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及中西方比较等方法,运用犯罪学、刑罚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学等多种理论,对非监禁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重视对西方非监禁刑、社区矫正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更注重对我国非监禁刑和社区矫正实践进行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力争用事实证明理论观点。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监禁刑概述
第一节 非监禁刑的概念
一、国外非监禁刑和与其相近的术语的考察
二、我国学者对于非监禁刑概念的使用
三、对非监禁刑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非监禁刑的基本特征
一、非监禁性
二、轻缓性
三、决定机关的特定性
四、执行的多样性
五、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第三节 非监禁刑的主要种类
一、国外有关非监禁刑的主要种类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非监禁刑的主要种类
第四节 非监禁刑的性质与地位
一、非监禁刑的性质:刑种与执行刑罚制度的结合
二、非监禁刑的地位
第五节 非监禁刑的优点及意义
一、非监禁刑与监禁刑优劣之对比
二、非监禁刑的意义
第二章 非监禁刑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非监禁刑的萌芽
一、罚金刑的产生
二、流刑的产生
三、缓刑的萌芽
四、假释的起源
第二节 非监禁刑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成熟
一、非监禁刑理论的逐渐成熟
二、非监禁刑立法与实践的逐渐成熟
第三节 非监禁刑的现代发展
一、非监禁刑现代发展的条件
二、非监禁刑现代发展状况
第三章 非监禁刑的理念:矛盾冲突中的选择
第一节 公正与效益——注重刑罚效益
一、刑罚公正:惩罚的正义
二、刑罚效益
三、非监禁刑的基本倾向:注重刑罚效益
第二节 轻缓与严苛——刑罚应当轻缓
一、19世纪以前的威吓刑论与重刑主义
二、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刑罚轻缓化趋向
三、非监禁刑是对刑罚轻缓的选择
第三节 公权与人权——人权优先
一、公权主义刑罚理念
二、人权主义刑罚理念
三、非监禁刑强调人权保护
第四章 非监禁刑在我国的发展基础及其困难
第一节 非监禁刑在我国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的刑罚目的论为非监禁刑制度的生长留下了理论空间
二、我国刑法中的刑罚个别化原则为非监禁刑制度的生长留下了制度空间
三、我国对人权保护的逐渐重视为非监禁刑的生长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
四、“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确立为我国非监禁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二节 非监禁刑在我国发展的实践基础
一、管制、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在我国的实践
二、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实践
第三节 我国非监禁刑制度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一、我国现阶段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状况阻碍非监禁刑的发展
二、“严打”刑事政策不利于非监禁刑的发展
三、我国的重刑主义传统影响非监禁刑的发展
四、社会舆论对非监禁刑适用的阻碍
五、对监禁刑预防犯罪的效果缺乏实证研究
第五章 我国非监禁刑发展与完善构想
第一节 扩大使用罚金刑
一、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罚金刑的规定与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罚金刑之建议
第二节 发挥主刑管制的作用
一、有关我国管制刑的争论与存在的不足
二、完善我国管制刑的建议
第三节 完善“第三根支柱”——缓刑
一、我国在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建议
第四节 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
一、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建议
第五节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一、我国社区矫正面临的困惑
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几点建议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