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徒步穿越撒哈拉腹地(中英撒哈拉环境科学考察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国映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撒哈拉,这个神秘而又为人们向往的名字,吸引着多少喜爱旅游探险的人,撒哈拉,这块神秘而又广阔的土地,与北非各族人民休戚相关。养育了多少生灵,撒哈拉,这里因为发生过多少神秘、惊险而又动人的故事被人们所称颂。

本书作者作为中国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进行环境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对大沙漠的地质地理、气候水土等都做了考察研究,并将沿途的人文风情和所见所闻撰写成文,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和了解世界第一大荒漠的情况和魅力,并因此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地球母亲献出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个乘单峰驼徒步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进行环境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对考察过程地真实纪录。作者积了多年的野外工作研究经验,对撒哈拉中路古驼道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人文、景观及历史上的变化上进行了考察研究,并记述了穿越过程中所见到的动物、植物,所经过国家的风土人情,考察队员及向导的友情等。

目录

前言

1.非州,您好!

2.加斯潘在赤道的农场

3.从东非到西非

4.迈杜古里市场

5.百年前汉斯梦想成真

6.夜进库卡瓦

7.踏上行程 

8.荒野中的救命井

9.越过库玛都古界河

10.中国人的面子也值钱

11.遇到第一条半移动沙丘

12.进入第二出发营地

13.进入沙漠城——给给米

14.日月同辉

15.厉害的蝎毒

16.过度放牧的沙漠草地

17.消失的湖泊

18.大树长在沙丘顶

19.在向导阿巴家做客

20.侵蚀与堆积

21.汉斯描写的古独树

22.中国神针

23.台地式的山脉

24.千年古棕榈树

25.进入流动大沙漠

26.单峰驼与双峰驼

27.没有草地的绿洲

28.撒哈拉中心沙山上的沙山

29.骑骆驼的艺术

30.北非地理中心城市——比尔马

31.好客的尼日尔

32.千驼运输的盐场

33.华夏第一泥塑大卧佛

34.比尔马的姐妹城——迪尔库

35.北非中心最大的绿洲

36.沙漠中的独特天气

37.牲畜自由吃草的畜牧业

38.湖泊变绿洲

39.撒哈拉中心地带的石器

40.“兔子”队长迷失在没有水流的山地

41.绿洲中的沙漠——水源的保护神

42.遇到第一场大北风

43.三千年前的古岩画

44.被迫迁走的绿洲村庄

45.大耳狐夜闯营地

46.在撒哈拉心系北京

47.赤脚医生

48.千年古驼道

49.地平线上的太阳

50.在巫女峰下

51.海尔的生日

52.没有国境线的国界

53.撒哈拉中心地带的荒漠类型

54.滞留奶头山下

55.大西瓜的祖先

56.扎营火山口

57.宽阔无垠的砾石戈壁

58.墓地中的营地

59.戈壁上的春天

60.荒漠中的拜占庭古城

61.篱笆中的农业

62.黑人驼工

63.沙漠中的圣诞节

64.极耐干热的荒漠动物

65.穆斯林的礼拜五

66.水井——撒哈拉生命之源

67.单峰驼的命运

68.一平如镜的平沙地

69.在拜占庭古城迎新年

70.多刺的荒漠植物

71.第一次满天乌云

72.现代化的迈尔祖格城

73.“疯子”考察队

74.第一个大雾天

75.沙漠中的晚餐

76.发达的现代化喷灌农业

77.沙漠中的房屋

78.二亿年前的树木化石

79.奥巴里大沙漠中的绿洲

80.沙漠中美丽的五姐妹湖

81.长蛇横拦古驼道

82.发生水荒

83.第一片白茫茫的盐渍土

84.驯I猎隼

85.俭朴的穆斯林墓地

86.撒哈拉银蚁

87.向导领错了路

88.万瓜谷

89.被风强烈侵蚀的高原台地

90.四望无际的戈壁滩

91.戈壁石油城

92.累垮了的单峰驼

93.遇到第一场雨

94.笔直的水泥公路

95.汽车牧驼

96.第四次日月同辉

97.水蚀为主的北部山地

98.奇异的骆驼队

99.迅速扩大的的黎波里城

100.前进中的非洲——五国使节的庆功宴

试读章节

1 非洲,您好!

从伦敦起飞的“空中客车”经过一夜的黑暗中飞行,10月17日黎明,只见黑暗的天地间在东方出了一线亮光,慢慢地越来越长,越来越亮,终于把黑暗的天和地分为上下两半。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暗灰色云海。未露脸的太阳把天边先染成暗紫色,并逐渐地变成紫色、暗红、红、橙红、橙黄,而且越来越亮,在东方变幻出一片美丽的图画。突然,一丝金光从云海中跳出,万道霞光喷薄而出,染得灰白色的云海顶部呈现出一望无际的、镶上金边的白色波浪。一轮金色的太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圆,最后终于跳出了云顶,云海又变成一片橙红色的波浪,十分美丽壮观。

飞机越过利比亚、乍得、苏丹上空继续前飞,到了中部非洲,接近肯尼亚时,云海才逐渐变薄,从云海的孔隙中显出了地面。下面就是我中学、大学上学时梦寐以求希望到达的非洲大地。这里是中非的高原地带,有一条条蜿蜒的河流在高原上剥蚀成的丘陵间穿过,在学校学过的非洲稀树萨万那大草原就呈现在我的面前。啊!过去喊了几十年的“支援亚非拉”!但都是梦中神游非洲,现在终于见到了真正的非洲!我在心里由衷地喊出:非洲,您好!

下面是典型的稀树草原,那暗绿色稀稀拉拉的金合欢树呈点状散布在已经枯黄的大地上,因为已到旱季,雨很少,地上的草都已枯黄。从空中看去,就像我们新疆灰黄色荒漠土壤上散布着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但沿河两岸的河谷,则像是一条条绿色的飘带,摆动在黄色的非洲大地上。离内罗毕越来越近,飞机越飞越低,山地丘陵上那大片碧绿的绿地要么是热带原始森林,要么是人工种植的咖啡林,而那农田中大面积翠绿色的则是茶林,那是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帮助开发的项目,对肯尼亚经济已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Nairobi)国际机场,气温是24℃,飞机经过长距离滑行,终于停在停机坪上。乘客大部分是白人,少部分是黑人,他们不慌不忙地准备下机,不像我们国内航班那样争先恐后、急急忙忙。内罗毕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黑人,他们衣着整齐、彬彬有礼,见到我和简·海尔博士年纪大,就请我们到一个特殊的通道过海关,所以,我们几乎没有排队就顺利地通过了,使人感到像回家一样。等待行李却花了较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是科学考察,带的行李较多,3个人大大小小18件,超重至少有60多公斤,按规定需付800多美元,这对我们这个穷考察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在上机时英国航空公司对科学考察很支持,经过交涉,免去了我们的运费,使我感受很深。

内罗毕机场广场的前面立了许多旗杆,下面种满了鲜花。驱车进入市区,可见到处是各种各样的热带树木,有棕榈、桉树、木麻黄、南洋杉、旅人蕉、香蕉、各种高大的仙人掌,特别是一种唇形花科叫“加克然旦”的树,非常高大,满树紫花,就像我国春天盛开的杏花、桃花,与地面上各种各样的花卉上下辉映。很像灌木,又像乔木的叶子花很多,一片片大红、粉红、橙黄、粉白的颜色,点缀得城市十分美丽。正在盛开的花卉有一半以上在我国的南方都能看到,比如像树一样高大的各种扶桑、一品红、剑兰、炮仗花,还有虎刺、芙蓉、绣球、龙舌兰、金银花等,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热带花卉。使我惊奇的是,在我国北方春天才开的黄色和橙色的萱草,又叫金针菜,此时正在盛开。还有几种兰花,竟然在北半球的秋季时,在位于赤道附近的内罗毕正在盛开,使这时的内罗毕就像我国北方的春天一样。

由于城市中心的住户都是中等以上收入居民的住宅区,大树绿荫和花卉包围了松散的小别墅,使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绿地面积在80%以上,怪不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在这里工作。这里空气清新,天很蓝、云很白,虽然常常停电停水,但和优美的环境相比,他们也不在乎了。

简·海尔博士带我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他工作过的地方回访,经过一排丛林到了大门口,只见3名警察及保安人员指挥着进出的车辆。一进门,蓝色大牌子“UNEP”出现在正面,开车进去数百米都是草坪、花卉及树木的绿化带,远处绿荫中的3层办公楼,就像是大花园中的别墅,环境特别优美。

……

P7-P12

序言

撒哈拉,这个神秘而又为人们向往的名字,吸引着多少喜爱旅游探险的人;撒哈拉,这块神秘而又广阔的土地,与北非各族人民休戚相关,养育了多少生灵;撒哈拉,这里因为发生过多少神秘、惊险而又动人的故事被人们所称颂。

我国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三毛这样称赞它: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它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愿你的子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包括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流动性大沙漠的撒哈拉荒漠地区,总面积达800万平方公里,几乎包括了整个北部非洲。它东起红海边的埃及、苏丹;西至大西洋边的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北至地中海边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南部几内亚湾旁的尼日利亚、贝宁和加纳的北部,实际上也是撒哈拉荒漠中的稀树草原固定沙丘带。非洲中部的马里、尼日尔及乍得三国,更是撒哈拉的中心地区。撒哈拉荒漠由沙漠、砾漠和石漠为主组成,中部还有极小面积的盐漠和北部极小面积的土漠以及被荒漠包围着的面积很小的绿洲,撒哈拉人只生活在绿洲中。

撒哈拉人由北部的阿拉伯人和南部的黑人组成,各有多种民族的分别,据研究,世界上最初的原始人发源于非洲,而有文明古国之誉的埃及的悠久历史与古文化则与撒哈拉荒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北部的地中海边与南部几内亚湾北部地区有着重要的商旅通道,主要有东、中、西三条路,千年前据说有大象参加运输,但以后均变为驼道,依靠能吃苦耐劳,耐干旱的单峰驼进行运输。以后由于沿海交通的发展,二百年前古驼道就逐渐受到冷落,1906年,英国人汉斯组织了一个探险商队,6月9日从的黎波里(Tripoli)出发,沿中道走了半年,12月中旬到达了当时保那(Borna)的首都库卡瓦(Kukawa),完成了北非探险的壮举。

我和野骆驼保护基金会筹办者,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简·海尔(John·Hare)先生已有多年交往,他是个英国人,自1995年起,我们共同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及中蒙边境进行过4次野双峰驼科学考察,并规划了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经多方活动争得了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75万美元的无偿建设经费,为保护世界上的珍稀物种——野双峰驼做出了努力。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用于野双峰驼的保护事业,海尔博士决定对撒哈拉沙漠(单峰驼的主要分布区)进行环境科学探险考察,同时纪念百年前汉斯的探险壮举,以扩大野骆驼保护基金会的国际影响,争取得到更多方面的财力、物力支持。同时对世界第一流动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和世界第二流动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环境进行对比研究。

我有幸代表中国参加了“中英撒哈拉环境科学考察队”,自2001年10月24日起从尼日利亚的北部城镇库卡瓦开始,乘单峰驼沿中路古驼道反向按汉斯的路线北进,穿过尼日利亚固定沙丘带的稀树草原,尼日尔东部荒漠带和北非地理中心城市比尔马,越过利比亚广阔的平沙地和石漠、戈壁,于2002年2月1日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南部的卫星城米孜达(Mizda),全程整整走了100天,行程长达2300公里。其间,共有7国的15人和38头单峰驼参加了科考探险,但只有我、海尔和杰尼(Johnny Paterson)三人走完了全程。这是汉斯完成徒步穿越撒哈拉以来,近百年后人类第一次乘骆驼沿中路古驼道进行的科学考察。我因此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腹地的中国人。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大沙漠那奇异、独特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将永远留在每一个参加者的记忆中。我希望在我之后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前往探险考察或旅游,以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考察结束后,由五国大使和部长为我们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罗兴武称我为我们国家的“英雄”,我不求做“英雄”,但是愿意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华民族争光!

撒哈拉沙漠的徒步穿越,是充满危险的活动。首先,由于近些年撒哈拉的气候旱化严重,古驼道上沿途缺水,所以一旦缺水有可能在沙漠中渴死;另外,非洲各种传染病很多,有的病很厉害,考察路上存在着疾病的威胁,加上沙漠中缺医少药,一旦生病,特别是急病,后果不堪设想;第三,历史上这条古道土匪强盗猖獗,近年也常发生汽车拉力赛的选手和旅游者被抢、被杀的事件。除此之外,还可能发生事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所以我在出发前清理了所有在工作中欠别人的债务,背着我的妻子和孩子,作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思想准备。但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大获全胜,胜利凯旋。虽然我在途中得了重病,还差一点掉下骆驼摔死,但最后终于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完好地活着回到了祖国!

积我多年的野外工作研究经验,我对撒哈拉中路古驼道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人文、景观及历史上的变化上进行了考察研究,在每天的考察行进中,我利用早晚在营地休息的时间,偷空撰写和记录沿途的所见所闻,提出了许多我的看法和见解,现在,我将这些记录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和了解世界第一大荒漠情况和魅力,并因此产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识,为我们的地球母亲献出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

这次考察,在国内,我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科协、新疆外办及新疆环保所、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给我办完了有关手续得以成行;在非洲得到了利比亚、尼日尔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各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利比亚驻肯尼亚大使莫罕默德·谢里博士为我补办了进入利比亚的签证。当然,最主要的还有为这次考察活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简-海尔先生及律师凯特女士,没有他两人的辛苦劳动,这次考察不可能成功。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也对这次考察给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此外对帮助和支持我参加这次考察的同事、同学和亲友,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0: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