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要在乾陵前立“无字碑”?魏征为李建成谋士,为什么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白居易为什么一生仕途坎坷?所谓“石壁九经”是怎么回事?现收藏于何处?“寒食节”是什么节日?“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杜甫为什么一生非常坎坷?玄奘游学印度对我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波斯国指哪个国家?与唐朝的关系如何?外来文明对唐朝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唐史》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史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曾志华//杜文玉//白玉林 |
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为什么要在乾陵前立“无字碑”?魏征为李建成谋士,为什么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白居易为什么一生仕途坎坷?所谓“石壁九经”是怎么回事?现收藏于何处?“寒食节”是什么节日?“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杜甫为什么一生非常坎坷?玄奘游学印度对我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波斯国指哪个国家?与唐朝的关系如何?外来文明对唐朝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唐史》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内容推荐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唐朝史》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目录 1.唐朝最盛时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2.李唐皇室真的是凉武王李嵩的子孙吗? 3.李唐皇室与北周皇室有何种亲属关系? 4.唐高祖李渊是怎样积聚和壮大实力的? 5.《旧唐书》是如何赞扬唐高祖的皇氏窦氏的? 6.唐高祖共生几子?其结局如何? 7.李建成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唐高祖第三子李玄霸在小说中的形象是什么? 9.唐高祖第四子李元吉是什么样的人? 10.《旧唐书》为什么将平阳公主写入了开国功臣中? 11.晋阳起兵的真相如何?李世民是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2.“玄武门之变”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13.唐太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 14.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如何协助他治理国家的? 15.唐太宗的妃子徐氏为什么受到史家的赞扬? 16.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何在? 17.唐高宗为什么要坚持废去原配王皇后? 18.李忠是唐高宗长子且被立为太子为什么却被赐死? 19.许王李素节是唐高宗的爱子,为什么却被无辜杀害? 20.武则天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21.武则天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 22.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武氏子侄为继承人? 23.武则天为什么要在乾陵前立“无字碑”? 24.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是个什么样的人? 25.唐中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 26.唐睿宗李旦共有几子? 27.是谁铲除了韦氏乱党? 28.唐玄宗为什么要废去王皇后? 29.唐玄宗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是怎么回事? 30.唐玄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 31.唐肃宗为什么要在灵武即皇帝位? 32.唐肃宗皇后张氏是怎样勾结宦官干预朝政的? 33.唐代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应做何评价? 34.唐德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如何评价? 35.唐顺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36.唐宪宗何时即皇帝位?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37.宪宗懿安皇后郭氏为什么能够“福寿隆贵”数十年? 38.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39.唐穆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共多少年? 40.唐敬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41.唐文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42.唐武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43.唐武宗有几子?为什么武宗死后其子没有继承皇位? 44.如何评价唐宣宗的功过? 45.唐懿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46.唐僖宗的统治情况如何? 47.唐昭宗何时即皇帝位?共在位多长时间? 48.唐昭宗为什么被宦官所废?结局如何? 49.长孙顺德与李世民有什么亲属关系?建立过什么功勋? 50.屈突通是怎样受到隋唐两朝重视的? 51.丘和为什么受到海南人民的爱戴? 52.袁天纲有什么专长而被记入史册? 53.李纲为什么被称为隋唐两朝的名臣? 54.裴矩为什么在隋炀帝时为佞臣,在唐太宗时却成为敢于进谏的直臣? 55.长孙无忌成为唐初开国功臣的原因是什么? 56.房玄龄为什么被称为贤相? 57.李靖在唐朝立有哪些军功? 58.唐在宗为什么要找借口处死李君羡? 59.王珪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为什么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60.魏征为李建成谋士,为什么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61.孙思邈为什么被后世称为“药王”? 62.尉迟胜本是于阗国王,为什么会成为唐朝大臣? 63.薛仁贵是怎样被唐太宗发现和重用的? 64.为什么后世之人多认为狄仁杰是匡复唐室的功臣? 65.为什么河北百姓最恨武懿宗? 66.为什么说张柬之是推翻武则天统治的首倡者? 67.魏元忠一生为什么会几起几落? 68.姚崇为什么被称为开元名相? 69.宋璨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70.窦怀贞为什么被称为“皇后阿著”? 71.高力士为什么能得到唐玄宗的宠信? 72.为什么唐玄宗特别看重张九龄? 73.张果为什么被赐号“通玄先生”?他的形象对后世的神话传就有何影响? 74.王忠嗣为什么被称为唐之良将? 75.魏知古为什么能名重一时? 76.杜暹“不学无术”为什么却能当上宰相? 77.韩休是什么人? 78.李林甫是怎样爬上宰相之位的? 79.杨国忠是如何专权误国的? 80.安禄山的生平情况如何? 81.郭子仪为什么被称为再造唐室的功臣? 82.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83.李辅国身为宦官为什么能当上宰相? 84.杨炎在财政方面有什么建树? 85.马燧为什么被称为唐之名将? 86.卢杞为什么被视为大奸相? 87.裴延龄是什么人? 88.颜真卿生平有哪些主有事迹? 89.贾耽在地理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90.陆贽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为什么人们将他比为汉代的贾谊? 91.韦皋在保卫唐朝西南边境方面做出过什么贡献? 92.柳宗元的生平情况如何? 93.如何评价李吉甫这个历史人物? 94.杜佑是何许人?任宰相期间政绩如何? 95.郑余庆为什么被当时人称为“一代儒宗”? 96.韩愈生平有哪些事迹? 97.元稹的人品为什么前后期截然不同? 98.如何评价李逢吉这位历史人物? 99.柳公权的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100.白居易为什么一生仕途坎坷? 101.崔韦占甫在宰相任中有何作为? 102.刘禹锡的生平状况如何? 103.白敏中是什么人?如何评价他任宰相期间的作为? 104.牛僧孺在牛李党争中充当什么角色? 105.李德裕为什么被称为“李党之首魁”? 106.李德裕任宰相期间有什么作为? 107.大宦官杨复光是何许人? 108.李密自愿降唐,为什么又叛唐? 109.所谓“石壁九经”是怎么回事?现收藏于何处? 110.“上巳”是什么节日? 111.“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112.唐朝制造并使用过哪些天文仪器? 113.“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 114.唐初的“十道”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后来有什么变化? 115.乾陵前的六十一宾王像是怎么回事? 116.为什么说郭煌是中西文化和交汇之地? 117.何谓“六部二十四司”?有何职权? 118.何谓“三省制度”其详情况如何? 119.唐代宰相名号是什么?是如何演变的? 120.什么叫“宫市”?为什么当时人对它大加指责? 121.史馆制度始于何时?有什么历史影响? 122.唐朝的科举都包括哪些科目? 123.“开元通宝钱”是何时铸造的?为什么这种钱流传颇广? 124.我国古代以济重心南移是从何时开始的? 125.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126.骆宾王在文学上有什么贡献? 127.王勃是什么人?在文学上有什么成就? 128.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中有什么特点? 129.如何评价王昌龄的诗歌创作? 130.李白的生平情况如何? 131.杜甫为什么一生非常坎坷? 132.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133.如何评价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134.如何评价柳宗元的诗歌创作? 135.如何评价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136.杜牧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137.李商隐的生平情况如何? 138.李商隐的诗歌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139.唐代佛教共多少宗派? 140.玄奘游学印度对我国佛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41.弘忍为什么被称为高僧? 142.神秀在佛教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143.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 144.奚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145.室韦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146.靺鞨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147.铁勒是什么民族?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148.东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149.西突厥大体分布在今天什么地区? 150.突骑施是什么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51.回鹘是什么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52.黠戛斯与唐朝有过什么关系? 153.沙陀与唐朝关系如何? 154.渤海国是哪个民族所建?兴衰情况如何? 155.大食国在今天哪个地方?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56.大、小勃律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唐朝为什么要征讨小勃律国? 157.焉耆在什么地方?与内地有什么交往? 158.龟兹与内地有什么交往? 159.于阗与内地有何交往? 160.倭国指什么国家?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61.拂秫国与唐朝有过什么交往? 162.波斯国指哪个国家?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63.百济国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164.新罗国为什么能最后统一朝鲜半岛? 165.“昭武九姓国”是指哪些国家?由哪个民族所建? 166.康国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167.天竺国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168.《新唐书》是如何记载扶南习俗的? 169.外来文明对唐朝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试读章节 1.唐朝最盛时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经过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至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东至今朝鲜半岛、库页岛,北达今蒙古及其以北西伯利亚高原,西到今中亚一带,南抵今越南及南海诸岛,成为当时世界上罕有的庞大帝国,使大唐声威远播,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宗总章(668~669)初平高丽,设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平壤(今朝鲜平壤市),统高丽、百济、新罗及靺鞨诸部,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吉林及朝鲜半岛一带。 高宗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市)。统南海诸国及境内诸羁縻州。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及南海诸岛。 唐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显庆(656~660)、龙朔(661~663)期间平定西突厥并招抚原西突厥诸部落、属国后,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长安二年(702)分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北置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破城子)。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所辖之地相当于今新疆天山南北、葱岭及其以西直至中亚一带。 贞观二十年(646)灭薛延随汗国,漠北铁勒诸部降服。次年置燕然都护府以统之,治所在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东南四十里。龙朔三年(663),燕然都护府与瀚海都护府合并,仍称瀚海都护府,统一管理碛北铁勒、突厥诸羁縻府州,治所在漠北回纥牙帐(今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总章二年(669)改称安北大都护府,治所在金山(今蒙古国科布多境内)。安北大都护府辖境相当于今蒙古国及其以北直至西伯利亚高原一带。 2.李唐皇室真的是凉武王李暠的子孙吗? 据史书所载,李渊自称是西凉武昭王李暠(hao)后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为西凉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国后投奔南朝宋,任汝南太守。北魏攻宋,李重耳以城归降,遂入魏为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门镇将,后改镇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李熙生子李天赐,天赐生三子,即李起头、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晒(bing),李渊即李晒之子。 以上所述李唐皇室的家族世系情况,是出自唐代官修史书的记载,并不完全可信。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李渊自称西凉李嵩之后乃是伪托,不足为信。李熙以来的世系情况基本真实,但其镇守武川的说法又不太可靠。李唐皇室自称是西凉李暠之后,其郡望就被视为陇西李氏。这一点经陈寅恪先生考证,李唐可能是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今河北隆尧西南尧山镇)之“破落户”的后裔,或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庶姓李氏之“假冒牌”。这样看来李唐为陇西李氏的说法亦靠不住。西魏宇文泰人关中时,曾令诸功臣自撰家谱,当时许多人都以关中、陇右诸州为其籍贯,大约李唐在这种风潮下才改郡望为陇西李氏。 实际上,李唐皇室还具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陈寅恪先生考证:李唐的男系祖先为纯粹汉人,但就其“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李渊及其子孙具胡族血统成分为不争之事实。实际上,在民族大融合时期,此类情况非常普遍,很难说哪一个家庭是纯粹的汉族血统。 3.李唐皇室与北周皇室有何种亲属关系? 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政权均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李唐皇室是关陇集团中的首要成员之一。这些首要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婚姻关系。 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大将军之一,其子李日丙娶另一八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第四女,生唐高祖李渊,后被唐追尊为元贞皇后。独孤信的长女嫁宇文泰的长子周明帝宇文毓(557~560在位),后被立为周明帝皇后。所以李晒与周明帝是连襟关系。李渊娶北周上柱国窦毅之女窦氏为妻,生唐太宗李世民。而窦氏之母为宇文泰之女,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则窦氏是周武帝的外甥女,李渊为周武帝的外甥女婿。李渊之妻窦氏是个见识不凡的奇女。隋文帝取周而代之,窦氏曾愤怒地说:“可惜我不是男子,不能帮助舅父以成大业。”嫁给李渊后,对李渊在政治上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大业九年(613),窦氏在涿郡(今北京西南)去世。李渊称帝后,追封窦氏为太穆顺圣皇后。 4.唐高祖李渊是怎样积聚和壮大实力的? 大业(605~617)末年,因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天下大乱,农民军遍地而起,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离心离德。李渊在此时暗中积聚和壮大自身实力,待时机成熟便公开打出反隋旗号。 大业九年(613),李渊担任弘化镇(今甘肃庆阳)留守,兼领关西诸军事,此时他看到天下大乱,于是便暗中交结豪杰。大业十一年,李渊任山西(今太行以西)、河东(黄河以东)抚慰大使,率部镇压山西、河东农民起义军。李渊击溃了绛郡(今山西绛县)的农民军,收降了数万之众加入他的部队。大业十二年,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渊对这个任命十分满意,更加积极地做反隋的准备。当时太原的形势比较严峻,北有突厥虎视眈眈,南有历山飞(即魏刀儿)率领的农民军正在迅猛发展。针对此种形势,李渊制定了北和突厥,南击历山飞,稳固太原的战略方针。这年底,突厥南下侵扰,李渊虽然击败了突厥的进攻,但他仍对突厥采取谦恭甚至屈辱称臣的办法尽力和突厥保持友好关系。北和突厥的同时,李渊击溃了历山飞农民军,收降了大量溃散的农民军,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李渊本来就喜欢交结人物,任太原留守后,更加留意网罗人才,积极进行组织准备。李渊还指使远在河东的长子李建成“潜结英俊”,近在身边的次子李世民“密接豪友”。李渊父子结纳的关陇士族和英俊豪杰主要有下列一些人:裴寂,时任晋阳宫副监;刘文静,时任晋阳县令;刘世龙,时为晋阳县晋阳乡乡长;赵文恪,任鹰扬府司马;张平高,鹰扬府校尉;李思行,避罪居太原;李高迁,隋末客居太原;许世绪,鹰扬府司马;钱九陇,原为官奴隶,投靠李渊;唐俭,劝李渊父子创“(商)汤、(周)武(王)之业”,受到李渊器重;长孙顺德,避辽东之役逃匿太原;刘弘基,避辽东之役,亡命太原;殷峤,隋末任太谷(今属山西)县长;刘政会,太原鹰扬府司马。上述诸人在晋阳起兵和定鼎关中的战斗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建立了赫赫战功。唐朝建立后均被称为“元从功臣”。 经过多年暗中积累和壮大实力,当隋朝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的猛烈冲击下即将分崩离析之际,李渊于大业十三年七月在太原起兵,公开打出了反隋旗号。 …… P1-5 序言 新、旧唐书简介 《唐史解读》主要参考“二十五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唐代,自618年建国,至907年灭亡,历时290年,其影响所及,旁及周边国家,左右中国后世。《旧唐书》为五代后晋刘晌等撰,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为区别于后者,才改称《旧唐书》。新、旧唐书各有优略,彼此不能相互取代,只可相互补充,因此后世二者并行。 《旧唐书》共二百卷,其中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旧唐书》撰修于五代时期的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当时后晋之君石敬瑭命修唐史,宰相赵莹奉命负责监修,参加者有史官张昭远、贾纬等人,至运二年(945),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由继任宰相刘昀领衔奏上。刘晌此时只领职七个月,他未曾执笔,也没有做监修综理之事,在表奏此书时,领衔具名而已,而后世竟然将《旧唐书》署名为刘晌等撰,所以《五代史》在他的传记中不言其修《旧唐书》一事,实在是暗含微辞。 编撰《旧唐书》所依据的主要史料,一是唐代实录,一是唐代国史。唐代二十帝,武宗以前十五帝均有实录,宣宗以后,实录就不存在了。按照唐朝的制度,实录修好以后,就总辑其内容编为国史。由于肃宗以后的国史尚未编出,再加上安史之乱使唐代很多文献散失毁弃,所以唐代晚期可供参考的史料相当缺乏。加以成书仓促,编撰者对于史学又没有出色的见解和才能,所以《旧唐书》对于唐代晚期史事的记述显得粗糙,在材料的整理与剪裁、体例的完整、文字的概括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点,甚至大量袭用唐代史料原文而不加修改。因此《旧唐书》前半部分颇为详明,后半部分则大不如前。具体说来,叙述代宗以前的历史多有条理;叙述德宗至武宗时期的历史,还尚简明;叙述宣宗以后的历史,则疏漏谬误,不一而足,尤其列传中的内容,多为职务官衔,缺少事实。但由于去唐未远,《旧唐书》在保存唐代史料方面,尚颇有可取之处。 《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其中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当时,记载唐代历史的史著已有《旧唐书》,但是宋仁宗认为其过于浅陋,于是下诏重修。其中列传主要由宋祁负责,本纪、志、表主要由欧阳修负责,欧阳修还对列传的文章进行了刊正,所以《新唐书》署上这两个人的名字。 宋祁(996—1061),其辈分略长于欧阳修,在文坛亦有名声,曾官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宋仁宗庆历五年五月,由贾昌朝倡议正式设立史局编修新的唐史,宋祁历时十余年完成列传,于嘉吻三年(1058)交齐一百五十卷列传的稿子。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擅长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至和元年(1054),朝廷任命欧阳修为翰林学士,主持修史工作,负责完成本纪、志和表的编撰,至嘉吻五年(1060),《新唐书》全部完稿。 《新唐书》与《旧唐书》相较,自有其优点。用宋人表奏的原话说,就是“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也就是说,《新唐书》的史料比《旧唐书》有所增加,叙事详尽,克服了《旧唐书》前密后疏的缺点,而文字又很简洁。比如在志的撰写中,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和《选举志》,其他各志也增补了新的资料,文献价值多在《旧唐书》之上。另外,《新唐书》还恢复了《史记》、《汉书》所开创的本纪、表、志、列传合一的体裁完整性,以后的官修史书多遵循此规。 当然,《新唐书》也有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宋祁和欧阳修分头编撰此书,但又非有计划的分工,以致列传与本纪、志、表合在一起后,矛盾脱节之处甚多。其次,在本纪撰写方面显得过于简略。最后,由于宋祁和欧阳修都推崇古文,反对骈体文,所以唐代很多用骈文写成的诏表都被舍弃不用或被强行删改,损害了史料的固有价值;他们行文简洁,常忽略历史著作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时间、地点、数量等,使有关事实显得晦涩不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