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狄克逊·卡尔是“本格派”推理小说中最擅长“密室推理”的小说家,所谓“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说的案情必须包含了一个以上完全封闭的室间,理论上处于无法进入或脱出的状态,然而小说案情中却发生必须有进出活动的事实。《三口棺材》就是这样的案件。
住在伦敦罗素广场附近的葛里莫教授在家里书房中中弹,生命垂危,虽然警方急救,仍一命呜呼。其书房房门窗紧闭,无人进出,仅其一人在房中。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究竟是谁,一波三折,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口棺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约翰·狄克逊·卡尔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约翰·狄克逊·卡尔是“本格派”推理小说中最擅长“密室推理”的小说家,所谓“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说的案情必须包含了一个以上完全封闭的室间,理论上处于无法进入或脱出的状态,然而小说案情中却发生必须有进出活动的事实。《三口棺材》就是这样的案件。 住在伦敦罗素广场附近的葛里莫教授在家里书房中中弹,生命垂危,虽然警方急救,仍一命呜呼。其书房房门窗紧闭,无人进出,仅其一人在房中。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究竟是谁,一波三折,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内容推荐 《三口棺材》运用的是约翰·狄克逊·卡尔最擅长的哥特式氛围,将不可能犯罪发挥到了极至。三口棺材的奇特传说:死人能从棺材里爬出来,并且身子能像稻草一样轻;密室的极其不可能:完全封闭的密室,有四只眼睛严密的监视着房间;疑点的不可思议:葛里莫教授临死说了一堆话,可是却无法理解,匪夷所思的当作保护工具的画,奇怪的会变色的衣服,等等。千奇百怪的谜团搞的读者晕头转向,如堕五里雾中。然而只有费尔博士,他能从迷雾中找到一线光亮,最终抽丝剥茧,将不可能的真凶识破。 目录 《三口棺材》导读 第一口棺材 1 威胁 2 门 3 假面具 4 绝无可能 5 谜样的遗言 6 七座塔 7 盖伊·佛克斯来访 8 枪弹 第二口棺材 9 崩裂的墓穴 10 上衣的血迹 11 不可思议的谋杀 12 油画 13 神秘的公寓 14 教堂钟声的提示 15 亮着灯的窗户 第三口棺材 16 变色龙大衣 17 细论“上锁的房间” 18 烟囱 19 空幻之人 20 两颗子弹 21 真相大白 试读章节 1 威胁 若想要描述葛里莫教授谋杀案,以及其后同样匪夷所思的卡格里史卓街事件,有太多玄异的字眼都能合情合理地派上用场;对菲尔博士那群偏好光怪陆离的友人而言,他们在博士的个案记录簿中,再也找不到比它们更不可理解、更惊骇慑人的案例了。因为这两桩谋杀案的行凶手法,显示凶手不仅须来无影去无踪,而且还必须身轻于大气才有可能。依照现场证据指出,凶手杀掉第一位受害者之后,便凭空消失不见;接着又是另一次现场证据显示,凶手于街道两端皆有人在场的情形下,于空旷的道路中央杀害了第二位受害者,这回甭说是没人看见凶手的人影,连雪地上也没出现他的足迹。 想当然耳,对于妖精或巫术之说,刑事主任哈德利压根儿从未相信过。大致上他是对的,除非你一向将魔术信以为真——在适当的时机,本故事会顺势为你解释其中玄机。不过,有些人开始怀疑了,他们认为存在于整个案子中的神秘怪客,很有可能是个空洞的躯壳;他们怀疑剥下它头上的帽子、黑色大衣以及那孩童般的滑稽面具后,剩下的或许是空无一物,就像威尔斯(H.G.Wells,1866-1946,英国科幻小说家暨社会主义先知,著有《隐形人》、《时光机器》等书)某本著名小说中的男子。总而言之,这个人物是够可怕的了。 本故事中,“依照证据指出”这个字眼会一再出现。然而,当证据的呈现并非第一手消息时,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地审视之。关于本案,为了避免无益的混淆,一开始读者就必须被告之谁的证词是可以全然相信的,也就是说,“某某人陈述的是实情”,是必须设定的前提——否则,具合理性的推理小说不但不存在,而且,这故事也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在此开宗明义先声明,史都·米尔斯先生在葛里莫教授家绝未撒谎,他没忽略掉任何事,也不会添油加醋,只是精确地陈述整个案件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样也必须强调的是,卡格里史卓街一案中那三位彼此毫无关联的见证人(修特先生、布雷温先生,以及威瑟警官),他们所叙述的案发经过亦与事实丝毫不差。 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与凶杀案相关的重要事件,就必须在这番回溯中尽可能完整地陈述出来。它是个重要关键,是个刺激,也是项挑战。它在菲尔博士的笔记中一再出现,记载得非常翔实,与史都·米尔斯向菲尔博士和哈德利刑事主任报告的内容一字不差。这件事发生在命案发生的前三天,也就是2月6日周三夜晚,地点是博物馆街的瓦立克酒馆后厅。 查尔斯·沃内·葛里莫教授住在英国近三十年了,他操着一口纯正的英国口音,除了情绪激动时会有些粗鲁的举动,以及喜欢穿戴老式的方顶常礼帽和黑色细领结外,葛里莫教授甚至比他的英国朋友更像英国人。没有人清楚教授早年的生活背景。他的个人财产足以维持生活,但他却宁可让工作缠身,也因此赚了不少钱财。葛里莫教授曾做过老师,也是个知名的演讲家和作家。但近年来已不再从事相关的工作,而是成天耗在大英博物馆做个职权不明的义工,以便自由阅览一些他称之为“小魔法”的手稿。所谓的小魔法,一直是教授热衷的嗜好,只要是逼真、超自然的魔法,从吸血鬼传说至黑弥撒(Black Mass,一种渎神的戏拟天主教弥撒。进行这种弥撒时,故意扭曲术语和教义,不是敬奉上帝而是崇拜撒旦),他全感兴趣。在研读手稿的过程中,他总是像孩子般乐得频频点头,哧哧发笑——并伴随着子弹穿过肺脏般的剧痛。 葛里莫心智十分正常,眼神总是闪烁着奇异光彩。他说话的速度极快,声音粗嘎刺耳,仿佛是从喉咙深处进裂的声响;此外,还常常有闭齿轻笑的习惯。他身材中等,但拥有结实强壮的胸膛与充沛的活力。博物馆附近的人都很熟悉他的外形特征:修剪严谨犹如齐头断株的黑胡须、带框的眼镜、短步疾走时仍笔直的步伐,以及与人打招呼时草率地举帽致敬,或是以雨伞做出手旗信号的姿势。 葛里莫教授就住在罗素广场西边附近的某个坚固旧宅。屋里还住着他的女儿萝赛特、管家杜莫太太、秘书史都·米尔斯,以及退休老师德瑞曼——葛里莫供他吃住,让他打理家里的藏书。 不过,真要找到葛里莫那些为数不多的朋友,就得去博物馆街的瓦立克酒馆,那儿有个他们聚会的俱乐部。这一群人每周晚上在酒馆碰面个四五回,那是一种非正式的私人聚会,一向在后厅那间特别为他们保留的舒适套房进行。虽然那房间算不上是个私人的套房,但在酒馆内很少有外部成员误闯;倘若真有人弄错走了进去,他也会受到大家的礼遇招待。此聚会的固定出席者有挑剔成性的小秃头佩提斯,他是鬼故事的权威;还有新闻记者曼根、艺术家伯纳比,但主导整个聚会的,毋庸置疑是葛里莫教授。 教授主控全场。一年中几乎每个夜晚(周六、周日两天保留给工作除外),葛里莫都会与史都·米尔斯一同前往瓦立克酒馆。他会坐进他最喜爱的扶手藤椅中,在炽热的炉火前,饮啜一杯甜酒,用他喜爱、权威的方式发表他的高见。米尔斯表示,这些意见虽然偶尔会引起佩提斯或伯纳比的激辩,但通常都是字字珠玑、睿智通达。教授的态度总是殷勤和蔼,其实骨子里却是火爆脾气。一般而言,对于教授那满腹经纶的巫术或假巫术知识——特别是欺骗老实人的诈术——众人都心悦诚服地聆听;教授对神秘性与戏剧性的事件,有着童稚似的热爱,每每在为一个中世纪的巫术故事结尾时,常会不搭界地用当代推理小说的形式解答谜团。虽然众人是会聚在布鲁姆斯贝利区(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区域,20世纪初为英国重要文化艺术中心)的煤气路灯后,但现场仍弥漫着某种乡村小酒馆的气韵风情,大家无不乐在其中。就这样,他们度过了许多欢愉的夜晚时光。然而2月6日那天晚上,一股突来的夜风吹开房门,预示了某种恐怖的征兆,此后,情况就不复往日了。P3-6 序言 奇迹的解释者 神探福尔摩斯总是爱对他的伙伴华生医师说:“咱们别把不可能(the impossible)和不太容易(the highly unlikely)混为一谈。” 戴猎帽的鹰钩鼻神探说这句话的时候,当然也常常就是他的同伴华生医师放声大叫“这绝不可能!”的时候。的确,在大部分情况下,华生医师不可置信的呼喊,其实就是我们读者芸芸众生内心的真实呼喊,我们也觉得那种情况“绝不可能”,但是福尔摩斯却默不作声把烟斗抽了又抽,最后才气定神闲慢条斯理地说:“我亲爱的华生呀,咱们别把不可能和不太容易混为一谈。” 这种气人的口吻,正是一切本格派侦探可恨与可爱的由来。福尔摩斯虽然是这种神探创作的起点,但追求“不可能的艺术”最深刻的推理小说家,却不能算是柯南道尔(他也处理过一两回),以我的想法(也是很多推理迷的想法),本书的作者约翰·狄克逊·卡尔才是真正“一生悬命”于不可能的艺术的推理小说家。 但什么是推理小说中的“不可能的艺术”?一般我们指的是“密室推理小说”。而所谓的“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说的案情必须包含了一个以上完全闭锁的空间,理论上处于无法进入或脱出的状态,然而小说案情当中却发生必须有进出行动的事实;这样的案件当然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密室推理小说有时就被称做“不可能的犯罪”,侦探的任务在这里就是要解答线索所显示出来的“逻辑相悖”。 约翰·狄克逊·卡尔是一位归化英国的美国作家,也是著作等身的推理小说大创作者,一生以几个笔名写下七十三部长篇以及超过十部的中短篇合集。这八十多部推理小说中,不像后来畅销书作者那种公式化、程式化的写作,而是每一部作品都不相同,各具特色,布局诡谲,设计奇出,处处看见功力与心血,是推理小说的终极之作,他自己更是推理小说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卡尔的作品绝大多数投身于同一个主题:“密室推理”,一个作家把一种独特的艺术发展到后人难以为继的地步,这就是历史上更不多见的了。 命案的好地方 从卡尔的第一本小说《夜间行走》开始,作者就投注热情于密室的致命吸引力,他借侦探之口说:“简而言之,没有秘密通道,凶手并未藏在室内某处,他并未从窗户逃出,也未从房门离去……然而凶手确在此处砍下被害人的头,而且我们也确知死者不是自杀……”这句话说出了所有密室的基本状况,凶手已经不在房内,房间(或其他空间)是闭锁的,他杀了人,也看不出进入和离去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约翰。狄克逊·卡尔致力于密室的设计与破解,产生许多突破性的密室概念,譬如说他在《铁网笼谜题》里设计的奇特案情,死者被勒死在湿漉漉的网球场中央,地面上只有死者走向球场中央的脚印,在这里,“开放性空间”变成一种“密室”的概念,不得不令人佩服作者的创意巧思。 对约翰。狄克逊。卡尔来说,密室是推理小说作者演练命案的好地方,因为这是纯粹的心智游戏,数学题目式的侦探小说,大家可以不必大费周章考量小说的角色塑造与人性刻画,光是谜题已经够你想破脑袋;这绝不是说卡尔不重视小说的角色或意趣,但是比起他的故事设计,其他已经无足轻重。 但创造了这么多“密室推理”的变体,卡尔自己对“密室”有什么独到的研究和看法呢?他其实有一篇堪称是“密室推理研究”的论文藏在小说里面,那就是本书《三口棺材》里的第十七章,神探基甸’菲尔博士所做的“密室演讲”,这可能是推理小说史上关于密室研究最重要的一份理论文献,著名推理理论家霍华德‘黑克拉福在他编的名著《推理小说艺术》中就全文收录了这场小说中虚构的演讲,并且说:“(它)仍然是此一主题各层面的经典演绎。”在演讲中,基甸.菲尔博士滔滔不绝地陈述了所谓密室的各种可能类型,并对它的成形与原理做了分析,结论当然是:“所谓密室,本质上是一种幻象。” 黑克拉福也推崇卡尔“无可争议是当今密室推理最伟大的诠释者,也许是空前绝后的”。黑克拉福说这句话的时候,约翰·狄克逊·卡尔还正努力创作不休,但这句“空前绝后”的预言,却证明是真知灼见;卡尔之后,密室的可能性几乎被发掘殆尽,连他自己后期都难以为继(他最好的小说,以朱利安·西蒙斯的看法,认为多半都创作于1935年到1945年之间),更不要说其他偶一为之的推理作家。事实上,很少有推理作家在密室推理上有野心超越卡尔,大部分是借他的理论做一个小实验,一偿心愿(没写过密室,算什么正牌推理作家呢);或者像《上锁的房间》一书那样,密室并非重点,故事背后的社会真相才是作者关心所系。 卡尔是美国宾州一位显贵的国会议员之子,他在欧洲留学时遇见后来的妻子,遂结婚安顿于英国,反而更像个英国作家。他用多个笔名写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卡特·狄克逊(Carter Dickson)这个名字,两个名字底下各有一个著名的神探,在约翰·狄克逊·卡尔底下就是密室大师基甸·菲尔博士;在卡特·狄克逊名下则有另一位神探亨利爵士(Sir Henry Merrivale),他也是破密室奇案的高手,只是没发表过著名的“密室推理演讲”,在历史上比较吃亏罢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