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飞雪(海外校友情忆北大1947-2008)/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丛书
分类
作者 林建华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名字借用了为几代北大人传唱的《燕园情》歌,并将他们笔下着重于描写“忆燕园”、“忆名师”、“忆生活”和“忆友情”等特点的文章,分别归类在由“红”、“楼”、“飞”、“雪”四个字各自命名的辑子里面。该书是一本以故事为主的记叙文集,历史脉络清晰,可读性较强,读来颇感生动有趣。文章的作者有许多为读者耳熟能详,有泰国公主、知名政要、外交官、教授等等。在她们笔下你可以探询到在岁月流淌中刻下的时代印痕,你甚至会看到作为知识分子的她们也曾热情地参与到“上山下乡”的运动之中,为我们娓娓道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景。

内容推荐

掸去历史封尘,打开记忆锁匣。几代海外校友饱蘸思墨,情忆当年游学岁月。沐浴了东方文化雨露滋养的学子们,笔下的燕园似一幅幅形神兼具的中国写意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情真意切……

目录

 未名春忆/[泰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

 回顾我在北大的学生生涯/[印度]白春晖

 湖光塔影忆燕园/[泰国]梦祖

 未名湖畔的爱情故事/[巴勒斯坦]穆斯塔法·萨法日尼

 我昔日的摇篮——北大/[泰国]萧瑛

 我们的老勺园/[日本]真水康树

 我向往的大学堂/[蒙古]那·图木尔

 岁月芳华/[德国]周松波

 美酒,越沉越香/[俄罗斯]安纳托利·苏金

 未名湖上的“缘分”/[韩国]权珠姬

 我总在深夜潜入/[新加坡]林容蝉

 那年我住勺园/[马来西亚]潘碧华

 北大足音/[加拿大]高飞恩

 一个意大利人的北大缘/[意大利]腊兰

 燕园春晓,峥嵘岁月/[泰国]梦祖

 忆中国,思北大/[罗马尼亚]萨安娜

 那些可爱的北大人/[泰国]素察

 北京大学永远是我心之所系/[巴勒斯坦]穆斯塔法·萨法日尼

 激情燃烧的岁月/[罗马尼亚]达尼亚

 忆北大,忆老友/[美国]田浩

 纪念蔡元培校长/[美国]安乐哲

 站在北大校园里/[日本]土田建次郎

 心灵的母校/[日本]山田留里子

 温暖的回忆/[泰国]吴琼

 沐浴在东方,问候了西方/[法国]梅谦立

 北大,我们的家/[美国]田梅

 心中难忘的老师/[朝鲜]申桂龙

 燕园留学岁月记/[德国]穆海南(执笔) 梅薏华

 波澜壮阔的学生生活/[日本]西园寺一晃

 历史追忆——我与北大的三十年/[德国]罗梅君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三个加拿大工权兵在北大/[加拿大]Margaret McGregor Pat Howard Roger Howard

 老校六记/[新西兰]康浩

 我与燕园的故事/[贝宁]吉尤姆

 学在中国,爱在北大/[美国]芮嗣文

 鲜活的记忆/[奥地利]Ursula Bieber

 北大赐予我勤奋和成功/[刚果(金)]姆旺戈

 梦的彼岸/[委内瑞拉]安吉发

 知识的海洋——北大/[意大利和瑞士]朱安娜

 我梦寐以求的知识天地/[印度尼西亚]薛璋霖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日本]加藤嘉一

 度年如日——北大四年心情点滴/[新加坡]王湘宁

 我在北大国际文化节当主持/[意大利和瑞士]朱索菲

 姊妹仨的北大情缘/[委内瑞拉]陆虹如 陆梅如 陆安如(执笔)

 做无悔青春的追梦人/[泰国]陈燕桢 陈清銮 陈树荣

 完美的记忆/[突尼斯]伊美娜

 当我乐不思蜀时/[瑞典]晨曦

 智者曰/[荷兰]邓思远

 在北大研究茅盾/[斯洛伐克]高利克

 美好的大学时代/[印度尼西亚]黄志源

 我们的合作历程/[美国]John C.Jamicson

 在北大“上山下乡”/[巴基斯坦]萨瓦特

 我在北大三十年/[美国]李中清

 青春岁月/[日本]撾口胜

 我同爸爸是校友/[日本]撾口亚希

 难忘的北大,难忘的家/[美国]李琼玖 李培植

 最高学府的分量/[日本]细井靖

 美好时光/[意大利]马西尼

 最爱的美食——饺子/[美国]Pauline W.Chen

 玉兰,开门啊!/[加拿大]大山

 我的第二母校/[俄罗斯]切尔内赫·列娜

 忘不掉的燕园情结/[韩国]金万基

 五件礼物/[韩国]金钟美

 和而不同的北大/[加拿大]郑安德

 难忘“非典”的日子/[印度尼西亚]尤春惠

 吃在北大及同桌的人们/正美国]孔玫

 中国的金色回忆/[波兰]布兰卡

 评书北大/[法国]潘朗伦

 伟大的中国人民/[韩国]曹駒铉

 怀念我在北大的日子/[美国]葛沛迪

 我与北大之缘/[美国]陈丽容

 我在北大的朋友们/[日本]今村优莉

 那一刻,总理笑了/[瑞典]金美丽

 北大,那些令人难忘的“味道”/[日本]田中淳

 留办,外国学生在北大的家/[新加坡]马翔云

 我爱北大/[泰国]苏旭明 周美满(执笔)

附录

 门外门里三十年/[中国香港]张信刚

 “常为新”的北大/[中国香港]陈国钜

 百年北大,百年辉煌/[中国香港]尤曾家丽

 楼台明灭山有无/[中国台湾]胡纪如

试读章节

2001年初春,我有幸获得“中华文化研究项目”的奖学金资助,来到神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从2月14日到3月15日,我在美丽的未名湖畔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留学燕园源于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我虽学习汉语多年,但是对话水平一直难以让人满意。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促使我努力寻求一个全中文的学习环境,集中提高自己的会话水平。早在一年前的秋天,我在陪同母后访华期间,便曾专程到北大与汉语教师商谈课程安排事宜。北大为我精心安排了紧凑的课程计划,由张英老师教我汉语语法、阅读,王若江老师教我口语课,这样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至十二点,便成为我集中学习汉语的时间。此外北大还考虑到我广泛的兴趣,为我安排了中国画、书法和二胡方面的老师。

到达北京当天,政协副主席钱政英女士亲到机场迎接我,当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又在北大餐厅设宴款待,让我初到北大便感受到回家般的温馨和融融暖意。校方将我的寓所安排在未名湖畔的帕卡德公寓,室外便枕着一潭碧绿的湖水,杨柳依依,环境幽雅。

我知道由未名而闻名天下的北大校园曾是中国明清两代时期北京的著名园林,在1926年到1952年间,燕京大学在这里建起古园林风格的校园,故称燕园。而燕园的历史确可上溯到300多年以前,中国明朝年末间一个著名的江南画家开拓了这块地方。他把对南方山水的“红豆钟情”全都寄托在这一私家园林之中。在这花园之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还是那烟波浩渺的未名湖,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然而其最大的魅力,是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我听说现在北大人的目标,就是把未名湖畔的燕园建成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我相信这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她确实太美了。

而我每天学习的开始便是先围绕着美丽的未名湖畔跑三圈,再在湖畔柳树下跟着老师练习太极拳。听说这种安静的武术能够修身养性,吐故纳新,我希望通过练习拳术中那些富有哲理的姿势,磨炼自己的脾性。担任北大课程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不仅专业突出,而且在教学态度上一丝不苟。教中文的张英老师对我要求严格,叮嘱我考试时不能翻阅字典,并不因为我是公主便特殊对待。在她的激励下,我也对自己主动提高要求,钱正英女士过来看我的时候,我便争取全用中文会话,锻炼自己的语感。王若江老师教我会话课,便精心设置了各种生活场景,让我思考如何应答。比如某天下午要去和老年业余艺术团座谈,上午便以此为题目构思对话,这样提高起来很快。教中国画的刘萍老师善画冰肌玉骨的梅花,她知道我也爱梅,便欣然授艺。中国画本就博大精深,光是纸、墨、笔、砚的入门介绍就花去不少时间。见我兴趣很浓,刘老师通常都会超出时间,为我讲解。音乐学院的吴晓芳老师专门指导我学习民乐和二胡。我听了她播放的《二泉映月》后,便为二胡如泣如诉的音色所吸引。不过初学二胡,还是容易紧张,手绷得太直,一会儿就累了。还好我辨音的能力不错,受到老师的肯定。我的感受是,以上每一项均非一时之功,每位老师都告诫我,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或技艺,都要在课下勤加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虽然和几位老师分别了很久,但她们的面孔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提笔,总会感念这些远方的老师。

北京大学名师荟萃,各人都在自己不同的领域内有着精深的造诣。因为自己曾经在泰国学习过巴利文,我还特别拜访了东方语言学方面的权威季羡林先生。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清癯儒雅,谈话雅趣不减。在季老的客厅里摆放着粉红色的荷花画,这源于屋前水池里的杂交荷花,由季老先生手植,被誉为“季荷”。听季老介绍,他精通巴利文、梵文、吠陀经文、巴罗克特语、混合梵文等多种语言。我不明白“吐火罗”语是什么语言,便向季老求教,他便告诉我该语言的语系、分支及地域分布。一人以毕生之力掌握如此多生僻的语言,背后不知付出过多少艰辛。季老以一个慈祥老人的教诲,给我许多人生和学习上的启发。虽然学问如海,季老始终是一个充满爱心和生活情趣的人。我爱那门前亭亭玉立的荷花,也爱屋中闲庭信步的四只白猫,这体现着学识之外的另一种精神境界。

在留学北大的一个月期间,除了校内紧张的课程内容和拜会之外,我的校外参观与走访也安排地满满的。北京是中国八百年王朝的都城,是传统文化沉淀与荟萃的地方。我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在泰国时便努力阅读各种汉文典籍。但我一直以来都不满足于停留在书本上的阅读,而是希望能走街串巷,体验普通人的民俗风情。遗憾的是过去往来中国均有访问的要务在身,去留匆匆,无暇以一位中华文化爱好者的身份,随处走走看看。留学北大为我提供了卸下冗事的机会,得以深入历史文化名胜和寻常百姓家,去感受北京的风流。刚到北京没几天,刘萍老师带我参观了曾是瓷器和民俗商品生产地的琉璃厂,在古老的荣宝斋里,我看见如林的毛笔、精致的墨盘。在闻名遐迩的戴月轩笔店里,店主送给我一支特制的毛笔,这种毛笔曾经是特别为毛泽东主席订制的,十分珍贵。在张英老师的陪同下,我也前往北京西郊的名胜——香山八大处公园游玩。我走进佛像殿,看到许多登山的老人特意到这里来伏地朝拜,这和泰国的情形很像。我还去了几家地道的老北京餐馆,品尝源远流长的北京饮食。其中一家是以店员的古装打扮为其特色的炸酱面馆,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电影中看到过的那样,和客人聊天,碰杯的声音很响,店前店后都能听到。送客的时候店家会大声地喊道“送客”,余韵悠长,至今难忘。后来还去过一家厉家饭店,这可是正宗的皇宫膳食,并且极有特点,饭店只有一张桌子,所以厨师能够做出一桌精致的满族风味的菜肴。

P3-6

序言

2008年,将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之于中国,举世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将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举行,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要举办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之于北大,随着北大奥运乒乓球场馆的落成,我们将为北京奥运会担纲素有“国球”之称的乒乓球赛事,这是北大的光荣。同时,我们还迎来了北大uO周年华诞。一百一十年的风雨历程,使北大人倍加珍惜自己的传统,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百年奥运、龙翔凤翥,北京大学与北京申奥、办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运元素的加入,也必将使北大110周岁生日更具时代意义。

隆重庆祝建校110周年,不仅是为了缅怀前辈的业绩,弘扬北大的传统,更是为了振奋人心,凝聚共识,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不会忘记1998年的百年庆典,从那时起,北京大学和着新世纪的号角,踏上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十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大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路程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如果说北京大学通过前100年的努力和发展,最终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那么最近10年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北大将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争取自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在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确定自己的地位。而这样的努力,与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密切相关,亦与“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一脉相承。近十年来,北京大学从学术到校园,无不彰显出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从学部建制到科研教学,从外籍教师引进到留学生培养,从教师梯队建设到行政人员管理,从合作交流到校园建设,校园的每一处都能够感受到国际化跃动的脉搏。

善于总结经验,方能继往开来。北大历来重视对历史档案的保存和整理工作。我们认真整理了近年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宝贵资料,并付梓出版,这将是给校庆和奥运的最好礼物。本套丛书的出版,记录了北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也汇聚了中外师生的广泛努力。

在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曾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吾辈常念,一百一十年来,北大始终恪守追求的不正是“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的国际声誉吗?这个梦想,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实现。亦愿把这段话,呈予本丛书的读者们共勉!

2008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