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曾国藩因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赋?是机会?是努力?还是……
曾国藩本身就是一部多方位,全市叫的成功学全书,他身上浸润着中国五千年的人生大智慧,这是曾国藩阅览了宦海无情的官场,风雨莫测的展呈后的黄金定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王松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曾国藩因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赋?是机会?是努力?还是…… 曾国藩本身就是一部多方位,全市叫的成功学全书,他身上浸润着中国五千年的人生大智慧,这是曾国藩阅览了宦海无情的官场,风雨莫测的展呈后的黄金定律。 内容推荐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目录 第一章:培植根本 志在千里 1.君子有志,事业有成 2.立破釜沉舟之志,行万里以外之路 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4.狂热进取,敬德修业 5.金丹换骨,锻造气质 6.坚忍不坠青云之志 7.内外兼修,誓做内圣外王完人 8.志不立,无大事可成 第二章:修身养学 勤于雕琢 1.花心思读书,用心思做事 2.学而求变,以变创新 3.以勤为铭,将勤补拙 4.学无定法,能者为师 5.雕琢性情,静以修身 6.不断自励,完善自身 7.克服三耻:薄学、无恒、不专 8.“大本大源”,控究其道 第三章:大事之首 有和则成 1.和,书香门第的传家宝 2.利已利人,达已达人 3.自己发达,也要别人发达 4.成大事在于是否后继有人 5.诚恕待人,群伦影从 6.以诚易和 7.宽和得众能成大事 8.“让他三尺又何妨” 第四章:诚交天下 英雄影从 1.欲成大事须择人而从 2.以利激人,人心归一 3.难由己当,功予人享 4.为德为才,交一己难 5.交友之贤否关乎事业之成败 6.扶植难抑止之人共成大事 7.交友分清忠与奸 8.与贤人联姻自得贤人相助 第五章:以弱克刚 亦方亦圆 1.以柔为上,顾全大局 2.大柔非柔,以屈求伸 3.秀林必摧,出岸必湍 4.柔中取巧,法无定法 5.至柔,乃驰骋天下之坚 6.成大事的要诀:刚柔兼济 7.“耐烦”二字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8.事关成败要敢于抗上 第六章:艰难困苦 育汝于成 1.危难时刻,念好“挺经” 2.“坚忍”方可打造不屈之志 3.危难之时,慷慨向前 4.屡败屡战,挺膺负责 5.打脱牙,和血吞 6.在逆境中坚守 7.羽翼不丰,不可高飞 8.面对困境,“挺”字应对 第七章:法无定法 以变应变 1.改变缺点,提升自我 2.大是大非,权变对之 3.成功者善于自我调试 4.一生三变,褒日“机巧”贬云“奸诈” 5.天概人满,变盈为亏求自保 6.自保之道,日变日善 7.耐住“困苦、空寂、辛酸” 8.假拙诚,真世故 第八章:欲成大事 不可无慎 1.“慎”字当头,躬身入局 2.知足慎独,戒傲自律 3.谨戒“虚妄”,不越雷池 4.花至半开,酒至微醉 5.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6.天下第一世家,“只恐清名天下满” 7.用人之慎:关乎事业成败 8.官场之慎:贵在善于自保 试读章节 1833年,曾国藩年二十三岁,第一次参加科试,竟考中了秀才。而他的父亲苦苦拼搏了二十多年,才于前一年考取了这份功名。全家对于曾国藩的功业早成,自是欢欣鼓舞。12月,曾国藩与欧阳氏完婚,这一年曾家可谓双喜临门。 但是这距曾国藩的远大志向还相差甚远,新婚的甜蜜是不足以使他贪享安逸的;小小的秀才是不足以使他沾沾自喜的。因而他不惜背井离乡,继续求学深造,求取更大的功名。 1834年,曾国藩入湖南最高学府岳麓书院读书,是年乡试得中第三十六名举人。这年冬天,曾国藩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北上,参加次年春天的会试,却没有考中。 适逢这年皇太后六十大寿,照例增加会试恩科一次。在京留住一年,等待参加明年的恩科。京师有座“长沙会馆”,长沙府的应试举子都住在里面,花费极少,甚是便利。 在北京居住的这一年,使这个生长在消息闭塞、文化落后的“寒门”士子眼界大开。在这期间,曾国藩除继续认真准备应试外,忽对韩愈的古文发生了很大兴趣。因为古文可以任意发挥见解,远比八股文有生气,有意义。 1836年,恩科再次报罢。两次会试落第,曾国藩自知功力欠深,怅然赋归。回家后,低微鄙陋的曾国藩,由于有远大志向的驱使,使他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形成了孜孜以求的品格,也使曾国藩养成了对历史和古文的爱好,也为他更好的探讨学术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打下了基础。 1838年,曾国藩又到北京会试,行前家中寒苦,已拿不出什么钱,只好向戚族借贷二十二串钱,一路省吃俭用,到京也只剩下3串。幸而这一次得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曾国藩在取中进士以后参加朝考,成绩非常好,列一等第三名。试卷进呈道光御览之后,道光皇帝又特别将他拨置为一等第二名。于是,他便被选人翰林院深造,当了庶吉士。 这样曾国藩靠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便取得了进身之资格,进入上流社会。 关于曾国藩为同进士入翰林有这样一段记载:曾国藩考中进士时,殿试名列为三甲等级。一般而言,“三甲”这一等级大多入不了翰林,曾国藩大为失望,当天就要回家。当时劳崇光做官至编修,在公卿间已经颇有名望,就前去安慰和挽留他,并且说将要为他帮忙。回去后,就邀请了几个善于书写的人,把家作为客馆,又借了亲友的仆人和马匹各十,配好了鞍辔来等待。曾国藩到后,马上写诗文分别送给显贵之人。事后,曾国藩果然被列为高等,进入了翰林。这一记载虽显曾国藩有幸运之嫌,他若没有平时的磨炼功夫,还是不会有这一结果的。然曾国藩在涉世之初,就可见其处世之大端,那就是深受家风、时代之熏染,把握准步人人生阶梯的起点,志存高远,为这一志向刻苦自励,辛勤实践,百折不回。只有这样的立世观,才能在人世浩茫的迷宫前取得一张成功的人生入场券。 曾国藩跟从父亲曾麟书念书,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但他自有一套方法,那便是不厌其烦地砺其志,耐心指导,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儿子。不论睡在床上,或走在路上,曾麟书都要考一考儿子的功课,一定要曾国藩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他才满意。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很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子弟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科举时代的翰林,号称“清要词臣”,前途最是远大。内则大学士、尚书、侍郎,外则总督、巡抚,绝大多数都出身翰林院。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功夫,只消钻研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气来。为此,他将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藩篱”之意。 志已立定,便要付诸实践。因此曾国藩自入翰林院任侍郎后,仍在不懈地努力读书。为此,他曾自立课程十二条,悉力以赴。同时,他还为自己编定了一个自修的课程:凡是读书的心得、人情的历练、自身的修养、诗文的创作,莫不分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共分五类,命名为: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诗文章’。而且,从道光十九年(1839)起,他开始写日记。后来虽然略曾间断,但时间不多;从咸丰八年(1858)六月起,就不曾中断过一天。即使行军、生病的时候,也照记不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为止。就此一端,已可看出曾国藩的毅力。 P4-6 序言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涤生。他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其父曾麟书是一位县学生,以孝顺闻名遐迩。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曾国藩一步步踏上了仕途,并成为了官场上的“不倒翁”。 道光十八年(1838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不久入翰林院深造;道光二十年(1840年),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官列七品。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不断被擢迁,先后担任了四川乡试检讨官、侍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务。 咸丰初年,广西发生动乱。曾国藩上表力言用人之道,深受咸丰帝赏识。咸丰二年(1852年),他被授予江西乡试检讨官之职,同年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在长沙辅助当地官员拉办团练。此后,随着贼寇的日益猖狂,他弃文从武,组建了湘军。在湘军与太平军长达12年(咸丰四年至同治三年,即1854年至1864年)的战争中,曾国藩随着湘军势力的扩大逐渐成为了满清政府中唯一的汉人权臣。 成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被授予兵部尚书之职,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次年,咸丰帝去世,两宫皇太后执掌朝政,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统管长江下游四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被加衔太子少保。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被加衔太子太傅,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了清朝开朝野以来第一个被封侯的文臣。 曾国藩一路走来,历经三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险象环生。其中,既有他人的排挤和诋毁,又有清廷统治者的倾轧和猜忌。然而,他却以一个文弱书生的身份傲然挺立于朝堂之上、刀戟之中,不能不让人为之扼腕称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不过,曾国藩并没有成为统治者纯粹的武器,即使在鼎盛之后仍然能够保身安命,并且在朝中仍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同治十三年(1874年),62岁的曾国藩病逝。百姓出门痛哭,为其绘像以祭祀;朝中辍朝三日,为其赠太傅之衔,追文正之谥。为官至此,已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 当然,人无完人,曾国藩同样有一些不足之处,然而他却能够不断调试、不断历练,让自己日臻完善,这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为了让读者能够全面而透彻地了解曾国藩的为官生涯,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他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