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记忆的奥秘/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林镜秋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密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记忆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特别是书中有专门章节以较大篇幅详尽介绍记忆的测评及培养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书以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的忠实朋友为宗旨,行文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亲切生动。书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优良记忆力的事例,或引人入胜,或动人心魄,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内容推荐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记忆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 记忆与素质教育

 一、开卷问读者

 二、什么是记忆

 三、记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四、记忆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新知识需要记忆

(二)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三)对增长品德亦有作用

(四)使动作和技能的系列得以连接

(五)与人交往和参加活动不能没有记忆的参与

 五、记忆在智力活动中的意义

(一)使观察得以连续进行

(二)是思维的工具、源泉和储藏所

(三)与想象难解难分

(四)在注意中扮演的角色

 六、记忆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记忆的基本知识

 一、记忆的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回忆与再认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种类

(一)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二)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三)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品质及其差异

(一)敏捷性

(二)持久性

(三)准确性

(四)准备性

(五)记忆品质的个别差异与类型差异

 四、记忆的基本规律

 五、怎样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一)树立信心

(二)勤学苦练

(三)扬长补短

(四)学习并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五)进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第三章 影响中小学生记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记忆效果的主体因素

(一)用脑卫生

(二)情绪状态

(三)记忆的动机、目的和任务

(四)观察

(五)注意力

(六)兴趣

(七)思维和理解水平

(八)身体姿势

 二、材料的性质与记忆材料的方式

(一)改组识记材料

(二)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方式

 三、呈现记忆材料的方式

 四、干扰

 五、记忆的环境(场合)因素

 六、呈现时间的长短和材料系列的长度

 七、复习与过度学习

 八、系列位置效应

 九、关于记忆的方法

第四章 记忆方法

 一、小结分类记忆法

 二、尝试背诵记忆法

 三、首次强烈印象记忆法

 四、总结—提纲挈领—网络记忆法

 五、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法

 六、区别特征记忆法

 七、形象放大记忆法

 八、理解记忆法

 九、规律记忆法

 十、趣味—韵律记忆法

 十一、应用记忆法

 十二、图式(解)—列表记忆法

 十三、首字—缩字—中心词记忆法

 十四、对立—对比—联想记忆法

 十五、连锁记忆法

 十六、改错记忆法

 十七、相互询问记忆法

 十八、朗读—重复—自我表述记忆法

 十九、分段交替间隔记忆法

 二十、换字—数字记忆法

 二十一、数码—地址记忆法

 二十二、卡片—计算机记忆法

 二十三、人物相貌记忆法

第五章 记忆的测量与训练

 一、测量记忆的方法

(一)短时记忆容量测验法

(二)无逻辑联系单词记忆效率测验法

(三)数组记忆效率测验法

(四)人像及姓名联系记忆效率测验法

(五)记忆类型测验法

(六)最佳记忆时区测定法

(七)成对词联想回忆水平测验法

(八)再认水平测验法

(九)文章要点记忆水平测验法

 二、训练记忆力的方法

(一)放松训练

(二)大脑(双侧)体操训练

(三)联想能力训练

(四)卡片记忆训练

试读章节

五、怎样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任何记忆的“天才”都是付出艰苦努力而得到的报偿。也不要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天生记忆就不好,而放弃任何锻炼记忆的机会。

(一)树立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应当树立“我”也有良好记忆的

首先,所谓记忆力不好或记不住是真的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是。你想过没有,你记不住的是哪些内容?进一步分析:是没有弄懂那些内容的关系(即理解),还是没有下工夫或下工夫不够?而正是在你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的同时,你却记住了另外许许多多的内容。例如,儿时趣事,家长和朋友的委托,没有做完或想要做的事,乃至学习中的某些内容……你还可能记得别人已经忘记的某件事或某种内容。怎么能把自己的记忆力说得那么坏呢?!我们年轻人常常爱犯以个别否定整体、以局部否定全部的毛病。没有记住是因为未弄懂和未下够工夫,那就应当先弄懂并下足工夫,而不能归罪于记忆力不好。你还没有去记,怎么能说自己记不住呢?所以,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是没有充分事实根据的。

其次,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可以储存10的15次方比特的信息,它至今仍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它有着无限的记忆潜力,人们应当通过努力来开发自己的记忆潜力。通常人们以为,人十七八岁时的记忆力最好,其后便下降乃至枯竭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这是没有考虑每日每时由客观进入主体(人脑)的信息总量与(人脑)经过加工而保持的信息总量的比例问题。实际上,就每日每时由客观进入主体的信息总量与经过加工而保持的信息总量而言,一般十八岁以上的人都远远超过十八岁以下的人。前文已经指出,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就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一般到16岁时趋于成熟;16_18岁时记忆的成绩基本稳定。18—35岁期间才是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其衰退是极其有限的。何况其衰退还遵循着“用进废退”的法则,即谁肯记忆,他的脑子就会记得多,记得好;越不愿记,就越记不住。如果以18—35岁的记忆成绩为100,则36—60岁的平均记忆成绩约为95;61—85岁约为80—85。恩格斯会20多种语言,有许多种是30多岁才开始学习的,70多岁还在学习两种新的外语。前文提到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耄耋之年还能正确背出圆周率百余位。由此可见,学生时期就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这就等于顶着“金脑袋”要饭吃,岂不让人笑话!

再次,正如前文所言,记忆品质的优点或缺点不大可能全都集中于一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长补短,竭力发挥自己记忆方面的优点,同时又努力克服自己记忆方面的缺点:而不是“以短灭长”。在记忆问题上也不宜提“避短”,“避”是消极的“退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记忆力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够做到。只要你鼓起勇气来,你也会有良好的记忆力。“气可鼓,不可泄”,通过努力,你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

(二)勤学苦练

“天才出于勤奋。”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W=X+Y+Z”,即“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不说废话”,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在记忆问题上,我们只要自己肯于努力,勤学苦练,工夫下到了,自然会得到报偿。前已指出,人脑有无限的记忆潜力和自身发展的“用进废退”规律,勤学苦练就是符合“用进废退’’规律的。你的神经细胞由于勤学苦练,所建立的联系及储存功能会成倍乃至无数倍地增加,这是被许多人的实践所证实了的。你应该下定决心通过勤学苦练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三)扬长补短  扬长补短,应首先考虑自己记忆在敏捷性和持久性两种品质上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二者兼优亦不可自恃,一定要贯彻“越用越灵”的原则,倘若荒废,则优点转化为缺点,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较差,可能既有懒于记忆的原因,也有方法不当的原因,应针对原因采取对策,而不要自暴自弃,要相信大脑拥有几乎无限的记忆潜力。只要肯于努力,逐渐克服其缺点,任何人都有可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在实际应用中,应珍惜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不要操之过急。何况其缺点不大可能全集中于一身,稍微迟钝一点本属正常情况,不必过于烦恼。

(四)学习并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既要学习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又要善于总结并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学习别人的记忆方法,首先应当理解其方法之精髓与要领,而不单是学习其表面的某一做法。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和理解水平也有差异,如果不消化那些方法,而只是依样画葫芦,其效果一般都很差。只有学习并改进他人的方法使之适合于自己的情况,才会有效果。

总结自己的记忆方法,其实质就是分析自己记忆的优缺点,以便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然后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这就要动脑筋,想办法。世间既无干篇一律、普遍有效的万能记忆方法,而你也并非没有创造力。可以从对某些方法进行改造、嫁接或移植开始,逐渐摸索、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须知,“学习一改进—创造”是一条通向更高境界的阶梯,你应该而且完全有条件通过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进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人的记忆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提高的。关于怎样训练记忆力的问题,将在第五章中专门论述。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这五点建议应当作为一个科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来看待和运用,而不要机械割裂。例如“勤学苦练”,就应与讲究记忆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搞疲劳战术。疲劳是记忆的敌人。须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其方法却是不可取的。

P40-44

序言

我们共同面向着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这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必然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人才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才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对成才起重要作用。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

上述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人才心理素质的全貌。我们说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具备上述这些优良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最近,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渴望对心理素质及其培养问题有具体的了解,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正确解决好这个问题。

目前,一些较好的关于素质教育的读物相继问世。但是,有关系统全面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专门读物似乎还是一个空缺。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丛书共十个分册,力图向广大教师、家长及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性。丛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各种心理素质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用性。丛书密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各种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特别是各分册都有专门章节以较大篇幅详尽介绍各种心理素质的测评及培养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三、可读性。丛书以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的忠实朋友为宗旨,行文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亲切生动。书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优良心理素质的事例,或引人入胜,或动人心魄,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愿这套丛书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有所帮助。相信青少年朋友将以优良的心理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沈德立

1998年10月于

天津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