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良知之道(一个经营者的三上磨练)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日)矢崎胜彦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良知之道,不正是现代中国人践行的最彻底的正道吗?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中国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主要声音,人们在饶有趣味的探讨为什么王石会成为众矢之的,也有人惊叹为什么陈光标能够那样的义无反顾,超强的良知本能成就了全面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这是一本探讨良知的书,通过作者本人经营企业和参禅的奇妙旅程,从而在事业和个人的历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良知悖论,并从这些悖论中追寻发现良知的通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超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探讨良知的书,通过作者本人经营企业和参禅的奇妙旅程,从而在事业和个人的历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良知悖论,并从这些悖论中追寻发现良知的通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超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中国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主要声音,良知之道的作者在10年前就已经在探索。并形成了令人心神巨震的通往良知的途径。这是作者整个经营和参禅的结晶,在追求良知的道路上,他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实践。是不可多得的经营理念结合哲学思维的结晶。良知之道,不正是现代中国人践行的最彻底的正道吗?

目录

寄  语/1

日文版前言/3

中文版前言/4

序  一 /6

序  二/8

自  序/13

第一章 始于参禅

——清除遮蔽良知的乌云 /1

第二章 超脱“我执”

——感知万物一体的生命/9

第三章 良知曼陀罗

——克服“我执”的诸侧面 /25

第四章 超店铺的理念

——超越经济至上主义/51

第五章 良知学校的梦想

——超越科学至上主义/77

第六章 大乘创业论

——超越国家主义/95

第七章 无资源的资源化

——超越瞬时主义/115

第八章 良知之道

——通向心灵的圣地/135

后记/149

附件一 参与宇宙运化的生命喜悦——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宣言/150

附件二 良知与人的公共性的发展——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55

一、良知与人格形成的38岁现象/155

二、良知与人的内在公共性的发展 /156

三、良知的经营化——共创幸福的实践/159

四、良知的共同体——盛和塾的实践/161

五、良知的理论化——京都论坛的实践/163

六、良知的普及化——公共哲学的发展/165

七、良知的觉醒与社会的公共化 (对话与协调) /168

八、良知的世代继承与人的自然公共化 (环境保护) /171

译后记/175

试读章节

三、良知的经营化——共创幸福的实践

从公司的初创时起,我就一直关注着地球环境的保护问题。虽然,公司的发展十分顺利,将近20年来,公司的总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但是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经营者,是企业这条大船上的船长,不能够只关心自己这条船的安全,只顾自己公司的成长。要有超越企业内部的经济合理化的眼光,要将地球规模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劳动问题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我开始认真的对公司以外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法,从各种实行错误当中,找出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的对策,构筑与现行理论不同的崭新的哲学理念。

从“超店铺”的创业思想到明确地提出“幸福社会学的确立与实践”的新理念。

新理念的核心理论是“幸福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指出: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合理的、能够作为人类各项目标中的目标,那就是幸福。现代文化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也指出:2000多年过去了,在我们所知的范围内,没有人能够对亚里斯多德的这一论点在哲学上作过成功的批判与反驳。日本的社会学家见田宗介在他题为《价值意识的理论》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归纳与讨论。

作为一个经营者,有一个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追求事业的永续化的课题。而事业的永续化又是与目标的永续化紧密相关,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后集中在对“幸福”追求的这个终极关怀的目标上。读了见田宗介教授的著作后,更增添了我对这个目的认识的勇气和信心。

明确了以“幸福”作为集约的高维的目的认识后,为经营目标与人生目标关系解决,为驱散长期笼罩在心头的不安、彷徨、苦恼的迷雾,找到了方向。如同拨云见日,那种由衷的欢快之感用语言是无法表述的。日本的著名作家宫泽贤治对幸福的定义是:“在世界上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之前,不存在个人的幸福”。根据这一见解,我们要超越个人的幸福,要将众人的幸福同样当作自己的幸福,作为自我实现的条件;将个人的人生幸福与社会全体的幸福结合起来,作为追求与探索人生价值的目标。这就是被称为“幸福社会学的确立与实践”的新理念。

“共创幸福”是新理念的基本概念。“共创幸福”是对个体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以及对相关的各个中间集团的幸福的共同理解与认识,并在这种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共创幸福是在日常生活里,共同的行动实践与体验具有公共意义的活动。新理念为被个体、全体、中间集团的利益所局限的经营理念和社会理念,提供了更高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序言

现代人总是把“带着面具的自我”看成是“自我”的唯一存在形式。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打着个人自由的旗帜,将自我与他人绝然割裂开来,将与真我毫无关系的地位、头衔、财产、赶时髦等当成是自我本身。这样,随着外在面具的增多,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自身天赋的智慧。

这本书,正是笔者基于自身的感悟,将那些突破自身外壳所体验到的豁然,即超越“我执”的人生体验所作的真实记录。

一位哲学家说:人生就是“继承”与“更新”。

与消极的保守相比而言,积极的“继承”与“更新”,就是对过去存在的积极因素加以继承,在正面肯定的基础上,以前瞻的视野给予拓展。

我们只有体会到这种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可分割的连贯性,才能把握命运,悟察生命的真意。

发人深思的是:现代人的缺憾正是于不自觉中将最宝贵的生命价值判断依托于人,任生命的支撑——良心,被外在的面具遮蔽。

希望本书能为人们思考人生意义、觉悟生命的真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出版本书的中文版,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培忠先生、将来世代国际财团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史波先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邓正来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宋新宁先生的大力支持,谨致以深切感谢。

矢崎胜彦

后记

《良知之道》一书的出版已过了十五年,矢崎胜彦先生正如《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说的那样,在追求良知的道路上努力着,日日在提高自己的良知理念,诚心诚意地实践着“超越私心,共育良知”的理念。

矢崎胜彦先生对“私”的认识有他独到之处。他认为“私”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自私”,而是一种客观的限制,一种外在的局限,是一种被外在化、客观化了的自我,是一种对外界评价的追求。而“良知”则是一种自觉了的自我,一种内在的公共性,是一种对他者中存在着的自我的理解。对与自己不同性质的他者中的自我的认识,是“良知”的根本,“良知”体现在与“私”的对立中。矢崎胜彦先生以为,良知不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个人性质的事物,而是一种自我的“善”与他者的“善”之间的互动,具有公共的、共创的、共有性质的“善行”的实践。只有通过“善”、“幸福”“和平”等能够对他者、多数人、未来世代有益的实践,才能走上通向良知的坦途。

良知是起点,是过程,是方法,是参与,是目的。良知的实践(“知行合一”)追求的是广域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是一种对来自未来世代评价的追求。只有将未来世代的利益作为实践的目的;只有将更广大范围内外的利益作为活动的目的,才能称的上良知的实践。在印度植树造林、改造荒山;在新疆吐鲁番建防风林、改造戈壁;在四川凉山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改良稻种、建立信赖农园;赞助学术研究、资助留学生等环境保护,扶植教育的活动,是矢崎胜彦先生对良知的实践,也是他对广域价值和未来价值的追求。

矢崎胜彦先生将这种追求良知的方法归纳为:实心、实学、实践。不仅在公益活动上,更要在经营活动中贯彻这种相互性、共创性的良知。将良知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于经营活动中,并使其组织化、合理化、市场化、持续化,在实现未来价值现实化和广域价值集体化的同时,使经营从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发展为一种共育、共创良知的、有着社会公共性质的、自主的、相互关联的社会活动。就如王阳明“满街皆圣人”乡约运动的良知平民化;袁了凡“功格录”善行立命的良知实践化一样。良知的经营化使经营活动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到对公司每个成员人格的提高;从对外界评价的追求,到自我主体性的完成;从对单个经济实体成功的追求,到互助互利的共育网络的建立,这就是通向良知公共化的道路。

矢崎胜彦先生的座右铭是:“则天去私”。他突出良知的公共、共育、共创性质;良知的自我与他者的二者并存性质;以及良知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广域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作用。如果说,日本近代化创始人之一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说明了普遍伦理与近代经济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么,矢崎胜彦先生的《良知之道》就指出了“良知”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理念与实践这一浅明易见的道理。

上海社会科学院

吴 端

青少年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9年3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