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决战长江/命运交响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桂恒彬//桂军晓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渡江大决战,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上演了一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活剧,谱写了人民战争埋葬蒋家王朝的命运交响曲……

内容推荐

  1949年的曙光还没有把大地完全照亮,人民就已经用小车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正规部队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军,总兵力还有204万人……

目录

曙光在前

第一章 钟山风雨

 1.策划换马 东边太阳西边雨

 2.逼宫闹尉 你方啊罢我登场

 3.改弦易辙 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二章 西柏坡寒流

 1.毛泽东审时度势

 2.蒋介石退隐故里

 3.李宗仁图谋“划江而治”

 4.宁沪代表传媒“和平诚意”

 5.逆流难挡大江东去

第三章 打过长江去

 1.刘伯承、陈毅披星戴月赶往西柏坡

 2.双清别墅新主人策划不流血的战争

 3.渡江前夕的人民解放军大休整

 4.毛泽东重托邓小平:“交给你指挥”

 5.《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6.另一路大军的特殊礼遇

第四章 破冰之旅

 1.李代总统脚踏两个“轮子”

 2.“和平将军”飞抵北平

 3.南京政府何去何从

 4.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

第五章 垂死防线

 1.凭天险蒋王朝垂死挣扎

 2.汤思伯立体防线“固若金汤”

 3.刘伯承与“小诸葛”安庆过招

 4.毛泽东电告总前委推迟渡江

第六章 鏊兵大江边

 1.百万雄师汇聚长江北岸

 2.老百姓是军队飞渡长江的翅膀

 3.先遣渡江大队搅得敌人簟木皆兵

 4.江南游击队送来秘密情报

第七章 渡江时间表

 1.和平协定簟案出炉

 2.周恩来敲定渡江时间表

 3.“划江而治”阴谋流产蒋介石发怒

第八章 等待挥师

 1.漫长雨季 总前委面对等待

 2.渡江前夕,在敌人的心脏里行动

 3.和谈彻底破裂 毛泽东、周恩来仗义留人

第九章 炮击英国舰

 1.不速之客“紫石英”号闯入三野战区

 2.陶勇下令炮击英国舰

 3.“紫石英”号逃逸长江口

第十章 突破天堑

 1.伟大壮丽的长江水面

 2.谁是“渡江第一船”

 3.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第十一章 占领总统府

 1.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

 2.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

 3.红旗插上总统府

 4.别了,司徒雷登

第十二章 决胜千里

 1.国民党军南逃节节败退

 2.陈赓兵团占领南昌

 3.苏浙皖边圈歼战,十万逃敌郎广聚歼

第十三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

 1.滕海清飞兵直下“天堂”

 2.钱塘江大桥回到人民手中

 3.人民解放军解放江浙大陆

 4.仁义之师进驻奉化溪口

第十四章 底定江汉

 1.肖劲光先行 四野主力后跟

 2.张轸举义旗 兵不血刃取三镇

 3.林总游故地 江汉摆龙门

 4.超越追击到湘赣 白军逃窜

第十五章 上海攻坚

 1.老蒋出马 策划“上海保卫战”

 2.粟裕欲解 “投鼠忌器”之难题

 3.钳击吴淞口 封锁黄浦江

 4.生死大较量 血战苏州河

 5.叶飞兵团提早入闽

 6.陈毅坐镇上海滩

尾声 风卷残云

试读章节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引退”文告,为国共和谈定了调子,是请国民对其被迫下野表示意见,希望国民支持他不下野。但蒋经国却在自己的日记里说是父亲为自己下野而暗示军民作心理上的准备。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认为蒋是在“收回两周前决定之辞职”。但到1月4日,谁也没有料到,蒋介石的坐骑却直驱李宗仁的官邸。

“德公,总统亲临府上了!”李宗仁的私人顾问甘介侯迈着急促的步子走进来。

李宗仁一愣:“谁?蒋总统?!没搞错吧?”

“总统的车子已经到了大门口,德公!”

傅厚岗,副总统官邸。由于蒋介石的御驾亲临,一时惊得府中上下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蒋介石有事找李宗仁从来是“召见”,今天却屈尊移驾实属破例。李宗仁与夫人急忙迎出,道着“不恭”,将贵宾请入客厅。

其实这是“中央系”与“桂系”两大集团的对立,这种长达20余年的抗衡随着时局的变化时紧时缓。到了抗战爆发的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已发展为势不两立、剑拔弩张的对峙。在蒋介石看来,日本人对中国的这场侵略,不但帮了共产党的忙,也“肥”了桂系。抗战八年,桂系的势力由广西延伸到鄂皖。李宗仁坐镇前方,一个台儿庄战役,名震中外。白崇禧则身为副总参谋长指挥调度全国军事。桂系的日益壮大使蒋介石一梦三惊,无奈烽火连天,抗倭用兵,蒋介石又不得不重用桂系集团的将领。日本投降后,本想消灭异己,根除隐患,但蒋介石首要的是消灭日益壮大起来的共产党。无疑,桂系是“剿共”最理想的力量,他要借用。

对付共产党,他们是一致的。

使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是,他们两大军事力量的合力,竟然没能将共产党置于死地,自己反倒跌入垂亡的命运。

抗战胜利之时,蒋介石被欢呼的人群簇拥着还都。他宣称要在3—6个月内彻底消灭共产党。他满怀自信地说:“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优势。无论就哪一方面的实力来比较,共产党绝对不能打败我们。”

遗憾的是蒋介石的预言问世不久蒋介石就开始走麦城。三年后的今天,以至于不得不做“后事”安排。

李宗仁一面殷切地应酬、寒暄,一面思忖,此次蒋介石移樽就教,大概是故意把“引退”的举动放大,做得更表面化,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和美国做一试探吧。

蒋介石很快将谈话引入主题:“德邻兄,你看现在这局面怎么办?”

一声“兄”使李宗仁想起他们还有着结拜金兰之谊。李宗仁叹了口气,直率且不无怨意地说:“以前就向总统建议过,武汉和徐州应划为一个单位,统一指挥。今日挫败的原因虽多,而最大的毛病是出在指挥不统一之上。”

“这个,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蒋介石脸上掠过一丝不悦。“匪军立刻就要到江北,你看怎么办?”

“现在我们虽然样样都站在下风,但是也只有和共产党周旋到底,走一步算一步!”

“不。”蒋介石摇了摇头,显得很果断。“如此于事无补!我看我退下,由你来主持这局面,和共产党讲和。”

其实蒋退李代之而上,到了如今已是势在必行,但由蒋介石当面亲口说出,这是第一次。李宗仁素知蒋介石的为人,忙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道:“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总统尚且不能讲和,我岂能奏效!”

蒋介石冷冷地说:“这个,德邻你担起这局面,马上就不同了。”

李宗仁仍是连连摆手拒绝。  “我看你还是出来。你的姿态一出,共产党的进攻可能和缓一下。”

蒋介石耐着心“劝说”。其实他知道面前这个政客式的人物,窃取“总统”之位的野心早已膨胀。

准确地说,李宗仁的推托一半是假,一半是真。他固然早有反蒋倒蒋取而代之之心,但此时上台他不无顾虑。其一,他摸不透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试探?还是将他推到台前应急?如果这样,他自然不做蒋介石的替死鬼。其二,李宗仁探知蒋介石有放弃大陆、经营台湾之意,真若如此,他上台还有何前途,7其三,对于与共产党和谈,他信心不足,国民党目前这个烂摊子,是要不出什么价码来的。其四,蒋介石不是怀疑他和白崇禧串通一气“逼宫”,急于篡位吗?此时他要做出姿态给蒋介石看一看。

李宗仁说:“这局面总统若是支持不了,以德邻之拙,何以补天?总统,无论如何,此事我是不能承担的。”

“我支持你。”蒋介石说,“你出来之后,共产党至少不会逼得我们这么紧。”

“未必吧。”李宗仁脸上绽出一丝苦笑。

蒋介石明白李宗仁所指。中共在1948年12月25日宣布的四十三人头等战争罪犯名单,蒋介石为首,李宗仁居二,陈诚位三,白崇禧排四……

当时蒋介石看到这个名单冷笑了一下,内心倒有几分窃喜。就在这前一天,他收到白崇禧发来的逼他下野,向共产党摇尾乞和的亥敬电。他想,共产党将国民党各派各系均列入“国人皆日可杀者”的战犯,对于桂系李、白,这不啻为一记耳光。

蒋介石冷冷地说:“我以前劝你不要竞选副总统,你不肯听。现在我不干了,遵宪法程序,便是你继任。你既是副总统,就无可推卸,不干也得干!”

“我出来,共产党一定让我无条件投降。”

“德邻,该投降就投降,为党国民众,我做你的后盾。”

两个人都在演戏,像演双簧。

蒋一面劝李上台,一面又期望他的嫡系、心腹或广大党员们大力挽留他,以便对国人和美国人表明:不是他蒋介石不愿引退,而是部下、国民、党内“同志们”不让他下台;他仍是众望所归的领袖,国人仍然支持他。所以他表面辞让、引退,甚至表示“退休”,但内心并不是果真如此。

李宗仁也想继任总统,虽表面上极力推辞,但在实质性问题上则互不相让,步步紧逼。

这些日子蒋介石真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1月5日,他召见吴忠信到官邸,向吴口述发给白崇禧的电报,电报大意是表示同意和支持白的和谈倡议。电报稿刚念完,张群又进来报告中共的反应,带来了新华社的评论和毛泽东评战犯求和的文章,气得蒋一屁股坐下来;随后又叫念毛的文章。当张群念到“蒋介石希望从白崇禧手里夺回和平攻势的发明权,并在其新的商标下继续其旧的统治……”时,蒋长叹一声,摆摆手说:“算了罢,别念了!”

1月7日,蒋介石得知杜聿明部于淮海地区已大半被歼,更泄了气,决定自动下野。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 “杜聿明部今展已大半被匪消灭,间尚有3万人自陈官庄西南突围,未知能否安全脱险,忧念无已。我前之所以不能为他人强逼下野者,为此杜部待援,我责未尽耳。”

蒋介石遂于次日下午召集孙科、张群、张治中等会商运用外交促进和谈局面,授意孙科令吴铁城外长照会美、苏、英、法4国,请其运用外交施加影响。但美国因希望蒋早日下台,予以婉拒;苏、英、法也仿效美国态度。蒋又碰了一鼻子灰。

于是蒋又于8日派张群飞汉口见白崇禧,向白说明自己的两点意见:“(一)我如果引退,对于和平究竟有无确实把握:(二)如果我引退,必须由我主动,而不接受任何方面的压力。”

……

P8-11

序言

曙光在前

渡江大决战,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上演了一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活剧,谱写了人民战争埋葬蒋家王朝的命运交响曲……

1949年的曙光还没有把大地完全照亮,人民用小车已经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长江!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正规部队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军,总兵力还有204万人,真正用于作战的部队只有146万人。这些部队,已经今非昔比,许多是新建或被歼灭又重组的,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他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后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i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水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晴朗的天空乌云难以遮挡,我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和四野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蓄势待发——“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百万雄师将最后敲响“蒋家王朝”的丧钟……

后记

《命运交响曲》系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出版了。

本系列书由中国军事科学院组织编写,其中《辽沈硝烟》由付晓斌、邢蓬宇编著;《淮海狂飙》由赵建利编著;《平津冬春》由刘晶林编著;《决战长江》由桂恒彬、桂军晓编著。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命运交响曲》系列的编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尽管编者精心组织,力争使本系列书能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及精力有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同时由于编写时间急促及一些历史原因,不能对所采用的图片逐一核实来源和原作者,为此我们深表歉意。甚望本书所涉图片的原作者见书后,在予以理解的同时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规定奉致稿酬。谢谢!

编者

2008年12月2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