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庆人民的心目中,香格里拉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藏传佛教的经典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其象征和意味是:四周雪环绕,白雪皑皑的雪峰高耸人云,雪峰下是苍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人间最为珍贵的108种动植物,雪山怀抱着广阔的草原,草原被清澈的江河分为八块,象征着八瓣莲花铺池;在这宁静、富庶的地方,纯朴的人们有自己的神位,有辉煌的寺庙,有祥和美丽的日光城、月光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而宁静……
本书是关于香格里拉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远的香格里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海男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迪庆人民的心目中,香格里拉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藏传佛教的经典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其象征和意味是:四周雪环绕,白雪皑皑的雪峰高耸人云,雪峰下是苍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人间最为珍贵的108种动植物,雪山怀抱着广阔的草原,草原被清澈的江河分为八块,象征着八瓣莲花铺池;在这宁静、富庶的地方,纯朴的人们有自己的神位,有辉煌的寺庙,有祥和美丽的日光城、月光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而宁静…… 本书是关于香格里拉的故事…… 内容推荐 《通往虎跳峡的路有多远》、《危崖跃出的虎跳峡》、《进入碧让峡谷的路》、《红色的山冈》、《呈现香格里拉梦境的大峡谷》、《漫游者出入的大峡谷》、《峡谷深处的迷路者》、《澜沧江河谷的太阳》、《澜沧江峡谷腹地上的一只鸟》、《悬住人体的溜筒江渡》、《澜沧江上游的岩墙》、《当我们越过高原看见了湖》……本书介绍了关于香格里拉的故事。 目录 香格里拉王国心灵漫记(序) 第一章 香格里拉大峡谷 发现了虎跳峡镇 通往虎跳峡的路有多远 危崖跃出的虎跳峡 进入碧让峡谷的路 红色的山冈 呈现香格里拉梦境的大峡谷 漫游者出入的大峡谷 峡谷深处的迷路者 澜沧江河谷的太阳 澜沧江峡谷腹地上的一只鸟 悬住人体的溜筒江渡 澜沧江上游的岩墙 第二章 香格里拉的湖 当我们越过高原看见了湖 然后看见了卓玛 离开了一条圆木铺成的路 通往碧塔海的路有多远 卓玛的湖和仙女的湖 湖边的马群 黑颈鹤来临的时候 醒来的纳帕海 进入睡眠的纳帕海 到白水台去 仙人遗址 一个纳西老人每天走的路 第三章 青稞与牦牛 青稞的愿望 当牦牛面对青稞 青稞架为什么迎着太阳 一个牧人与青稞、牦牛在一起 藏区的青稞酿酒师 如果看不见青稞与牦牛 铃声系住了一群牦牛的梦境 回家的路有多远 朝着夕阳下的藏区走去 我看见的青稞和牦牛 香格里拉的雪山 第四章 雪山下的升平镇 梅里雪山 凌晨的卡瓦格博 面茨姆峰醒来了 雨崩村 明永冰川在哪里 缓缓融解的冰川之谜 哈巴雪峰上的杜鹃花 植物标本的天堂 当白茫雪山被秋色笼罩 动物的乐园 滇金丝猴在哪里游戏世界 第五章 香格里拉的茶马古道 古道上的一个女人 洛克 被遗弃的古道 马背上的现代商人 第六章 香格里拉的神祗 有谁看见过神 当日出笼罩着松赞林寺 路上的一群僧侣到哪里去 香客的足迹 传教士从澜沧江进入了茨中村 越过江水,越过钟楼 看见了茨中教堂 茨中村的葡萄园 琥珀色的茨中村 寂静中的东竹林寺 诵经仪式 身体的神祗 红、黄、蓝经幡 第七章 香格里拉的草甸子 仿效一头牦牛的脚步声 雪山下的村落 中甸马 牦牛和犏牛 牧人齐扎拉 牦牛留下的粪便 草甸子上的花园 康巴男人扎西 牧人在午后的低吟 香格里拉的一只水瓮 康巴男人的女人 一条河流绕着草甸子有多少圈 第八章 酥油 嗅到酥油味就看见了牧人 木碗中的人间烟火 酥油花 如果你不会喝酥油茶 在升天的时候 点燃一盏酥油灯 被酥油味熏醉了的婚礼 绕世界一圈回到了中甸 第九章 香格里拉的云、舞、酒 喝完酥油茶,牵着藏犬 马背上的酥油糌粑 雨崩村上空的彩云 在彩云间出现的天生桥 热巴舞 弦子舞 锅庄舞 酒味像藏族少女的唇香 牧人、青稞酒和葵花籽 想靠近一只澜沧江大峡谷的鹰 每片树叶荡漾着阳光 月光城中的舞女 日光城中穿巡的牧民 第十章 香格里拉的红军 中心镇公堂的红色之光 马灯、小锅、匕首 红军桥 红军革命烈士公墓 翁水村 翁水村小学 系着红皮带的小牧民 香格里拉地区的红色 后记(代跋) 试读章节 一只鸟与我相遇是偶然的,当我目送那中小村庄的勇孩的背影时,一只鸟栖在澜沧江峡谷腹地上,我们可以怀疑梦境的虚无性,但我却不能怀疑一只鸟的现实意义。澜沧江峡谷腹地上涌满了红色的沙砾,这是上帝在睡眠中无法形容坚如磐石的永恒时梦见的一堆沙砾,它无法与旁边的岩石相比,它对此让步,但它让步的方式是多么动人,它在岩石之下,紧贴着澜沧江水,就连这只鸟儿也愿意栖居在它的腹部。 一只鸟看见了我但却并没有离开腹部,同许多与我相遇过的鸟儿对比,这只鸟显得友好、沉着,不惧怕人类。它是一只绿翅膀的鸟,嘴却是红色的,也许沙砾染红了它的嘴,所以,它发出一阵鸟语时,我感到一种玄机妙语正在它的嘴唇中回旋,随即从鸟的灵魂深处逐出,鸟有灵魂吗?我想,任何生灵都应该拥有它们的灵魂,这就是我可以面对一只鸟的基础,然而,我应该如何去解读一只栖居在澜沧江河谷腹地上的鸟语呢一?那天下午我一直站在鸟的对面,我看见那座小村庄冒起了炊烟,我知道炊烟上升也就是他们的世俗生活开始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嗅到来自一座澜沧江河谷岸边的小村庄的全部味道,包谷和土豆的味道多么香,它是原始之味,是我们的人类趟过河流,在水势浩荡之中迁徙的味道,而他们劳动过的味道则从一个芳香或不朽的夜晚溢出,那是人类繁殖的气味……至于那个男孩,我想起了那个男孩,他应该有汉语的味道,什么是汉语的味道呢?美梦超越了他的田园诗,超越了一条滔滔流动的澜沧江——这就是他母语的味道。一只鸟栖居在澜沧江腹地对我充满着诱惑,因为在城市动物园的鸟笼中我无法看见它,在一卷卷鸟的书籍的叙述之中我无法与它相遇,这是一只我无法叫出的小鸟,它无名字,只有形体——如同我们人的形体一样与诸神同行,“如果你想要那只鸟,我可以捉住它送给你,让你带走……”我不知道也没有看见那个男孩已经来到了我身边,他的脚步那么轻,他赤着脚,他告诉我离开我之后他刚刚去了澜沧江的一个拐弯处在里面游了泳,所以他赤脚而来。在澜沧江游泳也就是在澜沧江沐浴,这是一件勇敢而奢侈的行为,这种奢侈让我望尘莫及,因为它不属于我的生活,我不可以像这个男孩一样裸体在澜沧江峡谷中游泳,除了缺乏勇气之外,我缺乏的是一种命运,命运不让我生长在一条澜沧江河谷之中,命运不会让我在河岸酣睡到天明,然后到一所澜沧江岸边的学校去,学习母语的咏叹调,命运也就让我丧失了在澜沧江河谷中游泳的快乐……他已经沐浴上岸,红着脸,这是太阳的恩赐,他刚才提到了那只鸟,如果我喜欢,他可以将那只鸟送我,我摇摇头,他以为我摇头是因为我不相信他会捉到那只鸟,他将手指放在嘴里发出一阵呼哨之声,发生了我意想不到的奇迹,而且这奇迹来得如此之快,正当我还沉浸在这个男孩的唿哨声中时,那只鸟已经栖在他手心,他果然捉住那只鸟来到我身边说:“如果你想带走它,我就送给你……”我伸手捉住那只鸟,我并不想带走它,我只是想抚摸一下这只来自澜沧江河谷腹地上的一只鸟。 红色的鸟翼已经轻轻地降临在我的手心,犹如我在意外之中得到的一种爱——鸟与我的体温接触着,它是如此的轻,然而体温却是如此的灼热,心中怀着对这只鸟儿的呵护,更为重要的是对一条澜沧江河谷的敬畏,我让我的体温留在了鸟翼上,最后我托起它的身体,在一条澜沧江河谷把一只鸟托起来,这样的姿态会让鸟获得自由,鸟的自由仍然是一条澜沧江的自由,它从我手心飞了出去。那个男孩笑了,他告诉我了一个秘密:在上学的路上,他总是用呼哨将鸟儿唤到手心,同它们嬉戏了一阵之后,他就是用我刚才的姿势将鸟儿托起来,将鸟儿放回澜沧江河谷上……这个秘密与我刚才的姿态融合在一起,我抬起头来,那只小鸟正展翅飞翔在澜沧江的大峡谷中,去寻找它的自由。 寻找一个地名,对我来说就是寻访散布于传说和梦境之乡的现实。当我们来到一个地名之中,那是阳光最灼热的一天午后,午后是时间的中段,连日来我们总是在午后发现了我们正在寻找中的地址。当灼热的阳光像一件巨大的袍衣将德钦县佛山乡覆盖起来时,我们正在从这件金黄色的袍衣之下穿过一条小路,进入香格里拉世界,我们就已经脱离了高速公路,脱离了霓虹灯影,脱离:了水泥、钢筋的世界。接触到的每一条小路都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马帮部落的路上,我们正在像一支活跃在寂寥之中的马帮部落的支系一样学会忍受艰难困苦,学会忍受口干舌燥和孤独……因为我们必须保持体力,也必须振作精神,稍不留意,我们就有可能从峡谷之中滚下去,跃人滚滚的澜沧江中,被激流迅速地湮灭……迎面跃人眼帘的是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一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一条漫长的茶马古道上的冒险者的乐园。当我进入溜筒江村时,澜沧江的渡口已经不再是传说,我想着那些冒险者,他们从遥远的马道上来到这里,注视着红色的、咆哮之中的澜沧江,唯一的路,唯一的渡口就是靠篾索桥过往这凶险之江。 什么是“溜筒江”,在我未踏上通往佛山乡溜筒江村的马道时,我在传说和梦境之中看见了一只金黄色的大竹筒,它在雾蒙蒙的澜沧江边上晃荡着,犹如一只麻袋罩住了人的身体——将人的灵魂送到彼岸。有好几天,那只金黄色大竹筒仿佛把我也装了进去,我屏住呼吸,仿佛想经过一场浴血奋战而全面获胜……现在,这只传说之中的大竹筒就荡在眼前:尽管人们靠大竹筒,并倚此在篾索上滑江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它仍然荡悠在眼前,它的荡悠非常虚空,仿佛从·道岩穴之中掠过我耳畔,仿佛只是一阵风中送至眼前的大竹筒,里面装着的不是人体,而是一些气味,一些无法触摸只可以在空气中嗅到的气味,那些已经被我嗅到的气味来自历史中的冒险者,因而那只大竹筒就是冒险者的乐园。在传说之中,清康熙帝下令云贵总督蒋陈锡督军进西藏,在一个类似今天这样的澜沧江大峡谷灼热的午后,蒋陈锡的军队来到了艰险的澜沧江峡谷,他们颤抖着,望着溜筒江渡口——这是当时唯一的渡口,悬在空中的那只大竹筒迎着一只空中低飞的鹰而去,这使他们彻底心惊胆颤……很显然他们无法让身体悬人那只大竹筒而过江,一条江和一只悬在空中的大竹筒折磨着他,他们不得不调集军队及民工来到渡口岸上,几日之后,溜索旁边铺了木筏,渡口已改变。他们虽过了桥,但悬在空中的那只大竹筒同那只鹰仍然折磨着他,使他夜不能寐——竟死于进藏的另一条路上。然而,在所有传说之中,那只空中被雾、云、鹰的翅膀悬起来的大竹筒,确实是冒险者进人其中的乐园。那些常年在漫长的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部落,带着他们的激隋与理智交融的时刻,也带着他们路上的物质——必经这只大竹筒,将身体投人其中,眺望着澜沧江峡谷作一次短暂的肉体和精神上双重冒险,这种传说震撼着我。一只可以看见的鹰来了,我之所以看见它,是因为悬在空中的那只大竹筒可以使那只鹰产生幻想,鹰只沉溺有危险的飞翔方式,它看见了大竹筒,可以用它的身体作一次游戏,用鹰的身体碰撞大竹筒,让它沿着那排篾索,由此滑行可以使那只鹰产生节奏。尽管溜筒江上架起了两座钢筋混凝土桥,我仍然可以把想象变成一种现实,那只大竹筒仍然在溜筒江村的上空悬荡着,它因传说而悬悠出一幕幕冒险者的乐园,它因悬悠可以迎着热风轻吟它的古老沧桑史,它因悬悠可以与那只飞来飞去的鹰一边互相碰撞,历史和传说正是因为互相碰撞才可以变为不朽。这只悬住空中一片云彩的大竹筒已经被过往的行人闲置废弃,它因沉重的冒险史而被废弃,它因人类在睡眠中梦见的一种伟大的桥梁而被废弃,然而,它的存在使人类补充了想象力和体力,为了新的桥梁出现在我们眼前,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P22-25 序言 海男:香格里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用此话题开场,因为今天意味着我们要谈的是关天香格里拉王国心灵漫记的美好问题。 齐扎拉:在迪庆人民的心目中,香格里拉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藏传佛教的经典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其象征和意味是:四周雪环绕,白雪皑皑的雪峰高耸人云,雪峰下是苍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人间最为珍贵的108种动植物,雪山怀抱着广阔的草原,草原被清澈的江河分为八块,象征着八瓣莲花铺池;在这宁静、富庶的地方,纯朴的人们有自己的神位,有辉煌的寺庙,有祥和美丽的日光城、月光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而宁静。 海男:齐扎拉是你的汉名,你的藏名是勒咱·扎拉,是你父亲请高僧取的,“勒咱”是家族的姓氏,“拉”在藏传中是菩萨,“扎”是根,连在一起,意即“由菩萨世家的根而来”。我知道,在遥远的云南中甸的元朝时期,你的齐氏家族开始了自己命运的演奏曲,齐氏家族有着十分漫长的土司史记,所以,他们的根须自从元朝开始时就已经扎根在中甸,即现在的香格里拉王国。现在,我们来谈谈香格里拉王国的自然风貌,我知道,在你10岁那年,你的牧民生活开始了…… 齐扎拉:是的,我做过十年的牧民,也就是在我做牧民的1968年我父亲离开了我们。我的牧民生涯来自突然爆发的政治运动,我们从县城现在的香格里拉古城迁徙到了牧场上。言说苦难会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到香格里拉的水和草甸子,寻找到香格里拉的雪山、天穹和那些天籁般自始至终地盘桓于我心灵的乐曲……有时候,我很感激那十年的牧民生活,正是它们使我离大地是那么近,也正是在那段十年的生涯中,我开始了读书。置身在茫茫无涯的草甸子上读书会消解我现实生活中的苦役,我从一本《新华字典》开始读书,除了忠诚地贴在大地上做我的牧民,我正在这个世界上搜寻着书籍,两种生活都异常地艰涩,因为那实在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时期,前一种牧民生活会使我为寻找一头失踪的牛让我在漫漫的风雪之路上越走越远,在这种过程我也会不知不觉地与世界上最美而严酷的风景相遇,也会使我在苦役中寻找到牧场上那些无限仁慈之心灵;后者让我在艰涩而贫乏的搜寻中寻找到了除了《新华字典》之外的几本关于鲁迅的书,总之,凡是有文字的书。那时候都来之不易,一旦来到手上就会像梦境般伴随着我的生活。就这样,从1968年到1978年,整整十年时间,让我的十年光阴跑遍了我心灵的牧场。 海男:你是前中甸末代土司的后裔,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你还是中甸的县委书记,我听说1994年,在你刚刚担任中甸县委书记时,你没有召开大会发表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也没有郑重地提出“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宏伟计划,交待好工作走出办公室,便“失踪”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你却走遍了十二个乡镇,爬雪山,下深谷,风餐露宿,行程达1200多公里……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你获得了最原始的大自然存在的档案,在这次神秘个人主义的失踪中,你所获得的最丰富的东西是什么?能回忆若干年以前你选择这种方式的理由吗? 齐扎拉:那一天,世上一定存在着一种令我着迷的东西,那就是我必须离开办公室,离开人群,到另一个地方去,我需要偏离正常人的轨迹,前去寻找我灵魂中所需要的那种东西。这种东西称之为自然,称之为人的世界。我失踪了两个月,正是这些时间,使我有更深入那些峡谷、雪山、草甸的机缘,人之所以与万物保持着联系,是一种神秘的机缘,这种从出生以后就萦绕不休的机缘犹如乐曲,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这次失踪,使我来到了中甸的十二个乡镇最真实的原貌之中,使我获得了有生以来最有力量的理实依据,也正是这一切使我离这个地区辽阔的山川越来越近,因为,只有近或远的距离中,才能评判我们的山川,才能珍惜我们的山川和地理。 海男:我的文化散文《香格里拉王国》首篇开始就是这个地区的香格里拉王国,即香格里拉大峡谷,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地理中充满了如此迷人的大峡谷奇境,我曾在一个人与我访谈时说道……那些晶莹的雪山之下飘曳着全能的香,无所不在的香。除此之外,我进人了澜沧江流域最为纯净的地理天堂。那些高耸人云的山脉,在十里或五里的距离中急剧变幻的大峡谷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生活。简言之,沿着这些伟大而复杂的河流往里走,你就会跌人语词更深邃的险境,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触摸到了地理奇特而诡异的美,这是一个巨大的魔法……你认为这个巨大的魔法中装满了香格里拉的什么样的灵魂? 齐扎拉:灵魂……噢,让我们先看看香格里拉的基本情况:香格里拉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这里属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海拔平均高度在3000米以上,这里是地理奇观“三江并流”的腹地,也是横断山脉的标志性地带,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自北向南在深谷里咆哮;梅里雪山、云岭山脉、中甸大雪山隔江守望,遥相呼应。全州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最高达5254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殊的自然气候现象,从河谷地带往山上数,有亚热带到寒带的全部气候带,这里的气候特征可概括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极高深的相间纵列,极巨大的海拔落差,极丰富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地球生物和物种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这里植被覆盖完整,有近5000种植物,其中有秃杉等冰川时期孑遗植物;而珍稀动物则有滇金丝猴、黑颈鹤、藏雪鸡、雪鹑、雪豹等1400多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这是不仅是大江、大峡谷、大雪山的汇聚之所,还是草原和湖泊展示魅力的地方。正是这个地球独一无二的地方,孕育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文化,这一切也正是香格里拉的灵魂所在。 海男:对于香格里拉的回归历程充满了种种传说? 齐扎拉:香格里拉的探寻之路,实际是一次回归之路。回归之路的大规模的展开,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一本书开始。1933年,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根据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藏区资料写成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时值“二战”硝烟弥漫,人们对战火记忆犹新,引起人们的共鸣、向往,进而追寻。之后,好莱坞花巨资买下了该小说的版权,并耗资200万美金,历时两年将小说投向银幕,于是,香格里拉成为一种美丽,也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词汇。寻找香格里拉的历程随之展开……1998年,迪庆州委决定成立“迪庆香格里拉研究组”,组织州内外专家学者对香格里拉进行细致、严谨的研究,并以著述等方式对外公布成果。这个决策在国务院组织专家组对中甸更名香格里拉县时显示出了当初的深谋远虑。正是这些成果让国务院派来了考察专家,坚决同意并支持中旬更名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终于完成了它的复归,不论过程如何复杂…… 海男:当我在寻找香格里拉的心灵漫记时,也在寻找着从香格里拉的峡谷、香格里拉的湖、香格里拉的青稞与牦牛、香格里拉的雪山、香格里拉的茶马古道、香格里拉的神祗、香格里拉的草甸子、香格里拉的酥油、香格里拉的云、舞、酒……在其中我处处与它们的灵魂相遇,你认为我所指的灵魂是什么呢? 齐扎拉:对香格里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考察后,我们认为最明显的特征有“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和谐,物化世界与精神(心灵)世界的和谐。平和厚道的香格里拉藏民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有老大在家,不为分家提供方便,厚生薄葬、不留遗骸等。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这些民俗表现出厚待自然,限制人类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等文化指向,但他们首先限制的是自己,不是说给别人听。他们以极美丽的形式爱护自然界中所有生命形态,‘这里有一个民间故事,说黑颈鹤原先吃青稞,破坏庄稼地,人类想办法用网捉住了它,后来人与黑颈鹤结成了兄弟,并约定从此黑颈鹤不吃庄稼,人类不捕黑颈鹤。在香格里拉,人们相信并遵守着这类故事中人类对自然界动植物的承诺。所以,我相信,你在漫游香格里拉时,一定会与它的灵魂相遇。 海男:香格里拉的文化在你看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和谐? 齐扎拉:当地球上的自然生态面临极度破坏时,我们有理由为自觉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喝彩,当战火和战乱,还有宗教和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地引发时,我们有理由为自觉地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喝彩;当战火和战乱以及宗教和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地引发时,为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为香格里拉人在小范围内和谐又保护自己特色文化并使它发扬光大而喝彩;人类对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与生俱有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一种理性精神,对于现实生活的每一点改善都充满了幸福的感觉,香格里拉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生存范例,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归纳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 海男:我在漫游中发现了茶马古道与香格里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齐扎拉:毫无疑问,“茶马古道”提供了对香格里拉文化解释的新的生长点。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段香格里拉的历史,而且恰好是香格里拉“和谐文化”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超越了以希尔顿小说为代表的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的认识。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使们认识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而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多样性与适度性的原因。这一点是希尔顿小说所未提及的。有资料表明,最迟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玛宗)、月光城堡(独克宗)已经建成,吐蕃和唐朝的战争给后人留下的 ,最大遗产是茶马古道,因为其他民族尤其是中央王朝认识到青藏高原的马才是战争中无论怎样艰难都能应付自如的好马,而藏族也离不开茶叶了,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格最高、沿袭时间最长的“计划供应商品”及指定市场——“茶马互市”就出现了。迪庆的日月城(今州府建塘镇)和阿墩子(今德钦县城)都是当年钦定的茶马互市定点市场。 海男:香格里拉如此纯净,是我领略到的世界风景中最美好的风景,每一次深入其风景中去,我都能感受到它永桓不变的心灵。作为迪庆州委书记的你,曾经拍摄下了无以计数的香格里拉的风光照片,那些美图中反映了香格里拉美丽无比的现实,能否告诉我,你是怎样喜欢上摄影的? 齐扎拉应该回到我做牧民的时代,回到那些以流水、牧场、雪山、松枝、天籁之间为背景的时光中去。这种时光意味香格里拉的无限风光伴随着我成长,在整个十年的时光中,我就在这种背景中做牧民,享受着香格里拉地区一个自然之子的光阴流逝。直到后来,我开始看见了旅行者,那些陌生人开始来了,他们带来了照相机,他们带来了对香格里拉神秘和幻想,当我看见第一台照相机出现在对香格里拉无限的风光中时,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向往,我已经无法真实地复述那种向往的具体的感受,它是一刹那间涌来的,犹如神云涌来……若干年以后,当我使用上照相机时,我的内心开始了阵阵的颤栗,当照相机神奇地保留下来了一片云彩、一座城堡、一朵雪莲、一条河流时,我慢慢地迷恋上了摄影,你知道,香格里拉永远是摄影家的艺术天堂…… 海男:最后,你有什么话要告诉香格里拉的人们吗? 齐扎拉:我们说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对人类有昭示引领的作用,也并非就是民族从一开始就创造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态及文化的和谐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生态危机的总爆发,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农业和工业文明进程中所获得的欢娱中所包含的幼稚的可笑,从而再回头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希望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物化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为核心标志的迪庆香格里拉的征程中,能得到一切关爱人类生命和关爱自然的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香格里拉神话般的美丽真正成为现实。 后记 我往梦境和现实之中一次又一次地访问了香格里拉。这本书的完成对我来说是展现梦境的经历,因为这次行走,我就决定了想一本书(一本在梦境和现实之中展现香格里拉的神祗、花朵、牧场、峡谷、雪山之谜的书)。之后,我很多次去过中甸,我认识了这样的一些朋友:迪庆州史志办的史义、迪庆州政协的刘群,中伺县委的齐扎拉,中甸县县志办的李承翰、赵松发,德钦县县志办的取品、汤元成,德钦县人民政府的唐玉春等朋友,我还认识了一些牧人、酿酒师、赶马人的朋友,在翁水完小我认识翁水村小学的教师和梅美、和进林等人……我还认识了众多的卓玛和扎西……从香格里拉回来后,我开始进入了这本书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得到了一生中最深情的梦境的展现,我得到了美,我得到了一次梦的沉醉。由此,感谢香格里拉的朋友们,通过你们的酒歌、形象我感受到了香格里拉在哪里。最后我还感谢在这两次香格里托之行为我们驾驭着乌托邦方向的两位诗意的张继武、杨松文师傅,还有刘仔沛老师,是他们的存在和诗意使我赢得了在香格取拉梦境之中穿行的幸福时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