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人宣称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历来最坏的时代,另一类人却认为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当我们回望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经历的种种磨难,而即使是在战火肆虐、瘟疫横行的最不幸的年代中,也不乏奋起拼搏、百折不挠以求改变命运的人
其实,在人类所生活的任何时代里,人们都得时时为了生存而进行艰苦的奋斗,而人类社会的一切繁荣和进步,都是以时间、精力、汗水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看你对于这一切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是用什么样的认知,这不仅会决定你的现在也决定你的未来。人生到底是以喜剧收场,还是以悲剧落幕,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全在于人们所持有的是什么样的信念。
看看本书,了解现状,坚强信念。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在我们所生活的任何时代里,时刻都要为了生存而进行艰苦的奋斗。人类社会的一切繁荣和进步,都是以时间、精力、汗水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第一节 衰退和停滞并非危言耸听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经济可说是白手起家,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红军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而我们经济上的长征,则持续了整整28年!
1979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2006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人民币,按照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列世界第4位;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达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2006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6918亿美元,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国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3%,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
2007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现象,房价、股价、物价都在飞涨。2007年5月,CPI突破3%的目标线,并连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7年6月全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4.4%;7月5.6%;8月6.5%;9月6.2%……由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代,呼吁政府和企业为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将会是困难的一年,难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太多,决策比较困难”。
半年的时光一晃而逝,这些预言似乎正成为现实: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可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的经济怎么了?我们真的将要面临衰退、面临危机吗?2008年的确是困难的一年,雪灾、地震、次贷危机……天灾人祸联袂而至,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无法永远保持高速发展呢?经济学家们经常将宏观经济比喻成驾驶汽车,你无法一直保持着最高速度不问断地在路上行驶,必须要不时停下来给汽车加油、检查轮胎、更换零件、排除可能发生的故障,行驶的时候也要时刻根据路况调整车速,这样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要想跑得比别人快,硬件质量和驾驶水平缺一不可,你不能指望舒马赫开着夏利跑出F1的速度;如果你不是专业车手,给你辆F1你也没法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弄不好还得搭上小命。
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国这辆“赛车”的行驶情况吧:
1993年,经过了三年的经济低谷,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升温,集资热、股市热、楼市热,热浪滔天。海南房价炒得沸沸扬扬、全民炒股炒得兴高采烈,通货膨胀率超过20%,于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热过头的经济逐渐冷却下来。
1996年,我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经济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不料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亚洲,1998年国内又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于是物价指数下跌,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开始走入又一个低潮。从1997年开始,国家发行国债,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鼓励消费,以刺激经济发展。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2年,中国经济摆脱了衰退,开始高速增长。连续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从8500亿美元增加到2.17万亿美元。
看起来,最近15年,“中国号”这辆赛车跑得还不错,单就发展速度来看,夏利跑出了奔驰的速度。但是,这种高速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环境破坏、资源枯竭、腐败现象、失业率上升……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持久性表示怀疑。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茵问道:“中国经济在19年中的惊人表现还能再持续10年、20年或30年吗?”
在继续高增长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面临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能否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你也许觉得上面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是宏观经济,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似乎和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很遥远,你也许更想听听买基金还是炒股票、买外汇还是炒黄金、大盘什么时候涨、房价什么时候跌……这样一类微观经济的问题。但是,宏观经济就是所有微观经济的叠加,不懂得一点宏观经济的知识,你永远不明白房价为什么涨,股票为什么跌;也更搞不清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钱反倒不经花了。
P3-5
有一个著名的游戏,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谁是最后的幸存者。这部电视纪实片讲述了一场“游戏”:16个人被集中在一片海岸丛林里,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进行一场为期39天的“幸存者游戏”。
他们分成两组,这两组每3天进行一场团体比赛,胜方会得到豁免权或他们要求的物品,而负方将举行全体投票淘汰掉他们中间的一个组员。
比赛不停地进行下去,淘汰也不停地进行下去,当每组只剩下8个人的时候,两个组合并为一个组,继续淘汰赛。直到最终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最后的获胜者,也就是“幸存者”,他将拿走100万美元的奖金。
显然,与其说这是“幸存者游戏”,还不如说是一场微型的“人类生存博弈”。在丛林中,人们接受种种规则和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淘汰别人,使自己获得胜利。这,不过是现实竞争的缩写版和简略版。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游戏,比丛林中的更加激烈和残酷。
不论是高考的竞赛还是工作的竞争,不论是财富的追逐还是情感的争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竞争和淘汰。
而如今,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让生存的游戏更加残酷和惨烈,让现实的丛林更加险象环生。
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工资增长赶不上CPI,更赶不上房价。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的经济怎么了?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对世界的经济形势如此关注;也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世界的经济危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不可忽视。
中国的经济将会是减速还是萧条那只“看不见的手”似乎正在将我们引向低谷,而驾驶着发动机过热的“中国号”汽车的那只“看得见的手”能否带领我们安然度过这次危机?1998年,它成功驶过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它成功抵御了“非典”对经济的冲击;2004年,它又成功控制了过度繁荣,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减速;这次,它仍然能够有惊无险地经过这次风暴吗?
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谁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谁能保有现在的饭碗和位置,不被持续恶化的环境吞噬掉?在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中,我们将如何应对?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
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句,他以这句话作为对18世纪末期欧洲社会的总结。在他之后,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人引用这些话来形容自己的时代,并怀念那些过去的“美好时代”。
目前似乎是一个令人苦恼的时代,我们之中的许多人都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以前那种“美好的古老时光”中,那时住房由国家分配、医疗由国家负担,那时的人们正直高尚、那时的生活俭朴充实、那时的空气清新宜人,那时没有贫富差距,人们虽然都不富裕,但物价也十分低廉……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人宣称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历来最坏的时代,另一类人却认为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当我们回望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经历的种种磨难,而即使是在战火肆虐、瘟疫横行的最不幸的年代中,也不乏奋起拼搏、百折不挠以求改变命运的人
其实,在人类所生活的任何时代里,人们都得时时为了生存而进行艰苦的奋斗,而人类社会的一切繁荣和进步,都是以时间、精力、汗水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看你对于这一切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是用什么样的认知,这不仅会决定你的现在也决定你的未来。人生到底是以喜剧收场,还是以悲剧落幕,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全在于人们所持有的是什么样的信念。
环境不能造就你,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你之所以成为自己是你选择的结果。你自己决定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创造你的生活,并决定了你是谁、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认清你自己,你才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作 者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