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发挥按摩治病、保健的优势,指导从业者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满足众多按摩爱好者的学习需求,组织具有丰富保健按摩实践和辅导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部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对保健按摩行业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保健按摩爱好者和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家保健按摩师技能标准,按照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合理组织内容,适合初、中、高各等级的保健按摩从业人员以及保健按摩爱好者学习使用。本参考书在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浓缩精炼,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按摩是我国中医的瑰宝,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它既能治病,又能防病。既可单独运用,又可与其他疗法并用,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渴望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疗法,因此,古老的按摩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以其诸多优势成为人们治病与保健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发挥按摩治病、保健的优势,指导从业者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满足众多按摩爱好者的学习需求,本着普及、实用的原则,我们组织具有丰富保健按摩实践和辅导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部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希望对保健按摩行业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保健按摩爱好者和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家保健按摩师技能标准,按照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合理组织内容,适合于初、中、高各等级的保健按摩从业人员以及保健按摩爱好者学习使用。本参考书在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浓缩精炼,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按摩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古代劳动人民不断总结而发展起来的。在祖国医学中,按摩术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一、先秦时期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有“摩面”、“干沐浴”的自我按摩方法,不但可以治病,还具有保健强身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殷商时期,按摩已成为治病保健的重要手段。当时,按摩主要用于王室成员的治病,宫廷中已出现了专职按摩师。同时,《黄帝内经》中记载了镵针、圆针、缇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九种不同的针刺工具,其中的圆针、缇针即是用于按摩的工具。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两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问世。《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保存和记载了大量的推拿文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素问·血气形态》中则言:“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推拿最早的药摩和膏摩,并记载了推拿的许多特色工具,如治疗疝气的木锥,治疗小儿瘛疭用的钱匕,治疗性功能障碍和用于养生保健的“药巾”等。西汉初期,按摩手法已成为名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按摩可防病养生保健,首次运用膏摩的方法治疗邪中经络、四肢重滞等证,对缢死者的抢救,“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这是胸外心脏按摩急救法的最早应用,也是世界上最早救治缢死的科学记载。我国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与《金匮要略》、《伤寒论》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奠基之作,书中提到推拿治法条文不多,但在推拿史上的影响却很大。
三、晋唐时期
晋唐时期我国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医学知识与技术随中外交流的扩大远播海外。《诸病源候论》和史称三大方书的《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集中记载了按摩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按摩成为宫廷医学教学的四大科目之一,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掌教按摩生以“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四、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医学知识的总结、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便利。虽然宋代太医局取消隋唐以来宫廷教育中设置的按摩科,但按摩的发展也非常令人瞩目。宋代名医庞安时应用按摩手法催产,这是世界上首例按摩手法助产的病例;宋《圣济总录》记载了治疗目病的手法,开创了按摩治疗眼科疾病的先河;《太平圣惠方》中有六首治疗眼疾的摩顶膏,为最早记载膏摩治疗眼病的文献。医师同时非常重视按摩手法的分析,对按摩手法、作用与导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总结了按摩的作用机制,提高了人们对按摩治疗作用的认识。金人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运用导引按摩,以发汗解表。宋元时期按摩虽不及晋唐兴盛,但在养生保健中得一以广泛应用,为当时文人道家所推崇,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五、明清时期
明代,按摩改称为推拿。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之一,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专著纷纷问世,如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周于藩的《小儿推拿秘诀》等,在理论和手法上都有新的发挥。 清朝,虽然太医院撤销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弹推拿、保健按摩等都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六、民国时期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国民党政府推崇西医,企图取缔中医,加之战乱频繁,使这一时期落为按摩史上最低潮时期。但这一行之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仍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和流传,并且出现了一些名医和按摩名著。如女中医马玉书用歌赋形式将难解的推拿手法编写成《推拿捷径》一书,曹泽普的《按摩术实用指南》、杨华亭的《华氏按摩术》等,在当时都颇具影响。
七、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按摩术枯木逢春,蓬勃发展,195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十年动乱时期,按摩事业又遭到极度破坏,全国唯一的推拿学校被关闭,专业队伍受到严重摧残,学术活动全部停止。改革开放后,按摩业得到很大发展,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列入推拿专业,并开展了对推拿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各医疗、康复(保健)机构普遍成立了推拿(按摩)科,逐渐形成了推拿教学、临床、科研的完整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推拿专业人才;同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发掘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的推拿专著与文献,发表了相当数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还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学术交流非常活跃。按摩范围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疑难杂症。现在全世界都注视着按摩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许多外国人与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取经,相信不久的将来,富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按摩术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地推广和发展。P11-13
按摩是我国中医的瑰宝,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它既能治病,又能防病。既可单独运用,又可与其他疗法并用,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渴望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疗法,因此,古老的按摩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以其诸多优势成为人们治病与保健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发挥按摩治病、保健的优势,指导从业者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满足众多按摩爱好者的学习需求,本着普及、实用的原则,我们组织具有丰富保健按摩实践和辅导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部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希望对保健按摩行业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保健按摩爱好者和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家保健按摩师技能标准,按照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合理组织内容,适合于初、中、高各等级的保健按摩从业人员以及保健按摩爱好者学习使用。本参考书在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浓缩精炼,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全书初稿在一年前完成,结合我们一年来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经验,本次出版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增补,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其间,得到金鲁明教授、徐传庚副教授悉心的指导以及诸多热心读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水平有限,书稿虽经多次整理审修,仍不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同道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吕美珍
2009年3月于山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