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情文并茂、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集。如果说甘南州境内秀丽多姿、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是天赐奇观,那么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便是将如画的美景与对三河一江热土的深情融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天赐奇观的咏叹与礼赞,洋溢着对生命的讴歌与赞颂。
如果把风景旖旎的江南比作是一个清秀娇柔的女子,那么甘南就是一个威武而豪爽的勇士。这位勇士在卫甚祖同志生动细腻的笔触下大气却不乏绵绵深情,它从牧草丰茂的大夏河畔走来,在黄河首曲广袤无垠的蓝天白云深处,在深情款款的洮砚之乡,在苍松翠柏的岷山迭岭,幻化成一幅幅或浓烈或淡雅、或豪迈或清丽的画卷,读时,令我们身临其境,无限美好尽在眼前;读罢,令我们遐思连连,恨不得马上去实地,一饱眼福。
风景如画,画意如诗,诗情四溢,以此来形容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最是贴切不过。
《印象甘南》是一本情文并茂、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集。如果说甘南州境内秀丽多姿、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是天赐奇观,那么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便是将如画的美景与对三河一江热土的深情融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天赐奇观的咏叹与礼赞,洋溢着对生命的讴歌与赞颂。
卓尼颂
禅定古刹,
越七百。
高僧静寺,
映华夏。
洮河儿女,
生生不息。
三大名砚端歙洮,
两棵古树吐新芽。
看改革正兴,
挂云帆,
齐奋发。
山势雄,
巨石奇,
谷幽幽,
水碧碧。
大峪风景美,
堪比九寨。
峰峦叠嶂千层秀,
彩虹飞泉世无比。
阴霾一扫光,
人欢跃,
江山一。
卓尼位于甘南州中部,东与岷县毗邻,南与迭部相接,西与合作、临潭、碌曲相连。
卓尼藏语为两棵树之意,县城坐落于洮河之滨,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县城东西两侧,山势俊美,植被丰茂,满目绿色,几无裸露之地。洮河水自西北向东南缓缓流过,穿越县城,奔人黄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全县12万人口,生息在洮河两岸,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滨河大道整齐宽敞,一边是青一色藏式建筑又兼有欧洲风格,白墙青瓦,格外醒目。两边的路灯呈宫灯形状,有别于城市路灯,使人为之一新。
清晨,滨河大道上有读书的学生,老人们在缓缓地打着太极拳,三三两两散步观光者不时出现。滨河大道可以说是县城一大景观。
县城广场虽小,却颇为精致。广场地面以大理石铺就,假山喷泉,亭台楼阁,九曲回廊。县政府统办大楼坐东朝西,在这里显得很是壮观。
广场南边有一建筑物,颇具特色。由南向北观看,两条巨龙,对称而立,栩栩如飞。中间有三根白色的柱子,上有三颗宛如毛笔笔尖的白色灯泡,远看犹如三枝巨大的毛笔。有人说这三枝毛笔分别代表着卓尼三大文化,即土司文化、洮砚文化、觉尼(卓尼)文化;也有人说,这三枝笔代表着卓尼藏族妇女脑后的三绺头发。
腾飞的二龙下面,能工巧匠以洮砚碎片镶嵌成圆形的蓄水池,精美无比。像一个巨大的砚台,里面盛满了墨汁,卓尼人民好就此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街面上人流熙熙攘攘,许多赶早市的藏族妇女,身背背篓,叫卖野菜。她们大都是卓尼藏族妇女,身着绿色连衣裙,上身衬以红色马甲,上下对照鲜明。头上有盖头,脑后三绺长发,人们将她们称为“三根毛”。
卓尼盛产洮砚,与端砚、歙砚合称中华三大名砚。文人雅士相访,送一方洮砚,可谓雅致风流。1997年香港回归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向香港市政府送了一方九九归一洮砚,。有九十九条龙雕于其上,刻工细腻,宛如真龙,呼之欲飞,令人叹为观止。这方洮砚的原料便出自此间,卓尼人以此为荣,以此为骄傲。
卓尼很少诞生过大人物,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就出生在卓尼,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县城东边山上,坐落着一个寺庙——禅定寺。禅定寺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金碧辉煌,法号声声。这座寺庙诞生于七百多年前的大元帝国时期,较中外闻名的拉卜楞寺早四百多年。禅定寺是卓尼县城较大的寺院,现有僧侣二百余人,为藏传佛教圣地。
县城北边,洮河之滨,有一座小山,山势突兀,拔地而起。面临洮河的一端,像刀劈斧削一样,垂直而立;另一面山势较为平缓,人们可沿此而上。其上有一庙,巍峨壮观,白墙红瓦,引人注目。庙内有送子观音,香客们常去朝拜,香火不断。
卓尼境内有著名的大峪沟风景区,山雄石奇,水碧林秀,宛如仙境。其风景堪与九寨沟媲美。
大峪沟里面,峰峦叠嶂,山势巍峨,水天一色,流水潺潺。刚人沟时,两岸青山,满目绿色,松树与灌木丛相映,色泽分明,翠绿欲滴。松树、杉树呈暗绿色,灌木丛则为碧绿色。山顶云雾缭绕,山下一潭静水,碧如蓝天。
阿角沟山庄是一块避暑胜地,四面青山,流水环绕,红顶的木屋与绿色的草地相映成趣,格外醒目。别墅毡房,星罗棋布,牛羊哞咩,游人如织。
进入沟内,山势渐次雄伟,怪石嶙峋,流水湍急。一块三角巨石,突兀而立,直插云霄,白云横挂其间。旁边亭台楼阁,飞泉瀑布,彩虹飞架。湍急的流水将高山劈为两半,形成一个深达几十米的峡谷,能工巧匠们将一状如彩虹的小桥嵌在峡谷上空,把峡谷连接起来。过了彩虹桥,有人工修建的栈道,依山势而筑,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人们行走在如刀劈斧削的山间,恍如仙境。树林中鸟鸣不绝,各种树木翘首傲立,许多芍药花竞相开放,红黄白蓝,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在山间栈道上吼一声,声回天外,余音不绝。
继续前行,有一片开阔的草地,许多游人在这里小憩。一群小牛犊在这里撒欢,与人为伍。草地旁有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矗立挺拔。人们迈上栈道,绕过原始森林,山势更加陡峭,两山之间形成峡谷一线天,峡谷上端的巨石逐渐合拢,像两个恋人使劲想拥抱在一起,而终未能拥抱,留下了半米多宽的间隔。远远望去,峡谷像一个深邃的椭圆形山洞,颇像一个生命之门,人们把它叫月亮门。
这就是卓尼,多么令人神往,多么想在这里长住,呼吸一口充满松脂味的空气,喝上一口甘纯的泉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观……
P21-27
风景如画,画意如诗,诗情四溢,以此来形容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最是贴切不过。
《印象甘南》是一本情文并茂、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集。如果说甘南州境内秀丽多姿、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是天赐奇观,那么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便是将如画的美景与对三河一江热土的深情融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天赐奇观的咏叹与礼赞,洋溢着对生命的讴歌与赞颂。
如果把风景旖旎的江南比作是一个清秀娇柔的女子,那么甘南就是一个威武而豪爽的勇士。这位勇士在卫甚祖同志生动细腻的笔触下大气却不乏绵绵深情,它从牧草丰茂的大夏河畔走来,在黄河首曲广袤无垠的蓝天白云深处,在深情款款的洮砚之乡,在苍松翠柏的岷山迭岭,幻化成一幅幅或浓烈或淡雅、或豪迈或清丽的画卷,读时,令我们身临其境,无限美好尽在眼前;读罢,令我们遐思连连,恨不得马上去实地,一饱眼福。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神奇地创造出卓尼大峪沟、碌曲则岔石林、临潭冶力关等人间仙境,其风光之秀美令人感叹,置身其中,恍惚之间竟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实在令人流连忘返;大自然也是神秘的,看看天下黄河第一弯吧,雪山之巅的玛曲草原上缓缓流淌的黄河竟能平地绕出一个巨大的弯,实在是神秘之极。这些在甘南这片至纯至朴的藏乡里所特有的美景在卫甚祖同志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都弥漫着隽永而浓郁的诗情画意。
作为交流干部来藏区工作的卫甚祖同志,除了惊叹于甘南七县一市或秀美、或绮丽、或磅礴、或苍茫的自然奇景,更是被清新质朴、藏情浓郁的民风民情所深深吸引。
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历史悠久的卓尼禅定寺,以及有“虎穴仙女”之称的碌曲郎木寺,它们以其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卫甚祖同志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或从艺术赏析的角度,深入细致地向读者展示这些颇有民族特色兼具宗教色彩的藏传佛教寺院的不朽魅力,据此可以看出其对藏族传统文化是颇有研究的,对美学更是有很深的造诣。
在《印象甘南》散文集中,颇为值得一提的是,卫甚祖同志独特的写作手法。在每个县的开始部分,运用中国传统诗词,精练准确地总结出甘南州七县一市的特色,可谓独具匠心。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而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卫甚祖同志能够娴熟地运用中国传统唐诗宋词的律例格式,深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足以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浪漫细腻的文化气质,这是人生长期积淀的成果,是文化阅历的体现。
捧读完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掩卷沉思,悠闲岁月中的些许文人情怀,可以为生活锦上添花,卫甚祖同志做到了,把写文章当成是一种乐趣,来提高生活质量,装点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人情怀。我们有理由相信,卫甚祖同志的散文集《印象甘南》将成为我州文学创作中一个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