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潮初起--宁波改革开放纪实(1978-2008)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耀成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家王耀成的《大潮初起——宁波改革开放纪实(1978-2008)》,是一部全景式描述宁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沧桑巨变的长篇报告文学。书稿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宏阔的观察视角,通过从历史到现实的纵横穿梭、钩沉抉微,真实地描绘出宁波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从江南小城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漂亮转身。

内容推荐

本书原名《潮涌三江》,初版于1999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各界的关注,索求者甚众,原书早已告罄。自此以来的十年间,作者时刻关注和追踪宁波的发展变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应宁波市政协的特邀,赶写了本书稿,对原稿作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

作者广泛积累史料,大量采访当事人、亲历者和见证人,坚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力求言必有据、客观真实,为我们保留下了一个飞速变动时代弥足珍贵的真实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过程细节。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宏阔的观察视角,通过从历史到现实的纵横穿梭、钩沉抉微,真实地描绘出宁波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从江南小城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漂亮转身。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本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文字流畅生动、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序言

引子

 1 潮起潮落话宁波

 2 三十年前:一个外乡人眼中的宁波

第一章 一代伟人和一座城市

 3 红色信号弹划过历史的天空

 4 “邓小平工程”:从兆龙饭店开业到宁波开发开放

第二章 独特的历史机遇

 5 代总理奠基:为“宁大”,为宁波

 6 万里说:21世纪要看宁波了

 7 一锤定音

第三章 为了宁波的起飞(上)

 8 走进中南海

 9 为宁波插上铁翅膀

 10 让宁波驶上快车道

 11 给宁波一个起跑线

 12 三级火箭送宁波起飞

第四章 为了宁波的起飞(中)

 13 谷牧:从“广东代表”到“宁波帮”

 14 朱镕基:未来的总理为宁波支招

 15 卢绪章:为小平的嘱托鞠躬尽瘁

 16 陈先:为家乡开发不遗余力

 17 葛洪升:为宁波,升迁荣辱终不悔

第五章 为了宁波的起飞(下)

 18 “最是梦萦家国”时

 19 改革开放先行者

 20 甬港两地架桥人

 21 对外交流开道夫

 22 硕果累累树丰碑

第六章 黄金海岸和黄金时代

 23 从帆船到轮船,从内河到海港

 24 是谁,造就了北仑港

 25 北仑山和绿华山的对话

第七章 黄金时代和黄金海岸

 26 情系北仑

 27 卢绪章上书

 28 北仑港,你创造了多少“中国之最”

 29 东方大港,你在哪里

第八章 开发区,从封闭到开放

 30 北仑开发小史

 31 宁波人闻风而动

 32 横水山石破天惊

 33 人的开发和开发的人

 34 独创“宁波模式”

 35 宁波人的“钢铁梦”

 36 着力打造“国家队”

第九章 保税区,从热亚那湾到北仑港

 37 1985:风起于青萍之末

 38 1988:深圳会议正式申报

 39 1992:春风送暖到北仑

 40 三篇华章,开创历史新纪元

第十章 大榭岛,从童话到神话

 41 沉睡的宝岛

 42 荣老板慧眼识珠

 43 大榭岛模式

 44 童话怎样变成神话

第十一章 “宁波帮”与宁波港(上)

 45 大海啊,故乡

 46 王宽诚:东方第一,世界一流

 47 包玉刚:北仑港是阿拉宁波人的福气

第十二章 “宁波帮”与宁波港(下)

 48 顾宗瑞:笑看十万子弟出东海

 49 顾国和:言之谆谆,情真意切献计策

 50 顾国华:大声疾呼,力促两港一体化

 51 董家兄弟:把“东方宁波”号摇到“外婆桥”

第十三章 宁波人的大学梦(上)

 52 墙里墙外

 53 好梦难圆

 54 从虞洽卿到包玉刚

 55 寻访朱兆祥

 56 农夫,耕牛,与故土

 57 “宁波帮”共圆大学梦

第十四章 宁波人的大学梦(下)

 58 徐亚芬与万里教育集团

 59 阳光总在风雨后

 60 从戈鲲化到杨福家

 61 催生宁波诺丁汉

 62 引进奇葩,结出奇果

尾声 让历史告诉未来

 63 春天来了,梅花开了

 64 大桥通了,世界近了

后记

试读章节

1983年的春节,邓小平视察江、浙、沪,来到杭州过年。

这是小平同志解放后第11次来到浙江,下榻当年毛泽东多次住过的刘庄。

大年初二,整个杭州城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邓小平清早起来,兴致很高,要出去看看杭州,看看西湖。

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等同志的陪同下,轿车出了刘庄缓缓向东驶去。

小平同志此行,在沿途省市谈得最多的是“翻两番,奔小康”的话题。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首次提出在中国实现“小康之家’’的发展目标。根据邓小平的构想,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于是“翻两番,奔小康”就成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邓小平一到杭州,就对浙江的领导同志说:

“江苏从1977年到1982年的6年时间里,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照此下去,到1988年前后可以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他把话题一转,问起浙江的情况:

“你们呢?你们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铁瑛回答说:“如果顺利的话,翻两番不成问题。”

小平同志露出了笑容,话题更进了一步:

“你们浙江能否多翻一点呢,像宁夏、甘肃那里翻两番就难了。”

省长李丰平回答说:“通过努力,争取翻三番!”

邓小平高兴地笑了。

这一路虽然看的是雪裹“天堂”的美景,但小平同志关心的还是人间寻常百姓的生活问题。他问铁瑛:

“你们省哪个地方收入高些?”

“宁波市高些。”

小平同志说:“我在公园里遇到几位宁波人,他们的服装是香港式的。”

有人说,也许正是这几位穿香港式衣服的宁波人,和这一路的谈话,使宁波吸引了邓小平,从此邓小平记住了宁波。此话确否,姑且不论。但就我所看到的资料,这的确是邓小平最早提到宁波。

此后,邓小平又一次一次来到杭州,又一次一次谈到宁波,可惜他始终未能到宁波来看一看。

这是宁波人莫大的遗憾。

但宁波人永远感念他。因为他对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情有独钟。

1984年8月1日,北戴河。

这一天是八一建军节。这个原本属于共和国军人的节日,从这一年开始,也成了宁波和“宁波帮”的节日。

在我写这本书时,我久久地凝视着一帧珍贵的照片。

这是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同志应宁波方面的请求,亲自提供给我们的。我们把这个珍贵的镜头收在大型画册《情系宁波》的首页。

照片的标题是:“邓小平同志在听取谷牧同志汇报宁波工作”。

照片上的邓小平左手夹着一根香烟,大拇指抵着过滤嘴烟头;右手拿着已经顶开的火柴盒,拇指和食指且捏起了里面的火柴;仿佛随时可以听到他“嚓”一声点燃手中的烟。但是小平同志听得太专注了,以至于忘了把火柴擦下去。这样一个姿势定格在一个老牌烟民身上,就造成了一种蓄势待发、“跃如也”的悬念和期待。他侧转身子前倾在沙发扶手上,略眯着眼睛定睛看着汇报者,如此专注入神……

这一幕的详情,谷牧在两天后,即1984年8月3日召开的第三次沿海城市开放和特区工作联合办公会议上作了详细的传达;尔后在同年的8月27日下午专程来到杭州,向当时浙江省的领导王芳、薛驹、张兆万和宁波市的葛洪升、耿典华等传达了小平同志对宁波开放工作的重要指示。

原来,那一天邓小平同志与在北戴河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共进午餐时,关切地询问了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情况,特别问到:

“宁波究竟怎么样?”

谷牧向他作了汇报。

想起了不久前与包玉刚先生见面的情况,小平同志说:

宁波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

小平同志说:宁波的民航机场要解决,附近的军用机场可以拿出来,交地方使用;要派卢绪章同志去宁波,帮助那里搞好对外开放工作。

小平同志说: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据小平同志后来在杭州的一次谈话,这句话他在会见包玉刚的时候也说过。可见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他的深思熟虑之言。

这是小平同志第一次如此全面地、直接地关怀宁波的事情。

其实在此之前,1984年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三个特区的时候,已经把包括宁波在内的几个沿海港口城市纳入进一步开放的视野了。

时任原宁波市委书记、后任国务院特区办主任的葛洪升曾经回忆说:

“1983年春天,经中央批准,宁波地市合并,我调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1984年春天,我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部分沿海城市座谈会。

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是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召开的。会上先传达了2月24日《小平同志谈特区等问题》。

小平同志说,“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小平同志特别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葛洪升回忆说,学习了小平同志的讲话,觉得非常振奋。小平同志的讲话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到宁波,但毫无疑问,宁波已经纳入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宏伟蓝图。

葛洪升在回忆这段不平常的岁月时,特别不能忘怀一个小小的细节:座谈会结束时,就像大战前夜统帅激励即将誓师出征的先头部队一样,小平接见了与会的代表。会见后合影的时候,葛洪升的位置恰巧安排在邓小平的座位后面。小平走到他的座位时,伸出手来亲切地和葛洪升握手,问他是哪里的。葛洪升回答是宁波的。一起参加座谈会的宁波市前任市委书记、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张兆万赶紧回答说:

“他是宁波市市委书记!”

小平点了点头:“哦……”

就在这次座谈会后,宁波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随后,中央很快批准了宁波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规划——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划破了1844年以来的宁波的天空,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骤然降临古老而年轻的宁波!

P11-14

序言

作家王耀成的《大潮初起——(1978-2008)宁波改革开放纪实》,是一部全景式描述宁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沧桑巨变的长篇报告文学。

本书原名《潮涌三江》,初版于1999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各界的关注,索求者甚众,原书早已告罄。自此以来的十年间,作者时刻关注和追踪宁波的发展变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应宁波市政协的特邀,赶写了本书稿,对原稿作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

本书稿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宏阔的观察视角,通过从历史到现实的纵横穿梭、钩沉抉微,真实地描绘出宁波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从江南小城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漂亮转身。作者为写作此书,广泛积累史料,大量采访当事人、亲历者和见证人,坚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力求言必有据、客观真实,为我们保留下了一个飞速变动时代弥足珍贵的真实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过程细节。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本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文字流畅生动、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倡导下,致力于“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的收集整理,以起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三亲”史料的性质。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我市的继往开来、对读者诸君加深对宁波改革开放的了解有所助益。

改革开放春风来,东海大潮初起时。三十年顽强拼搏,三十年上下求索,三十年成就辉煌。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人将永远铭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平,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国内外众多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所给予这个城市的亲切关心和有力支持;将永远铭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建设大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在,宁波正处于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向现代化建设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宁波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宁波人将秉持“开拓、开放、务实、创新”的精神,朝着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继续奋然前行,宁波的明天将更加璀璨。

借用作者在书中所引列宁的一句话,“最早投入新生活的人是幸福的”。有幸躬逢这样一场伟大的变革,这本书也不时触动着我的记忆,让我重温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因如此,我很乐意为本书作序,把它推荐给读者,并借此对作者多年来为市政协文史工作付出的智慧和辛劳表示深深的谢意,也希望有更多为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气的城市“存史立照”的好作品问世。

王卓辉

2008年8月5日

后记

又是一个凌晨,半轮残月照进我的书房。月亮是昨天的,日历却揭开了新的一天。我在昨天完成的书稿上,打上最后几行文字:

谨以此书

纪念伟大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献给为宁波起飞辛勤奉献的人们!!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激,或者感恩。

在我写作本书最为紧张的一天,两只斑鸠在我家的露台上飞进飞出,时不时地发出咕咕的叫唤。我偶然把目光移向它们,发现不是两只,而是4只,呵,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两只老的一边叫唤,一边教两只小的起飞,一会儿从水池边飞到栏杆上,一会儿又从栏杆上飞到蔷薇的枝头。两只小的抖动着翅膀伸长着脖子,缠着老的要吃,但老的却故意不给,引得它们跟着走,跟着飞,每次距离都很短,这一来一去,慢慢地小的就能飞到屋顶上了。这样的情景几十年前在我故乡的树林子里常见(我们乡下人把鸟儿的这种行为叫作“教飞”),但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更何况是在一个喧闹的大城市里,没想到今天居然在我的眼前重现了。我判断,它们的窝也应该就在我家露台上。趁着这一家子飞到屋顶上的机会,我走到露台。终于在报春花丛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巢,当然是空的……大约又过了一个月,偶然发现巢里又有了一枚白色透粉的蛋,然后是两枚,我赶紧趁它们不在,冲进书房拿了数码相机拍下了它们。傍晚,我给正在带团寻找“远处的风景”的妻子发了一个短信:“有两个无赖‘赖’上我们家了,非但不交房租,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居然又开始生儿育女了……”

我家露台上的这一幕风景,让我们一家久久地激动。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生活会如此之美好!

感谢改革开放的时代!感谢为美好的生活描画蓝图的人!感谢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感谢……感谢……一切的一切。

前面提到的这本书,是我于10年前接受文联和作协的邀请而撰写出版的“甬江风系列报告文学丛书”中的一本,即《潮涌三江——宁波开发开放二十年纪略》。接受任务后,为能尽量写好这部书,除了在宁波本地之外,我还大量采访了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重要当事人,他们为我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宁波经促会以及凌帼莲秘书长、市档案馆、时任驻京办事处主任的殷苏长、市侨办主任王险峰等,都为此书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方便。

书出版后受到各界欢迎,10年来索书者一直不断,有的领导同志甚至几次派人来要书。考虑到原版书已经告罄,而岁月距那本书的出版又已经过去了10年,故今年春天宁波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予以再版。接到这个通知,我既觉得高兴,又觉得担子不轻。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空前“繁荣”,每年出版新书汗牛充栋,但能够有再版机会的如凤毛麟角。书能再版,说明了它的真实价值,在我看来比获得什么什么奖都有意义,也更让我珍视这个机会。为对决定再版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这个时代负责,我在写作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重新结构,重新采访,重新查档,不仅全面进行了修订,而且新增近10万字。

感谢宁波市政协王卓辉主席,不但为本书作序,而且细读全书,从文字到内容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市政协陈守义副主席对本书从初版到再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北京、上海、杭州的许多老领导、老前辈接受我的采访,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适值《葛洪升同志谈在宁波的工作》和《叶承垣就宁波若干改革问题的回忆》两本文史特辑出版,使我对许多重大事件有了真实可靠的参照。

此外,在撰写和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参考了许多相关著作和文章,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开列,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08年隆冬,于琴右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