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冉然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说来,我的命运还不错,初中毕业后庄稼活还没干上两年,好运就来了,县上要招收几名通讯员。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我二哥是大队长,县上来的人在我家吃饭,无意中看见了我,问我二哥,“这小伙子多大了?”二哥回答说:“十六岁了。”“这小伙子挺机灵的,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的弟弟。”问者无意,听者有心。二哥单刀直入地问道:“听说县上要招收几个通讯员,是真的吗?”县上来的人很敏感,知道说漏了嘴,赶紧刹车。但已经晚了,被二哥猜到了几分。机遇来了就不能放过,客人走后,二哥把这个意外发现向母亲说了一遍。母亲也很聪明,对二哥说:“明天赶紧去找找县上来的人,再往清楚里问一下,如果消息可靠,再问问县上来的人,昨日看见的那个娃娃行不行?”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二哥就被母亲叫醒。二哥穿好衣服顾不上吃饭,就到公社里去找县上来的那两个人。不巧,县上来的那两人,已乘轿车上昌盛城里去了。无奈,二哥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母亲问:“事情问的咋样了?”哥回答道:“人已经回县上去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日,母亲又催二哥上县上问一下。谁知昌盛县水利局下文通知,各公社挑选几个机灵的青年送县上去审查。因为我哥是大队长,我自然被推荐上了。到了报名审查挑选的那天,二哥亲自带我去县上,找到了在我家吃饭的那两位同志,讲明了来意。那两位同志很热情地说:“那次我们就是到各公社去暗访招收的对象。我们已经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就看领导是否看得上你的弟弟。”

到县上的第二日,就是面对领导挑选的日子,我心里怦怦直跳,这关系着一生的命运,如果选不上,一生就只好当农民了。二哥安慰我说:“别紧张,放机灵些。”第二日,二哥领着我到县水利局办公室,那里已经站着十几个像我一般大的年轻小伙子。县人事局和水利局的领导都坐在那里,一看那个阵势,吓得我腿直打哆嗦。二哥把我捣了一下说:“别怕,胆子大一点。”我稍镇定了一下,心还是跳个不停。这时水利局的人秘科长开始一个一介点名,然后叫到领导面前,让领导观察审定。我正在看前面的小伙子是怎么过关的,杨科长突然叫我的名字。说也奇怪,这时不知为什么,我反倒不怕了,很自然大方地走到领导面前。其中一名领导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后又问:“多大啦?”我说十六岁了。又问:“想不想工作?”我说:“很想。”在座的领导都看着我,从表情上看,对我已有好感。他们几个交换了一下眼色,对我说:“你挺机灵,你被录用了,就当我们水利局的通讯员。”我一下子高兴地不知说什么好,向面前的领导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这时另一位领导微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你很幸运,本来这次招收的是年满十八岁的青年,而你只有十六岁,我们破格录用了你,可要好好干哟。”我只回答了一个字:“是!”转身跑到二哥跟前,二哥紧紧地搂着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就这样,我被破格录用为国家职工,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我的职业是水利局的通讯员,主要职责是每天打扫局长的办公室和局办公室,送文件、报纸和信件。那时领导还没小车,局里养着五匹走马,由我来喂养。局长骑马下乡,我也骑马跟随,到了乡下,他们开会、研究工作,我就去放马。有一次,我同张局长下乡,走进一个村庄时,突然跳出一条大黑狗,把我们骑的马吓惊了。局长骑马功夫好,一下子勒住了马,我被狗追上满地跑,吓得我大声叫喊“救命”,脚出了蹬,鞋也丢了,马鞍子已倾斜到马背的一边,眼看我要掉下马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农民伯伯大声一叫,把马勒住了。我急忙下马,向大伯道谢。大伯说:“你多险呀,如果套了蹬,非把你拖死。”这时,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多悬呐!要不是这位大伯,我可能呜呼哀哉了。过了一年,我骑马的功夫有了很大的进步,经常骑马到各水管所送文件。有时兴趣来了,把马打得飞快,与挂了三档的汽车可以拼头赛跑。  我参加工作的这年,正遇上全国的“四清运动”,局里许多干部被抽去搞“四清运动”。由于局里人手不够,办公室宋主任看我人老实,又勤快,有培养前途,就建议局长让我兼任机关食堂的伙食管理员。当食堂管理员,可不是一件简单事,不但要会记账、算账,还要会采购米面和油盐酱醋。对于伙食管理员,我一窍不通。好在原来的管理员老赵,在去搞四清之前带了一段,多少有了点门道。后来局里又让我兼任打字员,身兼三职,我可有些顾头顾不了脚了。

从小受过苦,这样的忙,我并不在乎,我担心的是把工作干不好,出了问题。所以不会就抽时间请教人,时间不够用,就做计划合理安排。每天八点以前,喂马、打扫局长办公室。上班后打印文件,给领导送报纸。下午采购食堂物资,晚上记一个小时账,结清当日账目。然后再抽出一个半小时学习,临睡前还要去给走马添草喂料,忙到11点才休息。

虽然我很忙,但谁使唤都去,从不推辞。办公室宋主任常年患病吃药,每天抓药、熬药、送药,我从来没误过。汽车司机,出车回来把门子一锁就走了,我帮师傅擦车、放水。办公室老杨,家里要买面,就说:“小冉去帮我买袋面粉。”我二话没说就去了。我是通讯员,谁叫应声就去,从不打折扣。时间长了,讨得大家都喜欢,人见人爱,都夸小冉是个好孩子。

那些年,学习毛主席著作很热火,“活学活用,带着问题学”,人人争做活雷锋,做好事不留姓名,当无名英雄。我很积极,不甘落后。炊事员老刘的家很困难,八十岁的老母身患重病,无钱医治。我悄悄到老刘家,用架子车推老奶奶去医院看病,付了医药费。晚上老刘回家,问是什么人给你看的病,老奶奶诉说,是个年轻小伙子,不知姓名。老刘猜不到,向局长作了反映。局长在大会上表扬,没人应声。一次我骑马去水磨关水管所送信,路上遇到一位老大爷拉着一架子车煤,陷到水沟里拉不出去,蹲在车子边发愁。我骑马路过看见此情,二话没说下马就推,泥一把、水一把,弄得浑身是泥水,终于把车子从水沟里推了出来。老人家很感激,千恩万谢,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二话没说上马招了招手就走了,老人一直盯着看我,直到看不见人影,才拉着车走了。

年底,总结评比,我被大家推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局里表扬了我,给我奖励了一套“红宝书”——毛泽东著作,我高兴极了,如获至宝。后来县上又表彰了我,还被推荐为地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P14-17

目录

第一篇 记忆

 家境贫寒

 受尽欺辱

 母亲的骨气

 浮夸风

 酷爱读书

 当了“俘虏”

第二篇 选择

 幸运

 梦想成真

 不可思议

 摘右派帽子的启迪

 庄严的选择

第三篇 入门

 第一印象

 渴求的品质

 初人一线

 学审诉案

 直面纠歪风

第四篇 较量

 胆子不小

 邻居

 三十八个女“兵”

 学《党章》

 阻力重重

 第五篇突破

 密令

 兵贵神速

 攻心为上

 釜底抽薪

 苦心取铁证

 异地突破

 暗渡陈仓

 第六篇心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黑死了的头茬面好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心灵上的拯救

第七篇 清风

 心系沙乡

 为了五千人的生计

 鱼水情亲

 这桩奇冤管定了

 小草青青春风吹

第八篇 思虑

 心理的扭曲

 难琢磨的脸谱

 挥泪忏悔为哪般

 换来洁净的春天

王勇:大爱无言扬正气 以史为鉴谏后人

——读冉然《心路》有感

序言

尽管早就听说冉然同志是从家乡走出的为数不多的高级领导干部之一,但一直无缘得见。直到2005年春节期间,才由同乡介绍,初识这位在党的纪检战线有很高知名度的纪检书记。那时,他刚刚卸任市纪检委书记。在寒喧交谈中,他那亲切质朴的乡音、平易近人的气质、和善可亲的面容、温文尔雅的举止,使人顿失生人相见时的拘束感,很快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说实话,他和我想象中的纪检委书记的形象,有很大不同。也是在那次见面时,冉然谈到要把他人生的经历特别是他从事纪检工作的酸甜苦辣写出来,一方面是对自己过去人生和工作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与工作经验,启迪来者,警示后人。我们都被冉然同志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深深感染了。但也有人觉得他工作很忙无暇写作,认为只是说说而已,或者至少要等他退休以后才能如愿。但冉然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他很快就投入了写作过程中,并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就拿出了20余万字的初稿,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润色。2007年11月,冉然把书稿发到了我的电子信箱中,嘱咐我为他的大作写一篇序,我感到诚惶诚恐,深知以我的才学和德性,殊难担当如此重托,遂坚辞不敢受。但冉然确是一个坚韧的人,也是一个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在纪检工作中再难的堡垒都能攻破,何况我这个脆弱的防线。在“负隅顽抗”不久,我便“缴械投降”了,答应冉然同志勉力为之。

文如其人。对冉然同志的初步印象很快便在阅读书稿中得到了印证。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一步步走进了冉然同志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也油然生出对他和像他一样的党的纪检干部的尊敬之情和由衷的赞叹。冉然出生于河西走廊中部农村的一个贫寒之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壮阔、厚重的河西大地和几千年多元文化融合的积淀把质朴、坚定、宽厚的人格基因融人到了他的血脉中;苦难的生活、受欺凌的经历、频繁的政治运动,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疾恶如仇、是非分明的鲜明个性;党的教育、工作的经历、同志的真诚帮助,坚定了其献身党的事业的信念和忠诚。正是这些文化基因和基本品质,决定了冉然在面临留到省城还是沉到基层、个人利益为重还是国家利益为重、官员利益优先还是群众利益优先的选择时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也决定了冉然在多种岗位的选择中毅然自觉地选择了纪检工作这一有些人躲之唯恐不及的“敏感”岗位,并且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一崇高而光荣的事业,做出了无愧于纪检干部这一光荣称号的贡献。赢得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正是有像冉然这样的一大批忠于使命的纪检干部的不懈努力,才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维护了党组织和党的干部的形象,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冉然是20世纪80年代初走上纪检工作岗位的,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几乎同步,其工作经历大部分也是在纪检岗位上度过的。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提供了其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人生舞台。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毋庸讳言的是腐败现象也开始滋生蔓延,成了我们党和国家肌体中的一大毒瘤,严重地腐蚀着党和党的各级干部,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动摇着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因此,同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斗争,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冉然与他的同事们无怨无悔地担当起了这一使命,同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回忆和再现了他们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过程和场景。我们不仅看到了腐败分子的贪婪和狡诈,也看到了纪检干部的足智多谋与有理有节;不仅看到了纪检干部疾恶如仇、坚持原则的铮铮铁骨,也看到了他们热爱人民、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的古道热肠。纪检干部还常常面临着情、理、法的冲突与抉择,承受着灵魂的煎熬和一些人的误解、讥讽,他们要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定力和操守,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节和牺牲精神。可见,纪检干部必须具备有信念、有操守、有气节、有智慧的基本品质。冉然和他的同事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自从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公共权力以来,腐败现象便和公共权力现象如影随行。与此同时,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也就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我国几千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便不绝于史书。特别是在专政政治统治之下,腐败现象几乎成了一种正常的政治生态。皇室穷奢极欲、巧取豪夺,官员上下其手、贪墨坏法,人民群众备受压榨、求告无门。一些有忠肝义胆的有识之士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屈不挠地展开了与腐败现象的斗争。海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孟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君子人格为理想追求,秉承“为民作主”、伸张正义的从政理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成了腐败政治漫漫长夜中的一线光明,塑造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形象。但历史已经表明,面对整个专制政治肌体的腐烂,仅靠海瑞们的自觉和良知是远远不够的,专制政治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穷途末路。人类反腐的实践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昭示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民主政治,走上法洽轨道,才能为反对和预防腐败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进程,是我们预防和遏止腐败的治本之策。但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也应看到,海瑞们的忠诚、正直和义无反顾,仍然应当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纪检干部的从政楷模和精神资源。如果没有了人们坚定的信念、基本的道德操守和对事业的忠诚,再完善的制度也会失效。所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反腐防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恢复和完善了党的各级纪检机关。党的纪检机关和国家的司法机关一道构成了我国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像冉然这样的一大批纪检干部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维护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怎么显赫,他们的工作业绩也不怎么容易显现,工作过程中还可能处处遭到误解和掣肘,但他们一路走来,凯歌行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他们的精神和行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也是值得褒扬和传颂的。也许,与那些叱咤风云、轰轰烈烈的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不同,冉然们的工作经历可能显得平凡,书中某些地方写的还有些琐碎,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经历中透露出了他们不平凡的追求,正是这些琐碎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他们的真实和质朴。

掩卷沉思,我深深感觉到,在当前我们面临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面对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盛行的现实,每个人都应当深入反思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地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随波逐流,见利忘义,趋炎附势、追逐享乐,虽然可能得到一时的风光和享受,但终究要受到良心的审判,也是绝然得不到灵魂的安宁和内心的满足的。人应当过一种有信仰、有道德、有节制、有尊严的生活。无论是从政做官,还是读书为文,是在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都要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失去正确的方向,才能有内心的恬淡、安宁和喜悦。让我们共勉吧!是为序。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冉然出生于河西走廊中部农村的一个贫寒之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壮阔、厚重的河西大地和几千年多元文化融合的积淀把质朴、坚定、宽厚的人格基因融人到了他的血脉中;苦难的生活、受欺凌的经历、频繁的政治运动,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疾恶如仇、是非分明的鲜明个性;党的教育、工作的经历、同志的真诚帮助,坚定了其献身党的事业的信念和忠诚。正是这些文化基因和基本品质,决定了冉然在面临留到省城还是沉到基层、个人利益为重还是国家利益为重、官员利益优先还是群众利益优先的选择时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也决定了冉然在多种岗位的选择中毅然自觉地选择了纪检工作这一有些人躲之唯恐不及的“敏感”岗位,并且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一崇高而光荣的事业,做出了无愧于纪检干部这一光荣称号的贡献。赢得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正是有像冉然这样的一大批忠于使命的纪检干部的不懈努力,才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维护了党组织和党的干部的形象,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种质朴、平实或带一点方言味的话语向我们娓娓叙说了一位纪检干部的人生轨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事纪检事业23载,办了大大小小的不少案件,遇到了千奇百怪的腐败现象,纠正了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在本书中,作者以一种质朴、平实或带一点方言味的话语向我们娓娓叙说了一位纪检干部的人生轨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