的。我们当时规定最多只能公开发行30%的股份,实际上形成了国有股占到70%,后来一直到前年,股权分置改革实行之前还有64%是非流通股,也没有说不能流通,但是流通的时候要经过各方面的批准,没有人去申请批准,也没有人敢批准,尤其规定不能随便向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转移,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最重要的问题是大部分是国有股,造成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法进行。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非流通股剥夺了流通股的一部分权利,甚至损害了流通股的利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有股是评出来的,一块值一块,当然实际上可能是一块五的资产值一块,而流通股是溢价发行,大概是一块钱股本发行价格是十块钱。假设评出来是七千万的国有股,公开发行三千万股份,融资收入三亿,三亿怎么分配呢?按照股东的多少分配。三亿当中拿出来三千万作为股本,总股本是一亿,剩下二亿七作为资本公积金,70%归属国有股,所以国有股控制的资产一下子就增加了一亿八千九百万。公司上市之后还要增发、还要配股,2001年的时候国有股要高价减持,市场肯定就不行了。这个问题后来就不完全是国有股的问题了,包括中小企业板也是不能全流通的,所以我们后来就搞了股权分置改革。
P32-34
北京大学是中国传播新思想的传统基地。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秉承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依托北京大学在金融与证券方面雄厚的科研力量,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银行改革、货币金融管理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是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金融研究机构。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在1996年成立后。通过组织各种讲座、论坛的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和官员来北大作专题讲演。至今已经举办了100多场演讲会。从2000年起,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同企业联合举办论坛。先后已经有3家企业与之联合举办论坛。继2000年9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和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创办资本市场高级论坛后,2006年3月起又与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创立“天相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之后又于2007年与招商银行合作举办“招商银行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至今。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这种合作和资源共享,为我们研究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的系列高级讲座、论坛自开办至今,已邀请了100多位业内和学界的官员、专家及学者莅临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先后请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先生、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先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先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等到论坛讲演。2006年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先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先生、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先生等知名专家、学者欣然莅临论坛。
论坛合作方的负责人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先生、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先生和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亲自参加论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论坛的讲演者深入解析宏观经济政策,透视金融焦点问题,放眼体制改革建设,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严谨深入剖析,拨云见日,使北大师生受益匪浅。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所提问题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他们风趣和幽默的语言、回答问题的机智、睿智与大家风范,赢得了阵阵掌声。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已经成为了北大金牌论坛之一。
2002年下半年我们曾把论坛的一些精彩讲演整理成册,出版《趋势》一书,2005年我们又出版了《前沿》一书,它们已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和我们一起分享演讲者的精彩观点,我们现在又把近两年来的讲座集结整理,出版成书,命名为《挑战》,以飨读者。它将继承前两部的风格,记录与重温学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带给我们更多启迪,同时它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轨迹。
我们相信,《挑战》一书的出版,将会推动金融理论的完善与提升,对中国金融业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必会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我们也将继续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官员和金融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我们的论坛,并及时把讲座中的精彩内容奉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