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他们自小学习“四书五经”,脑子里都是孔孟程朱的仁义礼智信;他们胸怀大志,敢为人先,立志安邦定国;他们忠心耿耿,为了家国天下,愿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书生世界。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他大约用了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大约在1750年前后)才完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林外史/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吴敬梓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他们自小学习“四书五经”,脑子里都是孔孟程朱的仁义礼智信;他们胸怀大志,敢为人先,立志安邦定国;他们忠心耿耿,为了家国天下,愿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书生世界。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他大约用了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大约在1750年前后)才完成。 内容推荐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他大约用了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大约在1750年前后)才完成。小说成书于清王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但作者看到了在这个强盛的外表下隐藏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读书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儒林外史》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它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几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读起《儒林外史》时,还会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目录 画荷花的牧童 懂事的放牛娃 偶学画荷,声名远扬 生活清闲,不与官家打交道 归隐山林 白头考生 学堂的遭遇 买官高中 穷人翻身 家门内的丑事 拜见知县遇刑事 王氏归西,小妾转正 严老二撒手而去 继承祖产的风波 老少同榜 考试遇同门提携 天作之合成忘年交 侠义公子捐金赎友 太守落难遇旧识 娄少爷花钱保狱中之人 两次探访杨执中未遂 恩人愿望实现 假名士与伪侠客 名士异地遇侠客解围 众人观铁臂舞剑 骗局之中受教训 书市奇人 破旧箱子也能榨财 仗义疏财 烧金术的教训 大柳庄的孝子 偶遇少年,结为兄弟 归乡心切,侍奉双亲 苦读深夜,终有所成 冒名顶替假诗人 牛布衣诗稿被偷 牛郎装文人离家 万府当奴仆被骂 说谎付出的代价 靠牛布衣名号逍遥异乡 知情知义的戏子 惜才的戏子 意外获子 唱戏偶遇老友 品德不论出身 散尽千金的贵公子 受人指点找贵人 潇洒游玩,装病辞官 辞爵还家的真名士 商议建造泰伯祠 进京途中见闻 归隐山林用功著书 试读章节 刚刚走上家门前的小路,王冕便已望见倚着柴门等候的母亲。他赶上前,把秦老爹给他的工钱和荷叶包交给母亲。母亲瞥见他手中握着几本书,不禁红了眼眶,难过地叹气道:“儿呀,不是娘有意耽误你。若不是因为你七岁便死了父亲,家里一点别的收入也没有,屋子里的东西卖的卖,当的当,实在撑不下去了,娘怎会不供你上学堂呢!” “娘别为这事伤心,在学堂里坐着也怪闷的,我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倒还快活些。” 母子俩总是如此互相安慰着对方,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时光飞逝,三四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王冕也已经长大,也变得更加懂事了。有一天,他正在放牛,一场雷阵雨当头洒下。不久雨停了,天放晴了,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边的山色,青一片、紫一片;树叶像洗过一般,绿得招人喜欢。湖里荷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滚。王冕看呆了,心想:古人说:“人在图画中”,说的大概应该就是这样的情景吧!可惜此地没有画工,不能将天然美景永远留在画纸上。不过……天下哪有学不会的本事,我何不学着画它几枝呢? 从此,王冕便存点钱,托人到城里买些胭脂铅粉,试着画荷花。三个月后,他画的荷花就像从纸上长出来的一般真实,好像是刚从湖里摘下来贴上的。有人看了喜欢,便拿钱来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诸暨县有个画荷的名笔。王冕和母亲终于可以不再为吃穿发愁了。 虽然王冕声名已经传得很广了,也读了不少天文、地理、经史方面的书籍,但他既不求官爵,也不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每日只是关起门在家读书,或穿戴上他模仿屈原衣冠而自制的高帽宽袍,驾着牛车,载着母亲,四处欣赏花明柳媚的风光。村中的孩童也喜欢和他亲近,总成群结队地跟在牛车后,唱着:“王冕好,王冕妙,王冕的荷花呱呱叫。” 原本悠闲自在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意外到来的访客而受到打扰。这天,王冕正在秦老爹家中闲坐,一个头戴瓦楞帽、身穿青布衣的人寻上门来。 “这里是不是有一位画没骨花卉的王相公?” 一看有人来,秦老爹便迎上去接待:“在屋里坐着的那位正是王相公,不知老爷有何指教?” “敝姓翟,是本县县太爷时仁手下的买办。奉县太爷之令,请王相公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本月下旬我会下乡来取,县太爷到时一定会有赏银,到时我一并送来。” 王冕一点也不喜欢和官场的人打交道,正想拒绝,秦老爹怕他得罪人,边打圆场,边替他做主接下了这份差事。王冕只好用心画了二十四幅花卉,交差了事。 原来知县时仁是拿王冕这册花卉画,去讨好当地一位告老还乡的大官危素。危素果然非常欣赏王冕的才艺,他向时仁表示:“这位仁兄才学甚是高深,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可否约他来舍下相会?” 时知县得了这巴结危素的机会,自然十万火急地再遣翟买办下乡去请王冕。不料王冕却面带笑容地婉拒了邀请。翟买办气得火冒三丈,骂道:“知县老爷抬举你,下帖子来请,你竟敢推三阻四。难道一县之主还叫不动一个百姓吗?” 王冕并不生气说:“如果我犯了罪,老爷差衙役抓我,我怎敢不去?如今老爷是拿帖子请我,我自然可以拒绝。” 秦老爹看两人互不相让,赶忙来劝:“麻烦大人回去就说王相公这几日卧病在床,改日再前去拜望吧!” 王冕的母亲从后头称了三钱二分银子,给翟买办做差钱,才把事情平息了。但是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早上,一向安静的村庄却响起了震天响的鸣锣声,原来是时仁知县亲自来拜访王冕。乡下人不曾见过官员,都好奇地扶老携幼,挨着挤着聚拢了来。翟买办上前敲门,应门的是王冕的母亲。“我儿子清早就牵牛喝水去了,这会儿还没到回家的时候呢!” 时知县、翟买办一行人便往屋后的山坡上去找。山坡上树木青葱,只见一名牧童倒骑着水牛,朝着众人扯开喉咙喊:“王大叔到二十里路外的王家集吃酒去了,这牛是他托我赶回去的。”P2-4 序言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他们自小学习“四书五经”,脑子里都是孔孟程朱的仁义礼智信;他们胸怀大志,敢为人先,立志安邦定国;他们忠心耿耿,为了家国天下,愿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书生世界。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因为家里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官宦名门,所以小时候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幼时就聪明异常,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强,并且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对《文选》特别精通,让他写文章,可以立即完成,仿佛胸有成竹。后来,补官学弟子员。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争夺财产而闹得沸沸扬扬、四分五裂。分家后,他因为不善经营生计,又性格豪爽,没过几年,父亲遗留的财产便挥霍殆尽,以至于会有绝粮的时候。后来搬家到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因为他的文学创作能力被公认为文坛盟主。于是集中志同道合的人在雨花山麓建先贤祠,祭祀泰伯等诸人。因为资金不够,所以将自己所住的房屋和东西出售来贴补,以至生活更加贫困。晚年居住在扬州,寄情诗酒,十分落魄。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还是他创作的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他大约用了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大约在1750年前后)才完成。小说成书于清王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但作者看到了在这个强盛的外表下隐藏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读书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作者着力通过对这个群体中各色各样人物的深入解剖,以讽刺的笔法刻画出了一群围绕八股取士而活动着的读书人,借这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的故事,表现r科举对知识分子的诱惑力,也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造成的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全书投有主干式的中心人物和情节,可是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主题贯穿其中,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古代士人集锦图。书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用讽刺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读书人形象。如60多岁的周进,因为未曾考取功名不得不卑躬屈节,忍着别人的嘲笑,还要替新中的王举人扫了一早晨的垃圾。还有,描写范进中举这一情节,范进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50多岁依然没考上。在家中受尽冷眼,但偶然的一次机会周进看到了范进,想到了自己的辛酸经历,便设法让范进考中举人。范进得知消息后,竟然高兴得疯了,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转眼的工夫,范进便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范进中举这一情节的描写,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他们都是痴心于科举考试,而被毒害深入心灵的人。 《儒林外史》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它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几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读起《儒林外史》时,还会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