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地陷 英雄标杆巍然挺立天地间
青川地处偏僻,交通阻隔,信息闭塞,灾情传不出去,情势十分危急。余震在不断加剧,房屋在强余震中不住地垮塌。部分群众因受到过度惊吓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控制不住悲痛的情绪。连续十多个小时奔忙于抢险现场,早已是满面倦容,一身血腥味儿的县委李书记有气无力地从衣兜里摸出几粒降压药丸塞进嘴里。嘴里干嚼着的药丸,像是很快填进的“TNT”烈性炸药,一下子浑身又来了劲。为了稳定局势,安定人心,鼓舞斗志,指挥部再次召开战地动员会。凌晨三点钟,会议在充满腥臭味的夜色中进行,与会的各部领导拖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身子,带着浑身的尘土和伤痛,像是刚从疆场拼杀回营的将士,个个满面倦容,形容憔悴。几十位县级指挥官围坐在一堆废墟上,身旁麻麻密密的蚊虫、飞蛾把他们裹成一团,简单的会场只不过像是“生产队”会,但会议的气氛是相当紧张。
“弟兄们,把眼睛撑开,把头昂起来,把胸挺起来,把精神打起来。山倒房倒,我们青川人不倒,青川精神不倒。生死危亡时刻,是考验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时候,是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就是要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
像扔炸弹似的一席动员讲话,让会场上每一个看上去要垮了身子的人,又强打起了精神。我简直不敢想象这班人哪来的这股子劲,我真担心就在他们开会的现场,哪位同志支撑不住会现场倒下把书记刚才的讲话给“直播”了。大家都是连续奔忙于血淋淋的抢险第一现场,连续超负荷、超强度体能透支,书记明明眼睛也快撑不开了,可他还是“狠心”要求他的兄弟们和他一起像战士在上甘岭战场上一样坚持战斗到底。
会议散去,各路人马各自领命后又投入抢险现场。书记一边收起笔记本,一边悄悄擦着眼泪。在回帐篷的时候我看见他一个踉跄,最后还是被从身边路过的一位工作人员扶了一把站住了。也许是他过度劳累,也许是心里想着太多的事让他分了神。看到兄弟们已经这样拼尽全力了,可还要对他们这样严酷下达任务,几乎有些不近人情,书记心里比谁都清楚,于心不忍,可又有什么办法,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下,辛苦了我们的干部,书记又何尝不知。可是灾情一道接一道,问题一桩接一桩。特别是青川沦为“孤岛”,他无疑是被困偏安一隅之“王”。25万双期许的目光直直地期许着他。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青川的灾情在不断加剧,受难群众的鲜血在废墟下汩汩地流淌。眼看着一声声呼喊在嘶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枯萎,而全县该动用的力量几乎全部动用,书记心里比谁都着急。可这是在灾区,这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作为领导干部不允许大家有别的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冲锋向前。
政协主席党兴谷、人大副主任向勇已连续十多个小时钉在现场,组织抢险救人,安置受灾群众。县委副书记李中书在山珍市场组织抢险,几次晕倒现场。市委书记罗强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祥直接把他接到市中心医院。从广元回来后,他连指挥部院子都没进,就又直奔抢险现场。那些天,他的帐篷宿舍里零乱地摆满了药瓶,像个典型的灾区药店铺。组织部部长伏玉琼在山珍市场组织救人,通宵不停喊话,嗓子都哑了。说不出话来,便用手势指挥。第二天下午,她又冒着道路塌方的危险去广元报告灾情,因连日疲累,加上不久前刚做过手术,伏玉琼晕倒在路边。苏醒后她又火速赶往广元报告灾情。将灾情报告市委市政府后,又连夜返回,直接去到灾情严重的关庄镇。在关庄伏玉琼又一次昏倒在抢险现场。一位老大娘闻讯赶来从衣兜里掏出刚领到的鸡蛋,放在伏玉琼的枕边,抹着眼泪,悄然离去。供电局工会主席陈学云在地震发生时,岳父、岳母和8岁的儿子被埋在青川县中医院住宿大楼的废墟里。陈学云不顾家人的安危,带领几名职工,冒着余震和房屋垮塌的危险,将已经变形的仓库卷帘门砍出一个窟窿,抬出发电机争分夺秒安装调试。直到晚上八时许,灾后第一盏电灯在临时医疗救助点乔庄小学亮起来,为医疗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而陈学云的岳父、岳母和儿子却永远地去了。交警大队协警员杜建在徒手刨挖救援山珍被掩埋人员时,不慎被预制板轧伤左手背及静脉血管,血流不止。在场的很多人劝他及时处理一下,他却仍然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随后,他得知木鱼灾情严重,他又毅然请缨赶赴青川受灾最严重的木鱼中学抗震救灾。
公安局副局长刘飞在地震发生后,带领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勇救红光乡数百名学生,帮助2895名受灾群众投亲靠友,共安置受灾群众10939人,救助孤儿58人,转移外地伤员791人,装卸抢险物资60多吨,保护和抢救群众财产上百万元,确保了金融部门和重点单位的安全,因出色表现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称号。地震发生后,正在县城办事的木鱼镇纪委书记赵忠兴,跑步赶回镇上抢救学生。有的死难者亲人由于悲痛过度,情绪失控,无法亲手翻动遗体,赵忠兴就一一亲手翻动,帮助他们辨认。不知不觉,几个昼夜,当他掩埋好最后一具遗体回到帐篷,突然感觉眼前一黑,晕倒现场,足足昏迷了四个多小时才醒过来,可刚从昏迷中醒来,就又爬起来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沙州镇党委书记曹建忠参加完当天县里会议后,顾不上寻找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便与镇长佘红搭乘弟弟曹俊的摩托车紧急赶回沙州。当行至木鱼丁家垭时,一次较大余震突然袭来,两块巨石滚滚而下,曹建忠等连人带车被砸出10米外,当他们相互搀扶着艰难地爬起来时,一阵强烈痛感向曹建忠袭来,他发现自己右手小指已反贴在手背上,不听使唤,手臂迅速红肿。此时,摩托车已被摔坏,道路完全中断,他强忍疼痛,立即绕道徒步急行,沿途到幸福、居山、南丰等村查灾,组织村社党员干部抢险救人、安置受灾群众。奔走30多公里,晚上八点才回到沙州镇。这些天,曹建忠把受伤的手缠上布带吊在胸前,一刻不停地指挥着抗灾救灾。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沙州,紧紧握着曹建忠的手说:“你辛苦了,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茶坝乡党委书记张元军的妻子在地震中遇难,留下一对双胞胎女儿。13日上午,在草草安葬了妻子后,张书记将孩子托付给兄长,强忍悲痛,迅速集中力量,组织抗震救灾,先后抢救出平溪村村民杨孝德,月明村村民唐树林、王海翠、李开秀等6名重伤员。遇到受灾特别严重的群众,他还慷慨解囊,捐献爱心。向炉场村李再元等6户特别困难的受灾群众捐出自己身上仅剩的630元现金。当他得知在地震中遇难的人员中有5000元的抚慰金时,他毅然决定将这5000元抚慰金作为特殊党费上缴组织,用来支援灾区的建设。地震造成旭光村大林山滑坡,埋了大半个社。党支部书记何天华的岳父、妹夫、大伯也遇难了。他边流着泪边告诫党员:“这个时候,支部散了,全村的人心就散了。”党员杨大兴,从半塌的楼房里背出退休老教师徐守怀去医院抢救时,踩着木钉,脚上血流如注,他忍着剧痛硬是坚持把人背到卫生院才取出铁钉。营救中,不断传来一些党员亲人去世的消息。这次地震中,旭光村党员干部家庭损失全是最惨重的。深夜,一直把全村9个村民小组检查完,确认没有人压在废墟下面,何天华才回到家。在一堆破瓦和残砖的预制板下,他找到已经浑身冰凉、面目全非的妻子。何天华失声痛哭。61岁的板桥乡浮寨村支书王生勇,地震中失去了14岁的大孙女儿。在草草处理完孙女的遗体后,他强忍着悲痛,组织村民向安全地带撤离。那个时候,用王生勇后来的话说,当时自己连伤心的时间都没有。
看不见的战线
青川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广元一直得不到青川的任何音讯。罗强书记、马华市长几乎是掐着秒表,守候着青川的消息。在迟迟得不到青川的消息后,市长马华、广元军分区政委张锐,宣传部部长王振会,副市长赵爱武分别率领三支“先遣分队”,冒着余震,头顶沿途滚落的飞石,星夜驰援,成梯队向青川进发。
在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的黑夜。青川和广元像是有默契似的,一边在拼命组织力量往外突;一边在奋力采取行动向里进。县交通局长尹晓华在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兵分四路:尹晓华、局党组成员罗德良直奔木鱼、沙州;副局长王洪、鲜枋明朝青溪方向奔去;县养路段副段长赵治彦、王仕模急驶酒家垭;副局长赵大祚留守,组织机械,安置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受灾群众。得知沙州井田坝大桥垮塌,一时难以修复;关庄两河口形成堰塞湖,短时间难以打通;而青溪通道偏远,不利外援及时救助。尹晓华立即决定,全力打通南干线!15时40分,尹晓华和罗德良挥师南下,带领抢险队员,从县城乔庄向凉水方向抢修推进;当时在广元的县养路段段长涂真华,马上从广元直奔乔竹公路,组织抢险队,从凉水立即朝竹园方向抢修;22时20分,市交通局副局长、市公路局局长王国培,带领抢修人员赶到剑青公路朝凉水方向抢修。至此,3支队伍在余震中,不顾一切地连夜奋战。13日上午10时,他们仅用了19个小时,就在第一时间就抢通了“生命线”,为青川25万受灾群众开辟了生命通道。为抢救群众生命,外援力量进入青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P017-020
灾区干部的痛与梦
地震惹下天祸,谁人之错,谁人之过,谁能说说,谁能逃脱?其实,你也无罪,我也无过,这自不必说。面对天灾人祸,莫怨命浅福薄,莫争你强我弱。这就是生活,时而残酷,也时有欢乐,日子还得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自然灾害这魔,专欺我青川生态脆弱。3269平方公里土地,这几年结出的多是苦果……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交界处地势“雄”起的地方就是青川,全县处于龙门山地质断裂带,地表陡起陡落,褶皱密集,切割强烈,地质灾害频发。2005年百年一遇的64小时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群发,2006年更强的洪水袭击致使5万青川人“素面朝天”;2008年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将青川坛坛罐罐,彻底掀翻。当天灾地难接踵而来,当地震要对我青川直接“灭口”,英雄青川,豁然亮出顶天立地一地标杆,面对灾难大声说“不!”。
于是……每次走进青川,我像是一位小学生走进了课堂,这里站着的每一位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什么是“面对”,什么是“坚强”;每次走进青川,我像是一位战士从容地走上了战场,我在这里突然也变得勇敢坚强。可这一次走进青川,我像是一位迷失方向的懵懂少年走进了一部“灾难百科全书”,在这部灾难的魔鬼辞典里,我读到的是英雄的青川,那断肠的诗篇……
当我一次又一次学会并历练了这些,我便产生了要编著一部《青川百日》书典的想法,我想用文字记录下灾难中的青川人,特别是一次又一次经受灾难打击,却始终顽强坚守在第一线的这些灾区干部的这份勇敢与坚强,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他们。想了很久,可很长时间我又犹豫了,我的一个好朋友一番好意帮我反复琢磨,认为这个题材是不是太……会不会……想了很多,当初我也动摇过,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他们以“英雄”的标准进行“挑剔”性的审视,他们的行动彻底击碎了我心中的疑团。相反,他们留给我太多的感动。相形见绌,我为我当初过多想法产生的顾虑感到无比惭愧,对这些灾难中的青川人的牺牲奉献精神,超乎常人想象的坚韧与顽强,平添十分敬意。甚至有时对他们的巨大付出和辛酸,心生一种莫名的“同情”。这里面有他们太多的艰辛苦涩和难言的苦衷,一般人很难想见,也难以看到。当他们清瘦的身影出现在血色漠漠的夜色中的时候,当他们生动的形象现于我的笔头的时候,我只慨叹“纸短笔枯”。
但我敢大声放言:这些灾难中的青川人,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
地震100余天来,他们就像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没有停息过,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哪里有灾情,哪里最危险,他们定会准时出现在那里;他们更像是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总是不畏艰险地准时出现在灾难第一线。他们像是玩着命在跟死神较劲,又像是在和自己较着劲,没有“归宿感”地舍生忘死,冲锋向前。
时势造英雄,也许有人就会这么说,这是地震无情的现实逼着他们“上”,各方面的压力催生出他们的这股力量。但无论怎样,“英雄毕竟是英雄”!试问有几人经历过这样血与火、生与死的场面?又有几人像他们在这样困难和压力下顽强地工作着、战斗着?他们的确是豁出自己的命在干。几乎每天都是不到六点钟就起床,晚上回到“宿营地”多半时间是九点多钟,有时甚至是凌晨一二点。一头钻进帐篷,顺手从地铺旁边的砖台上的药瓶里取出一把降压药,猛地塞进嘴里,“骨碌”几口矿泉水吞下,然后手里握着剩下的半瓶矿泉水又去了第二个抢险现场。连续几十个小时没合过眼,连续100天没下过火线,超负荷、超强度体能透支。就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几经辗转来到青川木鱼镇。同样是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过眼的书记、县长眼里布满血丝,泪水喷涌而出。随行总理身边的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俩极度悲凉的眼神,满脸的泪痕,疲惫的面容,便悄悄递给他俩一叠纸巾,轻轻安慰说:“总理知道灾区一线的干部这个时候最不容易,你们辛苦了,要坚强点。但千万也要保重身体,相信人民群众会记住你们的。”的确,遭受这样大的自然灾害,灾区干部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可以号啕大哭,捶胸顿足,甚至可以怨天尤人,不负责任地“骂娘”。而身为“父母官”的领导干部却要一边承受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还要忍辱负重,保持从容镇定,有序组织开展工作,丝毫不能懈怠。他们有苦不能说,有泪不能流。而他们同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的家人亲人同样也遭受了地震灾害,他们同样也是地震中的“灾民”,他们也有家有口,有情有爱,却只能把苦往肚里咽,把泪往心里流。地震发生之后的这么多天,多少干部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没日没夜战斗在一线,饿了嚼饼干,困了睡路边。脚上那双“饱餐”泥沙的鞋同样臭不可闻。没有吃过一顿逍遥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一个多月未换洗的衣裤结满血迹汗斑和泥土,薄薄的衣纱已披成厚厚的“铠甲”。地震发生几天后,身为县委书记的李浩生,家里人同样也不知道他的音讯,妻子在广元当志愿者,九岁大的儿子也当起了小小志愿者,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一次在滨河广场为叔叔阿姨们送开水,细嫩的腰肢撑起大半桶水,跌跌撞撞,不小心一屁股跌坐地上。还没来得及喊疼,便无意中从旁边电视里发现“那是我爸!”虽然,他的惊呼并没有引起路人的注意,但他却异常兴奋地告诉了妈妈一个大好消息:“我爸还活着!”这就是一位灾难中的县委书记。同样在地震后连续几天战斗在木鱼的县长陈正永,第一次见到广元副市长何顺洪带领救援队伍抵达木鱼时,两人紧紧拥抱一起,悲泪纵横。百日之际,两人有机会再一次在广元见面后,何副市长意味深长地说:“等抗震救灾结束后,咱兄弟俩一人出一瓶酒,啥菜也不要,啥话也不说,默默地慢慢地喝他个无话可说!”我想,那酒里一定是辛酸苦涩的泪,还有那不可言状的生命之味!的确,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个生命奇迹般生还,一排排板房一夜间拔地而起,一缕缕炊烟燎然升腾,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灾区干部这些鲜为人知的背后。
当惊闻一位灾区干部因不堪重负而自杀的悲壮消息,我的眼泪毫无准备地喷涌而出;而当我擦干眼泪,蓦然又见,血色漠漠的废墟上,一条又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挺起山峦般的脊梁,迈以雷霆脚步,向着灾难深处,昂首挺进。恍然,我看见整个天空在后退,那压满天际的血腥乌云正以最快的速度溃散……
海川于青川
2008年8月20日夜
温家宝在青川
贾庆林在青川
回良玉在青川
李克强在青川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共青川县委
温家宝总理看望青川县木鱼镇受灾群众
贾庆林到沙州镇视察灾情
李克强在姚渡视察灾情
回良玉在青川指导救灾工作
青川县委抗震救灾模范集体主要事迹
“孤岛”吹响集结号
“鸡毛信使”王生跃
“也许青川的书记和县长牺牲了”——广元官员三进青川救孤城
星夜驰援 挺进青川
国际救援在青川
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月全景纪录
一路坎坷一路情——刘奇葆书记赴青川慰问
省政协主席陶武先深入广元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灾区党旗红:支部做堡垒,党员是旗帜——访广元市市委书记罗强
大灾中挺起坚强的脊梁——青川县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灾难面前,我们坚强挺立——“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共乔庄镇委员会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抗震日记”
王天才和东河村临时党支部
“乡党委是我们的主心骨”——记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川县乐安寺乡党委
青川县关庄镇党委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姚渡镇抗击强余震见闻
青川堰塞湖危机化解
灾难中,我们选择坚强——青川中学抗震救灾记
姚渡小学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马鹿小学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县委领导干部舍己救民纪实
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上将在青川
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在青川
总后副部长王谦中将青川看望救灾官兵
妈妈我想对你说——记青川人武部长袁仁聪
战斗在青川——抗震救灾一线猛虎师英雄谱
真心英雄 气贯长虹——废墟上昂然挺立的建设人
成都军区驻滇某高炮团抗震救灾事迹
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记武警水电部队十一支队
四川民兵赴青川抗震救灾纪实
武警广元市支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废墟上崛起的生命线——广元市交通局青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纪实
广元公安抗震救灾纪实
青川县人民银行抗震救灾纪实
浙江牵手青川
感动青川的陌生人
用大爱践行西部计划的誓言
陕西志愿者联盟
不去青川会后悔一辈子——浙志愿者辞职奔赴灾区
洋学生情驻黄坪小学
青川十五日——蚌埠医学院附一院医疗队赴川救灾纪实
志愿者在青川
青川和全国人民心连心
震不垮的广元人
别开生面的“帐篷两会”
震后两月 悲情马公
10条“蓝丝带”交错捆绑青川25万青川人如坐火山
大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青川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纪实
左姐和她的拥军鞋垫
难忘青川人的乐观与豁达
东阳沟里的“西洋镜”
月照乔庄河
悲情木鱼——写给在地震中逝去的孩子
关庄影像
青川震后第一炊
散文两章
“5·12”青川地震赋
震情
青川不哭(组诗)
诗二首
美——赠别杭州女作家李素红
五一二,国之殇
青川魂(外三首)
余震摇摇
伤痛是啥
战地指挥所 淌着血与火
青川精神 天地可鉴
生命阳光 在唐家河款款流淌
东河口说……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仪式致词
四川话余震
青川百日震情
百日攻坚 我们从废墟中站起——灾后百日感怀
汶川百日 中国百日
温总理考察青川 肯定百姓创造出的经验
英雄青川 遍地诗篇——青川县抗震救灾纪实
抗震救灾英模精彩语录
灾区干部的痛与梦——编后
刘奇葆
掀开《青川百日》这卷书稿,一行行饱满的文字,一串串滚烫的故事,一幅幅血色漠漠的画面,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掩卷沉思,荡气回肠。没来得及细算,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带给苍苍生灵的巨大灾难和痛苦,虽已渐渐远去百日,但我们伤痛的记忆却永远定格在“5·12”这厚重的魔鬼档案上。
《青川百日》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地震历史文献资料。书中翔实地介绍了“5·12”汶川大地震后一百天来,灾难深重的青川人民,在这片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血泊之域,英勇顽强,战天斗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百日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段。这一百日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承载了太多的苦难。这一百日将在人类历史长河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实,人类历史长河也一定是蜿蜒曲折,千回百转。我们需要在历史的某一个重要节点慢下脚步,垂下高贵的头颅,缅怀逝者,追思千古。从而激发更加旺盛的斗志、火热的激情,爆发更加强大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是一个国家的品格,一个民族的意志。正是有这种襟怀,百日里,我看见废墟上香蜡纸钱燃烧的火光,向逝者传递着人间的大爱与温暖,寄托我们的哀思,疼痛地燃烬我们脆弱的记忆……透过烈烈火焰,恍然我又看到,沉积着黑色灰烬的废墟上,灾区人民不倦的身影后,高高挺立的脊梁下,一排排板房拔地而起,一缕缕炊烟缭然升腾,灾区人民又重新掀开了生活新的一页。
我痛恨这场万恶的地震,地震让我们痛失了家园和亲人。但我们又不得不勇敢而坚强地面对这场灾难,深刻地认识这场灾难。地震是大自然岁月轮回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也是地球经历的一次病变。有这个病变的过程,会使地球的生命更加旺盛,自然更加和谐,人类苍生万物赖以继续长久生存。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地震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一次人类大浩劫。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四川灾区与祖国人民心相连、血相通,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样爆发出了与地震当量的空前强大的能量,这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中国人与生俱来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由此说来,这场大地震,又无疑是一部伟大的灾难教科书,教会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面对,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力量。当一个个生命复苏,一个个奇迹惊现,让人更加感叹生命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是那样坚不可摧。青川是这次地震中的极重灾区,虽是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大的灾难,但坚强不屈的青川人却总是愈挫愈勇,百折不挠,表现出强大的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勇气。在青川黄坪乡枣树林村,农民自己创作的两副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语言朴实无华,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受到温总理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总理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两条标语深刻表达了青川灾区人民自励共勉的心声,更是整个四川灾区在抗震救灾中自强、自立、自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风貌的生动写照。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成功地走过了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的艰苦百日,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受到世人称颂。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倾注了社会各界无数的心血。
百日攻坚,只是我们抗震救灾迈出坚强的第一步。千日奋战,重建家园,我们还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四川美好的明天定会早日重现。
二○○八年八月
这本《青川100日》由流海川主编,讲述的是:是谁的魔掌撕开大地血的胸膛,让悲情决堤,从东河口肆虐地流淌;是谁的魔鞭抽打得地球皮开肉绽,太阳吓得躲天外边打闪儿。东河口欲说还休……东河口滔滔不绝,将“5·12”这场万恶的地震诅咒千年。
《青川100日》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这本《青川百日》由流海川主编,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地震历史文献资料。书中翔实地介绍了“5·12”汶川大地震后一百天来,灾难深重的青川人民,在这片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血泊之域,英勇顽强,战天斗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