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踪迹,其深邃,其厚重,虽常让人们掩卷幽叹,却也能让人们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书重点对皇权制度下的皇位继承制、后宫制度、宦官制度、外戚制度、科举制度、刑罚制度、婚姻制度等中国人应该了解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编辑和归纳,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消亡,以方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皇权制度。
学海无涯,生命有限,本书将为您获取历史常识提供一个便捷途径。这是一本浓缩知识精粹的储备书,也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相信有它在您的枕边,会为您的生活增添一分别样的味道。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撷取了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片段,以一种全新的思维进行重组,在重现中国重要历史事实的同时,还力求提供给读者一种审读历史的工具。本书在编选的时候对皇权、后宫、宦官等众所周知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让大家在了解历史常识的同时,也能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透视。另外,本书在内容上还重点对皇权制度下的皇位继承制、后宫制度、宦官制度、外戚制度、科举制度、刑罚制度、婚姻制度等中国人应该了解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编辑和归纳,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消亡,以方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皇权制度。本书还选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以飨读者。
第三章 宫门之变
诛杀诸吕,周勃安刘
汉高祖死后,他的八个儿子几年之中竟被其结发妻子吕后杀了三个!吕后专权,引起了一些功臣的强烈不满,刘氏家族中的一些人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忠于汉室的功臣们开始暗中串联。周勃过生日的时候,陈平送重金为他祝寿,酒席间透漏心曲,周勃也正在为吕氏擅权深深忧虑,二人一拍即合,立誓救刘。他们又暗中联络朱虚候刘章、颍阴候灌婴、御史大夫曹窑(已故丞相曹参之子)等人,准备伺机动手。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倒了。她怕自己死后吕家的人倒霉,告诫两个侄儿说:“高祖生前曾和大臣们相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咱们吕家的人封了王,大臣们一定不服气。我死了以后,皇帝年幼,大臣们恐怕会发动叛乱。你们一定要抓住兵权,守卫皇宫,也不必为我送葬,以防遭人暗算!”吕后病死未央宫后,遗诏令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皇后。到出葬那天,吕产、吕禄两人遵从吕后遗嘱,谁也没去送葬。他们率军保卫宫廷,巡逻京师,一刻也不放松,暗地里却加紧谋划,密谋篡夺刘姓天下,只是畏惧周勃、灌婴等功臣宿将俱在,一时未敢发动。
高祖长孙刘襄汉闻风后,发布檄文,号召四方。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长安城内,吕产、吕禄控制南、北两军,执掌朝廷大权,并且大量起用吕家的人,排挤朝廷上的大臣,准备全面篡夺汉家天下。周勃、陈平见事情紧迫,只好冒险行事。他们密召掌管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令他手持符节假传诏命,使周勃进入北军营门,接管兵权。周勃手持将印进入军门,立即下命令说:“如今吕氏专权,阴谋作乱。我奉命讨逆,接掌北军。诸军将士,愿拥吕氏者右袒(袒露右臂),愿拥刘氏者左袒(袒露左臂),悉听尊便,本帅决不相强!”将士们本来就不满吕家篡权的行为,如今听到周勃的命令,都撕掉了左边的袖子,表示愿意维护刘家的天下。这样,周勃顺利接掌了北军。
周勃、陈平等人杀光了吕后娘家人后,便召集群臣讨论善后办法。周勃、陈平依从众议,秘密派人前往代地,迎立代王刘恒入京,尊其为天子,是为汉文帝。当夜,曾经被吕后家族控制的小皇帝——少帝(传言不是刘姓子孙)暴死在少府署中,同时被杀的还有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三人。这或许是周勃、陈平等人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之举。可怜这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就这样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做一回事儿。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汉武帝有六个儿子,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经常夸耀刘弗陵像自己,甚至打算废了太子刘据,改立刘弗陵为太子。
当时,京城巫蛊之术十分盛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制作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诅咒。据说,这样诅咒下去,就可以让对方遭殃,自己得福。
这种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那些怨恨皇帝、皇后和其他人的美人、宫女,也纷纷埋藏木头人,偷偷地诅咒起来。武帝对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在这场惨案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卫皇后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被汉武帝斩杀了。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木头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屋里屋外都给掘遍了,都没找到一块木头。
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窜里挖掘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刘据见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亲自到甘泉宫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而江充害怕刘据向汉武帝揭穿自己的阴谋,赶紧派人拦住刘据的车马,说什么也不放他走。刘据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让一个心腹装扮成汉武帝派来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监押起来。刘据指着江充骂道:“你这个奸臣,现在还想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吗?”说完,刘据就借口江充谋反,将他斩首示众。
太子刘据为预防不测,急忙派人通报给卫皇后,调集军队来保卫皇宫。而这时,宦官苏文等人逃了出去,报告汉武帝说是太子刘据起兵造反。汉武帝信以为真,马上下了一道诏书,下令捉拿太子。事到临头,刘据只好打开武库,把京城里的囚犯武装起来,抵抗前来镇压“造反”的军队,并想调集胡人军团与北军,结果胡人军团被汉武帝调集镇压太子“叛乱”,北军监护使者任安受了太子的印后闭门不出,太子向城里的文武百官宣布:“皇上在甘泉宫养病,有奸臣起来作乱。”这样一来,弄得城里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造反,就更加混乱起来。
双方在城里混战了四五天,死伤了好几万人,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污。最终,刘据被打败,只好赶紧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从南门逃出长安,最后跑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的一个老百姓家里躲藏起来。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了。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
最后,汉武帝越想越难过,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做“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做“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他永远失去了他的亲人!
P22-24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踪迹,其深邃,其厚重,虽常让人们掩卷幽叹,却也能让人们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辉煌值得我们骄傲——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令人惊叹的文化艺术……对于这些,我们每个中国人说起来都能如数家珍。但掀开这层辉煌的面纱,直视这五千年历史的纹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触目所及的已不仅仅是满眼华美,华美之间的疮痍更让我们的心灵禁不住颤抖。对于历史,我们需要的不是永奏凯歌让辉煌迷眩我们的双眼,可能更需要的是那种心灵的颤抖。是的,我们要正视历史,审视历史,在心灵的颤抖中咀嚼历史,在咀嚼中滋长出新的智慧,从而能让我们大踏步前行。这也正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
《中国人最该读的历史常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撷取了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片段,以一种全新的思维进行重组,在重现中国重要历史事实的同时,还力求提供给读者一种审读历史的工具。本书在编选的时候对皇权、后宫、宦官等众所周知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让大家在了解历史常识的同时,也能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透视。另外,本书在内容上还重点对皇权制度下的皇位继承制、后宫制度、宦官制度、外戚制度、科举制度、刑罚制度、婚姻制度等中国人应该了解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编辑和归纳,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消亡,以方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皇权制度。本书还选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以飨读者。希望编者的努力能让读者从中得到些许收获。
让我们嗅着历史的芬芳,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卖、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