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人父母真不容易。面对流行文化和激烈竞争,子女们倍感压力,虽然父母的压力更大,但是还是既要关心孩子,又要解决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在教育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该选择皮鞭棍棒式教育还是娇惯式教育呢?
阅读由卡伦·迈尔斯所著的《爱的教育法则》,你能获得许多实用性建议,包括如何召开有效的家庭会议,如何合理地发挥“禁闭”对于子女的作用,以及如何教会子女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怎样在一个有效的框架内运用这些理论。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工具和一些具体的技巧,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书中的方法能帮助你的子女生活快乐,充满活力,实现你所期望的目标。
本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你展示了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为心情愉悦、朝气蓬勃的个体。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教:亲子教育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在该部分中,你能了解到关于管教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是“关爱式管教内涵”。在该部分中,你将探索贯穿于关爱式管教方式中的普遍思路。第三部分是“关爱式管教策略”。在该部分中,你将对一些详细的关爱式管教技巧进行研究,这样你每天都能运用这些技巧来教育子女。
在使用本书时,你可以充分运用“心理术语”、“心理加油站”、“网络链接”、“烦恼共享”这些栏目,相信能够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
“优质时间的概念与你和孩子共处时做了些什么没有任何关系。”劳伦斯·斯坦伯格(Lawrence Steinberg)博士解释道,“这个概念完全体现在你如何去做这件事。优质时间是用你的心理状态而非一组行为来定义的。这是一种你真正与孩子交融的时问。”比如说你可能会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节目而不必用余光去观察他。另一方面,你可能会和孩子分享你喜爱的或流行的节目并有目的性地去谈论这个节目——角色行为的道德意义、电视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你们各自喜欢和不喜欢的情节。
基本上来说,优质时间即是每一次当你和孩子沟通时都了解他多一点、你们的关系也更为坚固的那种时刻。这或许能帮助记忆“关注”这个词奇妙的拉丁语词根——意思就是“伸展”。当你在孩子身上投入了优质时间,那么你就在朝着他的方向伸展过去。
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优质时间应当是起到教育作用的。虽然教会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过于偏向教育却可能使他厌烦。如果他津津有味地听着关于夜空的故事,那好极了,在你的优质时间中与他分享这些故事吧。可如果他并不热衷于此,就玩“点星成线”的游戏吧——或仅仅对着最亮的星星许愿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认为投入优质时间就是要去某个特别的地点或是做某件奢侈的事情。想趁着放学后吃点心来分享优质时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的外出只会产生暂时的效果,可这和优质时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此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既可以关注你的孩子,也可以不予以关注。要是你带他去游乐场,而他骑木马时你却一直忙着打电话,那你就错失了一个良机。在附近的街区散散步,把手机留在家里,那你就巩固了自己和孩子的情感联系。
当然你不可能做到把和孩子相处的所有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你也并不奢望做到这一点吧。有时你的孩子也会希望独自待上一会儿——玩耍、做白日梦、做作业,或是自顾自地写日记。那就鼓励鼓励他吧。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明白,当你急匆匆咬着食物出门而他又向你提出某个问题时,你是没有办法号心致志和他说话的。而至于他,也并不是每分每秒都需要你全心全意的关注。
我明白孩子需要我的关注,可有时他太得寸进尺了,需要我每时每刻都放下其他事来关注他。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一方面希望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帮助她培养归属感和重要感,而另一方面则希望不要使她产生过多的依赖感,在平衡这两者时,你可能觉得自己像在走钢丝一样。这里有个主意或许能有所帮助:每天都设置10到20分钟的“特别时间”。当你的孩子想要获取“不恰当”的关注时你可以说:“宝贝,我现在正忙着,我可以等到属于我们的特别时间再和你一起。”在这个“特别时间”里,你要确保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做一些你们两个都喜欢做的事情。
男一个关键则是:当你的孩子无法每时每刻都得到你全部的注意力时,允许她拥有自己的感受(心烦、失望)。别去强行改变或束缚她。要相信她能够控制好这些感受并能感到更自信。
——简·内尔森(Jane Nelson),“积极管教”(PositiveDiscipline)系列丛书的作者
但是,千万别试图有欺骗行为。你的孩子能分辨出什么时候你是真的在听他讲述昨晚的梦境,而什么时候你又是在考虑工作上某项任务的截止日期。有时你会感到心烦意乱,那么不妨就爽快地承认吧。在你和孩子交流时,尽可能将截止日期之类的放到一边去;可要是你实在做不到这点,就坦承你心里正想着别的事并对此作出解释。
为孩子抽出空来是个好主意,也就是说,不单单是在所有其他事情都完成了以后才给他时间。但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优质时间只有在你为其设定好日期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事实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时问什么时候会到来。
每天都有和孩子相处的机会
即便周一到周五你去上班而孩子去上学,即便你为了一桩接一桩的差事忙得团团转,你仍有办法和孩子一同度过有价值的时间。孩子们并不是在你面无表情地时才会开口——谈及在学校遇到的伤感情的事,或是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他们会在你洗碗碟时或跟你一起给要洗的衣服进行分类时发起话题。这就是为什么H常与孩子相伴的时间是如此有价值。
“孩子的大部分基础学习发生于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许多非正式情境中。这些学习的非正式场合包括了每一次家庭成员一起做的寻常事,比如穿衣、洗澡、出发去幼儿园、吃饭,等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田园社会学教授詹姆斯·E·范·霍恩(JaITles E.Van Horn)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因而在你开车送孩子去学校时跟他好好聊聊天,而不是只顾着打开音乐。带他和你一起去杂货店购物,而不是在你去日托班把他接回来之前自己先去买好东西。在饭桌上和他一起共享饭菜,而不是在电视机前。睡觉前和他在一起坐一会儿让他放松下来,而不是说句“要像个大孩子哦”就打发他上床。简而言之,尽情享受与孩子相伴的时间。
家务杂事有很多家庭每天都会将一部分家务分配给孩子,这是个很棒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责任心、归属感和被需要感。另一个选择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偶尔也可以替代或补充他自己分内的家务。
进餐时间超过90%的家长认为和孩子一起就餐的时问很重要,60%的家长努力做到每天至少有一顿饭是在家里吃的。饭菜用不着是专门用来增进家庭成员问感情的,就好像诺尔曼·罗克韦尔插画中表现的那样。你们可以周五晚上在电视机前吃比萨,或每周末在门廊里吃烧烤。当然,时常和全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边共享食物和美好时光,这实在是个绝妙的想法。(长期的研究表明,孩子与家人聚餐的机会越多,吸烟、喝酒或使用非法药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家庭聚餐同时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教授孩子社交技巧的机会——从如何开展对话到如何正确使用餐巾。虽然用餐是最容易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可以保留一些其他的选择。也许你可以把周日的早中饭作为一次家庭聚会,或者可以把大号三明治作为周六的午饭。不管你们何时共处,这里有一些可供你参考如何优化家庭用餐时间的意见:
·讨论当天发生的事。分享一些趣闻,不仅包括成功的例子,也包括失败的故事。如果你能与孩子分享这些,那么他在与你分享时也能感到更为安全些。
·不要把餐桌变成战场。你可能需要一些规则来避免这样的事发生。(比如,吃饭时不得抱怨或找茬——也包括你自己在内)
·让你的孩子一起参与计划饭菜内容。要是吃越橘酱是他出的主意,那他或许会更享受这顿饭。
·引发有意义的谈话。谈起某个让人感到难堪的场景。问问你的孩子他最愉快的记忆是什么或者他钦佩什么人。问问餐桌上的每个人在过去一周内有哪件事他们希望自己没有做过,要是能抹去则最好。
·如果你的孩子还年幼,别指望他在别人都坐下后才坐到饭桌前。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根本没有这种坚持原位不动这么久的注意力或身体自控能力。
·全家人一起来决定你们是否还另外需要一些餐桌上的规矩。比如,吃饭时不准用手机、看报纸?
·鼓励孩子感谢做饭的家庭成员,以此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无论那食物是否是他们的最爱。同样,不管有没有人做宗教祷告,在蒙头吃饭前你都要稍等片刻以示感激。 就寝时间 寻求与孩子共处的多余时间可能并不是你的第一选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家长们总希望在一天末了能有那么几个小时不用再围着孩子团团转。但这种努力是相当有价值的。如果你能花一点时间向他多次表达你的爱意并哄他入睡,那你将拥有一个更为顺利的夜晚,而你的孩子也会受益良多。
“孩子会在睡前让父母有段不好受的时间,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亲正打算摆脱他们。”“积极管教”专家简·内尔森解释道。因此要在临睡前有个小小的仪式哦。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做法:
·用药草为孩子舒舒服服地洗个澡,或是在他洗完澡时为他涂上特别的、有香味的护肤品。
·为孩子(不论他多大)做个足部或背部按摩,以此帮助他轻松入睡。
·在他身边躺下,要是他希望你这样做的话。别担心那样会宠坏他。
·为他铺好毯子并向下折好,把他的枕头抖抖松。要是他有个毛绒动物玩具,把它放进毯子里,头倚在枕头上,默默等候着他。一边做着这些事,一边看着孩子穿睡衣,这是多么有趣啊。
·要是你的孩子被噩梦吓到了,你就紧紧抱住他,然后发出嘘声为他把梦魇赶出房间。
·把睡前念故事当成一个习惯。这不仅能巩固你和孩子的情感联结,还能加强孩子和书的联结。
要是你每晚都做一些能帮助孩子感受到爱与归属感的事,那么就寝时间就很有可能成为一项愉快的活动。用一种充满关爱的方式来思考与孩子的关系,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入睡吗?P124-128
如今,为人父母真不容易。教育孩子比过去复杂得多,现代生活充满了压力,关于教子的理念相互矛盾。流行文化和激烈竞争也让我们的子女倍感压力,当然,身为父母面临的挑战更大。既要关心孩子,又要解决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爱的教育法则》一书指出,父母们需避免走入两个误区。有的父母严格且专制,他们将皮鞭抽得啪啪响:“不管怕不怕黑,你都得上床睡觉。”而有的父母软弱且娇惯子女,他们任由子女在家称王称霸:“宝贝,睡不着吗?来,跟我一起看电视吧,想看多晚都可以。”这两种方式既不能很好地教育子女,也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
相对而言,关爱式管教在严格管教子女的同时,也对子女有培养作用。在预防和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上,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这个方式不但告诉你应当如何细心观察孩子,也告诉你应当如何注意自己作为父母的本能反应。
细细研读本书,你能获得许多实用性建议,包括如何召开有效的家庭会议,如何合理地发挥“禁闭”对于子女的作用,以及如何教会子女解决问题的技巧,供他们享用一生。你也许并不知道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有什么区别,不过本书会告诉你怎样在一个有效的框架内运用这些理论。
本书作者卡伦·迈尔斯(Karen Miles)对此问题十分精通,她不仅是教子专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有四个子女,你目前面对的困境,她也曾经历过。此外,她还撰写过三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见诸各大出版物,其中有《亲子》、《家庭天地》、《读者文摘》、《健康之友》、《家庭趣意》以及《宝贝说话》等。她同时为著名的教子网站“宝宝中心”(BabyCenter.com)供稿。为了撰写本书,作者采访了约40位专家,他们对不同养育方式都颇有研究。这本书将让你全面了解最有效的教子方式。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工具,你可以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运用它们。本书将帮助你了解子女的需求,促使你与子女相互尊重,付出无条件的爱,并且寻找到子女行为的原因。此外,你还能学会一些具体的技巧,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制定行为规范,明确期望的效果,鼓励你的孩子,充分发掘他的潜能。《爱的教育法则》将理论付诸实践,书中的方法能帮助你的子女生活快乐,充满活力,实现你所期望的目标。
《今日心理》杂志总编
卡加·裴瑞娜
我希望你对能够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管教者的角色感到很激动。的确,父母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责任,但不要被这些任务所吓倒。
一方面,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能够让我们意识到管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将使我们与孩子更好地相处,我们将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看着孩子茁壮成长。管教正如日常生活中你所从事的其他工作,带着关爱和体贴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个人都会有种满足感。
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本书中部分观点过于理想,但请想想,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应当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然,在一切顺利时,这么说说十分简单。有时,我们也会感到疲惫、沮丧或无计可施,因此我们不能成为完美的家长,但我们可以成为为孩子竭尽全力的家长。正如我们教导孩子把每一次错误都当成是改进的机会,我们作为家长也应当这么做。每一次运用关爱式的方法管教孩子并取得了成功时,我们将会备受鼓舞。
我同时鼓励父母和其他的家长保持沟通,分享点子,互相支持。多温习本书或其他关爱式管教方面的书籍。如果你发觉一贯积极式的管教策略并没能奏效,或你对孩子的发展、情绪或行为有所担忧,请寻求专业指导。
家长对于孩子所面临的挑战是最为敏感的,因此平日里做个仔细的观察者并留意自己作为父母的直觉。与孩子的保健师或其他专业保健人士探讨问题或疑虑。本书中的其他资源也将帮你找到乐于助人的关爱式管教专家。
这是一本儿童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
——美国《今日心理》总编 卡加·裴瑞娜
“卡伦·迈尔斯对各种管教的方法进行了宝贵的总结,帮助家长从来自朋友、家人和专业人士的各家之言中理清思路。”
——马莎·皮柏博士
《智慧之爱》(smart Love)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