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新妈妈来说,最紧张的事情莫过于新降临的孩子了。如何哺乳,如何教育,如何喂养,如何让孩子舒服睡觉等都是新妈妈们第一次面对的新鲜问题。本书内容是由一位母亲记录的亲身经历,记录的是从孩子出生之后到一岁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其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动幽默的故事,从中透露出的科学养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母亲好好学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 |
分类 | |
作者 | 小巫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一个新妈妈来说,最紧张的事情莫过于新降临的孩子了。如何哺乳,如何教育,如何喂养,如何让孩子舒服睡觉等都是新妈妈们第一次面对的新鲜问题。本书内容是由一位母亲记录的亲身经历,记录的是从孩子出生之后到一岁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其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动幽默的故事,从中透露出的科学养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母亲好好学习。 内容推荐 这是一位母亲关于孩子出生之后到一岁之间所经历的一切的真实记录。不仅记录了身为人母在情感方面的细腻感受,更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在育儿理念上的冲突。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学硕士,在怎样科学地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婴儿方面,有着精辟独到的见地。作为国际母乳会咨询员,作者提供了全面的最新最正确的母乳喂养资讯和指导;另一方而,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更深入浅出地引用大量现代西方先进育儿理论和经验,极具实用价值。初为父母的读者会从中获益匪浅,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目录 阳光小巫 再版前言 生孩子 产后 第二天 开始的开始 奶下来了 三个人的世界 坐月子 盼望天堂 母爱的感觉 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光 你都给孩子吃什么了 母乳VS奶粉,谁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阿姨的烦恼 你妈妈没给我批条儿 你想把孩子补成钙片儿 吃喝拉撒睡,没一样做得对 相信母乳 成功母乳喂养的秘诀 难道都是母乳的错 质疑体重增长表 该给他加蛋黄了吧 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他怎么还不睡觉 夜间哺乳的难题 不必一觉到天亮 你的孩子跟谁一起睡 男孩还是女孩 到底是谁的需要 让孩子做主 迟来的决定 全职妈妈VS全托幼儿园 妈妈心尖尖上那团肉肉 大自然帮我带孩子 南半球之旅 断奶,别听偏见的 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 断奶,请慢慢来 新的生命,新的起点 母乳喂养,原本艰难 附录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 宝宝别咬,妈妈疼 宝宝为什么罢奶 国际母乳会小册子之一——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国际母乳会小册子之二——给职业妇女喂母乳的实际建议 国际母乳会小册子之三——怎样给婴儿添加辅食 国际母乳会小册子之四——乳房疼痛 是谁剥夺了孩子吃母乳的权利 后记 参考书目 网络书评摘抄 试读章节 “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紧张啊?” 这是我躺在手术床上后,听到的第一句问话。说话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性助产士。 当时我赤裸的身体裹在一床厚厚的白色棉被里,体内插着尿管,被抬到窄窄的手术床上。护士一个劲儿地告诉我别乱动,以免掉下来。躺好了,我就开始东张西望,看医护人员们忙碌,做术前准备。插空儿我还问他们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紧张呢?”我反问那位助产士。 “谁来这儿都要紧张的,还真没见过你这么镇定的呢。上周我们这儿来的一个产妇,躺好了后,我们总听见什么东西在咔啷咔啷地响,后来发现是她在发抖,连带着手术床也哆哆嗦嗦响个不停。”另外一个实习生,也是一位年轻男性,回答我。 “那我就更不能紧张了。越紧张不就越容易出问题吗?” 事实是,根本没有我紧张的份儿。手术区外,大堂里,坐着四个比我紧张得多的人:我丈夫、我老爸、我妹妹、还有我孩子的干妈浩子。他们把紧张都分摊了,哪儿还有剩余的紧张留给我来享受呢?所以我很泰然地躺在那里,挺着重了四十多斤的肚子,期盼着和孩子尽早见面。唯一的遗憾是我饥肠辘辘,从昨天晚上10点到现在,按照手术的严格规定没吃过东西。而且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还要饿上起码48个小时,这让我多少有些沮丧。 本来我是那天第一个手术,但在我前边有一个紧急剖腹产,我躺下没多会儿就听见孩子哇哇哭,我自己的手术也推延了一点时间。当时我只是担心坐在外边的丈夫,不知他会急成什么样儿。他是那种以担忧为业余爱好的人,昨晚已经一夜没睡踏实了。他还爱认死理儿,事前告诉他7:30插尿管,8:00进手术室,9:00之前完事,他就会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来等待,多一分钟他都会焦急得要发作心脏病。 手术室里安静得很,也很温暖,我身上的棉被撤掉了,也没觉得冷。几个人穿梭往来,有人在我肚皮上抹药消毒,有点儿凉。我看见一个小护士在用夹子打开置放新生儿的包布。不一会儿麻醉师来了,开始给我注射麻醉剂。麻醉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年轻漂亮得和这问手术室不太搭配。但她又是一个很严肃很职业化的医务人员,捏着一根小针在我身上扎来扎去,扎一下问我一声“疼不疼?有感觉吗?这里感觉和那里感觉一样吗?”像玩儿游戏一样。 游戏玩儿了没多久,主刀医师徐蕴华大夫隆重出场。她先在我头部的地方停留了一下,问候我,然后就到我腹部方位去了。麻醉师还在一丝不苟地扎着我,问着我。 这时,在手术区外的大厅里,我丈夫已经紧张得要晕倒了。他认真想了想,决定先去一趟厕所。从厕所回来后,他又很认真地想了想,决定把他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问一下身为医生的浩子:“他们一刀切下去,会不会切到孩子的头呢?” 浩子差点儿笑出声来。但她知道我丈夫的担心是认真的,所以也一脸严肃地向他解释:“医生的第一刀只是切穿腹壁。子宫是用剪子剪开的。手术刀很短,医生也知道怎么用力。放心,绝对伤不着你的孩子!” 他们说话这当口,徐大夫已经一刀切了下去。这一刀,我从吊在脑袋上方的点滴瓶子上的反光中看得真真切切。徐大夫问了我一句:“没有感觉啊?” 我说:“没有。您已经切开了吧?” 漂亮的麻醉师听到我这句话,惊得差点儿跳起来。她杏眼圆睁,急忙很严厉地对我说: “没有切开呢!你别乱说!” 我没说什么。我知道她是怕我紧张。 过了两分钟,她又说道:“再过20分钟你就能看到你的小宝宝了。” 我暗自笑她的自相矛盾:要是还没切开,我怎么20分钟后就能生出孩子来? 手术室里很安静,只听到器械的响动。我一时什么也看不到,但能感觉到肚子被人揪动着,听到剪子的咔嚓声,还有徐大夫对助产士的低声评论:“你看她不仅腹壁很薄,宫壁也很薄。”随后是很响亮的抽吸声,不知是在抽羊水,还是在吸血水。 已经过了9:00,我丈夫开始坐立不安。他反复地问浩子:“他们怎么还不出来?”浩子反复地安慰他:“快了,快了。” 但这不足以安慰他,他转过脸又去问我妹妹:“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出来呀?” 我妹妹曾经是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位昔日的总经理已经全无领导风范,而是紧张得六神无主了,她想笑也不敢笑出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说:“应该很快了。” 我腹内被揪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甚至腹腔下部开始感到疼痛。突然,主助产士,一位胖大健壮的中年女性,在我腹腔上部狠狠地压了一下,这一下立马把我压岔了气儿。过了没多久,她就有规律地在那个部位一下接一下地狠压着。我难受得很,又不敢叫唤,更不敢动,只好扭过头去找点儿什么东西看。在墙边,有一排放药品的柜子。从柜子玻璃门的反光中,我看到那位健壮的助产士半个身子扑在我身上,使劲地压着,压着。 我腹腔下部越来越痛,嘴里十分干渴。我在心里喊着,“Sam加油啊!快出来啊!” 不知过了多久,大概是我觉得快不行了的时候,一声嘹亮的啼哭像一把利剑,划破了手术室的寂静。我的孩子终于降生了! 随后是一声接一声惊心动魄的急促促的啼哭,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我当时有些激动,也随着他“啊!啊!”地叫了两声,还说了一句话。但肯定没有人听得见我,其实连我自己也没听见,因为我孩子的大嗓门淹没了一切声响。 这哭声穿透了六间手术室的墙壁,重重地砸在大堂里,砸在孩子他爸身上,立时就把他砸蒙了。浩子说:“你孩子出生了!那是Sam在哭呢!”他居然说:“不会吧?”浩子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他!” 这时那位先和我说过话的助产士抱着我的孩子,举起他的屁股给我看:“看好了!是个男孩儿!” P1-5 序言 八年前,我的儿子才几个月,《父母世界》杂志(那时候还叫《妈咪宝贝》)的创始人朱晓灵就把我拉到出版社总经理那儿,告诉他我可以写一本关于在中国养育混血宝宝的书。总经理看了我一眼,随即下达了命令:签个合同,回家写去吧。 直到今天我还在纳闷:这两个人,从来没见过我写的东西(虽然我已经发表过一些小说和文章),怎么就知道我能写书呢?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被冠以“专家”的名号,创作起来毫无压力,口无遮拦,有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儿写哪儿,没费多大工夫,《让孩子做主》就出笼了。当时我觉得,以自己这种跨国背景,写出来的书,肯定没多少人爱看,可能也就是一些背景相同的海归、跨国婚姻中的女性和混血儿的妈妈看一看吧。所以还放了好多孩子的照片,想着这是一本自娱自乐的书,首印三干本能卖完就不错啦。 书刚面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赵振兰老师就找上门来,说她欣赏我的书,问我能不能再写一本。我当时正在兴头上,养孩子过程遇到诸多话题,有了无数感慨,于是又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字,还是以随意的育儿手记方式,记录了很多个人的经历和感悟,起个名字叫《给孩子自由》。 在这两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父母世界》杂志(原名《父母》)上主持母乳喂养专栏,在摇篮网上主持母乳喂养主页,尽我最大的努力推广母乳喂养。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得我的两本书销量开始增加,一些其他的育儿和时尚类杂志也邀请我撰写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文章。我当时看了很多的专业书籍,再次感悟多多,加上本来就是个爱发表意见的人,所以又肆无忌惮地写了第三本书《和孩子划清界限》。 突然问,很出乎意料的,大家都开始非常客气地称我为“育儿专家”,杂志、网站、电视台纷沓而至,邀请我去写文章、开专栏、做节目,几乎令我应接不暇。每每看到哪里刊登了我的文字、播放了我的节目,那个“专家”的名号看上去有些荒唐,只想着哪天大家识破我这假冒伪劣,我也就省心了。 顶着“专家”的光环,回头看看出版过的书,尤其前两本,简直不成体统。吓得我赶紧回家修订,先再版了《让孩子做主》,收录进这些年我在母乳喂养领域里发表过的文字以及翻译的几本国际母乳会的小册子;后再版了《给孩子自由》,充实了很多专业理论。在这期间,又出版了第四本书《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我想,大概中国人比较习惯崇拜权威、敬仰专家,一个人曝光率高了、被称为“专家”了,大家都想去看看你书里写了些啥,所以我的书得以攀登上排行榜,而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实际上,我这样的草根“专家”,是任何一位妈妈经过一些努力都可以做到的。我目前小小的私心就是:带动一批家长,让她们发展为专家,跑在我前边;而我呢,就可以挂靴退役,回家享清福去了。 所以,这次再版,我首先声明:我从来没有、也不敢自居是哪一方面的“专家”,关于教育,我还存有太多的无知、未解和疑惑。我只是喜欢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喜欢跟别人平等地交流经验教训。 看了我的书,如果你认同这里边的思想,不要将其归功于我,这些思想原本就存在你的头脑当中,我的功用只不过是诱发了它们而已,“引蛇出洞”,或者就像很多妈妈感叹的那样,“不谋而合”。如果你反对这里边的观点,那也没有关系,我希望这种反对的情绪,至少给了你一次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总是在说,孩子最需要拥有的品质之一是独立的思想与判断,而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求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养育孩子这件事做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与家庭的养育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听信“专家”、照搬照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个角度,每样事物都有无数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的角度千变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所以这个世界才五光十色。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份理解。我给大家提供的,也只是我个人的角度,也许跟你的角度有某些重合的地方,也必定跟你的角度有许多差异之处。引用史坦纳的一句名言吧:“请仅仅考虑我提供的观点,在你的亲身经历中去验证。” 我认为以下几位妈妈的发言,很能帮助大家客观地看待我的书: ·小巫的观点带有她的鲜明特色和个性,她的做法很多无法照搬,关键是,她告诉我们一种对待孩子和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是真正的爱的方式(有人可以不同意),而这个方式如何真正体现在自己和孩子、家人身上,则要靠每个人的智慧。 ·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儿,小巫只是把自己养育孩子的经历写了出来与大家分享,她倡导的理念其实看她书的英文就知道——listen to yourbaby!一千个宝宝的教育方法怎么只会有一种呢?适合自己的宝宝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们应当在遵循科学的前提下发现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 ·大家都不要盲从,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小巫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一些孩子,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孩子。关键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要有头脑。 ·很多人的观点,包括大师和专家的,都选择性吸收就可以了,曾经跟一个朋友说过:如果你觉得小巫说的都百分百全对、百分百适合你,那不是小巫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了。 藉此机会感谢大家多年来寄予我的厚爱! 小巫 2008年4月8日,北京 后记 2001年的圣诞节,我的朋友悄悄打来电话,说我送你一件圣诞礼物,在摇篮网上,我给你建了一个“母乳宝宝”页面,你去主持,让那些需要你的帮助的妈妈们有个落脚的地方。 与其说这是给我个人的圣诞礼物,不如说是给所有哺乳妈妈们的圣诞礼物。悄悄常说自己是母乳喂养的反面典型,生儿子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资讯和指导,偏听偏信了一些不确切的传言,以为自己的奶不够,儿子只吃了一个月的母乳就改喂奶粉了,这是悄悄一生的遗憾。痛定思痛,她决心不让更多的妈妈重蹈她的覆辙,认识我之后,到处帮我宣传母乳喂养。当时她是摇篮网几大论坛的版主,目睹我每天在网上回答妈妈们的提问,灵机一动,干脆在“摇篮宝贝儿”库里建立了一所“母乳宝宝”的小家。 “母乳宝宝”活跃了三年左右,接待了将近11万人次的来访,我回答了一千多个问题,为这份主页提供了超过60万字的资料,包括我这些年在《父母》杂志上主持“母乳喂养”专栏发表的所有文章。可以说,这是世界上信息最完全、规模最大的汉语母乳喂养资料库。 由于提问和回答都是在留言板里进行,导致留言板页数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庞大,对后来探访的妈妈们查看材料造成极大的不便。很多时候,大家的问题比较雷同,同样的问题可能提了几十遍,我也回答了几十次。为了方便大家查找,我编辑了《母乳喂养常见问题解答汇编》,摇篮网的主管将这份“汇编”和其他一些文章编纂成《小巫母乳喂养精华篇》放在摇篮网的首页。目前我正在和国际母乳会其他的咨询员共同努力,创建一份专门的汉语母乳喂养主页,加进搜索功能,让所有来访者都能用关键词先搜寻一遍自己问题的答案。 我万分感激摇篮网这些年来对我宣传母乳喂养的大力支持,感激《父母》杂志社宁肯牺牲某些经济利益也要坚持倡导母乳喂养的态度,感谢摇篮网和《父母》编辑部多年来为我提供宣传园地。我也要深深感谢所有来访“母乳宝宝”主页的妈妈们,尤其是她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这么多人给我创造了一个让我自身发展和成长的环境,我才能够不断进步。有了给妈妈们提供咨询的实践经验,我最终通过了国际母乳会的考核,成为一名咨询员,加入了国际母乳会在全球60多个国家33000名志愿者的行列。 我呼吁所有的读者都帮助我在中国推广母乳喂养。如果你的朋友决心给孩子喂母乳又需要可靠的知识和信息,请向她推荐这本书,也请她探访摇篮网(www.yaolan.com)上的“母乳宝宝”主页。如果你周围的人,包括医生,对母乳喂养持有偏见和不准确的信息,请对她们宣讲本书里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知识。 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