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了,为什么在同样的被灾难困住的处境下,有些人能幸存而其他人则不能。为什么有些人会因恐惧而绝望地束手待毙,和因惊慌失措而陷于瘫痪。但另一些人却充满了力量、耐性、反应能力和其他造就了荷马英雄的内在素质。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我们将来会有应对能力呢?在她精心撰写的论著中。阿曼达·里普利让我们大家看到,如何为面对危险做准备和在横祸飞来时使我们的生存机会增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灾难降临 |
分类 | |
作者 | (美)阿曼达·里普利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揭示了,为什么在同样的被灾难困住的处境下,有些人能幸存而其他人则不能。为什么有些人会因恐惧而绝望地束手待毙,和因惊慌失措而陷于瘫痪。但另一些人却充满了力量、耐性、反应能力和其他造就了荷马英雄的内在素质。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我们将来会有应对能力呢?在她精心撰写的论著中。阿曼达·里普利让我们大家看到,如何为面对危险做准备和在横祸飞来时使我们的生存机会增加。 内容推荐 它潜伏在我们想象力的角落里,几乎超出了我们的视觉范围:安全之网的一处裂痕,没有预兆,就有可能导致一幢房子、一座摩天大楼的倒塌或者一个文明社会的颠覆。 今天,十分之九的美国人居住在面临地震、飓风、龙卷风、恐·怖行为,或者其他灾害等巨大危险的地带。明天,我们中的一些人将必须匆忙做出选择以保存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我们将怎样应对?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将是英雄还是受害者?我们的学识、性别、个性一一我们曾经学过、想过,或者梦见过的一切——最终会对此造成影响吗? 阿曼达·里普利,《时代》杂志的一位获奖新闻工作者,透彻了解了我们时代的某些最具毁灭性的灾难后,开始发现存在于恐惧和沉思之外的东西。在从事新闻调查这项崇高的工作时,里普利对那些历史性大灾难中人类的反应做了重新追踪,从1917年运送军用物资的蒙特·布兰克号轮船的爆炸——原子弹发明之前最大的一次爆炸,到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使调查员们多年来一直迷惑不解的一次飞机失事以及2001年9月11日15000人摸索着走出世贸中心的旅程等。为了理解故事后面的科学,里普利转而求教处于领军地位的脑科专家、精神创伤心理学家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灾难专家,如研究过英雄举动的、法西斯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曾学会克服极端恐惧影响的射击高手。 最后,里普利步入了她自己的想象力的黑暗角落,让军事研究人员来检测她的大脑,并通过参加从失事坠海的飞机里逃生和从大火中逃脱等模拟训练来体验实际情况。 芸芸众生的人性、大脑的恐惧网络的精巧以及我们许多由进化而来的反应的迟钝令人惊讶。里普利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剖析。最意想不到的是,她发现:只要一点点的帮助,我们的大脑就能做得更多、更好。 《当灾难降临》在我们噩梦的最黯淡的区域里护卫着我们,闪耀着指引方向的光亮,并让我们看清楚周围的一切,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慧和坚强。 作为《时代》杂志的一位资深作家,阿曼达·里普利曾撰写过大量该杂志关于“年度人物”的封面故事,现在则正在写作关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土安全和危险方面的文章。最近,她的有关灾难的报道,帮助《时代》杂志赢得了两项全国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Awards)。想知道阿曼达·里普利和这本书的更多信息,请登陆:www.TheUnthinkable.com.。 目录 导言 “生命变得像熔化了的金属” 第一部分 否认 01 耽搁 在1号塔楼里的拖延 02 冒险 新奥尔良的赌博 第二部分 思考 03 害怕 人质的身心状况 04 顺应力 在耶路撒冷保持冷静 05 群体思维 贝弗莉山庄晚餐俱乐部火灾中各类人群的表现 第三部分 决定性时刻 06 惊慌失措 圣地惊跑 07 麻痹 在法语课上装死 08 英雄举动 波托马克河上一次自杀式的尝试 结论 造就新的本能(反映) 作者说明 尾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害怕的层次 贾斯廷·卡拉宾(Justin Klabin),新泽西州某制造公司的一名合伙人,不是一个胆小者。他曾开过摩托车,玩过竞争激烈的橄榄球,并参与过救火。2005年,他甚至参加过美国杯长橇滑雪队的测试,即在玻璃纤维做的雪橇上,自动快速地向下滑过一条冰块堆积而成的陡峭路径,几乎完全靠重力的控制而达到90英里/时的速度。但“9·11”后,卡拉宾决定不再坐飞机飞行。他在跨越新泽西的哈得逊河时看到了两座塔楼的倒塌,并曾随他所在的消防部门到过爆炸点现场,这是他必定会看到的。“我喜欢坐飞机,”他说,“很方便。”只是他深信飞机旅行这样的冒险不值得。“飞行中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幽闭恐惧症、恐高症、无法控制而引起的害怕等。”卡拉宾说。如果有所有这些因素在,统计数字对他就几乎没有意义了。“即使可能性只有1500万分之一,那也还是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人会认为这事没有理由不发生在我身上。” 2001年10月,卡拉宾和他的女友继续他们计划中的佛罗里达之旅,他们驾车而去,而不是乘飞机。他们用轻便小货车开了1000多英里。在返回的路上,在开了漫长的一天车后,他们在南卡罗来纳州停留下来。当卡拉宾将卡车向停车处牵引时,他听到砰的一声响,连接车轮和驾驶杆的拉杆突然断了。两个前轮都转向对方,好像扫雪机的滑雪板。卡车再也不能向前开动了。看着倒转的车轮,卡拉宾开始嘲笑自己。这就是他想更安全些开车而不乘飞机的结果。但如果这根拉杆早几分钟断,那时他们在高速公路上,卡车就会以80英里/小时的速度处于失控状态。“毫无疑问我们就已经死了。”他说。 在他差一点出错之后,卡拉宾决定矫枉过正。他参加了飞行课程。他认为,如果他了解飞行的技巧就可能会对飞行的感觉要好些。于是他上了一架塞斯纳飞机(比商业喷气式飞机要危险得多)。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感觉绝对好,没有恐惧。 为什么卡拉宾不害怕了呢?由于害怕飞行而选择开车的人,并不是真正在寻找身体的安全,汤姆·本(Tom Bunn)说。汤姆·本以前是商业航班上的飞行员,现在则对那些害怕飞行的人做说服工作。 “他们寻找的是情绪的安全。” 在塞斯纳里,卡拉宾感觉事情在掌控之中。这种恐惧因子被消除了。但他在商业飞机上没有这种掌控感,所以他仍然像以前一样害怕。当“9·11”后五年多我们谈话时,卡拉宾仍未上过一架运送乘客的飞机。 “风险是有个性的,”风险问题专家保罗·斯洛维克说,“就像人有不同的类型一样。”20世纪80年代中期,斯洛维克曾研究在内华达州由卡山(YuccaMountain)建一个核废料仓库所造成的潜在影响。他与人们谈及他们所关心的事的次数越多,他就越是体会到,任何其中带有“核”字的话题,不管其实际危险如何,都会让人感到担忧。对化学物品的情况也是如此。当人们被问及他们听到化学物品这个词他们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时,最为频繁的回应就是“危险”——或者某个同义词,像“有毒”,“有危害”,“毒物”,“致命的”,或“癌”。高达75%的公众同意如下说法: “我在尽一切可能避免接触化学物品,而化学物品就在我的日常生活之中。” 某些最常见的灾难带给人的害怕最少。例如,每年死于火灾的美国人通常比大多数别的灾难的总和还要多。就此而言,关于火灾的事很少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知道它们发生在何地、何时。我们甚至知道如何防止它们。大多数致命的火灾发生在人们的家里,时间在12月和1月,而原因是纵火或抽烟,死亡高峰在午夜到凌晨5:00的时间内。据全国防火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的报道,2005年有3675名美国人死于火灾。如果所有家庭都有带电池的喷洒装置和烟雾监测器,那么人数也许至少能降低三分之一。 闪电是另一个未受到充分重视的威胁,它在像美国这样富有的工业化国家里可能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每秒钟大约有100次闪电击中地球,而在许多年里,这些导致火灾的闪电杀死的人比任何别的天气都多。但闪电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非常担心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破坏性的单个灾难通常是最少使人惊讶的。例如,飓风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在同样普通的地点发生。而每年我们仍然会受到这种毁坏的打击。在官方宣布紧急情况发生的间隔时间里,我们建设和重建,为下一个风暴季节增加风险。到2010年时,估计70%的美国人会住在离海岸100英里内的地方,那里飓风、洪水和热带风暴将成为每年的惯例。佛罗里达人尤其生活在这种危险之中。但他们不是唯一受这种威胁的地区的人,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就是这个国家的另外两个最危险的州。(危险最少的是佛蒙特州、特拉华州和罗得岛州,一些生活单调沉闷得令人吃惊的地方。) 现在回想一下帕特里克·特纳,这个拒绝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前撤离——尽管他有办法这么做——的男人。当特纳来到医院或见到医生时,他完全可能会感到害怕。但飓风并没有卷走他。为什么?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觉得自然威胁不如由人制造的威胁可怕,即使飓风造成的毁坏,大多数也是人为的(由于海岸区域人口过度集中,防洪堤有缺陷,将沼泽地占用殆尽等),仅直接威胁(风和雨)是自然的。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恐惧方程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核与化学废料远不如对天气熟悉,而它们还会带来潜在的大级别伤亡和痛苦。如果风险有个性之分,那么,核废料就是站在街道角落恶语诅咒、衣冠不整的男人。没有人愿意接近他,而不管他多么无害。飓风,’则是另一方面,是缓慢、迟钝的类型,它们是邻居们后来会说看起来完全无害的那种。 对特纳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我们需要了解。在卡特里娜之前一年,他曾对孩子们的请求做过让步。他曾因伊凡飓风而撤离过,但这次经历是有创伤性的。交通堵塞得非常可怕,部分是由于市和州官员制订的计划混乱。从新奥尔良到巴吞鲁日(Baton Rouge)这段路正常情况下只需80-90分钟,那天要花10~12小时。特纳与他另一个女儿乘上了一辆挤满了人和货物的汽车,一路前往得克萨斯的奥斯汀(Austin),于是他发誓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直接得来的经验可能比任何官方警告更有威力,撤离中感触到的危险看来比留下来会遇到的那些抽象的危险效果更为强烈。 特纳生活在一种简单的模式中。他每天早晨8:00去做弥撒;每个星期二,他和他的兄弟打高尔夫球;星期六,威廉斯过来打扫他的屋子;而每个星期天,她带他到墓地去祭奠她的母亲,他们从未错过一个星期天。特纳不喜欢那种打破他生活习惯的想法。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前一天,他告诉女儿他不想撤离,因为他希望能去做星期一早晨的弥撒。 还记得吉德诺在“9·11”那天一架波音767撞击她所在的大楼后,由怀疑所带来的迷惑吗?那种怀疑是一种自然的而且往往是有益的人脑的产物,在危机之前会充分膨胀。对某些人而言,在面对某些威胁的时候,这种迷惑可能是难以穿破的。“他就是不在脑子里做些调整。”威廉斯这样说。 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撤离。1989年,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发生后,退休人员和年过七十的人是最不希望撤离的——不管他们离反应堆有多近。其部分原因是,即使他们有好的撤离工具,一般说来,老人都不喜欢改变。特纳已经在他的屋子里住了30多年了,作为一种旧式的盒状房屋,它造得很好,并且已经在多次飓风中保存了下来。所以,为什么它就不能在这次灾难中保存下来呢? 事实证明,特纳的房子的确还幸存着。洪水淹进来有5英尺高,但墙壁和屋顶仍然结实。很显然这次飓风夺走的是人。 P34-37 序言 “生命变得像熔化了的金属” 1917年12月6日早晨,一个阳光明媚而无风的日子,“蒙特·布兰克”(Monr Blanc)号法国货船开始驶离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港。那时,哈利法克斯是大不列颠帝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欧洲正在打仗,而这个港口则在船只、人和武器的搅和下忙得不亦乐乎。“蒙特·布兰克”那天要开往法国,运送2500吨TNT炸药。在驶过该港口一个狭窄的水道时,一艘比它大一些的船,来自比利时的“艾莫”(Imo)号突然撞到了“蒙特·布兰克”的腰部。 就这个撞击本身而言,这并不是灾难性的。事实上,“艾莫”仍在继续行驶。而“蒙特·布兰克”的船员们心里却明白,他们的船是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他们试图去灭火,但不久就放弃了这种努力。然后他们爬上救生艇,向岸边划。又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时刻,“蒙特·布兰克”漂进港口,撞在墩船上,墩船也烧了起来。孩子们站在岸边看热闹。 历史上许多大灾难开始的时候都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意外会引起另一个意外,直至在文明社会中造成一系列的破坏。大约在碰撞发生20分钟后,“蒙特·布兰克”爆炸了,带来了黑雨、铁块、大火,而风则像拉锯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刮来刮去。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炸弹爆炸。它将60英里(1英里=1m609千米)以外的窗户都震碎了,碎玻璃刺瞎了大约1000人的眼睛。接着,爆炸引起的浪潮淹没了海岸。然后大火开始蔓延到这个城市。港口处的黑色浓烟火柱变成了盘旋而上的白色蘑菇云。幸存者跪在地上,坚信他们在天上看到了德国的齐柏林飞艇。 爆炸发生之时,一位名叫塞缪尔·亨利亲王(Samuel Henry Prince)的英国国教牧师兼学者,正好在港口附近的一个餐厅里用早餐。爆炸发生后,他跑去援救,将他的教堂门打开以接待伤员。十分奇怪的是,这是亲王在5年时间里遇到的第二次灾难。他曾应对过1912年发生在当地的另一次灾难,那次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游轮在离哈利法克斯海岸大约500英里处沉没了。那时,亲王对着冰冷的海水主持过葬礼。 亲王是一个对别人不愿去想的事情感到好奇的人。在可怕的爆炸发生的那天,他看到的情形竟然令他大为惊骇。男人们和女人们都继续在那粗糙的人行道上做他们的工作,看不出有多大痛苦。一位年轻士兵的一只眼睛被炸掉了,怎么还能工作一整天呢?有些人体验到了幻觉。为什么父母在医院里,尤其是在太平间,认不出自己的孩子了呢?这些细节令亲王困惑不解。在这个发生爆炸的早晨,为什么这第一个救援站竟是由一群参与者和老百姓所组建的呢? 那天晚上,一场袭击哈利法克斯的暴风雪,成了这场悲剧的最后一幕。等到这场灾难卷过这块陆地以后,大概有1963人死亡。在这场灾难后摄制的无声影片里,哈利法克斯看起来好像经受了一场核战争。房屋、火车站和教堂好像胡乱堆积在大雪覆盖的地上的棍棒。雪橇上尸体堆得高高的。亲王大概可以写下:“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由战争、地震、大火、洪水、饥饿和风暴联合,即人类灾难纪录中的第一次恐怖的联合袭击下的情景。”后来,那些发明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应该研究一下这场发生在哈利法克斯的爆炸,看看一场灾难横扫陆地与海洋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帮助哈利法克斯重建后,亲王移居到纽约搞社会学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为了撰写博士论文,他对哈利法克斯的爆炸作了解构。1920年出版的《大灾难与社会变化》,第一次对人类在一场灾难中的行为作了系统分析。“生命变得好像熔化了的金属,”他写道,“旧习惯崩溃,而不稳定性支配着一切。” 亲王的著作吸引人之处在于他的乐观主义。尽管他悲哀苦恼,但他却把灾难看成是机会,而并不仅仅是像他曾指出的那样:“一系列兴衰在最后灾难的某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他曾任部长,但他显然醉心于工业。这场爆炸最终“把哈利法克斯炸到了20世纪”,迫使许多变化向更好的方向改变。他的论文以一段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的引言开头:“这可怕的灾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历史并未因此终止。这是它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方式。” 亲王死后,对灾难中人类行为的研究便沉寂了。但是后来,随着冷战开始以及关于人们在核攻击下应该如何应对之类的一些新忧虑的产生。又使这个问题重新回到了生活中。前苏联解体后,它再次沉寂,直到2001年9月11日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亲王似乎预见到诱惑人们的事物会转移他们的视线。他写道:“出现在哈利法克斯的这一小规模事件只是一个开始。”不要让它成为终点,他恳求地说。“只有在对许多大灾难进行最忠实的审查以后才能科学地增长知识。”这个世纪的残余物将会以其素材证明很多东西。 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想象过,经历一次飞机失事,或一次火灾,再或者一次地震,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会想到:我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我们会怎样感觉到心在胸腔里剧跳,在那最后的时刻我们会呼叫谁。以及我们是否会突然无法抗拒地抓住坐在靠窗座位上那个商人的手。我们有我们公开承认的恐惧和我们从未谈论过的恐惧。后面这个只造了一半的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时候不同的忧虑情况而填进不同的场景:如果……的话,我想我该做的是…… 我们默想一下我们所知道的故事吧。当我们说“灾难”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惊慌失措、歇斯底里的人群,以及一种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残忍,一种只被专业救援人员的文明影响中止的破坏行动。然而。来自亲王的所有证据都与这样的剧本相矛盾。事实要有趣得多,也有希望得多。 亲王在哈利法克斯发现的是,我们面临的灾难的特征可能完全不同于我们以为会碰到的那种。但那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不可知的,只是表明我们没有看对地方。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不可不读的书。我们需要这样的书,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居住的世界。 ——纳西姆·尼古拉斯·泰利白(Nassim Nicholas Taid,),《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黑天鹅(The Black swan)》的作者 生动透彻地、机警地阐释了这个新的世纪存在的戏剧·陛场面(dralna$of the existential moment),里普利发出了新一代作家和思想家带启发性的声音,她对日常事件和全球性灾难的解读深刻、引人入胜,且兼收并蓄。最重要地,她以一种完全有趣和容易接近的方式—一始终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方式——来理解今天生活的意义。如果你想知道,当灾难发生在你身上时,你会做什么,那么,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道格·斯坦顿(Doug Stanton),《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在伤害的途中:uss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沉没和它的幸存者的非凡故事(In Hama’s Way:The Sinking of the USS Indianapolis and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Its Survlvors)》的作者 魅力不可抗拒……,里普利用极其清晰和准确的表达,全面阐述了关于身体和头脑怎样对危机做出反应的科学。这些故事会让你的热血沸腾,因为它们提示了两个问题:如果经历那种危机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我会做得正确而得以幸存吗? ——罗伯特·萨坡尔斯基(Robert M.Sapolsky),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和神经学教授,《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Why Zebras Don’t Get Ulfers)》的作者 《当灾难降临》是我所读过的,解释幸存者思想的最有意义的书……如果哪一天那些从未面临过灾难的人时乖运蹇,那么,这本书将能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并做好准备。 ——南多·帕拉多(Nando Pan'ado),《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安地斯的奇迹(Miracle in the Andes)》的作者 令人震惊的故事……里普利的洞察力是绝对令人折服的,并且它们可能迟早有被用到的一天。 ——沃尔特·伊萨克松(Walter Isaacson),《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爱因斯坦:他的生活和宇宙(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的作者和路易斯安那康复机构(Refovery Authority)的副主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