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编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文学接受过程等。每章又包括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思考题及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
本书是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文学理论教程(修订四版)》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全书和主教材一致分为五编十六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思考题及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本书观点明确、论证翔实、材料丰富,是中文系师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附CD-ROM辅教光盘一片,与纸质教材相互配合。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
二、概念源流
文艺学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四、相关知识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
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三编 文学创作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四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一章 文学的叙事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