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国家不大,历时不长,其三位君主中,李璟和李煜都以文才出众而颇受人们关注。
李璟既善诗文,又善书法绘画,他的词作情感深刻而细腻,表达婉曲而典雅,语言朴素而优美;李煜的创作,有诗,有词,有文,有赋,而以词的成就最高,他也以词人而著称于后世,其中的代表作即是众所皆知的《虞美人》。本书收录李璟和李煜的诗词文赋若干,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鉴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璟李煜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方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唐国家不大,历时不长,其三位君主中,李璟和李煜都以文才出众而颇受人们关注。 李璟既善诗文,又善书法绘画,他的词作情感深刻而细腻,表达婉曲而典雅,语言朴素而优美;李煜的创作,有诗,有词,有文,有赋,而以词的成就最高,他也以词人而著称于后世,其中的代表作即是众所皆知的《虞美人》。本书收录李璟和李煜的诗词文赋若干,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鉴赏。 内容推荐 本书为李璟和李煜的文学作品集。 李璟集中收录诗7首,词4首,文选12篇。辅以《南唐书》、《旧五代史》及《十国春秋所载》。 李煜集的选录,诗以厉鹗《宋诗纪事》卷八六所载为本,增以《全唐诗》卷八所载;词用《全唐五代词》为本,并以《南唐二主词》为参校,在文字上择优而从。 目录 前言 李璟集 诗选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江王景逷、齐王景达、 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 词选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钧)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 文选 上汉帝书 灾异诏 答留守周宗乞罢镇诏 奉大周皇帝书 上周世宗第一表 上周世宗第二表 谢遣王崇质等归国表 进奉钱绢茶米等表 进买宴钱第一表 进买宴钱第二表 请令钟谟归国表 请改书称诏表 李煜集 诗选 题《金楼子》后并序 病起题山舍壁 悼幼子瑞保 挽辞(二首) 书灵筵手巾 书琵琶背 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二首) 感怀(二首)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九月十日偶书 归宋渡江作 病中感怀 病中书事 咏柳书黄罗扇赐庆奴 秋莺 词选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一斛珠(晚妆初过) 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尽) 喜迁莺(晓月坠)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长相思(云一娲) 捣练子令(深院静) 捣练子(云鬓乱)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渔父(二首)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长相思(一重山)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清平乐(别来春半)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菩萨蛮(人生愁恨何能免) 望江南(二首)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文选 书评 书述 答张泌谏书手批 即位上宋太祖表 昭惠皇后诔 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 却登高文 遗吴越王书 乞缓师表 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 试读章节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品评】 《尊前集》、《花庵词选》等均以这里的二首《浣溪沙》是李煜所作。但是,马令《南唐书》卷二五记王感化善歌,李璟“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并在传中录写了这二首词。然后说:“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赐感化甚优。”马令是北宋人,书是承其祖父而作,其祖父世居金陵,多知南唐旧事,所言应该可信。而且,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这二首词是李璟作也有说明(见后)。故这二首《浣溪沙》为李璨所作,当无可怀疑。而《类编草堂诗余》题为欧阳修作,显然是流传中的误会,不过标题作“春恨”,倒是可取。 “春恨”,即春天的怨恨。在抒情者,面对春光韶华而感伤青春流逝,是因为自然界里,春去冬来,四季循环,今春花谢了,明春花又开,但是人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岁华一去,就不再复返。故而人感受着春光的美好,就难免会引起生命的哀伤。就这种感伤而言,本无所谓男女。不过,一是古代的书写者主要是男性,柔情一类的抒写,往往借女性之口道出;二是古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男性对女性的描写中,又往往寄寓着个人遭遇的感慨。因此,诗词中的“春恨”、“闺怨”之类,虽然是代写女性之情,其实多有作者的感情在其中。这首抒写“春恨”的词,尽管是传统的题材,其情感内蕴却与李璟本人的身世感叹相通。 “手卷真珠上玉钩”,首先出现的是人物的手,与“真珠”“玉钩”相映,构成一幅绝妙的画面,有如缓缓拉近的特写镜头,不写人,人物之秀美已可想见。这里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问题:珠帘显示富贵,悬挂用以遮光,为什么要将它卷起来呢?次句作出了解释。原来是楼中之人满怀春恨,心情不爽,由是而嫌帘幕锁闭,于是亲手卷帘,以放眼户外的清新,借此消愁。珠帘已挂到了玉钩之上,人的感觉是否有一些释然呢?“依前”二字给出了否定的回答。那么,为什么是“依前春恨锁重楼”呢?原来帘外的景色比帘内所见更加撩人愁绪。春花被风吹落,美好凋零,这是一重伤感;而落花凭风,空中纷飞,任凭东西,全无自主,这是又一重伤感;可是,摧花的风就能自在吗?它从何处来?谁又在主使它?吹尽落花后又将向何处去呢?“谁是主”一问引出了重重感伤,有无穷的探问在其中,却不得解答。上片写为消除春愁而卷帘,而帘初卷起,便见帘外“风里落花”,于是手停在玉钩上,人陷于沉思中,愁尚未消,悠悠之思又凭空而来。 上片开头用逆挽法,先写“上玉钩”,再说“春恨”,再说“依前”,再说“风里落花”,再说“思悠悠”,分五层辗转叙述。下片承“思”而来,分三层直接而下。“青鸟”句写过去,远行的人至今无音信。“丁香”句写现在,居家者思念郁积在心,一如雨中丁香的花蕾,包裹不展。“雨”渲染气氛,“空”写思念之深长而无着落,雨中丁香结,水滴仿佛是泪珠。“回首”句写展望:愁苦如此,生活却要继续,人总得要有所希望吧?然而绿波荡荡,暮天沉沉,放眼看去,水天一际,不见归人。“回首”二字将现实的感受与未来的期望挽结在一起。“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写出眼前天接水,水连天,茫茫一片,虽然不见归人,却又不是全无希望。楼上人的悠悠之思也就汇合在这绿波里,向天边长流而去。 这首词抒写了一种深刻而婉媚的幽怨。“青鸟”、“丁香”都是与爱情有关的典故,而词中人问“风里落花谁是主”?又分明有一种感慨命运播弄的无奈叹息在其中。李璟即位之后,国力渐弱,国势日颓,虑及将来而为此怨思之作,其情感是可以相通的。因此,解读这首词的感情就不必过于坐实。词中人对远行者的思念,又何尝不可以理解成对远去的美好的怀念呢? P9-11 序言 南唐国家不大,历时不长,其三位君主中,李璟和李煜都以文才出众而颇受人们关注。 李璟,原名景通,字伯和,公元916年生人。他出生的这一年,父亲徐知诰还没有改姓为李,时任吴国昇州刺史,治所在江宁县(今江苏南京),正在忙于修筑城池宫殿。完工之后,这座城的建筑是“制度壮丽”,遂升为金陵府。在唐末战火之后,金陵重新成为赫然繁华的都市。当吴国废而南唐立,他即位为帝,将都城定在了这里,而以扬州为东都。南唐立国虽然是在公元937年,而其事业的奠基却可以说是由金陵筑城开始。至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其国,南唐的三代君主,在此度过了三十八年的岁月。在烈祖、元宗的庙号之外,史家通常以先主、中主、后主来分别称呼他们。 李璟的幼年是在父亲与徐氏兄弟及吴主杨氏的权力斗争中度过。他十岁就担任吴国的郎官,迁诸卫将军,典领军事(《江南野史》卷二)。一个孩子,自然无力参与政治,这种任职,不过是借其名而将权力归属于他父亲的一方以便控制。这一时期,徐知诰与徐温之子知训、知询之间权争激烈,杀戮的残忍,谋谲的诡变,充斥着整个政坛,也影响着每一个身临其境者的生活感受。一直到937年吴主杨溥让位,君权归于徐知诰,朝廷中的纷争才告结束,始有平静。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李璟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于政治斗争的畏惧与排斥。他在十五岁时曾在庐山瀑布之前筑读书台,“为他日闲适之计”(《玉壶清话》卷一○)。尚未成年的他,就已经有了退隐之想。李璨幼年已展露出了文学的才华,十岁有咏新竹诗,其中一联“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描写形象而寓意生动,深得时人的赞赏。 公元938年,徐知诰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知诰在被徐温收养之前本姓李,此时就为自己的登基寻找历史依据而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玄孙,复姓为李,改名为昪。李璨也在此时改“景通”为“璨”。身为长子,他在李异封齐王时即立为王太子。南唐建立,先是封为吴王,又徙齐王,立为皇太子。 李璟在立为齐王太子时,就辞让不肯居位。在立为南唐皇太子时,他更是恳切地坚决辞让,向李界上表申诉:“古之立太子,所以崇正嗣,息觊觎。如臣兄弟,禀承圣教,实为敦睦,愿寝此礼。”(马令《南唐书》卷一)于是李昪大为高兴,下诏称赞他守廉退之风,师忠贞之节,说是“有子如此,予复何忧”(陆游《南唐书》卷二)。于是任命李璟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舁扬二州牧,而令臣民奉笺齐王如太子礼。 李昪死在943年,李璟二月即位,三月即改年号为保大。古代君主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表示承父之后的儿子不忍遽改父道的孝心。但是,当秘书郎韩熙载请求按照礼制逾年改元时,李璟却“不从”。这并不表明李璟对于父道的“不从”,而是他急于以名分的形式来巩固地位与权力。 《资治通鉴》卷二八三记载,李璟即位之初,将本在外任的宋齐丘召回金陵任太保兼中书令,周宗召为侍中,均掌机密。“以齐丘、宗先朝勋旧,故顺人望召为相,政事皆自决之。”即外示宠任而内有防范,又使周宗与宋齐丘相互牵制,以便掌控。但是,李璟为齐王时,就很信任冯延巳,任命他在齐王府中掌书记,处理往来的文书。陈觉本是宋齐丘的党徒,李璟又赏识其才而加以委命,担任兵部尚书这样的要职。这时,冯延巳等齐王府中旧僚就与陈觉等勾连到一起,“更相汲引,侵蠹政事,唐人谓觉等为‘五鬼’”。这样,尽管这年年底,李璟因周宗之诉,先是出宋齐丘为镇海节度使,继而又批准他归隐九华山的请求,来扼止他的权势,但朝廷内的党争并没有因为宋齐丘的离开而清静。时隔不久,李璟又接受陈觉的劝说而派弟弟景达请宋齐丘回朝任职,使其同党气势炽烈。而游梦锡也是齐王府旧官,忠心事上,每对李璟直言规正,本欲重用,即位后却因宋齐丘之党的谗言而贬为池州判官。从这些人事安排来看,虽然李璟对宋齐丘有所防范,却并无魄力正肃纪纲,加之既放任冯延巳等人打击异己、争夺权力的行为,又不能信用正直忠恳之臣,这就开了朝政紊乱之始。李璟性格软弱,不能分明决断,威服大臣,老臣李建勋当时就忧虑地说:“主上宽仁大度,优于先帝,但性习未定,苟旁无正人,但恐不能守先帝之业耳。”(《资治通鉴》) 保大二年(944),闽越内乱,南唐枢密副使查文徽请求用兵出击,而国人多以为不可。李璟任命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循行边境,觇其可否。而查文徽急于有功,奏言攻之必克,李璟为利诱所驱使,就命令边镐率军从查文徽伐闽。进军不利,二人退守唐境。次年(945),查文徽再度请求增兵伐闽,而这时边镐攻占了镡州(今福建南平),“查文徽之党魏岑、冯延巳、延鲁以师出有功,皆踊跃赞成之”。于是攻占建州(今福建建瓯),闽越平定。然而为进行战争而“征求供亿,府库为之耗竭,洪、饶、抚、信之民尤苦之”(《资治通鉴》)。此时王延政等闽中豪强归降南唐,成为附庸,虽然不是真正的降服,倒也可以相安无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