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活动,能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最广泛地感召在一起。逾百年奥运的不变梦想,就是让全世界凝聚到奥运圣火下,让奥运会成为全人类的盛会。北京奥运圣火在五大洲的传递活动,是这一伟大梦想的又一次实践与努力。火炬所到之处,人们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全人类共通的神圣情感,随着圣火火焰而跳动。本书记录了圣火在境外传递的过程及突发事件的真实的记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纪实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作者 | 新华月报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没有任何活动,能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最广泛地感召在一起。逾百年奥运的不变梦想,就是让全世界凝聚到奥运圣火下,让奥运会成为全人类的盛会。北京奥运圣火在五大洲的传递活动,是这一伟大梦想的又一次实践与努力。火炬所到之处,人们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全人类共通的神圣情感,随着圣火火焰而跳动。本书记录了圣火在境外传递的过程及突发事件的真实的记录。 内容推荐 带着“和平、友谊、进步”的梦想与荣光,北京奥运圣火经过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香港、澳门的传递,于3日在澳门结束了境外传递活动。 从4月1日开始的圣火“和谐之旅”,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感召力。在奥运圣火的辉映下,火炬接力活动成为途经城市民众的盛大节日,成为全球华人的爱国聚会,也是一次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圣火的“和谐之旅”,也在境外传递活动中遭受到干扰、破坏。但这些不和谐音始终未能改变奥运圣火“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主旋律。火炬全球传递,在全球扬播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人类的共同梦想,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本书记录了圣火在境外传递的过程及突发事件,藏独分子、法轮功分子,以及少数不法分子的“闹场”……都在这里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目录 引言 纪实篇 3月24日 点火仪式(奥林匹亚) 北京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 3月24日-29日 希腊传递 希腊人民祝北京奥运会成功 3月30日 圣火交接仪式(雅典) 希腊放心将圣火交给北京 3月31日 圣火抵达北京欢迎仪式 北京喜迎圣火到来 4月2日 阿拉木图 圣火燃情阿拉木图 4月3日 伊斯坦布尔 “样云”跨欧亚 圣火耀伊城 4月5日 圣彼得堡 “祥云”映照圣彼得堡 4月6日 伦敦 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 4月7日 巴黎 火炬接力排除“藏独”分子干扰 4乒19日 旧金山 五万华人护卫圣火 4月11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球星点亮圣火传递 4月13日 达累斯萨拉姆 坦桑尼亚人民给北京加油 4月15日 马斯喀特 “祥云”飘舞海上丝路 4月16日 伊斯兰堡 高规格迎接奥运圣火 4月17日 新德里 新德里火炬传递非常成功 4月19日 曼谷 上万泰国民众喜迎圣火 4月21日 吉隆坡 圣火登顶吉隆坡塔 4月22日 雅加达 奥运圣火把我们连结在一起 4月24日 堪培拉 堪培拉渲染在节日喜庆中 4月26日 长野 长野成功传圣火 4月27日 首尔 首尔,激情22公里 4月28日 平壤 奥运圣火首次来到朝鲜 4月29日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很多年没有这样热闹过 5月2日 中国香港 香港万众欢腾传圣火 5月3日 中国澳门 澳门喜迎首次奥运圣火传递 评论篇 傅莹:火炬伦敦传递后的思考 郑若麟:法因媒体何来对中国的深度敌意 陈冲:奥运是友谊桥不是政治场 闹剧挡不住圣火的辉煌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向萨马兰奇们致敬 卡弗蒂的阴暗心理 中国繁荣将最终纠正偏见 中国越强,刺耳声越多 中国人要学会在挨骂中发展 结语 附录 火炬、圣火盆、火炬手 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图形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一刻 奥运故乡圣火燃起 3月24日,希腊古奥林匹亚运动场,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总理卡拉曼利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希腊奥委会主席克里亚库,奥林匹亚市市长艾东尼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等出席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 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发祥地,丘陵环抱的古奥林匹亚遗址恢弘壮观。 当地时间上午11时5分(北京时间17时5分),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开始。奥林匹亚市市长艾东尼斯、希腊奥委会主席克里亚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分别致辞。之后,希腊奥委会主席克里亚库把圣火纪念盒赠送给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 11时43分,赫拉神庙遗址,最高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举起手中的取火火炬,对准祭坛前的凹面镜聚光盆,阳光在聚光盆上聚焦,火炬燃起。火种被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种罐中。众女祭司保护着火种罐离开赫拉神庙遗址,走向古奥林匹亚运动场。 之后,最高女祭司用火种罐的圣火引燃了引火火炬。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第一棒火炬手、希腊跆拳道运动员、雅典奥运会跆拳道80公斤级比赛银牌获得者亚历山大。尼克拉泽斯身着红白两色的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服,手举“祥云”火炬缓步跑来。最高女祭司用引火火炬点燃尼克拉泽斯手中的“祥云”火炬,并把一枝橄榄枝交给尼克拉泽斯。尼克拉泽斯高举火炬和橄榄枝,向全场观众致意,然后,沿着既定路线,跑出古运动场,经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纪念碑。 在奥林匹亚遗址入口处,中国游泳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女子百米蛙游金牌获得者罗雪娟接过尼克拉泽斯手中的火炬,跑向奥林匹亚市政厅。罗雪娟是北京奥运全球火炬传递第一个接过“祥云”火炬的中国人。罗雪娟之后是邓亚萍,紧接着是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 北京奥运会全球“和谐之旅”火炬传递由此启程。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首先在希腊境内进行,全程达1528公里,为期7天,途中将举行29场庆祝活动。30日下午3时,祥云火炬将抵达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泛雅典体育场。届时,这里将举行隆重仪式,希腊奥委会将圣火火种移交给北京奥组委。北京奥组委人员将乘专机护送圣火火种于3月31一日到达北京。 (人民日报记者张金江、章念生,据2008年3月2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太阳神“恩赐”短暂阳光 根据天气预报,24日奥林匹亚地区阴天并可能有小雨,而且自从18日女祭司们到达奥林匹亚开始彩排,奥林匹亚的天气也一直阴晴不定,女祭司们只在19日和22日成功采集到了火种。为此,原定24日中午12时开始的圣火采集仪式提前到11时举行。人们都为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担心。 可是,24日一大早,奥林匹亚天空晴朗、阳光明媚,人们的担心一扫而光,盛装前来的人们心情格外愉快。 而就在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结束后不到1个小时,奥林匹亚的风力开始增大,天空渐渐阴沉下来。正如娜芙普利都所说:北京的运气非常好,如果不是提前到11时开始采集仪式的话,很有可能就不能当场取到火种。当需要太阳的时候,奥林匹亚给了北京一上午的明媚。 夏季奥运史上仅有的两次天公不作美的案例,全被澳大利亚赶上,只能用前一天彩排仪式取到的火种代替。 11时43分,赫拉神庙遗址。娜芙普利都举起手中的取火火炬,对准祭坛前的凹面镜聚光盆。娜芙普利都抬头望着太阳,大声地祈祷:“太阳神,阿波罗,请将您神圣的光芒赐予北京奥运会。” 不到两分钟,一缕火苗在取火器内突然绽放,并迅速展开。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成功! 仪式结束后,娜芙普利都表示:“我太激动了,我采集到了奥运圣火。北京好运!” 娜芙普利都说:“我将火炬对准取火器时,天空有些云彩,火焰一直没有出来。当时我特别紧张。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那一分多钟,我感觉特别漫长。最终采集到圣火,我特别兴奋。”正是因为最高女祭司的坚持,才顺利取到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因为以前的最高祭司一般不会将火炬对准取火器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取火成功后,最高女祭司接过男童递过来的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早已等候多时的“第一火炬手”尼克拉泽斯,身着标有中国和希腊国旗的火炬接力运动服,手执“祥云”火炬慢跑入场。娜芙普利都来到单膝跪地的尼克拉泽斯面前,将银质火炬与“祥云”火炬对接,第一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点燃! 目送女祭司们消失在远处的山坡,尼克拉泽斯手持火炬和橄榄枝,在古竞技场绕场一周,然后一直跑向顾拜旦纪念碑,迈出了向北京传递奥运圣火的第一步。尼克拉泽斯说:“我在上届奥运会上拿了银牌,这次我想比第二成绩更好的只能是第一。” 在奥林匹亚遗址入口处,罗雪娟用尼克拉泽斯的火炬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跑向奥林匹亚市政厅。由于原定跑第三棒的希腊人身体不适未能出现,罗雪娟一人独跑两棒,直接与第四火炬手、前乒乓球名将邓亚萍进行了圣火交接。罗雪娟跑完两棒后说:“此刻我深刻感觉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和希腊古老的文明交融在圣火中。” P3-6 序言 带着“和平、友谊、进步”的梦想与荣光,北京奥运圣火经过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香港、澳门的传递,于3日在澳门结束了境外传递活动。 从4月1日开始的圣火“和谐之旅”,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感召力。在奥运圣火的辉映下,火炬接力活动成为途经城市民众的盛大节日,成为全球华人的爱国聚会,也是一次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圣火的“和谐之旅”,也在境外传递活动中遭受到干扰、破坏。但这些不和谐音始终未能改变奥运圣火“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主旋律。火炬全球传递,在全球扬播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人类的共同梦想,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没有任何活动,能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最广泛地感召在一起。逾百年奥运的不变梦想,就是让全世界凝聚到奥运圣火下,让奥运会成为全人类的盛会。 北京奥运圣火在五大洲的传递活动,是这一伟大梦想的又一次实践与努力。火炬所到之处,人们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全人类共通的神圣情感,随着圣火火焰而跳动。 在境外传递的第一站阿拉木图,20多万市民身着节日的盛装,自发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奥运圣火。在圣彼得堡,70万人涌上大街小巷,见证奥运圣火的传递。在吉隆坡传递时下起大雨,但沿途仍有成千上万的观众,许多人不顾瓢泼大雨在火炬后面跟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位市民在观看火炬传递时说:“自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阿根廷队夺冠以来,我们已经太长时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快乐了。” 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历经72年而不衰,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国际奥委会希望,那些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乃至没有进行过火炬传递的地方,也能分享奥运激情。“祥云”火炬就是承载着这样的梦想,飞向非洲东部,飞向海湾地区,一路播撒奥林匹克之光。 奥运圣火首次来到东非地区,达累斯萨拉姆的数万群众走上街头,在火炬传递的全程,火炬手后面始终跟随着长长的“尾巴”。阿拉伯国家阿曼第一次欢迎圣火来访,马斯喀特的一群孩子呼朋结伴步行6公里,赶到山里等候圣火。奥运圣火首次来到朝鲜,40万平壤市民到现场观看火炬传递,男女老少载歌载舞。 “和谐之旅”境外传递活动一幕幕热烈、温情、感人的画面,成为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理念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见证。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担任了达累斯萨拉姆站的最后一名火炬手,她说:“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这是坦桑尼亚、非洲和整个世界团结在一起的时刻。” 奥运圣火属于全世界,她让五大洲分享激情、荣耀和喜悦。 诞生于西方并主要在欧美国家举办的奥运会来到东方中国,实属不易。奥运逾百年,中国从奥运会的观望者成为参与者,并最终成为举办者,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因此,当奥运圣火带着北京与中国的荣耀在境外传递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欢迎圣火、护卫圣火。他们理性而正义的支持行动,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维护,也是对爱国激情的最好诠释。 在旧金山传递终点赫尔曼广场,五六千华人华侨从各地赶来,广场到处飘扬着五星红旗。 在新德里传递时,气温高达35摄氏度,但400多名华人华侨专程从加尔各答赶来舞狮助威。 在吉隆坡传递时,2000多名中国留学生成为“圣火护送队”。 在首尔传递时,从忠清道赶来的韩瑞大学的200多名中国留学生打出巨型横幅:“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5月2日、3日,在香港和澳门传递时,大批市民穿着印有“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等字样的红色T恤衫走上街头,让整个城市成为沸腾的“中国红”。 是的,奥运加油,中国加油。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出现第一位中国运动员的身影,那时他在船上整整颠簸了25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夺取第一枚奥运金牌,那时中国人奔走相告热泪盈眶。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在奥运舞台上曾经的窘迫,以及因为一个奥运冠军的举国狂欢,已成历史。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令全世界的华人备感骄傲和自豪。 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就是他们释放这种自豪的一次“全球接力”。正如在旧金山传递时,78岁的冯绍励老人所说:“过去有人说中国是‘东亚病夫’,现在中国能够举办奥运会,这令人自豪!” 在首尔担任火炬手的段建庄在结束火炬传递时说:“火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奥运圣火,还有中国人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希望。” 诚如斯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路点燃了海外华人的爱国激情,也一路激发了国内群众的满腔豪情。这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北京践行承诺、办好奥运的坚强后盾。 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出现了轮椅上的女火炬手金晶。她在受到“藏独”分子袭击时,用身体保护手中的火炬,结果自己多处受伤。 金晶成为令人感动和钦佩的英雄。在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过程中,少数“藏独”分子和一些反华分子的干扰和破坏,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奥林匹克精神全球传播与普惠的巨大遗憾。 在雅典,个别“藏独”分子躺在火炬传递道路上,企图阻挠火炬传递。在伦敦,先后有数名“藏独”分子试图抢走火炬、扑灭圣火、阻拦火炬传递。在新德里,也有“藏独”分子试图冲击警戒线,破坏火炬传递。在旧金山,为了火炬传递的安全而改变并缩短了传递路线…… 中欧名流会所主席德斯特姆认为,这些企图破坏火炬传递的行动是“可耻的”,这些人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法国奥委会主席亨利。塞朗杜尔也说,圣火向全世界发出了和平信号,阻挠它是对传递圣火运动员的基本自由缺乏尊重。在伦敦的火炬传递现场,英国大学生尼克认为,试图用强行干扰火炬传递表达其政治意见是完全错误的。 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国日益强盛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诞生于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奥林匹克运动来到东方文明古国,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次前所未有的交流机会。 “奥运会是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说:“主办者可以向世界展现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而奥运会参加者可以亲身体验主办国的文化,这对于增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奥林匹克文化也是如此,她不仅仅植根于西方文化,也需要东方文化的滋养,才能具有更恒久的生命力。 巴黎的中国留学生陈浩说:“奥运会应该是一座桥,让大家相互沟通;而不应该是一堵墙,让大家相互仇恨。” 文化的交流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会因观念不同而产生“文化误读”。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诚意走向世界,渴望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些“误读”甚至“妖魔化’’中国的西方人士应该抛弃成见,多听多看,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应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妄下断言。其间,也有个别西方反华人士与“藏独”分子相互利用,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破坏人类共同敬仰的奥运圣火传递不得人心,理所当然会受到全球有良知人士的谴责。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盛会,奥运圣火是全人类燃烧的激情。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虽然结束了,但圣火所传递的“和平、友谊、进步”的美好愿望永不熄灭。 (记者刘卫宏,据2008年5月3日新华网) 后记 北京奥运圣火经过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香港、澳门的传递,于3日在澳门结束了境外传递活动。 圣火“和谐之旅”境外传递活动一幕幕热情、温情、感人的画面,成为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理念的生动诠释和有力见证。为真实记录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这一伟大历史性事件,我们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主要新闻媒体公布的材料,编成此书,以便于广大读者查阅。 2008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