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文化赐予了他们智慧,北大的精神教会了他们追求,北大的氛围酝酿了他们灵气,更重要的是北大为他们提供一个起点、一个支撑。从这里,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汇入与吋俱进的时代大潮,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嵌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致力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本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围绕人生规划与发展问题,真实呈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场发展经验。在这本书里,110位风华正茂的北大校友向您真诚讲述他们的奋斗经历。看他们的成长历史,品他们的人生规划,听他们的职场点评,您该怎样认识自己员魂深处需要的东西,怎样安排自己的职块与人生?
本书是北大学生记者团对110位北大毕业生职场奋斗经历的采访文集,采访对象主要定位于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脚的年轻校友群体,这些校友积累了宝贵的职场经验和人生感悟,本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围绕人生规划与发展问题,真实呈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场发展经验。
本书的110位人物分布于IT、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他们的经历对当代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士求职就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中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确立人生目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职场精英们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智慧,会给您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带来有益的启发。
在正式采访开始之前,就曾听闻过汤杰以及他的一些经历——人们总是习惯用“优秀”二字来形容他。之后,见到了汤杰的简历,不免好奇那一段段不凡的经历背后是什么在不断激励着他、支撑着他,更想知道他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学弟学妹们分享。
一个周六的早晨,我拨通了他住所的电话。简单问候之后,我开始了这次采访。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还不如说是一次轻松的沟通与交流。
“大学时代的第一步”
2000年大一刚进校时,汤杰就担任了班长,接着在大二时当选院学生会主席,大三时任院团委副书记,大四时成为北京大学首位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本科生,读研究生时又先后当选研究生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
汤杰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初人燕园后的第一次班会:“这是我们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民主选举,通过此次选举我当选了班级的第一任班长,”汤杰认为,大学本科的时间看似漫长,其实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竞选班长是自己走上学生工作的第一步。”
竞选班长成功增加了汤杰的自信,在实践中他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从班长到院学生会主席、院团委副书记,以至校团委团校初团秘书长、招生办公室学生助理,汤杰都认真地对待并出色地完成了相关工作。
“要学会专时专用”
在忙于学生工作的同时,汤杰并没有荒废学习,他的期终考试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的前三名。在“挑战杯”等学术竞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三时作为交流学生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他的三篇英语论文还被评为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学期优秀论文。
谈到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关系,汤杰认为它们并不矛盾。“对于政府管理学院的同学,从专业的特点而言,从事一定的学生工作是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时能成为学生工作的思路指导,而学生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能成为很好的论文素材。”
不过,从事学生工作的确会占据很多学习时间。为了保证学习与学工两不误,汤杰采取了“专时专用”的方法。“比如我大二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就规定自己在每天晚上的8点到10点专门处理学生会的事务,同样的,也为学习划出若干个不容干扰的‘专区’。”汤杰介绍说,这样就能把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划分为一个个整块,相对于零碎的时间划分而言,不论是学习还是学工都将变得更有效率。
“基层生活注定永生难忘”
研究生毕业之后,汤杰进入共青团中央工作。2006年7月16日,他作为共青团中央驻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来到山西省灵丘县,担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
“虽然这里的工作很忙,条件也很简陋,但是我感到生活非常充实!”汤杰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日常工作:从为乡镇医生组织专业技术班到为农村教师建设电子资源库,从为山区青年发放创业基金到参与建设有机蔬菜大棚,从协助开发当地剪纸手工艺品到培训大学生村官……在一个个地方留下足迹,与一位位老乡结为朋友,汤杰感到这一段基层生活注定将永生难忘。
对于基层工作,汤杰认为它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他把年轻人的成长比喻为化学实验的一系列步骤,要经过“加水”、“搅拌”、“沉淀”和“结晶”四个阶段一进人大学之前积累知识、打牢基础,好比加水的过程;在大学时期广泛涉猎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思维训练,好比搅拌的过程;走出校园后多接触生活实际,尤其到基层用现实检验理论,洗去学生时代的铅华浮躁,好比沉淀的过程;之后,在坚实的基础上获得事业的成功,好比结晶的过程。 “体会与共勉”
回顾往昔,感慨今朝,汤杰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对仍在校的同学,最好能在北大培养三种兴趣:终极兴趣,社会兴趣和阅读兴趣。终极兴趣是指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公共责任感,长远定位自己的人生,做人起点要“高”;社会兴趣是指视野要超越个人圈子,不要忽略书斋以外的广阔天地,做人眼界要“广”;阅读兴趣是指学会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基础,而北大正是养成这一习惯的最佳地方,做人底蕴要“厚”。
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有三句话可以共勉:思维超前,角色定点,道德归位。思维超前是指要发挥北大学生的传统优势,不要被事务性工作所淹没,保持观察,保持思考,保持创新;角色定点是指要克服我们固有的毛病,立足本职,静心做事,少一点空谈,多一份实干;道德归位是指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坚持以简单和善良的心去对人对己,在干事业的同时享受生活之美。
P8-10
诞生于变法图存之际,显名于五四启蒙之时,与祖国进步共同成长,在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北京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过去的一百一十年,北京大学的脚步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前进相伴,北大的名字历来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这里走出的一批批人才无疑是北京大学在一百一十年的岁月历程中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她的神圣使命的最好回答。
一代代北大学子在这里探求真知、砥砺品性、追逐梦想,寄报国建业之壮志、抒奉献服务之真情;一代代北大学子从这里走上社会,他们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或在最平凡最朴实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默默无闻但尽职尽责的足迹。无论是前者或者后者,他们都是北大的儿女,他们也都是北大的骄傲。除了事业上的成功之外,他们身上更体现出可贵的北大精神传统,那就是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执著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参与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高远志趣,以及浓烈的社会责任感。
北大的文化赐予了他们智慧,北大的精神教会了他们追求,北大的氛围酝酿了他们灵气,更重要的是北大为他们提供一个起点、一个支撑。从这里,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汇入与吋俱进的时代大潮,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嵌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致力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这里的一百一十位北大学子是千千万万北大学子中的一部分,他们中有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员工,有自主创业的青年才俊,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奉献者,有执著学术的科研人员,有德高望重的政界精英……涉及IT、金融、法律、传媒、航天、通信、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多个领域,他们所学专业不同,兴趣秉性不同,从事的职业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北大这片沃土上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抓住了伟大时代所赐予他们的良好机遇,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人生飞跃。
欣逢北大一百一十周年华诞,这广百一十位校友的职场奋斗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北大人在社会建设各行各业的成就与北大人才培养的成果,也向我们展示了北大精神、北大传统、北大文化,以及北大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交融而产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北京大学一百一十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北大校友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赖于时代和社会所提供的难得机遇和良好环境。今天,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北京大学将秉承和发扬一百一十年发展历程积累的光荣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和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希望每位北大学子一如既往、齐心奋斗,为将北大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推动北大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多贡献而不懈努力!
许智宏
北京大学,是一方孕育梦想和希望的圣地,是一片酝酿智慧与灵性的沃土。一批批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所作出的突出业绩和获得的社会声誉是对北大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北京大学践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好体现。
怀抱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这些北大人活跃在祖国各地、五湖四海,活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每一条战线上。他们如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把北大赋予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带到各地,也把北大的精神和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为北大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同时,他们也是连接北大与社会的一座座桥梁,是北京大学不断走向发展的宝贵财富。
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满怀着对母校的感恩,这些北大儿女非常乐意把他们的奋斗故事和人生历程向母校汇报,同时也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缘此,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的“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就应运而生。本报道由就业中心学生记者团原创采写,通过与优秀校友的直面交流,记录他们的职场经验和心路历程,每周在北大新闻网和就业信息网同步连载。自2006年12月以来,已经成功地对110余位北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深度报道,他们来自人文、社科、理工、医学等众多专业,现就职于IT、金融、法律、传媒、航天、通信、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多个行业。“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自推出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并获得2007年度北京新闻奖(高校新闻系列)“网络新闻专栏”一等奖。本书在编排上把110篇文章按人物所属的行业分为九辑,依次为:西部与基础、自主创业、IT服务、银行与金融、文化与传媒、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科研、咨询与房地产及其他类别。
欣逢北大110周年诞辰,我们遴选了110位北大优秀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报道结集成册,共同分享他们的职场经验和人生体悟,感受北大精神的光彩以及在新的时代所焕发的独特魅力。书名“知行天下”寓含着校友们共同的成长历程:带着母校所赋予的知识和精神的双重馈赠,北大人以天下为己任,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激扬青春、挥洒汗水,将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他们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北大“以行验知、以知促行”的教育理念。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广大青年学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师益友和启迪用书;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来领略各行各业北大优秀毕业生的风采,更加深入地感受北大这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著名学府的精神魅力,更加全面地了解行进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的当代北大的时代风貌。
最后,深深地感谢各位校友对“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感谢他们对《知行天下》的深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同时,从“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诞生之日起,到本书的策划、组稿、编排直至最终完成,北大就业中心各位老师和学生记者们付出了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大力协助以及北大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得到了天际网、北大咨询协会在校友联络方面的支持,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谨以此书代表各位北大校友献给母校110周年华诞!
编者
2008年4月
本书不但是北大毕业生职场经历的荟萃,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迪用书。书中所记录的百余位校友选择的人生舞台有所不同,但成长轨迹却反映出相似的意义: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社会的需求、时代的机遇紧密结合,执著不辍、奋斗不懈。这正是本书将会给更多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职场新人进行职业人生规划的最有价值的参考。
——李家华 北京高校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
当今社会,拥有聪明才智的人不少,而那些真正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都拥有宝贵的人脉资源,它能够不断创造机遇,加速成功。作为在校生及职场上的校友们,拓展校友资源就是能够迅速建立信任桥梁、有效积累人脉的最佳途径。这本书给北大的同学和校友们开放了一个人脉富矿,等待你去挖掘,更期待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廷翰(林峰) 天际网(www.tianji.com)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