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小时候,梦已经醒来。被爱的人不用感动,给爱的人只求下雨天有人撑伞。
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新蕾》《花溪》《南风》知名官手。连起命脉的感人故事,慢慢深入骨髓的骨灰级青春小说。
苏枕书首次亲临爱情,半自传体长篇小说2008首次曝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连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枕书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再见小时候,梦已经醒来。被爱的人不用感动,给爱的人只求下雨天有人撑伞。 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新蕾》《花溪》《南风》知名官手。连起命脉的感人故事,慢慢深入骨髓的骨灰级青春小说。 苏枕书首次亲临爱情,半自传体长篇小说2008首次曝光。 内容推荐 有些事终年不遇,有些人连起命脉。 十九岁的陆青野在餐厅打工遇到年长八岁的宋熙明。那时候,两人是陌生的个体,内心都有着别人。 陆青野,上海某高校法律系学生,父亲因罪下狱,母亲身体不好。陆青野生活艰难,但性情倔强,利用一切可能学习、赚钱。不久到来的夏天,陆青野到北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的志愿者活动,恰好活动负责人就是宋熙明。他们因此有了新的交流,并彼此了解。不料陆青野因为家事而提前返家。 她再次见到宋熙明,是因为有一个赴法交流活动。途中,他们一起去了法国,宋熙明向陆青野说出了有关旧爱陈久寻的种种,以及那段没能保护的爱。宋熙明并不像她看到的那样,他生在豪门,却没有自由,爱情更是荒谬的奢侈,可是,他不惧怕,依然选择自己的路。 陆青野一面感激宋熙明给她这么多机会与梦想,一面很向往陈久寻,一心想结识。不知名的吸引一触即发,并不悲壮,也不强烈,却像小撕咬,欲罢不能。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人,竟就这么连在了一起。 两人的前路并不顺畅。有过爱情失败的宋熙明多少是有心理阴影,宋父更是不肯轻易放手。放弃背离还是坚持走下去?两个人的难题终究需要两个人背负。 目录 第一章 君家何处住 第二章 夜久频挑灯 第三章 端然有忧色 第四章 一树碧无情 第五章 欢从何处来 第六章 待君醉时说 第七章 人生如逆旅 第八章 我亦飘零久 第九章 感彼柏下人 第十章 山水有清音 第十一章 愿天无霜雪 第十二章 桑柘雨初晴 后记 历历来时路 试读章节 上海五月的阳光极好。宾馆窗户合叶铁锈斑斑,拧开时颇费力气,沾一手红褐色锈迹。外白渡桥就在视野里,桥下流水缓缓,有航船。我们下榻的上海饭店历史要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灰墙斑驳,是都会的传奇风骨。 父亲敲门。 “吃饭了。” “一定要去?”我对抵沪之后的商业谈判毫无兴趣。父亲正与上海方面同做一个工程,谈判方是日本某材料株式会。鬼子的狡狯精明,我早在日本念书的六年里已充分领教。若非父亲强制命令我来旁听见习,我肯定不会丢开手头工作跑到这儿看谈判。 “人家在楼下等。”父亲面无表情。 我关电脑,无奈尾随。 午餐在枣树林素菜馆,地方清静,店堂朗阔,阁楼上别有洞天,盆栽东南亚植物葱茏茂盛至不真实,路过时我悄悄掐了片叶子,绿汁儿,是活的。来人都是谈判双方领导,没叫翻译,我临时充数,尽量做到信雅达,气氛还算融洽。桌上几样冷盘已安置。我一向不喜欢寺庙的素食,好端端做成荤菜样子还调成鱼肉之味,十足的意淫。既然食素便要清心寡欲,要么就大鱼大肉来个爽快。小时候随父亲到香山卧佛寺禅房喝茶,父亲教我下围棋,寺里呈上素点——所谓素肠素鸡一类,父亲说做得不错,我一看心中大恶,那时候还不会运用“意淫”一词评价。不过这家素菜却很清爽,干干净净的豆腐布丁、山药泥、红枣莲子汤。 有个日本人尝一筷子山药泥,赞了句美味,又大有兴味地问是什么做的。我正要解释说“山药”,却听旁边有个清澈的声音:是山药啊。 标准的东京音。 果然是被东洋文化浸淫的上海,想起初到浦东机场,报时语言中竟有日语,首都机场都没有。如今连这小餐馆也卧虎藏龙。我看一眼那快嘴服务生,瘦削清爽,浅草色交领右衽统一制服,一截手腕露在宽袖外,怀里抱着菜单。 都说日本中年男人趣味诡异,偏好Loli,这话丝毫不假。几位日本客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到那女孩儿身上,除却赞许,似乎还别有深意。恰好有菜上来,女孩儿不卑不亢,用曰语略作介绍,我听见她解释“腌笃鲜”是“产自江浙一带特别惹人乡愁的特制美味竹笋”,不由一笑,真是聪明。日本客人兴致大起,有一位甚至问她姓名。她笑而不语,望向我,我一怔,不由自主开口:“在中国,陌生男性询问少女姓名仿佛不太礼貌。”日本客人即刻收敛,正色道歉。正巧有个略年长的服务生过来侍汤,女孩儿以中日双语各道“用餐愉快”便退到帘子后,诸鬼子方将注意力转移到一桌色味俱佳的素食上。一位上海叔叔介绍,这家素菜馆的主人是一对笃信佛教的夫妇,他们游历东南亚各国,在印度学会正宗素菜的烹饪之法,回上海后就开了这家餐馆,所得利润全部捐给佛教协会。我翻译,说到“印度”一词,心蓦然“咯噔”一声。 有一年夏休,她简装出行,买了张东京去新德里的机票,中途转机上海,拨我电话,笑嘻嘻对我说江南方言,软糯糯极动听。我根本听不懂,只隐约记得一句“我欢喜侬”,当时懵住,对方已收线。直到日后看侯孝贤的沪语电影《海上花》,刹那电光石火,情绪凝滞。一周后她从印度回来,人瘦一圈,皮肤愈皎白,前前后后分小礼物给同学,我在一旁,唯独不赠我。转身时她却突然走来,周遭无人,直直吻我,在我耳边低声清晰道,我很想念你。 “熙明?” 父亲见我走神。 “对不起。”我以银勺挖开豆腐布丁,若无其事。布丁上缀着血珠一样的樱桃。 她爱吃樱桃。 我凝神,禁止自己再想到她。 我以为自己可以。 P3-5 后记 去年冬天,生病,住在老家静养。小镇腊月天气总是晴朗清冽,镇街上人声熙攘,亲眷家送来蒸好的馒头,一屉一屉拿出来,热腾腾满院雾气。自家灌的香肠挂在廊檐的竹杠上,还有熏肉和腌鱼。竹匾里晒着新磨的米粉,腊梅次第绽放,窗下幽香寂寂,是我从小就熟悉的情境。每天起来,我的祖母就在井边汲水,接着洗衣、煮粥,照顾我年迈的祖父,一切停当后在佛龛内插好线香。有时起身在镇街上走,道路拓宽了,沿街店铺也比从前的多,往来人群多出不少陌生的面孔。而我在他们眼里看也是陌生的吧。而静下来,那河湾、树木、天空、人声,却还和从前一样。所有的陌生,都不显突兀。 我流连在街巷,看见有女孩儿蹲身喂猫,一盘鱼肚肠淋淋漓漓,猫咬紧不放,肚皮呜呜闷响。女孩儿也不嫌脏,以手安抚猫背,或者细细挠猫的颈子,抚育的过程让她面带安详,几乎是母亲对待孩子的宽容。行出几步,看见有妇人从菜市场提着排骨和蔬菜出来,她烫了卷发,眉眼也很俏丽,却穿着手制的棉鞋,从从容容拐入另一条巷子。谁家门扉半掩,中庭坐着一位奶奶,面前是硕大一只南瓜,大抵是从秋天留到此时,她拿刨子削皮,露出鲜黄的瓜肉,一头白发因为用力而四下披飞,融融的阳光洒在身上,光阴变得迟缓。我心中也涌起诸多感叹,为这尘世里的琐碎与庄重。 于是总是想着要告诉那个人,我们虽隔着很远的距离,却能走在一处,彼此印证。我时时按下短信,告诉眼前所见的一草一木,一炊一饭,一灯一火,一人一事。告诉他当我还小的时候,曾经因为妈妈下班回家晚了而坐在这一处拱桥上哭。告诉他春水泛滥时我因为淘气曾和小伙伴解下河边的船缆出游,结果船行河中,滴溜溜打转,怎么也回不到岸边来。告诉他这家糕饼店的青团好吃,那家烤的烧饼最香甜,还有那家的汤包汁水最饱满,你这样笨,一定一咬一汪,十分狼狈吧? 闲下来开始在家随手书写。电脑没有带回,每天就在纸上写几句,渐渐也连成一个故事。最初构思不仔细,也没有想到可以把这篇小说写好赠与他。写到后来才有这样的心愿,于是就写成这样一个笨拙、生硬,却有着真心祝愿的故事。 要说个中有多少真实的情节,却是靠不住、不可信的。陆青野并不是我,那一个人更不是宋熙明。小说与现实有着决然差异,而陆青野的痴心与顽固却是我,宋熙明的口讷坚持也是他。我并不敢对未来诸事有把握,生活的弯绕、曲折、进退,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此时追究深想也无太多意义,不如步步朝前,让所谓的感情,经历世事的变迁。 这册书就要写成。在此过程中,一直有亲人、朋友予我宽容和鼓励。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来书写。虽然这篇小说拙笨稚气,却因着其中的情谊,让我不忍合弃。 岁末年初,老家新酿的米酒咕嘟咕嘟冒着浓香。也想学着张兆和那一句,对遥在北方的这个人说:北边的人,来吃杯甜酒吧。 也希望日后回想起来,这一册书,可以是我们行走在路上执著的相许、温暖的慰藉。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枕书 2008年9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