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品评】
这篇散文体裁颇别致。标题表明它是“说”体。“说”体在唐宋以后多属一种具有说明性与解说性的理论文章,不过较之严谨的“论”又有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往往类乎杂感,故又可称为“杂说”。此文前两段意在解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旨,自然属于“说”体;但是它与一般的“说”体相比,则有其出格或日新颖之处。因为文章后两段在“说”的基础上,又通过作者个人亲身经历的述说以及同黄生“类”与“不类”、“幸”与“不幸”的两相比较,进而劝勉黄生“读书也必专”,抒发作者对黄生的真挚赤诚的感情;从内容与写法来看,又近乎古代的“君子赠人以言”与“致敬爱、陈忠告之谊”(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论“赠序类”语)的“赠序”体。这种熔“说”与“赠序”于一炉的写法,显然是袁枚对传统“说”体的一种大胆创造革新,是其所谓“我亦自立者,爱独不爱同”(《题叶花南庶子空山独立小影》)的主独创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这篇文章所要“说”的道理并不深奥,但作者却能正说、反说、侧面说,以及明说、暗说,角度多变,波澜起伏,抑扬顿挫,摇曳生姿,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毫不乏味。作者不仅注意以理服人,更重在以情感人,特别是以个人亲身经历劝勉后学,推出论旨,其意也真,其情也殷,使人读后为之折服。全文结构上特别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以昔日张氏之“吝书”与今日自己之“公书”对比,以黄生今日之“幸”与自己早年之“不幸”对比,又以自身的早年借书与通籍后藏书甚多但前后读书态度不同对比,在层层对比之中说明论旨。而文风的惟情所适,率性而发,娓娓而谈,明白轻快,亦值得称道。
P94-96
前言
袁枚集
小仓山房诗集
钱塘江怀古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黄金台
陇上作
意有所得辄书数句(四首选一)
良乡雾
落花(十五首选一)
捕蝗曲
挂冠(四首选一)
浴
归家即事
七月二十日夜
杂诗八首(选一)
水西亭夜坐
寄聪娘(六首选一)
马嵬(四首选一)
登华山
雨
瘗梓人诗并序
登最高峰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二首选一)
题柳如是画像
投郑板桥明府
推窗
子才子歌示庄念农
春日杂诗(十二首选一)
自嘲
偶作五绝句(选一)
续诗品三十二首(选四)
葆真
澄滓
博习
神悟
鸡
所见
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选一)
自题
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选一)
从国清寺到高明寺看一路山色
观大龙湫作歌
卓笔峰(二首选一)
土人能负客游山者号日“海马”,作歌赠之
悼松
独秀峰
哭蒋心馀太史(二首选一)
对书叹
庚戌春暮寓西湖孙氏宝石山庄,临行赋诗纪事(十二首选一)
遣兴(二十四首选四)
二闺秀诗
示儿(二首选一)
小仓山房文集
长沙吊贾谊赋
秋兰赋
俭戒
短人传
随园记
书鲁亮侪
黄生借书说
祭妹文
答陶观察问乞病书
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先妣章太孺人行状
浙西三瀑布记
游丹霞记
游黄山记
游武夷山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答程蕺园论诗书
小仓山房尺牍
戏招李晴江
答似村
答王梦楼侍讲
与蒋戟门观察
再答黄生
答章观察招饮
戏题小像寄罗两峰
辞妓席札
答杨笠湖
随园诗话
五十四则
子不语
赵大将军刺皮脸怪
平阳令
鬼畏人拼命
李香君荐卷
鬼有三技过此鬼道乃穷
陈清恪公吹气退鬼
秦毛人
道士作祟自毙
官癖
秀民册
鬼借官衔嫁女
择风水贾祸
僵尸贪财受累
科场二则(选一)
全姑
狐道学
铁公鸡
沙弥思老虎
赵翼集
瓯北集
阳湖晚归
题明太祖陵(四首选一)
微山湖堤晚步
平定准噶尔铙歌(十首选一)
晓起
再出古北口
过文信国祠同舫葊作(四首选一)
后园居诗(九首选二)
题吟芗所谱《蔡文姬归汉传奇》(八首选一)
西湖咏古(六首选一)
湘江舟行
阳朔山观众猴下饮
高黎贡山歌
澜沧江
秤谷叹
努滩
杂题(九首选一)
书怀(三首选一)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书所见(二首选一)
论诗(五首选二)
米贵
苦旱(四首选一)
子才书来,惊闻心馀之讣,诗以哭之(三首选一)
莪洲以陕中游草见示,和其六首(选一)
野步
题《元遗山集》
遣兴(四首选一)
争名
七十自述(二十八首选一)
袁子才挽诗
渡江(二首选一)
感事(四首选一)
问纫鱼
读史
论诗
感事
荒景
浮荣
瓯北诗话
三十三则
檐曝杂记
皇子读书
大戏
木兰杀虎
犬毙虎
蒙古食酪
回人绳伎
杭应龙先生
汪文端公
傅文忠公爱才
狐祟
徐健庵
粤西滩峡
镇安多虎
树海
边郡风俗
响水塘瀑布
广东蛋船
西洋船
骡马与人性相通
黔中倮俗
苗、倮陋俗
仕途丰啬顿异
甘肃少水
老境
清代有“乾隆三大家”或曰“江右三大家”,是指袁枚、蒋士铨、赵翼,于是有人把袁、蒋、赵都说成是性灵派的主要代表。其实蒋士铨虽然与袁、赵私交甚好,文学观点亦不无相通之处,但是在思想要害问题上却大不一致。钱钟书曾指出:“袁、蒋、赵三家并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同,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笔者赞同此观点。如果要评性灵派三大家的话,那就是主将袁枚,副将赵翼,殿军张问陶。限于篇幅,本书只收袁枚、赵翼集,不收张问陶集。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人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发江南,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后,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随园。以后除了乾隆十七年(1752)出于生计曾赴陕西任职不到一年外,终生绝迹仕途。袁枚主持乾隆诗坛,为性灵派领袖。一生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九卷、《小仓山房文集》三十五卷、《小仓山房外集》八卷、《小仓山房尺牍》十卷、《子不语》三十四卷、《随园随笔》二十八卷、《随园诗话》二十六卷等。袁枚所处时代是所谓的“乾隆盛世”,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的斗争颇为激烈,袁枚是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的;与学术思想的斗争相应,文艺上复古与反复古、重教化与主性灵的斗争也一直未停止,袁枚则是乾隆诗坛反复古、主性灵思潮的杰出代表。他集结的性灵派是乾嘉诗坛最富生气的诗人队伍,袁枚作为主将不仅在诗歌理论、诗歌创作,而且在散文、尺牍、笔记小说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是三大家中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袁枚影响最大的就是编撰了《随园诗话》,以倡导性灵说诗论,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主张复古与诗教的沈德潜格调说,并批评翁方纲以汉学考据作诗的不良风气。《随园诗话》一方面对性灵说作理论上的阐释,一方面选录大量符合性灵说理论要求的诗歌作品进行印证,通俗易懂,广受青睐。恰如蒋湘南《游艺录》所说,“袁简斋独倡性灵之说,江南江北靡然从之。自荐绅先生下逮野叟方外,得其一字,荣过登龙,坛坫之局生面别开”。袁枚性灵说的内涵可作这样归纳:袁枚性灵说的理论主旨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须具有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的要素。在这三块理论基石上又生发出创作构思需要灵感,艺术表现应具有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所寄寓的诗歌意象要灵活、新鲜、生活、风趣;诗歌作品以感发人心,使人产生美感为其主要艺术功能等观点。《随园诗话》的精华在于“话”,而基础却在于“诗”,即书中采录了大量可以印证性灵说诗论的作品,其不拘时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别,尤可称道者是采录闺秀之作甚多,为鼓励女子作诗作了努力。《随园诗话》还记有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闻,从中可见清代文化状况的一个侧面。钱钟书评《随园诗话》“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谈艺录》),不失为公允之论。
《小仓山房诗集》始于乾隆元年(1736),终于嘉庆二年(1797),收袁枚二十一至八十二岁所作诗四千四百八十馀首,加上蒋敦复所编《随园集外诗》近四百首,则袁枚存诗近五千首,大多数诗为其性灵说理论的实践,可称为性灵诗。其诗歌的思想意旨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狂放之性。袁枚自幼较少受封建礼教束缚,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加上晚明反叛传统之思想犹有影响,故早年产生轻视封建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诗中表现为一种狂放的个性、不羁的激情。有些诗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由狂放、唯我所适的个性。如《子才子歌示庄念农》就是一篇披怀的个性宣言,所谓“六经虽读不全信,勘断姬、孔追微茫”,有“非圣无法”的意味,“不甚喜宋人,双眸不盼两庑旁”,则公开向宋理学挑战。又云“郑、孔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遣兴》),既反汉学,又反理学;“沧溟数子见即嗔,新城一翁头更痛”(《除夕读蒋苕生编修诗……》),直接表明对明七子与王士稹的态度。有些诗是借描写山水景物以烘托独特的气质个性,高扬诗人主体意识。如《登最高峰》,先极力描写凤翔峰的独立无羁、昂然向上的精神,目的是衬托“我来登此如登天,无物与我堪比肩”的诗人自我形象与气质个性。而《独秀峰》“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则以山衬托自己甘愿“孤立”而不与世俗妥协的个性。二是风雅之怀。这是继承白居易“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之精神,表现为仁爱之心与讽谕之情。前者体现为与百姓休戚相关,特别是百姓遇到天灾人祸,更生出同情之心,感同身受。如《苦灾行》写沭阳连年发生水旱灾,百姓陷入浩劫,《捕蝗曲》写沭阳蝗灾……
性灵派主将袁枚与副将赵翼以及殿军张问陶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著贡献。
本书选取了袁枚诗、古文、尺牍、诗话、文言小说,赵翼诗、诗话、随笔之精华,并作注释与评点,大体可反映性灵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文学成就。
清代有“乾隆三大家”或曰“江右三大家”,是指袁枚、蒋士铨、赵翼,于是有人把袁、蒋、赵都说成是性灵派的主要代表。其实蒋士铨虽然与袁、赵私交甚好,文学观点亦不无相通之处,但是在思想要害问题上却大不一致。钱钟书曾指出:“袁、蒋、赵三家并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同,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如果要评性灵派三大家的话,那就是主将袁枚,副将赵翼,殿军张问陶。本书收袁枚、赵翼的诗话、古文、文言小说、随笔若干,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