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每天都在土地上奔跑、劳动、欢笑,那些生存的细节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基本出发点。
一曲余音袅袅的田园牧歌,重回渐去渐远的农耕年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耕年代/从前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家荣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童年时,每天都在土地上奔跑、劳动、欢笑,那些生存的细节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基本出发点。 一曲余音袅袅的田园牧歌,重回渐去渐远的农耕年代。 内容推荐 本书用质朴而优美的笔墨描述从前的乡野生活,以一个乡村儿童曾经的视角与体验,记述了人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人们对土地的依附与情感,举凡飞禽牛羊,五谷杂糖,锨镐梨耙……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回那久违的田园牧歌般的农耕年代。 目录 自序 卷一 故园的呢喃 燕子归去 麻雀战略 花喜鹊 乌鸦嘴 鬼唔鬼唔 卷二 家园的记忆 吃亏的狗 移动的羊群 自由的猪 吃草的牛 骄傲的马 寂寞的驴 卷三 巷陌里的歌声 快乐的鸭子 争斗的鸡群 大白鹅 自得的老鼠 懒猫 卷四 原野上的流韵 布谷鸟 云雀 八哥 黄雀 戴胜 大雁 鹭鸶 野鸭 卷五 身边的猎者 饿老鹰 翠鸟 鱼老鸦 啄木鸟 巷六 莱园里的芳香 菜园子 土豆 芋类 苦菜 瓜们 花豆子 豌豆 辣椒 调味者 卷七 山野的味道 杨梅 陀盘 火把果 黑果子 黄松米 松子 板栗 核桃 葵花 卷八 温情的娱乐 露天电影 看滇剧 杂技团 跑龙灯 电视 卷九 林间的音乐 树叶传情 口哨 笛子 泥鸡 杏核 号角或喇叭 葫芦的声音 大三弦 鼓 木鱼 卷十 人生的盛宴 瞧人家 点香灯 送节 八大碗 闹房 回门 卷十一 归去的魂灵 高公先生 神婆娘 做功课 抬棺材 挑钱 卷十二 路上的行走 背 背篓 抬 扛 扁担 远方 天堂 卷十三 滚动的轮子 架子车 马车 牛车 自行车 轮子 船 卷十 四林间的彩衣 蒲箩里的世界 剪刀的魅力 原野里的绣花针 衣服的梦 长衫 姐妹装 皮子 羊皮褂子 弹棉花 棕蓑衣 鞋子的记忆 卷十五 雨季里的回忆 试读章节 燕子的声音被形容成呢喃,我觉得这是绝妙的比喻。它们是春天温暖的问候,它们用轻俊的身体,还有尾部那把著名的“剪刀”,翻山越岭,一路把冬天的帷幕剪开,剪出新鲜出炉的春天。 若干年前,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燕子快乐的身影——当然也包括城市。皇宫的屋檐下是否有燕子我不知道,但应该是有的,有首著名的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连大人物之类的堂前都有燕子,皇帝家也应该有,要不然皇帝的生活会少许多乐趣。 那是和谐的境界,四处绿荫匝地,池水清洁流动,燕子们穿行在绿荫之间,流水之上,巷陌之中,不时“叽”地一声,春天就出来了。 于是屋檐下就有了燕子们选址的争吵声了。小时候,每家人都会在燕子回来之前——当然有旧巢的则不必——用子搭在屋檐下,钉两根钉子在屋檐上,用绳子绑几根小木棍在上面。燕子回来后,只需叼来草泥铺在上面即可。我想,人们为燕子打好“地基”的这种做法,永远是伟大而值得尊敬的。 如果是老宅,回来的一般是老朋友,人们都会说,看,去年的燕子又回来啦!或者说这对燕子是新来的——我真是佩服人们对燕子的感情,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是不是老朋友。我想燕子也应当如此,它们对故园的亲切感也许比人类更强烈。 燕子们选址,尤其是在新宅面前,常常会有几对争吵,甚至有战争。一对燕子已经开始垒巢了,另一对则冲过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打得不可开交。而我们则只能仰着头看它们,不知所措。但春天的脚步过于匆忙,争吵战斗最多不过几天,它们都各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筹建家园。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只是燕子们忙碌的身影,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衔回泥巴和稻草,一点点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尽管人们也像燕子一样早出晚归,但在每天劳动之余,也会关心燕子们的进展,甚至为它们着急,想为它们筑巢。而在这时,如果谁家的屋檐下没有燕子忙碌的身影,我想那种失落感会是无法弥补的,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会在心里焦急地等待和企盼:燕子啊,你怎么还不到我家落脚呢?这种人与燕子的独特关系和情结,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因为在我们心灵的深处,燕子不到自己家来,就可能是因为做了一些对不起燕子的事,小朋友也会很奇怪地看你,说你家都没有燕子!这种压力太大了,有时会给人带来深深的忏悔,直到有燕子来临,那种失而复得的快乐和骄傲,那种“做人”的骄傲,怎么能不令人感动呢? 燕子筑好巢没多久,就会有几只小蛋在巢里,然后两只燕子轮流出去寻找食物。几天后,屋檐下就多了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知道,那是小燕子孵出来了。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关注小燕子的成长,每天看那些张着黄色小嘴的家伙。老燕子出去寻找食物的时候,它们一般都较为安静,只偶尔嘀咕几句,互相啄一下,表示不满。有时有小燕子落到地上,我们总是忙着送回窝里,生怕时间长了它的父母不认了。当老燕子回来时,它们全部吵起来,把小小的黄嘴张得很大,等待着食物。老燕子们则只能给其中的一个“渡食”,然后再次飞走,去寻找食粮。 好在田野是广阔的,食物是丰足的,更关键的是,没有空气的污染和令人烦躁的机器轰鸣声。 我们把鸟类口对口的喂食方式称为“渡食”,这个词很好,说明了生命和情感的延续,其实不光是鸟,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接受过母亲的“渡食”,咬不动的东西都是通过“渡”的方式传递到我们的嘴里——有几个人最终能反“渡”自己的父母? 渐渐地燕子就大了。偶尔,你会发现它们怎么少了一些呢?再仔细往四周看,才发现它们已经在笨拙地练习飞翔了。它们有时落到地上,有时落到墙头上,很不安却充满了对飞翔的向往。而这时的老燕子们总是在不远处进行鼓励。我们总是记住了燕子的归来而忽略了它们的归去。每年都盼着燕子归来,而燕子们悄悄飞走的时候,我们总是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是看到它们的形象一排地出现在电线上,像些弹动的音符,这时我们才想起来,它们又开始了千山万水的旅程。 我们总是好奇地问大人:燕子晚上住什么地方呢? 大人们也弄不明白,也在自言自语地问:是呀,它们晚上住什么地方呢? 时间慢慢过去,一些地方已经没有了燕子们的身影了,慢慢地,人们对那精灵般的燕子印象渐渐淡去。最终有一天,燕子在人类记忆中连回忆的角落都找不到的时候,恐怕人类也将慢慢淡去,最终没有了。 城市里偶尔能见到燕子,它们悄悄地生活在某个角落,有时会惊起一些异样而陌生的眼光,然后又异样而陌生地离去……燕子的来去与一个地方毫无关系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与离去也将与这个地方毫无关系!城市是一个与个人毫无关系的地方吗?那城市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这可能是个深奥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根本不值得提出的问题。 P3-6 序言 童年时,每天都在土地上奔跑、劳动、欢笑。从初中开始,到别的村庄去寄宿了,但仍然保持着在土地上生存的姿态。再后来,就离土地越来越远了。 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营养都来源于土地,每个人成长的基本趋势都源于童年和少年的经历,我也是。如果说我们每个存在过的人都是一棵草,那么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就应当是“草”发芽、生根的时候。这些生存的细节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基本出发点。 还有,我们生根发芽的这些时光,大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经历的,无选择,无得失,无进退,无其他与主观决定有关的东西,这样说来,也算是原生态的存在。也正因此,我们常常会在有意识地追求“美好”或者“幸福”的年龄段追忆这些过去的时光,有些怀恋,有些感慨,还有些失落,有些不好言说。 应当说,这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也是无意识的。工作之余总得有点消遣,不然怎么打发我们漫长的人生?于是在值班或者听无聊的课时,在笔记本上随意涂写,慢慢地,发现还积累了不少,于是整理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据说“序”应当讲一讲写作的动机,从上面的记述来看,大约有两种缘由:一是出于个人回味童年和少年生活的需要,二是出于业余消遣的需要。拉拉杂杂写成这个样子,当然不敢设想什么更深的意义。至于“农耕”这样的大问题.不是我敢谈论的,只是记录个人的体验时,无意中沾了“农耕”的边儿,切了“农耕”的泛义,好比原野上的一株玉米,无意中享受了原野的美意,却不能说原野就一定需要自己。 附在书前的这些话,虽日“自序”,却是应编辑要求写的,不知这样算不算序? 张家荣 二○○九年三月三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