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与蒋介石(纪实文学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敦德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过去式曾经握过手的。抗战胜利那年在重庆就握过手。据蒋介石在《蒋总统秘录》中记述:在重庆,毛泽东与他直接会谈、欢宴达九次之多。

毛泽东离开重庆飞回延安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内战打了起来。毛泽东与蒋介石从此以后,没有能够再见面。

这部书讲述的,就是国共这两大巨头在重庆分手后,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内容推荐

这部纪实文学用流行的笔法,勾勒出1949年之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逃到孤岛上的蒋介石之间的数次交锋,有上层决策的内幕,也有影响历史进程的小的关节点,有斗智斗勇的浴血苦战,也有惟妙惟肖的秘密接触。

同时,作家把这两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不同影响的人物放到整个世界格局中去描绘,更显得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发人深省的意义。

目录

引子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抗战胜利的重庆握手之

后,在中国大地上还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

决战

1 蒋介石从剿“匪”变成被剿,乘轿子退上军舰

,选台湾另起炉灶

2 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夭折,毛泽东要一边倒,并

考虑渡海作战解放台湾

3 蒋介石飞去部署死守福州,说:台湾是头颅,

福建是手足

4 毛泽东让叶飞兵团提早入闽。蒋介石为劝汤恩

伯中秋节夜渡台湾海峡

5 木船越海攻厦门大捷未能使胜利者引出教训。

蒋介石急调主将胡琏守金门

6 兵败金门,使叶飞将军清醒地说:要是仅仅靠

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

7 毛泽东在与斯大林会谈的同时,在莫斯科郊区

的别墅里部署进攻海南岛

8 杜鲁门、斯大林、毛泽东及蒋介石四大巨头在

一九五○年新年前后陷入了历史的怪圈

9 韩先楚将军的木船重创钢甲旗舰。林彪五万部

件乘三百五十条木船强渡海峡抢滩攻上海南岛

10 蒋介石宣布重新担任总统后,国民党进入历

史上空前未有的最危险的时期

11 蒋介石要用陈仪的头镇压人心,谁劝都挡不住。

汤恩伯只好在家设灵堂祭奠

12 蒋经国秘密派李次白到上海试探搞国共合作,

陈毅答复说:“让台湾烂下去吧!”

13 蒋介石要将其在大陆剩下的最后王牌五十二军

派往朝鲜参战,被杜鲁门所拒绝

14 杜鲁门希望麦克阿瑟不要使美国同毛泽东打

仗,还要搞清楚麦氏向蒋介石许了什么愿

15 斯大林临阵退缩时,毛泽东最终决定中国应当

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

16 蒋介石拒绝看中央党部文件,拒不出席中常委

会。陈立夫终于被逐出台湾

17 毛泽东望着居室里那张巨幅朝鲜地图,等候着

彭德怀自朝鲜一个叫大榆洞山沟里发来的电报

18 胡宗南化名秦东昌,去大陈岛打游击,挂了个

虚有其名的浙江省政府主席

19 叶飞没有听苏联顾问的,用独特的摩托化机动

部队挫败了胡琏的立体式进攻

20 新中国的代表与美国在日内瓦的接触,使倔强

的蒋介石作出让步满足美方的要求,以尽快签

订共同防御条约

21 毛泽东考虑台湾问题。张爱萍按兵不动,福建

炮轰金门西方认为出现“台海危机”

22 杜勒斯策划的“神谕”方案,遭到了周恩来与

蒋介石基本立场惊人一致的强烈反对

23 毛泽东用兵一江山岛,是告诉蒋介石,我们想

打就打,别以为签了美蒋条约就有了万灵符

24 蒋介石派密使宋宜山到大陆摸底,看了宋的报

告大为恼火:刚半个月就被赤化了

25 当金门已被海陆空三军封锁起来而唾手可得

时,毛泽东停止炮击的决策使海内外大惑不解

26 领海出现美蒋混编舰队,打不打?毛泽东说:照

打不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美舰开火,不

准还击

27 艾森豪威尔下令在台湾海峡显示实力时,不仅

让共产党猜不透,也让蒋介石猜不透

28 毛泽东愿意提供补给,帮助国民党固守金门。蒋

介石不准手下再跟美国人把共产党骂成侵略者

29 毛泽东派专机送章士钊去香港促进国共和谈,

成为一个向台湾发出的强大和谈信号,轰动了

香港

30 毛泽东与蒋介石尚未最后实现握手而去矣,如

今民间百姓的握手已经司空见惯,高层的握手

还会遥远吗?

参考资料及书籍目录

试读章节

好些史家认为,蒋介石统治最巅峰的日子,就是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前夕追剿红军的时候。红军由蒋介石围剿前的三十万之众,至长征到达陕北时已锐减为不足三万人。在围追堵截被他称为“匪”的红军的同时,他在政治上以分化瓦解收买的惯用手法,对付国民党内使他极为头疼的各个派系。他将南粤王陈济棠的部下余汉谋和陈济棠的空军拉了过来,很快地解决了桂系发动的“两广事变”,并迫使他在中央的政敌汪精卫出国。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他在洛阳祝五十大寿,在全国大搞“祝寿献礼”,要各地捐献飞机、捐献学校,还到处修建“中正堂”、“介寿堂”等。此时,他真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派张群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进行多次接触,让驻东京的许世英大使和日有田外相商谈;在这同时,他调集了陈诚、钱大钧、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蒋作宾、蒋鼎文等一大批高级军政人员,云集西安古城,调遣了大部队围聚陕北,计有他的嫡系与精锐部队二百六十个团约三十多万大军,扩大了飞机场,集中了一百多架从意大利新购进的作战飞机,准备对红军全面进攻。他认为这是对红军进行的第六次围剿,也是最后一次围剿;他满以为经他亲自督师,顶多只需一个月的时间,朱毛红军将俯首就歼,到年终他可以班师凯旋了。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安内”功业可以圆满完成了。

事与愿违。一直使他至死仍耿痛在心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破坏了他眼看就要完成的剿共大业。致使抗战大局形成后,红军不但得以生存下来,还藉以发展;他就常说,“中共借国难以自大”。至抗战胜利前后,他更是怨恨作为盟友的美国人,竟然听信中共的蛊惑,对他施加压力,要他与中共组成联合政府。他与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秋是在重庆握过手,但是俩人到底坐不到一起。这场内战就不可避免了。他发动了内战,他失败了,迫不得已宣布第三次“下野”。

蒋介石回到奉化蛰居于溪口高妙台山间的别墅里,并非他自己宣布的“不视事,不理政”。下野之前,他已经委派亲信俞济时在溪口布置了警卫部队和安置了通讯网络。俞建立了电台七座,供蒋随意指挥。蒋虽下野,仍然是国民党总裁,掌握着实际的权力。李宗仁名为代总统,实际上是一具傀儡,要不到钱,调不动兵,命令根本行不通。李宗仁曾经为表示开明下令台湾省主席陈诚立即释放关押在台的张学良,并指派了程思远赴台督办,但陈诚拒不执行,以“不知张关在何处”为藉口推脱敷衍了事。

蒋经国回忆父亲当年之所以决定引退,是考虑到下面三个因素:“甲,党政军积重难返,非退无法彻底整顿与改造;乙,打破半死不活之环境;丙,另起炉灶,重定基础。”

蒋介石所谓“另起炉灶,重定基础”,他看中了台湾,作为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最后据点。台湾与大陆,相隔了一个海峡,这中国第一大岛四面环海,易守难攻,使国民党尚未受到损失的海空军能够据此发挥优势;台湾处于西太平洋交通要道,很容易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联络,以获得外援;而且,在抗战胜利后,与大陆相比,台湾相对安定,内战战火尚未燃及。因而,蒋下野前,审衡时局,虽然还想立足华东,稳定西南,再图中原,但他亦自知困难太大,且西南是桂系老家,即令保住了,桂系恐亦未必肯于听命。

他把目光放在了台湾。下野前夕他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任命陈诚接替魏道明担任台湾省主席,蒋经国接替丘念台担任台湾省党部主委。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六日,又加委令陈诚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蒋经国虽被命为台湾省党部主委,但并未去赴任,在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的日子里,蒋经国感到事关危亡,须形影不离,随侍蒋介石左右。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23: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