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通史(共4册精装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贾更坤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老而广袤的华夏大地是一驾銮车,它披荆斩棘,载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探索与艰辛、创造与拼搏,衰败与繁盛的由折道路,而车轮过处遗留的那婆沟壑,记裁的正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兴衰史,让本书带您一同触摸这些深深浅浅的沟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的屡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吧!

内容推荐

时空流转,朝代更迭,时间涤荡了文明,岁月沉淀成为历史。面对浩瀚广博的中华文明,普通读者很难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理出头绪,找到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建立了“通史”这种体例,即以一定的历史观为基础,用浅显精炼的语言,结合现代研究方法对中国历史进行新的诠释,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通晓中国历史,了解华夏文明。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通史》。

目录

史前史

 距今2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前的旧石器时代

直立人

 巫山人

 西侯度文化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

 大荔人

 许家窑人

 马坝人

 长阳人

 丁村人

晚期智人

 河套人

 山顶洞人

 柳江人

 资阳人

 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

 北辛文化

 老官台文化

 彭头山文化

 城背溪文化

 河姆渡文化

 兴隆洼文化

 仰韶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浜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史前传说与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燧人氏

 有巢氏

 三皇

 五帝传说

原始婚姻

 兄妹通婚

 族外群婚

 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度

原始社会的组织结构

 原始群

 血缘家族

 氏族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原始经济活动

 建造房屋

 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方式

 制陶业

 编织业

 纺织业

 私有制的出现

文明的曙光

 学会用火

 制造工具

 金属冶铸

 原始艺术

夏朝

 夏朝的建立和兴衰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

 公元前2070年 夏启建国

 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

 夏杼东征

 夏芒祭河

 孔甲乱夏

 前1600年 夏桀亡国

 夏朝的统治

 夏朝的军队

 夏朝的官僚机构

 夏朝的刑罚和监狱

 夏朝的经济和文化

 夏朝的生产

 五十而贡

 夏朝的天文历法

商朝

 商朝的兴衰

商族的起源

 相土乘马

 王亥服牛

 仲虺佐汤

 汤灭韦、顾、昆吾

 前1600年~前1300年 商汤建国至盘庚迁殷

 太甲复位

 前1250年 武丁中兴

 前1046年 商纣灭国

商朝的国家制度

 国家政权

 军队

 内服、外服之分设

 方国来朝

 人牲人祭之滥用

商朝的社会经济

 农业

 畜牧业生产

 手工业

 商业

商朝的科学文化

 数学知识

 天文学

 医学知识

 艺术

 青铜器的繁荣

商代的服装

西周

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周族的崛起

 前1046年 西周建立

 前1038年 周公东征

 前1035年~前1002年 成康之

 前985年~前877年 昭王南征

 前841年 国人暴动

 前827年 宣王中兴

 前771年 西周灭亡

西周的统治

 各级统治机构

 前1046年 分封制

 礼刑并用

 宗法制

经济文化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六艺教育

 《诗经》

 《周髀算经》

西周时的周边各族

 东夷

 荆楚

 戎狄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

东周王室日衰

 前770年 东周建立

 前707年 儒葛之战

春秋争霸

 前651年 齐桓公称霸

 前642年 宋襄公称霸

 前632年 城濮之战

 秦穆公称霸西戎

 前589年 齐晋鞍之战

 前575年 晋楚鄢陵之战

 前506年~前473年 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

 前594年 初税亩的实施

 手工业的发展

 开荒地、兴水利

春秋时期的文化

 孔子

 左丘明著《左传》

 孙武和《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

 各国的变法运动

 前406年 李悝变法

 前357年 齐威王改革

 前350年 商鞅变法

 前307年 赵国改革

封建兼并战争

 前354年 围魏救赵

 前288年 秦齐称帝

 前284年 乐毅伐齐

 前278年 白起拔郢

 前260年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产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轲的性善论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名家的“名实”之辩

 稷下学派

 杂家和《吕氏春秋》

战国时期的文化科技

 屈原

 神医扁鹊

 《甘石星经》

 列国筑长城

秦国的崛起

 前361年 秦孝公求贤

 前272年 秦灭义渠

 前250年 吕不韦相秦

 前237年 李斯谏逐客

秦朝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前221年 秦灭六国

 前220年~前210年 始皇出巡

 前219年 始皇封禅

 前212年 扶苏监军

 前210年 沙丘之变

 前208年 李斯被灭族

 前206年 秦朝灭亡

 秦朝的统治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

 郡县制

 官吏选任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前221年 迁豪富、收兵器

 毁城防、修驰道

 前215年 蒙恬击匈奴

 前214年 始修万里长城

 秦朝的暴政

 前221年 修筑秦始皇陵

 前213年~前212年 焚书坑儒

 前208年 赵高专权

 秦末农民大起义

 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沛县起义

 前207年 巨鹿之战

 楚汉相争

 前206年 鸿门宴

 前207年 项羽分封诸侯

 烧绝栈道

 前205年 彭越归汉

 韩信拜将

 楚汉战争

西汉

 西汉初建

 前202年 定都长安

 萧何定汉律

 翦除诸侯和七国之乱

 前202年~前196年 翦除异姓王

 前187年 吕后临朝称制

 前154年 七国之乱

 前179年~前141年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

 前141年 建立内朝

 前124年 建立新的选官制度

 前117年 盐铁官营

 前111年 加强中央警卫力量

 前106年 设置刺史

 西汉与匈奴

 前209年 冒顿弑父即位

 前200年 白登之围

 前33年 呼韩邪单于与汉和亲

 前90年 李广利投降匈奴

 西汉边疆政策

 前179年 南越称臣

 前139年 张骞出使西域

 前112年 设置南越九郡

 前105年 结好乌孙

 西汉的衰败

 前92年 巫蛊之祸

 前86年~前49年 昭宣中兴

 前5年 哀帝更受命

 新朝与各地起义

 公元8年 王莽篡汉

 绿林、赤眉军起义

 更始政权

 西汉的思想文化

 学校教育

 前104年 始撰《史记》

 汉赋的勃兴

 舞蹈的融合

 一西汉的雕塑

 西汉的经济

 农业

 纺织业

 冶炼业

 商业

东汉

 东汉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25年 刘秀建东汉

 改革军制

 不以功臣任职

 严查官吏

 东汉时期的经济

 公元39年 度田事件

 农业的发展

 冶铸技术

 外戚和宦官专权

 公元89年~公元93年 窦氏专

 公元125年 孙程灭阎氏

 公元159年 宦官五侯

 公元169年~公元184年 党锢之祸

 边疆外交关系

 公元48年 匈奴分裂

 南蛮起义

 交好西南夷

 公元166年 东汉与古罗马建交

 文化科技的发展

 新体小赋

 绘画和雕刻艺术

 班固著《汉书》

 公元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王充和《论衡》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农民起义和割据

 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

 公元189年 董卓擅权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7年 隆中对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

 曹魏的兴衰

曹操的崛起

 曹操的统治

 公元199年 曹操擒吕布

 公元207年 征乌桓

 公元211年 曹操定关陇

 公元220年 曹丕称帝

 公元226年 曹叡即位

 公元229年 魏明帝制定《魏律》

 公元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

 公元260年 司马昭杀曹髦

北方经济和文化

 改善吏治

 公元196年 推行屯田制

 重视农业

 工商业的恢复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之游

蜀汉的统治

 公元219年 关羽威振华夏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

 公元222年 吴蜀之间的战争

 公元223年 白帝城托孤

 公元223年 邓芝出使孙吴

 公元225年 平定南中地区

 公元227年~公元234年 五次出师北伐

 蜀国的经济

 公元263年 蜀汉灭亡

东吴的统治

 公元195年 孙吴的兴起

 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

 吴国的世家大族

 公元234年 讨平山越

 航海技术的进步

 江南经济的发展

 公元238年 孙权诛吕壹

 公元253年 诸葛恪之死

 公元280年 东吴灭亡

西晋

 西晋建立和太康之治

 公元265年 西晋分封

 公元266年 废民屯制度

 公元269年 晋武帝诏禁募客

 公元280年 晋灭吴统一全国

 公元280年~公元289年 太康之治

 西晋的腐朽和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淫逸

 公元280年 推行品官占田荫客制

 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

 公元291年~公元306年 八王之乱

 各族人民起义与西晋的灭亡五胡内迁

 公元270年 秃发树机能起义

 公元297年 齐万年起义

 流民起义

 公元316年 西晋灭亡

 西晋的文化

 陈寿和《三国志》

 裴秀绘《禹贡地域图》

 西晋文学

 不准盗冢

 向秀、郭象注《庄子》

 西晋的医学

东晋十六国

 淝水之战前的北方

 公元308年 刘渊建汉

 公元312年 石勒称霸

 公元318年 刘曜建前赵

 公元329年 石勒灭前赵

 公元330年 石勒建后赵

 公兀334年 石虎继位

 公兀350年 冉闵灭后赵

 公元352年 慕容■灭冉魏

 十六国简表

 前秦的统治

 公元351年 苻健立国

 公兀357年 王猛辅政

 公元376年 前秦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

 东晋的建立和北伐

 公兀313年 祖逖北伐

 公元317年 司马睿建东晋

 公元322年 王敦兵变

 公元326年 苏峻、祖约之乱

 公兀354年~公元369年 桓温北伐

 东晋后期的统治士族的统治

 公元320年 侨置州郡县

 公元339年 庾亮专权

 公元377年 北府兵之建

 公兀403年 桓玄篡位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分裂

 公元384年 慕容垂重建燕国

 公元386年 后秦建立

 公元394年 西秦建国

 公元400年 李崇建西凉

 公元400年 慕容德建南燕

 公元402年 南凉建国

 公兀403年 后凉灭亡

 公元407年 大夏建国

 公元412年 北凉建国

 公元439年 北魏灭北凉

 东晋的文化

 顾恺之

 公元353年 王羲之书《兰亭集序》

 葛洪炼丹

 公元399年 法显西行取经

南北朝

 南朝政权的更迭

 公元420年 刘裕建宋

 公元450年 刘宋北伐

 公元479年 萧道成建齐

 公元502年 萧衍代齐

 公元548年 侯景之乱

 公元557年 陈霸先建陈

 南朝经济的发展

 民族融合的加快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商业中心的繁荣

 发达的交通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北魏的建立

 公元376年 代国灭亡

 公元386年 拓跋珪建北魏

 公元398年 迁都平城

 公元395年~公元439年 统一北方

 公元450年 国史之狱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4年 推行班禄制

 公元485年 实行均田制

 公兀486年 建立三长制

 公元492年 改定律令

 改革鲜卑旧俗

 北魏的衰亡和分裂

 公元523年~公元525年 六镇人民起义

 公元524年 关陇羌氐人民起义

 公元528年 河阴之变

 公元535年 北魏分裂

 公元550年 北齐的建立

 公元577年 北周统一北方

 南北朝的文化

 祖冲之和圆周律

 范晔和《后汉书》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

 刘勰撰《文心雕龙》

 范缜和《神灭论》

 郦道元和《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隋朝

 隋朝的兴亡

 公元581年 隋朝的建立

 公元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公元600年 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18年 隋朝的灭亡

 杨坚的改革

 公元581年 建立三省六部制

 公元583年 制订《开皇律》

 公元607年 推行科举制

 隋文帝厉行节俭

 隋炀帝的暴政

 大兴土木

 公元612年~公元614年 三征高丽

 巡游全国

 隋末农民起义

 公元611年 王薄首义

 公元611年 瓦岗军起义

 公元613年 杨玄感起兵反隋

 公元617年 官僚割据

 公元617年 杜伏威大败隋军

 公元618年 河北义军建夏

 隋朝的周边关系

 与台湾联系加强

 隋与突厥的关系

 公元589年 冼夫人归隋

 隋朝的经济文化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

 公元605年 李春建赵州桥

 绘画

唐朝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公元618年 李渊建唐

 公元618年~公元628年 扫平群雄

 公元624年 迁都之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选贤任能

 简政提效

 虚心纳谏

 恢复发展生产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初的政治制度

 公元627年初设十道

 三省六部的演变

 改革府兵制

 科举制度

 武周政权的统治

 公元650年 唐高宗即位

 公元684年 徐敬业反武

 公元690年 武则天称帝

 任用酷吏

 公元705年中宗复位

 玄宗改革与开元盛世

 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韦后之乱

 公元712年 玄宗即位

 重视发展生产

 开元之治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元619年 初行租庸调法

 继续推行均田制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水利工程大量兴修

 手工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交通的发达

 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

 公元745年 杨氏受宠

 杨国忠专权

 节度使割据

 公元755年 安禄山叛乱

 唐朝的衰落

 公元762年 李豫即位

 公元781年~公元785年

 藩镇五年之乱

 公元806年~公元820年 元和中兴

 公元821年~公元848年 牛李党争

 后期的经济改革和变化

 田庄经济的发展

 公元780年 推行两税法

 江南经济的发展

 茶叶生产

 农民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公元859年 裘甫起义

 公元875年 黄巢起义

 公元907年 朱温灭唐建梁

 唐代的边疆关系

 公元626年 渭水之盟

 公元640年 设置安西都护府

 公元646年 降服薛延陀

 公兀682年 后突厥汗国建立

 公元705年 大祚荣归附

 公元726年 设置黑水都督府

 公兀744年 唐与回纥交好

 唐朝的对外交往

 与朝鲜的文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西来

 公元742年 鉴真东渡

 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

 与伊朗的友好关系

 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交好林邑

 与真腊的密切邦交

 交聘师子国

 与非洲各国的往来

 唐朝的宗教与哲学

 西方宗教的传人

 道教的极盛

 佛教在唐的发展

 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

 唐代史学

 公元629年 史馆制度的确立

 刘知几和《史通》

 公元801年 杜佑撰《通典》

 唐代的文学艺术

 盛唐诗歌

 诗仙李白

 中晚唐诗歌

 唐壁画

 唐代雕塑

 唐朝舞蹈

 词的兴起

 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的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

 “药王”孙思邈

 雕版印刷术

 唐长安城

 唐代地理学

 唐代的生活习俗

 唐代服饰

 唐代饮食

 唐代行旅

 唐代婚嫁

五代十国

 五代更替

 公元907年 朱温建后梁

 公元923年 后梁灭亡

 公元923年 李存勖建后唐

 公元936年 石敬瑭建后晋

 公元947年 刘知远建后汉

 北方的改革和发展

 五代时的战祸

 五代时的赋税

 后周改革政治

 公元954年 整顿军队

 公元955年 寿州之战

 公元958年 后周改革税收

 十国兴亡

 公元891年 王建建前蜀

 公元896年 马殷建楚

 公元902年 钱谬建吴越

 公元907年 高季兴建南平

 公元937年 李煜建南唐

 公元945年 南唐灭闽

 南方的经济文化

 农业的新成就

 手工业的新发展

 商业

 文学

 绘画

 敦煌石窟之开凿

北宋、南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公元960年 陈桥驿兵变

 平定二陈之乱

 公元963年 荆湖之战

 公元971年 灭南汉

 公元975年 攻取江南

 公元978年 钱俶归宋

 公元982年 涪陵之祸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公元961年 杯酒释兵权

 公元964年 收财权

 公元965年 行更戍法

 公元987年 以文臣充换武将

 削弱相权

 削弱地方官权力

 宋与辽夏的战争

 公元979年 高梁河之战

 公元986年 雍熙北伐

 公元1004年 澶渊之盟

 公元1040年 三川口之战

 公元1042年 定川寨之战

 宋朝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公元993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995年 至道建储

 公元1008年 真宗封禅泰山

 公元1036年 “朋党”之争

 公元1043年 庆历新政

 公元1058年 王安石上万言书

 公元1069年 王安石变法

 公元1070年 整军新法

 公元1080年~公元1082年 元丰改制

 公元1093年 绍圣绍述

 北宋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矿冶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文具制作

 市镇的勃兴

 货币的流通

 与辽夏的贸易

 海外贸易

 北宋的衰亡

 公元1100年 徽宗继位

 公元1102年 立元佑党籍碑

 公元1119年 宋江起义

 公元1120年 订立海上之盟

 公元1122年 燕京之役

 公元1127年 靖康之难

 宋朝南迁与北方的抗金斗争

 公元1127年 赵构建南宋

 公元1127年 红巾军抗金

 公元1128年 五马山寨抗金失败

 公元1128年 洺州保卫战

 公元1129年 金兀术渡江南侵

 公元1130年 黄天荡之战

 公元1130年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与金的和战

 公元l130年 富平之战

 公元1132年 吴玠守四川

 公元1137年 宋金议和

 公元1140年 顺昌保卫战

 公元1140年 郾城破金

 公元1141年 绍兴和议

 公元1161年 完颜亮南侵

 公元1161年 金军北撤

 公元1164年 隆兴和议

 公元1206年 开禧北伐

 南宋王朝的腐朽没落

 疯狂的土地兼并

 公元1142年经界法

 公元1165年湖南农民起义

 公元1195年庆元党禁

 公元1234年联蒙灭金

 南宋灭亡

 公元1259年鄂州之战

 公元1265年贾似道拥立度宗

 公元1275年焦山之战

 公元1273年襄樊失守

 公元1276年元兵入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

 宋朝的中外交往

 宋朝与朝鲜的经济往来

 宋朝与南洋诸岛国的联系

 宋朝与越南的联系

 宋朝与非洲交往

 中日文化交往

 哲学与宗教

 宋代理学

 心学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思想

 佛教

 伊斯兰教

 民间宗教

 宋朝的文学艺术

 宋诗

 宋词

 新古文运动

 宋代的杂剧

 北宋画院的设立

 书法四大家

 宋朝史学的发展

 官修当代史

 公元1084年 《资治通鉴》成书

 郑樵著《通志》

 四大类书

 宋朝的科学技术

 火药与火器

 天文学

 宋朝的历法

 数学

 针灸学

 医学分科更细

 生物学

 东京开封的营造

 建筑学

辽朝

 契丹兴起与辽的建立

 古八部联盟形成

 公元628年 大贺氏联盟附唐

 公元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辽

 公元925年 灭渤海国

 公元927年 太宗之立

 公元947年 辽太宗人大梁

 辽的中衰和改革

 公元947年 世宗即位

 公元951年 穆宗继位

 公元969年 穆宗被杀

 公元982年 萧绰摄政

 公元983年~公元1019年 侵略高丽

 辽的政治经济制度

 科举制

 军制

 南北面官制

 四时捺钵制

 头下州军制

 辽的灭亡

 公元1034年 钦哀之变

 公元1063年 重元之乱

 公元1077年 陷害太子

 公元1125年 辽朝灭亡

 社会经济与文化科技

 畜牧业

 手工业

 渔猎业

 文字的创制

 绘画

西夏

 党项族的崛起与西夏建国

 公元634年 拓跋氏获赐李姓

 公元960年 彝殷附宋

 公元1004年 李德明嗣位

 公元1038年 西夏建国

 西夏政权的巩固

 公元1050年 夏、辽讲和

 公元1063年 夏毅宗汉化

 公元1066年 吐蕃归附

 公元1099年 崇宗亲政

 公元1121年 援辽抗金

 西夏后期的政治

 公元1139年 仁宗改革

 公元1170年 平任得敬之乱

 公元1211年 废黜安全

 公元1227年 西夏灭亡

 西夏的经济和文化

 畜牧业

 手工业

 商业贸易

 绘画

金朝

 女真的兴起和金朝的建立

 完颜部的强大

 公元1113年 阿骨打袭位

 公元1114年 宁江州之役

 公元1115年 金朝的建立

 公元1122年 攻克辽南京

 公元1125年 太宗伐宋

 金朝中期的统治

 公元1135年 熙宗即位

 公元1138年 天眷新制

 公元1149年 海陵王即位

 公元1156年 正隆官制

 公元1161年 海陵攻宋

 公元1161年 世宗即位

 公元1189年 章宗即位

 公元1192年~公元1198年 北伐蒙古

 金朝的衰亡

 公元1211年 红袄军起义

 公元1213年 卫绍王遇害

 公元1214年 宣宗南迁

 公元1215年 中都失陷

 政治经济制度

 勃极烈制

 官制

 科举与学校

 田制

 经济文化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金朝的货币

 女真文字

 北曲

 音乐、舞蹈

 史学

元朝

 蒙古国的建立

 蒙古族的崛起

 公元1190年 十三翼之战

 公元1204年 乃蛮之亡

 公元1206年 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

 公元1227年 成吉思汗灭西夏

 窝阔台与蒙哥的征战

 公元1229年 窝阔台继位

 蒙古贵族的三次西征

 公元1251年 蒙哥即位

 公元1254年 大理国灭亡

 元朝的建立

 公元1259年 忽必烈即汗位

 公元1267年~公元1301年 海都之乱

 公元1279年 伯颜灭宋

 公元1275年 马可·波罗到中国

 公元1287年 乃颜之乱

 公元1291年 桑哥被杀

 公元1292年 京杭大运河开通

 元朝中后期的统治

 公元1294年~公元1307年 成宗守成

 公元1311年 仁宗即位

 公元1322年 英宗新政

 公元1328年 两都之战

 公元1333年 顺帝即位

 公元1340年 脱脱“更化”

 元末农民起义

 公元1350年 “变钞”失败

 公元1351年 颖上首义

 公元1354年 “义兵”之兴起

 公元1355年 小明王之立

 公元1363年 红巾军失败

 朱元璋灭元

 公元1352年 朱元璋投军

 公元1356年 建立应天政权

 公元1360年 陈友谅建大汉

 公元1367年 削平张士诚

 公元1367年 朱元璋北伐

 元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公元1263年 废除“忽里台”

 公元1313年 恢复科举制

 四等级制

 元朝的赋役制度

 公元1350年 更改钞法

 宗教、哲学与史学

 基督教

 藏传佛教

 道教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元朝的经济和交通

 农业

 瓷器业

 棉纺织业和丝织业

 商业“

 运河的开凿

 海运

 元朝的文学艺术

 元杂剧

 散曲

 南戏

 绘画

 元代壁画

 元朝的科学技术

 金元四大家

 医学分科

 火炮技术

 公元1281年 颁行《授时历》

明朝

 朱元璋建明

 公元1368年 明朝建立

 公元1368年 攻占大都

 公元1369年~公元1391年 分封藩

 公元1386年 营建南京

 “靖难之役”和明朝的巩固

 公元1398年 建文帝即位

 公元1402年 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 方孝孺拒命而死

 公元1421年 迁都北京

 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 仁宣之治

 封建专制的加强

 公元1370年 制定科举

 公元1374年 颁《大明律》

 公元1380年 废除丞相

 公元1382年 设立锦衣卫

 公元1393年 修订《孟子节文》

 公元1396年 设置三司

 明朝的中衰

 公元1435年 王振专权

 公元1488年~公元1505年 弘治中兴

 公元1505年 武宗即位

 公元1521年 世宗即位

 公元1572年 神宗即位

 公元1573年一公元1582年 张居正改革

 明后期的社会危机

 公元1586年~公元1614年 国本之争

 公元1601年 苏州市民抗暴

 公元1615年 梃击案

 公元1628年 思宗即位

 三饷加派

 明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1629年 李白成起义

 公元1635年 荥阳大会

 公元1639年 谷城再起

 公元1644年 大西政权的建立

 公元1644年 明朝灭亡

 满族的兴起

 公元1616年 努尔哈赤建后金

 公元1618年 萨尔浒大战

 公元1626年 宁远之战

 公元1636年 皇太极建清

 明朝的民族关系

 公元1368年 改土归流

 公元1386年 蒙古族分裂

 公元1449年 土木堡之变

 公元1550年 庚戌之变

 管辖维吾尔族地区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 郑和下西洋

 中日的友好往来

 沿海倭患与抗倭斗争

 两次抗倭援朝

 西、荷、英等国入侵

 明朝的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公元1368年~公元1395年 奖励垦荒

 公元1375年 始行大明宝钞

 经济作物的推广

 明初发展工商业

 公元1581年 推行一条鞭法

 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城镇的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文学、艺术与史学

 前后七子

 唐宋派0

 竟陵派

 吴承恩作《西游记》

 施耐庵作《水浒传》

 “三言二拍”

 明代传奇

 《永乐大典》

 《太平抗倭图》

 编修《元史》

 明朝的科学技术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观象台

 紫禁城

 天坛

 哲学与宗教

 理学

 王阳明和心学

 李贽反理学的思想

 道教由盛转衰

 传播天主教

清朝(鸦片战争前)

 清军入关的统治与各地的抗争

 公元1644年 清军人关

 公元1644年~公元1662年 南明政权抗清

 公元1645年 李白成遇害

 公元1645年 江南反剃发斗争

 公元1647年 颁行《大清律》

 公元1651年 世祖亲政

 公元1658年 内阁制

 康熙统治下的盛世

 公元1662年

 大西军余部抗清失败

 公元1667年鳌拜专权

 公元1678年 开“博学鸿儒”科

 公元1681年 平定三藩

 公元1683年 统一台湾

 公元1687年 孝庄文皇后卒

 公元1690年 康熙帝亲征准噶尔

 公元1708年 废立太子之争

 公元1713年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的整顿和改革

 公元1722年 雍正继位

 雍正禁抑宗藩

 公元1724年 耗羡归公

 公元1729年 设军机房

 公元1724年

 平定罗布藏丹津的叛乱

 公元1727年 囚禁隆科多

 乾隆的统治

 公元1751年~公元1784年 乾隆南巡

 公元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公元1774年 下达毁书令

 公元1777年~公元1783年 文字狱

 公元1792年 英国公使来华

 公元1796年 乾隆内禅

 清王朝的中衰

 吏治败坏

 公元1796年 仁宗即位

 公元1810年 嘉庆查禁鸦片

 公元1820年 宣宗即位

 公元1840年 鸦片战争

 清前期的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鼓励垦荒

 水利事业的发展

 地丁合一

 手工业的新发展

 市镇的繁荣

 包卖商的活跃

 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关系

 公元1689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705年~公元1805年 清朝禁天主教

 公元1743年 设澳门海防军民同知

 公元1757年 限制对外贸易

 文学艺术

 清朝的诗文

 清朝的绘画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洪升和《长生殿》

 孔尚任和《桃花扇》

 清朝的戏曲

 曹雪芹

 科学技术

 天文、数学

 张履祥著《补农书》

 医学

 园林建筑

 雍和宫

 考据学、史学和图书整理

 清代考据学

 公元1739年 《明史》定稿

 方志的鼎盛

 公元1773年 《四库全书》开馆

 清朝的哲学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黄宗羲的反封建思想

 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试读章节

三苗,在古史书中又称有苗、蛮、南蛮,相传为颛顼的后代。也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是帝鸿氏。帝鸿氏有一个不成才的儿子叫浑敦。浑敦就是兜,他曾是三苗中最有势力的一个酋长,在尧时被流放到崇山(即嵩山)。他的后代向南迁徒,成为南蛮中的一个部落。三苗可能是由三个氏族或部落组成的一个部落联盟。他们活动的区域很广,经常侵扰其他氏族、部落。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三苗也参加了治水工程。但是治水成功以后,各民族、部落都得以论功行赏,只有三苗未受赏。三苗因此又不服而反叛。禹准备用兵去征伐,但舜制止说:我们自己的德薄,反要用武力去征伐三苗。是不道德的事。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诛杀防风氏

涂山大会之后禹又在苗山的行宫接受诸侯、方伯们朝见,宣布自涂山大会以来诸侯对其部落的贡物和其他贡献,按其贡献大小进行赏物和加封号。计功封赏以后,又举行了祭祀仪式和庆功会。就在计功封赏和庆功会之后,才见一个叫防风氏的诸侯姗姗来迟。而且见禹时不但不认为自己迟到有罪,态度还十分傲慢。防风氏的所作所为,为禹的政令所不容。为了警告各地诸侯、方伯,禹毅然命令将他杀了,并且暴尸三日。诸侯、方伯们见此情况,深知禹所统治部落的权威神圣不可冒犯,都一致表示防风氏该杀。诛杀防风氏是禹行使王权的开始,也是第一次以天子的威力诛杀诸侯。

公元前2070年 夏启建国

禹在生前,也按照古老的禅让制度推选东夷族的首领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又立伯益为继承人。但禹死后,诸侯们纷纷反对没有显赫功业的伯益,拥立禹的儿子启继位。于是启杀伯益即帝位。启即位后将禅让制废除,建立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并通过著名的“甘之战”灭掉了反对他的有扈氏,既巩固了启的统治又确立了新兴的王位世袭制。世袭制的建立标志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启因此也成为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王位传子制度的创始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太康失国

启死后,由他的儿子太康继位为夏王。太康即位以后,整天只知“盘游”又“不恤民事”,于是民怨四起,诸侯、方国也开始产生离心。一次,他跨过洛水去打猎,而且长时间不返国都,这给地处黄河以北有穷氏的方伯后羿造成了进攻的机会。他趁太康渡洛水而畅游,拥兵占据夏都,以重兵把守洛水北岸拒绝太康返国。太康无奈,只得向东流落。最后找了一个地方修筑了一座城住下来,后来此地就叫太康,他在这儿居住了约10年而病死。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少康中兴

太康死后,子相继位,开始恢复家业,发展势力。此时的后羿沉湎于畋猎之乐,不理民事,其相寒浞趁后羿畋猎之时篡夺王位,杀死后羿。夏老臣对寒浞的残暴行为很不满,遂投奔有鬲氏,并在有鬲氏的帮助下为夏王朝的恢复做准备。夏王相的遗腹子少康,在有扈氏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夏王朝老臣及有鬲氏的帮助下灭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吸取太康失国的教训,对内实行德政,对外积极改善与四周夷族的关系,使国势强大,政权稳定,取得了少康中兴的局面。

夏杼东征

少康重建夏王朝以后,由于关心生产,治理水患,使社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王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但东夷诸部落、方国的时服时叛,终是一大忧患。少康想对东夷进行征伐,就在准备之时,少康却得病而死。少康死后,其子杼继位为夏王。杼继位以后,继承少康的遗志,积极准备征伐东夷。相传杼为了战争的需要发明了矛和甲。矛是进攻的武器,甲是防御的衣服。这时甲当然还不是铜甲,而是皮甲,用兽皮制成的,如犀皮甲之类。因为东夷人善射,有了皮甲就能防身。当其完成征伐东夷的准备以后,为了战争的需要,又迁都老丘(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北),然后出兵征伐东夷。杼率兵征伐东夷的过程中,得到沿途各地诸侯、方国的支持,所以较顺利地征服了分布在今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北部一带的夷人部落,而且一直打到大海之滨。杼征东夷,不但使东夷诸部落臣服,而且还获得了一只“九尾狐”。杼班师回朝不久就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杼虽然年纪很轻,但在夏族后人看来,杼是能继承禹的事业的一个有作为的王,他不但能巩固夏王朝的统治,而且还重新征服了东夷诸部落,所以给他以隆重的祭祀。P61-63

序言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柱、一种动力。精神的内涵很多、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情操、文化素养等等。学习历史,对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是上好的滋补剂。

古书上说:“有志者事竞成。”但这个“志”必须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否则就会倒行逆施,不仅一事无成,而且还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并运用其创造新生活。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情操,但理想不等于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在“忧”、“乐”的内涵上,不同时代的人物具有不同的信念外,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先公后私的情操是永远为人们所赞赏的。怎样对待公与私、人与我的关系是情操的核心。在这方面,历史的褒贬起着劝诫的作用,典型人物起着榜样的作用。。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更替。历史是一面筛子,剔除的是枯木朽枝,哪怕当时他多么风光荣耀、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里;留下的是黄金珠玉,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份量十足,光彩夺目。

历史给人们提供立身处世的法则,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具有理论的逻辑力量,但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生动的范例;它具有故事、小说的动人情节和感染力,但不是出于虚构,而是事实的记录;它包罗万象,而又指出统一的合乎规律的倾向;它说明过去,同时也帮助我们认识现在。现在是过去的延续。要想知道今天,就必须知道昨天。鉴于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中国通史》。全书按照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顺序和朝代的更替分为四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以精炼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珍贵的图片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广大的青年朋友,有谁不愿意成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知识丰富的人呢?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历史吧!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历史,品味滚滚长河的波澜壮阔,品味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品味逝去的岁月,聆听时间的脚步。让我们接过前人的火炬。去创造更加绚丽的明天吧!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廖沫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