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代帝王庙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庙?如何看待享祀的历代帝王功臣?嘉靖皇帝为何在北京新建历代帝王庙?他崇尚祭祀礼仪是真心的吗?雍正皇帝在他的碑文中说些什么?乾隆帝为北京历代帝王庙做了哪些事?他又是如何为入祀帝王功臣“把门”的?北京历代帝王庙在乾隆时期享祀哪些帝王?……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结合到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历史、人物、建筑、礼仪四方面予以推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代帝王庙100问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北京历代帝王庙保护利用促进会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庙?如何看待享祀的历代帝王功臣?嘉靖皇帝为何在北京新建历代帝王庙?他崇尚祭祀礼仪是真心的吗?雍正皇帝在他的碑文中说些什么?乾隆帝为北京历代帝王庙做了哪些事?他又是如何为入祀帝王功臣“把门”的?北京历代帝王庙在乾隆时期享祀哪些帝王?……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结合到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历史、人物、建筑、礼仪四方面予以推出。 内容推荐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结合到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历史、人物、建筑、礼仪四方面予以推出。我们引用和参考的主要著作有北京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编写的《历代帝王庙保护利用评估报告》以及尹钧科、许伟、陈平、傅幸、高娟娟的专论,并具体听取了马炳坚、蒋广全、王来福、姜月泉等人的介绍。此外,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主要引用和参考了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李剑平编著的《山西古建筑品鉴》等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的一组北京历代帝王庙的老照片,为本书增色甚多,尤致谢忱。 目录 1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庙? 2 祭祀是怎么一回事?祭祖与祭神有什么区别?祭祀历代帝王为何是祭祖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如何看待享祀的历代帝王功臣? 4 当朝的“真命天子”为什么要向前朝帝王祭拜行礼? 5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皇帝的宗庙吗?既然称帝王庙,为何要功臣陪祀? 6 对历代帝王的祭祀始于何时?这类祭祀活动尚留哪些遗址? 7 北京历代帝王庙的选址是如何确定的? 8 在未有历代帝王庙之前,对历代帝王的祭祀如何进行呢? 9 首座历代帝王庙是谁创建的?
历史篇 10 嘉靖皇帝为何在北京新建历代帝王庙?他崇尚祭祀礼仪是真心的吗? 11 北京历代帝王庙建成后有过几次大的修缮? 12 北京历代帝王庙还留存哪些保安寺的遗迹? 13 北京历代帝王庙内现存哪些明代建筑的旧构? 14 顺治帝为北京历代帝王庙做了哪几件大事? 15 康熙帝临终前为何特别关注北京历代帝王庙?他在谕旨中留下哪些精辟之论? 16 雍正帝为何在北京历代帝王庙里特意留下一块无字碑?他为北京历代帝王庙做了哪些事情? 17 雍正皇帝在他的碑文中说些什么? 18 乾隆帝为北京历代帝王庙做了哪些事?他又是如何为入祀帝王功臣“把门”的? 19 乾隆帝对祭祀历代帝王有哪些基本观点? 20 乾隆帝在《御制重修历代帝王庙碑》中都说了哪些内容? 21 乾隆帝为何对阳奉阴违的大臣大发脾气? 22 乾隆帝在《御制祭历代帝王庙礼成恭记》中又说了哪些内容? 23 乾隆帝如何用诗抒发他对历代帝王庙的情愫? 24 年逾古稀的乾隆帝如何“话别”历代帝王庙? 25 萧端蒙的碑为何不见踪影?他的碑文和诗留下多少难觅的史实?
人物篇 26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乾隆时期享祀哪些帝王? 27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乾隆时期配祀哪些功臣?享祀的帝王和功臣在不同时期有哪些变动? 28 伏羲为何被供奉在大殿正中位置?伏羲有哪些重大贡献? 29 和伏羲一起供奉在大殿正中的炎帝,他和神农是同一个人吗?炎帝有哪些重大贡献? 30 供奉在大殿正中的黄帝为何被公认为“人文初祖”?黄帝有哪些重大发明? 31 供奉在东一龛里的少昊,为何位居五帝之首? 32 五帝之一的颛顼是人还是神? 33 受到崇祀的高辛氏是何许人也? 34 口碑不错的尧帝有哪些作为? 35 舜帝何以受到颂扬和崇祀? 36 一度入祀又一度撤祀的杨坚是怎样一个皇帝? 37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禹是怎样一位帝王? 38 成汤如何开创商王朝? 39 撤祀文王、人祀武王,其间有何说法? 40 秦始皇为何不能人祀历代帝王庙? 41 刘邦缘何受到崇祀和颂扬? 42 曹操为何不能人祀历代帝王庙? 43 唐高祖李渊为何被撤出北京历代帝王庙? 44 忽必烈的享祀地位,为何被嘉靖皇帝从北京历代帝王庙里撤走了? 45 明崇祯帝缘何受到清康熙乾隆的崇祀?
建筑篇 46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何等级别的建筑物? 47 影壁是由“隐避”转化而来的吗?为什么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影壁位于街南,与庙门隔街相望呢? 48 在景德街上曾有过两座何等规格的牌楼? 49 什么是下马碑?碑上有哪几种文字? 50 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庙门显示何种建筑等级? 51 庙前没有河,为何要建小石桥? 52 景德崇圣门平时为何紧闭?它在什么情况下才被打开?谁有资格进出这道门? 53 门钉的数量和排列有何规定?门钉和门簪起哪些作用? 54 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屋顶有几个等级?什么叫重檐庑殿顶? 55 北京历代帝王庙正殿屋顶何时改用黄色琉璃瓦的? 56 景德崇圣是什么意思?景德崇圣殿从哪些方面体现它是皇家高等级的建筑? 57 景德崇圣殿上的“小跑”都是哪些动物? 58 什么叫瓦当?北京历代帝王庙的瓦当有哪些特色? 59 什么叫斗棋?北京历代帝王庙的斗棋有哪些特色? 60 大殿正脊上为何有龙头和剑把?它们具有什么功能? 61 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彩画有哪几种?明代彩画是否还有遗存? 62 外檐彩画中的龙有何讲究? 63 什么是天花?景德门的天花为何是三朵莲花? 64 什么叫金龙和玺彩画?鎏金和贴金有何不同? 65 为何把地砖称之为金砖? 66 如何解读乾隆帝为景德崇圣殿撰写的楹联? 67 为何皇家要用楠木做柱子?景德崇圣殿有多少根楠木柱? 68 什么是神位?它有哪些俗称? 69 帝王庙的建筑中用了哪些石料? 70 什么是须弥座?历代帝王庙的须弥座有几处? 71 俗话说“龙生九子”,在北京历代帝王庙里能见到龙的几个儿子? 72 四座御碑亭为何不对称?无字碑、父子碑藏有哪些未解之谜? 73 东西配殿的功能是什么? 74 北京历代帝王庙里为何只有钟楼,不见鼓楼? 75 神厨和神库有哪些功能?两座建筑的彩画为何叫“普照乾坤”和“一统天下”? 76 宰牲亭有何功能?井亭为何通天? 77 北京历代帝王庙院内四个铜铁大缸有何功能?为何东西两座燎炉用的建材不一样? 78 关羽为何未被列入享祀的名臣之中?北京历代帝王庙里为何建有一座“关帝庙”? 79 西院里有哪些建筑?为何它跟东院建筑不对称呢?
礼仪篇 80 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礼仪有哪些特点? 81 皇帝亲祭事前要做哪些准备? 82 遣官致祭有哪些礼仪? 83 皇帝亲祭的礼仪是如何安排的? 84 什么是礼?什么是乐?祭祀历代帝王用什么等级的礼乐? 85 祭祀历代帝王时按礼制应有哪些参与人员? 86 銮仪卫在祭祀中负责哪些事? 87 参与祭祀的有哪些官署? 88 什么叫卤薄?祭祀时仪仗队都做些什么? 89 祭器中的帛、拜褥和斋戒牌,都有哪些用处?祭祀时穿什么服装? 90 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时要用哪些祭器? 91 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时要用哪些祭品? 92 景德崇圣殿里如何摆放案桌? 93 祭器和祭品的陈设有哪些规定? 94 正殿与配殿的祭祀有哪些不同? 95 明太祖祭祀三皇、五帝、三王的祝文有哪些不同? 96 朱元璋钦定的祭祀乐章有哪些内容? 97 清代的祭祀礼仪与明代有哪些异同? 98 什么叫中和韶乐? 99 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时的干戚之舞是怎样的? 100 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时文德之舞是怎样的?
后记 试读章节 20 乾隆帝在《御制重修历代帝王庙碑》中都说了哪些内容? 乾隆帝在历代帝王庙于公元1762年重修竣工之际亲自撰写碑文。这篇碑文刻在大殿西南侧碑亭内。 乾隆帝这篇碑文主要内容如下: 历代帝王的祭祀,是依据“迁庙观德”的古训推广扩大的。《尚书》说过:“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七世指的是七代祖宗。七代以上的祖宗因为关系疏远了,他们的牌位按礼制会被迁出祖庙,而进入祧,祧是祭祀远祖、始祖的庙。按一般常情,远祖牌位迁出祖庙之后,容易被轻视,久而久之,庙祀就废毁了。如果七世之外的远祖庙祀不曾废毁的话,就可以看出后世帝王尊祖敬宗的大德了。)注疏《尚书》《周礼》的学者们,指出古代祭祀由近及远。但是,汉魏以来,官吏备办祭祀古代帝王的礼仪,一般都寻找帝王始创基业和建都之地,而未闻有立庙之说。从唐代至明代,建立帝王庙专祀每一朝代的开创帝王较为常见,但这种崇祀制度并不完备,多有缺憾。皇祖于康熙六十一年,敕谕主管典礼的官员会商增加享祀的历代帝王及功臣。他指出只要不是失德亡国,凡是承继大业、遵守成法的帝王,都应当得到享祀。父皇雍正帝继承先皇的谕旨,详细厘定入祀帝王功臣的座位。他在登基之初,亲自到历代帝王庙致祭词,这在他的碑文中记载得极为清楚。朕有时检查旧史书上的记载,对于开创和守成,哪个难哪个易,很少有公正中允的定论。因此,对褒扬过去帝王所致力的以法治民治国的事,不能同时尽言其实,而独独过分地计较庙堂、庙门、牌坊,写上“景德”之额。景德即景慕古代帝王的德行。选择“景德”作为历代帝王庙的殿、门、坊额的缘故,如果理解为“福”、“利”,那它的意义褊狭了,就不该用它了。 祖宗勉励后人要敬仰古代帝王的德行,都按照职位严谨地向他们学习,学他们传下来的安邦治国之法,就会知道其中所寓含的鉴戒,意义有多深远了。《诗经·大雅·大明》不是这样说吗:“天意难以相信,不可更改者唯有王位。”周初召公开导周成王,祈祷天帝保佑社稷长命,一说借鉴于夏,再说借鉴于殷商。后来逐渐籍入庙而形成世代统系。经历百世之后,比较百世之王,全从清明的时代度量他们,但到头来皆称为“胜国”即灭亡的国家。有这样的人吗?他们经常地见到由房屋化为废墟而不感到害怕、震惊或反省吗?所以,看着庙里经过挑选的列位帝王,犹如研究古代的人事变迁,从中梳理出光宗耀祖者加载谱牒,他们的端庄雍雅就像坐在筵席上似的。 尊崇异代同堂这样一种祭祀方式,它的本意就在于因七世之迁而以历代帝王作为警戒的经验教训,在于七世之迁而不迁、获圣君明主美誉,传之后人的成法。倘若熟知这个道理的人,迁庙观德的立意也就更加显著了。 在碑文最后,乾隆帝回忆到从雍正帝修缮历代帝王庙距今又三十年了。乾隆二十七年从皇宫库存中拨出银两,重新整治,把正殿改为黄琉璃瓦,用以显示盛大高贵。工程告竣,一切成功,正逢季春吉祀时节,于是敬承家法,亲自到帝王庙新修缮的宫殿进献。 21 乾隆帝为何对阳奉阴违的大臣大发脾气?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曾为历代帝王庙享祀人物一事,对大臣们阳奉阴违的表现很生气。他批评大臣: 看起来好像是恭谨地按照圣祖康熙帝的旨意办事,但实际上是明显地与康熙帝的圣明谕旨相违抗。乾隆帝之所以如此严厉地批评大臣,缘于历代帝王庙入辽、金二朝的帝王,而不入东西晋、北魏、前后五代的帝王这件事。乾隆帝认为此举偏颇。他的看法是:如果说南北朝是偏居一方的政权而不能列入正统朝代,那么,辽、金所建的国家,也没有全部占有中原土地,为什么要一取一合呢?这样做足以开启后人的诋毁之口。即使东西晋、前后五代的个别帝王靠篡权得国,像曹操、曹丕一样不能列为正统君王。然而陈寿撰《三国志》尽管有尊崇曹魏、压制刘蜀之心,但始终也不能剥夺历史的公正评论。至于司马氏如晋武帝司马炎篡取曹魏国柄以后,南朝政权数次易主,如宋武帝刘裕突然兴起于丹徒,亲手改变晋王朝的政权,自然不能掩盖他篡夺东晋国祚的罪恶。其他的帝王,虽然祖宗取得王权的手段不正当,但子孙们能够继承王业,承受吉庆,也就成为遵守成法的中正之主,也不可一概不得入庙。况且自汉昭烈帝直至唐高祖统一中国,时间相隔三百余年。其间,英明坚强的帝王、节省勤俭的君主,在史书中常可见到,又怎么可以放在一边不管不问呢?至于后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是盗匪起家,或是身为叛臣,五十余年间,皇位改换数姓,中华帝王系统像线一样没有中断。然而,周世宗柴荣凭借郭氏余业,拥有天下,还不愧为一个贤能的君主。像这样的君主一概不列入增祀名单,则东西晋、前后五代数百年问的开创和守成君主。祭祀典制中都没有他们,怎么能让千秋公论服气呢? 乾隆帝利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公正持平的立场,阐述祭祀历代帝王不可持门户之见。他又说:我在前不久敕命四库馆臣收录杨维桢所撰《正统辨》一书的上谕内,详尽明确地宣示以杨维桢所辨的正统在宋而不在辽、金的观点是正确的,用意在于存《春秋纲目》之义,见人心天命所归。而且查看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书中所记明代崇祀的古帝王位号,原本就没有列入辽、金二朝。现在帝王庙中崇祀辽、金的帝王,而不崇祀东西晋、前后五代,像这样互相持有门户之见,何时才是尽头呢?这都是议礼诸臣怀有偏见,明显地会使后世无据瞎说的人们,胡说我朝对于历代帝王不免区分南北,有意分出轻重、高低,与康熙皇帝颁降上谕的本意相差太远了。 P36-39 后记 我们编辑这本通俗读物,目的是供广大读者在对北京历代帝王庙感兴趣的时候,可以简便地查阅到相关的内容。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结合到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历史、人物、建筑、礼仪四方面予以推出。我们引用和参考的主要著作有北京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编写的《历代帝王庙保护利用评估报告》以及尹钧科、许伟、陈平、傅幸、高娟娟的专论,并具体听取了马炳坚、蒋广全、王来福、姜月泉等人的介绍。此外,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主要引用和参考了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李剑平编著的《山西古建筑品鉴》等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的一组北京历代帝王庙的老照片,为本书增色甚多,尤致谢忱。 限于资料不足,编者水平不高,书中错漏之处诚盼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