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书画学习创作中的心得感悟,关注和思考了书画界的种种现象。内容丰富,批评直率,观点鲜明。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碑帖图片及作者书画作品。
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为该书题写书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书心得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李优良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书画学习创作中的心得感悟,关注和思考了书画界的种种现象。内容丰富,批评直率,观点鲜明。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碑帖图片及作者书画作品。 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为该书题写书名。 内容推荐 本书可称为“点评式的著作”,因为它大都是提纲挈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点睛”学习要点,谈论或介绍与书法绘画有关的种种话题。这些点评式的言论中,包含了作者对书画界种种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有书法的学习、传统的继承、现状的评述、关于书法的知识与趣闻,对当代名家书风和思想的弘扬和对当下不良现象的批评等,内容丰富,批评直率,观点鲜明。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碑帖图片及作者书画作品,具有参考与收藏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学书心得 一、临与摹 二、学书妙途 三、学书步骤 四、艺术的丑与俗 五、学书当择笔墨 六、书法不是杂技 七、书法的标准 八、汉字是书法的艺术符号 九、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十、书法简要 十一、书画同源 十二、书法创作的软、硬伤 十三、任何艺术都是多种艺术综合 十四、书画题款的重要性 十五、字画名人与名人字画 十六、无知而无畏 十七、书法欣赏的角度 十八、自欺欺人 十九、艺术创作功夫和水平不成正比 二 十、书法字典与字汇 二十一、学近原迹 二十二、博学精一 二十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十四、学有所长,自有所取 二十五、繁简字书写一定要准确 二十六、临帖要领 二十七、艺术家的前后与左右 二十八、现代书法与新文人画 二十九、有容不为大 三 十、因有内涵而美 三十一、赏心悦目 三十二、认清途径,路正功深 三十三、传统非正统 三十四、继承与开拓 三十五、说说漫画 三十六、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刻板写照 三十七、名片、名骗乎 三十八、别拿书法不当回事 三十九、班门弄斧 四 十、评论不分彼此 四十一、艺术当为社会服务 四十二、以情于画、艺自动人 四十三、书画家首先是文人 四十四、我说国画 四十五、答记者问 四十六、书法的审美 四十七、艺术的属性 四十八、艺术家的“三养” 四十九、吹漏了,别人都烦了 五 十、由原生态歌唱想起的艺术的民间性 五十一、幽默与谦虚 五十二、碑与帖的临习 五十三、思考比练习重要 五十四、学书要用头脑 五十五、与事实基础相吻合的理论才能有效 五十六、研究创作规律 五十七、书法是留给后人的文化遗存 五十八、书法从孩子抓起 五十九、书法的雅与俗 六十、临帖与创作的问题 六十一、神来之笔,不是胸有成竹 六十二、别人不喜欢,就让他仍掉 六十三、辩证的去学习 六十四、笔法谈 六十五、补题画款 六十六、题与书 六十七、说说永字八法 六十八、傅山的“四宁四毋” 六十九、王羲之《兰亭序》何以天下第一 七 十、书画家与吉尼斯纪录 七十一、草书创作的几个要素 七十二、说说书法的金石之气 七十三、中国书法中的“三大行书” 七十四、重书亦重人 第二部分:知识趣闻 七十五、汉字史话 七十六、张坚与甲骨文 七十七、甲骨四堂 七十八、甲骨闲话 七十九、说比忆好 八十、张作霖手“黑” 八十一、《芥子园画传》的由来 八十二、《三希堂法帖》的由来 八十三、纸的起源 八十四、中国四大名笔 八十五、当代书画家斋号趣谈 八十六、毛笔溯源 八十七、说宣纸 八十八、中国古墨溯源 八十九、中国四大名砚 九十、国画常见的形式 九十一、妙联趣话 九十二、砚之史话 九十三、中国三大篆刻印料 九十四、中国画的四大种类 九十五、妙趣横生的扇文化 九十六、哪些字画最具收藏潜力 九十七、浅谈中国印章艺术 九十八、中国书画题跋中的时令称谓 九十九、书法伴我人生路 一零零、家乡名胜——千唐志斋 一零一、欧阳中石先生的“四不” 一零二、举办书展学书之途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临与摹 时常有学习书法的人谈到临摹,往往认为其大都是练习写字基本的一种方法而已,其实真正书法学爿中临与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临是把帖置于案头、眼前,看着帖卜的字去写,其分背临和面临两种;摹是把薄的白纸覆在字帖上,写下面帖上的字,此种方法等同丁古人的描银铢,即现代学生的描红。 二、学书妙途 学习书法并非高深难事也,也非有绝慧天赋,其有此兴趣,功到自然成矣,书法家李铎先生总结学书有八字不可或缺,一曰兴趣、二曰勤奋、三曰悟性、四曰途径。兴趣者,行之动力,勤奋者,勤能补拙,悟性理解领悟,途径则为方法,路径也,此之八字学书之妙途也。 三、学书步骤 书法入门,楷书为先。以楷书练习毛笔的使用技巧,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熟练笔墨与宣纸的使用。以形成最基本的书法所具备的笔画、笔法和笔墨功底,从而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笔墨及线条,其首先以颜体入手,以求字的方整,笔力的沉厚,间架的和谐;柳体仅次,以求字的挺拔骨气,使其在前方整的基础上求得楷书毛画的筋骨所在;欧体为三,在前二者掌握汉字结构和谐与笔画筋骨俊秀的基础上,取其欧体的严谨和险绝,以求其势,平中有险,险中取势。最后取法赵孟頫之赵书,取其静中有动,线条流畅,笔墨自如,从而是楷书端庄和隽秀,以趋向行草过渡。 四、艺术的丑与俗 艺术惧俗,故清代书家傅山曾有一语:“宁要千般丑,不要半点俗”。何谓俗?“由熟而熟为俗也,俗是大众所为,流于形式,少有生机重复者也”。何谓雅?即“由熟而后生,则为雅,雅为清高之意,雅者不粗俗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熟,高于生活的俗,形成其本身美的思想的意境,而书法家傅山先生的丑与俗的概念,且不可简单的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丑,而他所说的“丑”即为“大丑”,是在深厚娴熟的基本功上更进一步的升华,他的丑是熟而后生的丑,且不可认为是世俗的丑。如果不服请君看一下傅山先生及郑板桥先生的楷书,其清秀典雅,可见一斑。 五、学书当择笔墨 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墨”。此语流传千年,以致于学习书法者不择笔墨,其本质是好的,但却误解其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一件事情,与它所需的丁具将起到很火的作用。书法创作,毛笔不好用,不可能写出好字来,用熟宣肯定写不出生宣的效果。写楷书用“兰竹”,写小楷用“紫毫”,写行书“用羊毫或兼毫”,写草书则用“长锋”狼毫,如不是其法,则很难达到其书体本身所蕴含的书写艺术效果。善书者不择笔墨。什么是“善书”,善是上善之意,即为有上乘技能书法之人,即为上乘书写者,当然可以不择笔墨,随手挥洒,信手拈来,否则何为“善书”,而我们一般初学者,还是要有一定的选择,当然不是刻意的选择,用适合所需的基本要求去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精良上乘的工具,必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六、书法不是杂技 记得几年前我到湖南常德出差,闲暇之余与当地书法界的朋友切磋书艺,后来一当地书协的领导,邀我去参观什么蛇书展,也可能我是京城来的缘故,力邀我前往,盛情难却,前往一睹,只见一表演者双手抓着。条绿色的大蛇不停地表演,而后用蛇头蘸墨在纸上乱写一番,先不说写的如何,单就这种行为足以让人毛骨悚然,这种形式更准确一点叫表演,或者叫杂耍,再看写出来的这字,简直不堪入目,更别说称之为书法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这种表演简直是对书法的一种亵渎和侮辱。时下我又看到一家媒体报道一“书家”的勺书作品并附卜其创作时的照片,报社编辑与记者的无知被糊弄的让人可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们不能以传媒的眼球效应和公众的猎奇心理而失去文化的严肃性和艺术的创作的基本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七、书法的标准 书法也,书写的方法,其书写的前提是汉字,其书写的过程是一种创作的方法和笔墨的表现形式。区别于书法与其他艺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既定的形式来表现汉字的书写艺术。用汉字的线条结构达到一种黑与白、点与线的造型艺术形式。不失去汉字的可识性,不破坏其结字的规律。具有毛笔书法线条的质感、力感、韵感等均为书法之范畴。如果脱离了汉字的造型和音、义及文化属性,也就不能称之为书法了,因为他只有法而没有书r。 八、汉字是书法的艺术符号 书法是书法家所要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和载体,而汉字则是书法艺术承载信启、符号而已。其最基础的构成元素,是点横竖撇和汉字结构基本原理和构成,而深层次的是汉字书法形式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涵养、审美格调,表达内容。因此汉字在书法艺术中不仅是简单的表音表:苣的文字符号,而是艺术家对艺术感悟和理解尽而发挥的承载。书法艺术创作同样是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书写技艺的交汇,我们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传世之作中可以看到艺术作品中那种情感的一种自然宣泄。 九、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 两年前,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的功用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理念,即“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赋以生机”,但是最近他义把后面四个字作了修改,改为“切实如需”。他是这样解释的:“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考虑时间的范畴,离开时间一切都无法存在。有一次我在巾南海的瀛台看到乾隆书写的‘对时育物’四个字,很受启发。这里的‘时’应指四季之时,说的是一年的轮回问题。但是引申开来是一个时代的问题。那么把这个‘时’字用在对书法的要求上,反映的问题就更深一些。文化需要载道,随时都有道。写字不仅仅是把字写出来、写好,更重要的在于它是载道的时、载道的文。书法作为一门学科就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发展,以时代之所需,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十、书法简要 学习书法,把楷书当成行书去写,以求静中有动。把行书当成楷书去写,以求动中有稳。隶书则用拔镫法用快慢兼之。以有情趣干笔画之中,草书并非完全是潦草轻率之意,而是结字线条,言简意赅,用笔灵动多变,达到变化多端而挥洒自如,以至心手两畅。 …… P9-12 序言 为书画集子作序,实在不是我所能胜任的。我不会画画,字也写得不好,对书画更没做过研究,对它自然就缺少话语权。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书画家从来就只有欣赏的份儿,欣赏他们的成就,更欣赏他们的精神。 李优良是我的朋友,书法创作又有不俗的成绩,学书过程更有值得称道的精神,读过本书书稿,觉得写点感想也是有话可说。一位靠悟性和勤奋,书法日渐成熟,并取得成功的年轻人,其刻苦精神让我心存敬意。 他不是靠家学起步的人,父亲是个普通教师,在书法上没有对他施加过什么影响。只是一个偶然机会,在外祖父家的一个柜子顶上,发现一个破旧的纸盒子,内藏五幅书法作品——孔子第57代传人孔令贻的书法。一种天然的悟性,使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密切关注村里的对联,到处观摩荒冢断碑、园林题刻,刻苦练习写字。没钱买字帖就向人借,没钱买纸就捡废纸写,甚至在水泥地上练习……就靠这种功夫,他的书法赢得了乡里人的认可,书写春联成了他每年春节的营生。悟性加勤奋,更加上故乡洛阳的浓厚文化氛围,使李优良与书法结下了割不断的情结。大学毕业以后,他又拜识了许多书法名家,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教益。 约略知道他的点点经历,便明白他的成绩来之不易。他练了右笔书法,又练左笔书法,并都写出了特色。这并非对书法艺术及其学问浅尝辄止之人所能做到的。现在,在总结多年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他又完成了这部书稿——一部对书画艺术及其现象的点评式的著作。看得出,他又在向另一个层次攀登了。 书法的爱好者,在我国所有艺术门类的爱好者中,论人数怕是数一数二的,但能够脱颖而出有所成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者,并不是很多。人人都想成为书法家,除了悟性这一点不是谁都具备之外,功夫下得不够是重要原因。书法史上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苦练而成的。东汉的张芝,几天练秃一支笔,每天洗毛笔,染黑了后院的整塘池水。东晋的王羲之,每天走路时用手指在身上写字,常把衣服写破。他儿子王献之学写字,写了几年功夫用了3大缸水,才学到父亲的点滴书风,“惟有一点似羲之”。史家记录的这些带有劝世意味的传说,都在说明书法家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所得。 时下,在书法爱好者这个广大群体中,时有浮躁之风泛起。或急于成名,或渴望发财,于是走旁门左道,用奇术怪招,制造离奇“书法”,美其名曰“创新”;更有一些不地道者,造假行骗,欺世盗名,浑水摸鱼,获取暴利。此风不仅在书法爱好者中存在,书法界里业内人也有利欲熏心者混迹其中。究其原委,盖因为利所驱,又不肯花时间,费力气,沉下心来,狠下苦功夫,于是图省事,走捷径。此风既有违书家传统,也有悖时代精神。不思进取和不劳而获,是必须克服和抵制的不良行为。 有人把“左笔书”也列为浮躁现象之一,如此笼统归类似有不妥。“左笔书”在书法史上其实不乏其人,它也有其自身的传统。在当代,因右臂有疾改用左笔的,多有成功者。费新我就是一例。双臂健全而主攻左笔并取得成就者,人数也很不少。看它是否属于浮躁,要看它是否出于跟风,作者是否把它当作艺术活动,是否下功夫进行创作。哗众取宠和艺术创作,读者是区别得出来的。李优良因一次意外,右臂受伤,三月不听使唤,于是试练左笔,又是悟性加勤奋,他又有所成就,可谓因祸得福。他显然与浮躁无关。 我把本书称为“点评式的著作”,因为它大都是提纲挈领,谈论或介绍与书法有关的种种话题,讲了观点,没有怎么展开。在这些点评式的言论中,可看出作者对书坛种种的关注。其中有谈书法的学习、传统的继承、现状的评述,有对当代名家书风和思想的弘扬,有对当下不良现象的批评,等等,内容颇为丰富。笔到之处,批评是直率的,观点也是鲜明的。细细品味,多有给人启发处。可惜的是,许多话说得过于简约,作为一本书,完全可以放得开一些,道理谈得透一些。不过,以他勤奋的个性,想必不会就此刹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作者会贡献出第二或第三本著作来。我深信如此,我也期待着。 郑荣来 2008年6月18日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后记 这本书稿的小样完成时,我还不知道这书该取什么名字。欧阳中石老师在逐一看过文稿之后,欣然挥毫为拙作题名“学书心得”。先生的意思我很明白,学为学习、学术。书,是书法,书写。前者为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问题;而后者则为形式技法。既然学在前书在后,也就是先要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学科纳入文化的范筹,再说写字的技法,所以我认为这是先生对我提出的基本要求。“心得”则是我在多年临池学习中的点滴领悟与体会。那么其巾的心,亦是我与书法多年相伴的心灵感受与情感寄托,同时提醒我不为传统而墨守成规,这里的“心”字亦有新旧的新。因为社会的任何形态与意识都要附合时代发展所需,也是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如果赶不上时代的脚步,必然被时代所抛弃,所以我时刻小敢忘记欧阳中石老帅的教诲“切时如需”。认真学习,随着时代脉搏前进,进取勤奋必有所得,就如这本书的诞生一样,水到而渠成。 其实这本无意成书的书稿,是我多年来在书画学习临池创作中的点滴杂记的一些浅识寡见而已,虽水平不高,可能有失偏颇,但毕竟都是我自己写的,弃之多少有些可惜,且大都在媒体上发表过。其中一些短句小文是我在当编辑时所撰。当时的想法是用非专业的术语为读者介绍有关书画的学习与鉴赏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因简明扼要、具有可读性、趣味性颇受读者欢迎,后来索性我又开辟一个专栏“书斋撷趣”,每周撰写·篇文章,此栏曰开办以米被各火媒体转载,经常有读者打来电话,希望能看到该栏目刊发更多内容。栏目开办之时,领导及同事都提醒过我,要保留栏目刊发的内容,编辑整理就可以出一本书了,这也是你的著作。我当时没有在意。直到我受聘为大学兼职教授为学生讲课时,我才又从网上找到发过的这些文章,学生们都一致要求我汇总成书,又加上书画界的同仁和朋友也都一致撺掇。我才把过去的写的发的这些东西整理到一起,又加上我新近写的一些内容,于是就成了这部书稿。书中的内容也都是我多年来从很多位教导及饽画家交流学习巾所得,是他们的学识现解、人格精神、治学思想,牛成了我笔下的这些文字,也使我通过这些文字在学习与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是书画让我更加贴近社会,以一个学生的态度观察学习和思考研究,使自已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足书画让我遥望中围历史文化的浩瀚星空,让我知道什么足历史的坐标,什么是人性的光辉,让我知道是那些历史星空中的文化巨匠,成就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与辉煌,是他们点亮人类智慧的明灯,她让我们仰望、让我们敬畏,激励我们进取,让我们知道差距看到希望。这本书亦是我多年来的总结与回顾,把我学习临池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与共勉,当然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向大家求教,也是我的初衷。如果能从我的这些文字中给你一点借鉴、一点帮助和启发的话,我便感到莫大欣慰。 记得朋友说过,一个人的成功要有三心:一是上进心,二为平常心,三为感恩心,这三心中前二者为个人自身的原因,而感恩心的心则是对公众、对社会的态度,是做人的根本。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散文《心存感激》发表后影响很大,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是一个个体,是社会和家庭不可分开的重要部分,所以周围的宏观环境是我们命运决定,是这一切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我庆幸我生长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她使我能享用华夏民族丰厚的人文资源,感谢生活的这个和喈繁盛年代,她让我有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生存环境;感谢我的工作单位给了我施展才能的平台,感谢领导和朋友对我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关心,你们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因为有了你们的关注和付出,才有了我的光热和能量,你们是我人生进步的阶梯和桥梁;特别感激我的父母家人,给了我生命和温暖的家,大恩不言谢。我会让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我生命的原始动力,去努力、去拼搏、去学习,以最大的成绩回报你们、回报社会。 李优良 2008年11月29日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