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女儿同行(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王殊瑾的成长历程)
分类
作者 李芳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李芳老师的一半,天下的儿女全都幸福了:我们的儿女,只要能做到殊瑾同学的一半,天下的父母全都安逸了。

除了生命之外,母亲给予儿女们的,是她的一切。《与女儿同行》一书,正是人世间这一伟大母爱的真实纪录。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目录

可敬的深圳妈妈(序)

题词

爱露滋润幼苗壮

蓓蕾初放亦多姿

小荷才露尖尖角

知识海洋扬风帆

海阔天空任翱翱

母女情谊深似海

祝福激励四方来

跋:母亲是最好的老师

附录:王殊瑾在校表现汇总

后记:关爱之情常铭记

试读章节

1986年7月,我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和女儿的爸爸(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同时分配到深圳大学工作。

在怀孕期间,为了使胎儿得到更好发育,我每天坚持弹钢琴和播放胎教音乐给腹中的女儿听,每天和她说话。然而却忽略了自己应有的适当运动,给生产带来了困难。预产期已经过了十多天,但是女儿还没有出生。而我的双脚肿得像大面包,右腿坐骨神经痛得走路一拐一拐,我不得不住进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待产。医务人员非常负责,医生每天为我数次产检,最后看还是没动静,主任就决定为我打催产素。这一打就是三天,疼得我双手紧抓病床边,大汗淋漓、痛不欲生。但我始终在配合医生,我就一个心愿:女儿一定要尽早顺利地出生。

女儿终于在1987年8月21日出生。当她满月后,我仍坚持每天弹钢琴给她听。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睡在婴儿床上的她,竟然跟着我弹奏贝多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旋律,张开小嘴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停下来她也停,我再弹她又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我真的感到太惊讶了。当我试着换另一首在怀孕期间没弹过的曲子时,她就没任何反应,我再次弹奏《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时,女儿马上又张开小嘴发出很洪亮的“啊——啊——啊”,中气十足,令我兴奋极了,胎教成功了!

P2

序言

我读的反映青春少年生活的书并不多。十多年前,和我一起从北京大学来深圳大学任教的郁龙余,送来他女儿郁秀创作的《花季·雨季》,写她在深圳读书的生活,很有特色,有感而发,读后我写了篇评论,向大家推荐。

如今,二十年前来深圳大学时还是青年的李芳,最近也写了本书,写的是她在深圳如何培育自己的女儿,和女儿一起成长。女儿进了北京语言大学,成长为一名国际和平使者。读后,很为她和女儿的事迹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我的一些感受,又发一次少年狂。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而又启人心智的好书。

它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美好的人生:一位优秀的年轻妈妈,竭尽全力,如何用爱将女儿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正在走向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的和平使者。

妈妈叫李芳,女儿叫王殊瑾。

李芳,上个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户书香门第、艺术世家,父母都从事音乐教育。受家庭熏陶,李芳从小就爱好艺术,长大后考进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花了四年功夫学习音乐,弹唱俱佳,成绩优秀。1986年毕业后,她就来到了开办才三年的深圳大学,热情投入到这所年轻大学的初创事业之中。在我们最早来深圳的这一辈人眼里,李芳还只是个阳光照耀下的青年,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谈笑风生、活泼开朗。她前期一直参与学校美育和艺术教学,后期则转向教学行政事务。她始终热心公益事业,曾获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颁发的“先进个人”称号。她充满青春活力,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来到深圳的第二年,一个婴孩呱呱落地。李芳生了个女儿,取名殊瑾,寄寓了“与凡者殊,为国之瑾”的殷切期望。李芳从此当上了妈妈,女儿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离的部分。她开始了新的人生:在学校里,她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一回到家里,她就全力扑在“小宝宝”身上,倾注心血,精心抚养,着意培养,像打造艺术精品一样抚育女儿。

李芳深深懂得,要使女儿健康成长,必须为她不断创造最好的环境。为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李芳不辞劳苦,到处奔走,为女儿挑选的学校都堪称深圳一流: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这都是深圳的名校。

但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受到妈妈的激励和熏陶,王殊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自小就像妈妈一样,热心公益,积极投身公共活动,成为了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文明模范。在高中最紧张的学习阶段,她还被推举为深圳中学团委副书记,并且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在一般中学中很难见到的一种突出现象,然而这奇迹却在李芳的女儿身上出现了。这颇应引起我们作进一步的深思。

名校为女儿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得她的潜力才能得以发挥出来。女儿的每一步成长,都得到了母亲李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忱的激励。李芳对女儿的拳拳爱心,始终是激励女儿向前奋进的不竭动力和丰富源泉。母女情深,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密切交流。作为母亲,李芳对女儿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女儿作了榜样,引导着女儿不断前进,她自己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快乐地和女儿携手同行。

为了女儿的成长,李芳倾注了无数心血,甚至甘愿作出巨大的牺牲。她推掉了许多社交活动,拒绝了许多娱乐活动,放弃了自己继续深造的机会。1994年,李芳报考了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想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但眼看女儿即将跨入小学的门槛,需要母亲的更多关怀,李芳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做出了自我牺牲,而把心血倾注到女儿身上。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李芳处处以自己的言行作为表率,引领女儿向前行进,从不懈怠,持之以恒。从女儿学步开始,李芳就手把手地教女儿下跳棋、练拼图,一起踢足球,练声。稍有空闲,她就带着女儿一起去书城,看书买书。在她的带动下,女儿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对她来说成了一种无穷的乐趣。所以,直到如今,王殊瑾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打听当地有什么书店,好去光顾。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李芳心中有着当代最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要把女儿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李芳自己谙熟美育,从小教女儿弹钢琴、唱歌,可谓得心应手。但是,她很清楚,孩子上学,就是要让她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原则,鼓励女儿不断拓展视野,全面掌握文化。在妈妈的带领和鼓舞下,女儿从小就爱读课外书,并涉足美术、诗歌朗诵、合唱指挥、跳拉丁舞,不仅艺术修养较为全面,而且爱踢足球、游泳。数学也名列前茅,被同学们称之为“数学王”。女儿的作文也写得很好,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宣读。在中学期间,女儿就有了很好的文化教养,被老师称赞为“淑女”。大家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从女儿身上反映出妈妈的教养,信然信然。

读书之外,李芳还鼓励女儿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关心公益事业。她要求女儿,学习需扎实,视野要广阔;既要完善自我,又要关心别人;既要胸怀祖国,又要放眼世界。女儿还在初二时,李芳就鼓励她去北京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陪女儿前后忙了两个月。李芳伴随女儿一起去书城,在书海里挑选,最后挑中了一首歌颂美好大自然、倡导绿色环境的《绿叶之歌》,作为女儿赴京决赛的诗歌朗诵作品。然后,李芳又在《神秘园》中精选了一首乐曲,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女儿的这次比赛,凝聚着母女俩的共同心血,效果极佳,获得了评委的好评,荣获金奖。这真可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数年之后,香港举办《夏之颂》朗诵演唱会,王殊瑾与深圳中学同学和老师一起,带着《绿叶之歌》赴港重新登台朗诵。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能梅花扑鼻香。”就在2005年冬天,经过严格的文化课考试和口语面试,王殊瑾受到北京语言大学的青睐,被提前录取入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西班牙语专业。

在女儿读小学和初中的假期,李芳数次带女儿去北京的大学,让女儿亲眼目睹了大哥哥大姐姐在自习室里学习的情景,女儿很受鼓舞。李芳有个心愿:女儿将来一定要争取上北京读大学。在深圳共同生活了十九年,母女情深,难舍难分,但是为了女儿的自由发展,被女儿亲热地呼作“美女妈妈”、“漂亮妈妈”的李芳,毅然放飞“小宝宝”,让女儿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翱翔。她为女儿欢度了十九岁生日,送女儿一起到北京,鼓励女儿走向了新的人生路程。

就在入读大学的第二年,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急需大量外语志愿者来服务。由于女儿的优异表现,她被入选为奥运会西班牙语志愿者,赴古巴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特别培训,回国后投入奥运服务。

正在读大二的女儿把消息告诉在深圳的妈妈时,李芳就为女儿鼓气,积极支持。女儿和其他同学共二十名志愿者,在法国停留了一阵,然后飞往加勒比海,进入哈瓦那大学接受了四个月的训I练。李芳在深圳不时给女儿发短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学好本领。

李芳一向教育女儿,要对故乡深圳充满感激之情。是改革开放的深圳,哺育了女儿茁壮成长。王殊瑾是西班牙语志愿者中唯一来自深圳的人,这是深圳的骄傲,但她不忘感恩深圳。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王殊瑾负责危地马拉团队和委内瑞拉团队的服务,她尽心尽力,成为优秀志愿者的代表,受到了中央首长的接见和勉励。当年冬天,王殊瑾又作为首都优秀大学生代表之一,出访韩国,参加“中韩大学生志愿者交流营”,又一次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感受到年轻一代的国际友谊。然后在寒假里,她从北京重返家乡深圳,和妈妈紧紧相拥,久久不放。整个寒假,她在深圳和亲友们相聚一起,度过了难得的温馨时光。

2009年新的学年即将开始,王殊瑾恋恋不舍,又要离开妈妈北上,在大学做最后阶段的冲刺。当我听李芳说,女儿还有一年即将毕业时,我忍不住问:您想女儿毕业后做什么?李芳坦率地告我:她和女儿共同探讨过,当然是哪里需要去哪儿。如果要让个人选择,她们都一致希望,今后能在国际文化交流这条路上继续行走,“愿世界和平奏响和谐的乐章”。我也禁不住为她们叫好:中国急需和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把国外优秀文化吸收进来,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这才能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多么需要她女儿这样的人才啊!

这里,我想起了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对选择职业所作的思考,我觉得李芳母女俩的选择,暗合了这位伟人所指引的方向。为此,我赶紧把它抄了下来,作为此序的结尾,并转赠给李芳和女儿,为她们深深祝福,愿她们心想事成。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在思考职业时说道: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_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我们可以选择这样一种职业,它能开辟人类的活动,达到共同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达到完美境地的广阔场所。

2009年夏深圳望海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了《与女儿同行》,我想:我们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李芳老师的一半,天下的儿女全都幸福了:我们的儿女,只要能做到殊瑾同学的一半,天下的父母全都安逸了。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郁龙余教授

《与儿女同行》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南粤教育人优秀教育” 吴俊忠教授

“要知道,你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感谢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这才是过生日的意义。”这是《花季·雨季》中江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的话。实际上,除了生命之外,母亲给予儿女们的,是她的一切。《与女儿同行》一书,正是人世间这一伟大母爱的真实纪录。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郁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