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解读《论语》,不是泛泛而谈,是专以做人为出发点,从做人的原则、态度、方法等相关方面,对孔子的做人之道进行归纳和剖析,力图使读者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入。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做人的智慧会得到丰富,做人的境界会得到提升。如是,则为读者之幸,亦为本书之幸。
孔子的《论语》会一如既往地热下去,我们的做人也将按部就班地做下去,《论语》与做人的关系,更将使每一个接触并接受它的人受益,也将使我们的社会受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懂论语会做人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迟琢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解读《论语》,不是泛泛而谈,是专以做人为出发点,从做人的原则、态度、方法等相关方面,对孔子的做人之道进行归纳和剖析,力图使读者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入。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做人的智慧会得到丰富,做人的境界会得到提升。如是,则为读者之幸,亦为本书之幸。 孔子的《论语》会一如既往地热下去,我们的做人也将按部就班地做下去,《论语》与做人的关系,更将使每一个接触并接受它的人受益,也将使我们的社会受益。 内容推荐 《论语》是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一部教人“做人”的范本。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慎言敏行”、“贫而无谗,富而无骄”的教诲,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书以“做人”为主线,对《论语》重新归纳,并结合现实做了进一步的解读。 目录 第一章 采取什么样的做人态度 1.人穷志不穷 忧道不忧贫 ——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贫穷 2.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以正确的方式追求富贵 3.贫而无怨 富而无骄 ——以恰当的心态对待贫富 4.要先行后言 莫言过其行 ——说话做事要端正态度 5.道听途说 不足为取 ——做个说话负责任的人 6.孝对父母 养亦有别 ——孝顺、尊敬父母是应具备的基本做人态度 7.朋友切切 兄弟怡怡 ——如何与朋友相交与兄弟相处 8.尊重他人无大错 四海之内皆兄弟 ——会做人的人到处都有朋友 9.君子不争争而有礼 ——无所争未必就无所得 10.饱食终日有所用心 ——做点什么都比闲着强 11.君子应尚勇 见义要有为 ——做个有胆气、有担当的人 12.享益者之乐避损者之乐 ——快乐也要有所选择 13.好学求道不耻下闻 ——求学的态度反映做人的态度 第二章 坚持哪些做人 1.做人讲信誉 处世偻立身 ——讲诚信的人才能得到信任 2.以义为本做八有根 ——义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行动指南 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合乎礼法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守的原则 4.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做个德行播于天下的仁者 5.己所不欲 271施于人 ——做人要善于将心比心 6.慎独居敬 为八以诚 ——人前人后、为己为人都要认真诚恳 7.可逝不可陷可败不可罔 第三章 运用什么样的做人策略 1.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要能够为人所不能为 2.与强者友 则己愈强 ——要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做人道理 3.交友须谨慎 区别好与坏 ——朋友能成全你也能毁了你 4.多见人好处 少记人坏处 ——与人为善才能得到善 5.追求被入了解 不如了解别人 ——多了解别人是生存的必备策略 6.与其担心没有出路 不如担心能力不足 ——有本事的人总会有饭吃 7.与其奢侈不如俭朴 ——少给自己一些做人出轨的机会 第四章 需要哪做人的智慧 1.瞄事而惧 好谋而成 ——做事不顾后果的人是愚蠢的 2.好恶不要随大流 预作观察下判断 ——养成独立思考下结论的习惯 3.保持距离 给出忠告 ——遵循远近适宜的交友之道 4.说话看对象言语莫逞强 ——恰如其分是说话艺术的精髓 5.不攻人之恶不薄责于人 ——避免攻击、苛责别人之后的反作用力 6.小不能忍必乱大课 ——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 7.似无实有 大智若愚 ——不懂得隐藏智巧的人是真正的傻瓜 8.见事以明做事能通 ——做人耳根子不能太软 9.过犹不及莫若中庸 ——做事过分和不到位同样不好 10.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大人也记小人过 11.路遥知马力 日久识人心 ——在现实的历练中增长见识 12.知言而知人 知命不认命 ——找到立身处世的支点 第五章 追求什么样的做人境界 1.家人因我而安 朋友因我而乐 ——做个能使他人各得其所的人 2.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妥达到与年龄相符的做人水准 3.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达到逆境中有追求、有快乐的做人状态 4.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做个内外兼优的人 5.何必怨天 不必尤人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6.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做个在求知中获取快乐的人 7.使于四方 不辱使命 ——重知识更要重实干 8.可托六尺之孤 可寄百里之命 ——做人要有三分侠气 9.人不堪其忧 我不改其乐 ——不要让环境影响了你的好心情 第六章 领导者应格守的做人成事之道 1.各分各分 有各有分 ——领导者要懂得名正才能言顺的道理 2.上甩下以礼 下对上以忠 ——共同创造上下同心的管理局面 3.多听多看 少说慎行 ——减少错误、避免懊悔的不二法门 4.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取其有价值的一面而用之 5.奖励正直 树立榜样 ——正邪倒置危害不浅 6.专业要精 百事要通 ——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 7.君子使入 量器而用 ——天下没有不可用之人 8.欲速则不达 小利败大事 ——没有耐性干不成大事 9.各司其职 不出其位 ——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 第七章 做君子不做小人 1.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要团结而不要勾结 2.君子成人之美 小八成人之恶 ——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3.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4.君子可大受 小人可小知 ——关键时刻顶得住才算得上君子 5.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不要做见利忘义的人 6.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做人就做光明磊落的人 第八章 在自省与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养 1.君子有三戒 一生谨记之 ——时刻以“三戒”警醒自己 2.好德如好色 有德必有邻 ——追求道德的欲望强一点、再强一点 3.常思己过 一日三省 ——有自省精神的人最“可怕” 4.见贤恩齐 见过自讼 ——向贤能看齐就能成为贤能的人 5.不凭空揣测 不拘泥固执 ——养成求真务实的做人风格 6.食不语 寝不言 ——寝食雅静也是一种修行 7.欣赏艺术 陶冶情操 ——做个善于发现美、享受美的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粤;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放弃。君子离开了仁德,如何成就美名呢?君子一时一刻不能离开仁德,在仓猝匆忙的时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都是如此。”) ——里仁第四 这是一段关于富贵的很经典的评述。对于富贵,孔子不排斥,而且心向往之。是啊,希望生活富足一点,地位高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获取富贵,在孔子看来,这才是一个人做人必须注意的根本问题。 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以其道得之”。 战国时期,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求学问道之人。有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国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这种人物,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了他们。 齐国的使者给孟子带来一百两金子,说是齐王所赠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拒绝齐王的馈赠。 隔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五十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子在薛国发生大乱的时候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孟子的弟子陈臻对这件事大惑不解,他问孟子:“齐王送你那么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划策,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金钱呢?” 左右的人听了,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见解和高尚操守。 人们常说,现实的生存之道是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孟子的做法告诉我们,你可以选择追求富贵,但你必须放弃不正确的追求方式。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上栽了跟头。南北朝有石崇、唐有李林甫、宋有秦桧、清有和坤,他们都曾站在富与贵的至高点上,但是因为“去仁”甚远,不“以其道得之”,终成黄粱一梦。 活一生,难免沉沉浮浮,时起时落,关键的是,倘若能够领悟生活的真谛,享受一点一滴的生活所给予的快乐,就可以了解人生的意义所在。虽然,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或满足于吃粗粮、喝白水,但相对于用不义的卑劣手段去攫取所谓的“富贵”,君子则宁愿安贫乐道,以此来换取良心上的轻松和精神上的舒畅。 还是让我们品味并记住孔子的话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与读者共勉之。 P4-5 序言 在读《论语》之前,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本既没有高深理论,又缺乏故事情节的小册子,何以风行中国两千多年?帝王将相视之为制国蓝本,文人士大夫以之为修身良方,孔子本人也被尊为帝王师,成了圣人。《论语》的魔力到底在哪里? 你可以说,《论语》的理论虽不高深,但其中有很多治国的大道理,这些道理是济世的良药,管理的真经,给人以道破天机之感。更重要的是,它提倡的以孝为先,上下尊卑的理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大有好处。 你可以说,《论语》虽然没讲什么精彩的故事,但所思所讲都是君子之道,多是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感而发,切中时弊,且语言凝炼,几乎句句经典,文人墨客自然愿意引其言,践其行。 其实,《论语》之所以千百年来备受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做人”上:帝王管理国家自做人始,君子修身立业自做人始,老百姓安居乐业也要自做人始。应该这么说,古今中外很少有一本书能像《论语》一样,被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人生追求的人所认同,不约而同地奉为人生坐标。对于它标榜的做人规范,你不一定愿做、能做,但你无法避开,更不能漠视,因为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对于如何做人,孔子给出了泾渭分明的答案:做君子,不做小人。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从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论述中可见一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君子,寄托了孔子一生追求的做人理想,包含了孔子对社会、对政治的满怀期望。 今天,《论语》与做人同时成为社会关注和探讨的主题,有其偶然的一面,即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论语》专题讲述:更有其必然的一面:人们对做人道德缺失的担忧和做人方向的迷茫,都希望就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成功而快乐的人在《论语》中找到答案。 显然,人们找对了。因为孔子的智慧照耀到了做人做事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没有时空的局限,只有心灵的息息相通。《论语》可读,因为它通俗而经典,有哲理的深刻又不乏诗的韵味:《论语》应读,它的每句话都会让你对照自我,掩卷长思并思有所得:《论语》必读,它指出的做人方法是从可行处着眼,因而人人可行。 本书解读《论语》,不是泛泛而谈,是专以做人为出发点,从做人的原则、态度、方法等相关方面,对孔子的做人之道进行归纳和剖析,力图使读者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入。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做人的智慧会得到丰富,做人的境界会得到提升。如是,则为读者之幸,亦为本书之幸。 孔子的《论语》会一如既往地热下去,我们的做人也将按部就班地做下去,《论语》与做人的关系,更将使每一个接触并接受它的人受益,也将使我们的社会受益。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