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世畸零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五个孩子》的续集。莱辛叙述班离家出走后,过着流浪生活的故事。班四处飘泊,时时受人欺负、骗钱和利用。如毒贩詹士顿暗中利用班,在他皮箱内藏了毒品,走私到法国尼斯,以赚取巨款,而美国人亚丁,因班奇形怪状而带他到巴西拍电影。这些人只有将班当成工具,以遂行私利。不过,莱辛弘调人间仍有爱的存在。例如老妇人爱莲、丽妲、妓女德蕾莎都十分善待班。她们并没有将班当成异类,而是将他视同一般人。最后,班在巴西还被研究中心的史蒂芬抓走,以便探讨班这个异类。不过,十分关心他的德蕾莎却把他救出来。在结尾,莱辛以超现实的笔法,让班掉落于山谷中,并在空气中消失,而且暗示班已经回到他的异类族的怀抱中。

内容推荐

第五个孩子——班,出生以来就被视为异类、“小怪物”,他面目奇特、笨手笨脚、太粗鲁、太强壮,虽然穿着衣服、拿刀叉吃饭,却不像是人类生养的。家人因为他争吵不休、矛盾重重,终于导致家庭失和,四分五裂。如今班长大成年了,投入到人世间,却再度陷入狼狈不堪、孤苦无依的困境中。他永远无法真正地融入社会。他仿佛城市里的“闲逛者”,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咖啡座上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或者在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搜寻,看见了惊奇、敌意、恐惧,以及难得一见的同情。他遇上过几位善良、比较不怕他、了解他的需求的人,明白他是何等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不过大部分的人只是想利用他:让他去法国走私毒品,去巴西筹拍电影,企图利用他来解开人类基因之谜……最后他辗转来到安第斯山,渴望了解自己到底从何而来,谁才是与他相似的同胞。

《第五个孩子》是多丽丝·莱辛最具影响力、最扣人心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续集《浮世畸零人》中,班·骆维特进到大千世界里:那个世界究竟如何对待他,他在芸芸众生中又是怎样过日子的,这些情节将会紧紧扣住读者如坐针毡的心,直到高潮迭起的结局来临为止

试读章节

“你今年多大岁数?”

“十八。”

班迟疑了一会儿才回答,因为他晓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正是他所害怕的。躲在玻璃窗后面的年轻人把圆珠笔放在填写了一半的表格上,用班再熟悉不过的表情来审视眼前这位客户。年轻人虽然有点不耐烦,却感到有趣,但并不是嘲笑。站在他眼前的这位矮小粗壮、体格强健的男人,身上穿着一件超大夹克,看起来至少有四十岁。还有那张脸!那是一张宽阔的面孔,五官轮廓突出,嘴角拉着长长的笑——究竟有什么事情这么好笑?——宽大的鼻梁,大大的鼻孔,浅绿色的眼珠子,淡褐色的眼睫毛,硬邦邦的淡褐色眉毛,留着不适合脸型的整齐短髭。他的头发黄黄的、乱蓬蓬的,似乎就像他的笑容一样教人不安,长长地向前垂下来,耳朵两旁则是硬邦邦的发绺,仿佛是在嘲讽时髦的发型。更糟的是,他还有着一口上流社会的口音;他是在嘲弄人吗?办事员沉醉在自己的细微观察中,班带来的麻烦令他感到不悦。他的口气听起来有点暴躁:“你不可能只有十八岁。别闹了,你究竟是多大?”

班沉默不语。他提高警觉,全身的细胞都晓得危险来了。他真懊悔来了这个地方,现在这里的人可能会把他抓去监禁起来。他倾听外面的动静,安慰自己还安然无恙。几只鸽子在人行道的梧桐树上叽叽喳喳聊天,他的心跟它们在一起,想象它们粉嫩的爪子紧紧地攀着树枝,他的手指也不禁紧握;阳光暖洋洋地晒在背上,它们感到心满意足。屋里充斥着他无法理解的声音,他尝试着将它们一一区隔辨识。面前的年轻人还在等待,手上的圆珠笔在指尖旋转,身边的电话铃声响起。两旁还有好几位年轻男女,他们面前也都有一面玻璃。有的人使用会滴滴答答和咔嗒咔嗒响的工具,有的则盯着会浮现文字的荧幕。班晓得这些嘈杂的机器大概都对他不怀好意。他稍稍向旁边挪动,避开玻璃上令他心烦的影像,免得正面面对这个向他发脾气的人。

“是的,我只有十八岁。”班说。

他晓得他的年纪。三个冬天以前,他去找母亲,因为他痛恨的哥哥保罗进来了,所以他并没有留下来。母亲在一张卡片上写了几个大字:

你的名字叫做班·骆维特。

你的母亲叫做海蕊·骆维特。

你的父亲叫做大卫·骆维特。

你有四个兄弟姐妹:路克、海伦、珍和保罗。他们都比你大。

你今年十五岁。

卡片背面写着:

你出生于……

你家的地址是……

这张卡片让班感受到愤怒的绝望,他从母亲手中抢走它,夺门而出。他最先把保罗这个名字涂掉,再来是其他哥哥姐姐的。然后,卡片掉到地上,他捡起来时看到反面,又用黑色圆珠笔把所有的字涂掉,只留下一团狂乱的线条。

感觉上,那个数字,十五,老是不断出现在他要面对的问题当中。“你今年几岁?”他晓得这很重要,所以记下来了;过了那一年人人都不会错过的圣诞节后,他又加了一岁,是十六岁;再来是十七岁。现在,因为过了三个冬天,我十八岁了。

“好吧,那么,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自从他愤怒地用黑笔在卡片背面胡乱涂鸦以来,每过一天他就越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在愤怒的巅峰他终于毁了整张卡片,因为现在它已经毫无用处了。他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知道“海蕊”和“大卫”,而且不在乎那些巴不得他死掉的哥哥姐姐。  他不记得自己的出生日期。

倾听着每个声响,他察觉办公室里的杂音突然变大了。因为排在玻璃窗外等待的人群中,有个女人突然开始对着面试她的办事员大吼大叫,由于空气中激荡着怒气,所有队伍都开始骚动推挤,其他人咕咕哝哝地抱怨,然后就破口叫嚣,说出一些骂人的话,好比,混蛋、狗屎——这些是班十分熟悉且害怕的字眼。他感到一阵冰冷的恐惧从颈背窜下脊椎。

他身后的男人已经等得不耐烦,说道:“我可没有你的闲工夫。”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哪一天?”

“我不晓得。”班说。

办事员决定就此打住,把问题延后,说:“你不晓得上一个雇主是谁。你没有住址。你不知道你的出生日期。这样吧。去户政事务所,找你的出生证明来。”

说完这些话他的目光就离开班的面孔,点头示意下一个男人上前来。班直接走出办公室,感觉自己的头发和全身的寒毛都竖立起来了,他感到身陷绝境,好害怕。外面是人行道,人潮来来去去,街道上车水马龙,只有鸽子在梧桐树下悠闲地走来走去,咕咕地叫,自鸣得意,树下有一张长板凳。他坐在一端,另一端有个年轻女人瞧了他一眼,接着又瞄了一眼,就皱着眉头走了,边走还边回头瞧他,她脸上的那种表情班很熟悉,他早就料到会是如此。她并不怕他,可是可能不久以后就会觉得害怕。她忧心忡忡地离去,宛如逃命般,躲进一家商店后,还不时回头张望。

班饿了。他身上没有半毛钱。地上有些喂鸽子的面包屑。他环顾四周,匆匆捡起它们:以前他这么做曾经招来责骂。有位老人过来长板凳上歇歇脚,他盯着班看了很久,还是决定不理会本能的警告,闭目养神。阳光在他苍老的面容上晒出一粒粒的汗珠。班想着他必须回老妇人那儿去,可是她必然会对他大失所望;她吩咐他到政府机关来领失业救济金。想到她,班不禁微笑起来。跟先前让办事员生气的咧嘴作笑大不相同,他笑嘻嘻地坐着,胡子中间露出牙齿。他看着老人醒来,拭去从额头滴下的汗珠,老人对着汗珠自言自语:“啥?那是啥?”好似教他想起了什么似的。然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他凶巴巴地冲着班说道:“笑,笑,有什么好笑?”

班离开了长板凳、树荫以及鸽子的陪伴,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走了约莫两里路,他晓得他走对了。接近一区四面临街的一排排大公寓,他直接走进其中一幢,一进去就看见电梯向他直冲下来,胸口立刻怦怦乱撞、喉咙发出嘶嘶喘息,他尝试逼自己走进电梯,可是内心对电梯的恐惧感却促使他走向楼梯。一、二、三……十一段冰冷的灰色楼梯,听着电梯在墙壁的另一头隆隆碰撞。楼梯平台有四扇门。他直接走向其中一扇飘来浓浓肉香的门口,这香味让他忍不住口水直流。他转动门把,让它嘎吱作响,再后退一步,满心期待地注视着,门开了,一位老妇人笑眯眯地站在那儿。“嗨,班,你来了。”她说着伸手将他拉进屋里来。进屋后他稍稍低头弯腰,迅速环顾四周,首先就是注视坐在椅子扶手上的一只大虎斑猫。它全身寒毛直竖。老妇人走向它,说道:“好啦,好啦,咪咪,别紧张。”在她安抚的手中它的恐惧逐渐缓和,又成为一只柔顺的小猫咪。接着老妇人才走向班,口中喃喃说着同样的话,“好啦,班,别紧张,过来坐下。”班听话地将视线从猫的身上移开,可是依然小心翼翼的,不时向猫瞥一眼。

老妇人就住在这间小套房里。瓦斯炉上有一锅炖肉,这正是班在门外嗅到的香味。“别紧张,班。”她又说了一遍,然后舀了两碗炖肉,在其中一碗旁边放一大片面包,给班,再把她自己这一碗摆在他的对面,然后用汤匙舀了一小碟给猫咪,就放在椅子旁的地板上。但猫可不想冒险:它静悄悄地坐着,眼睛直盯着班。  P1-7

序言

我站在门口望着满天滚滚的沙尘暴,我被告知说,那里依然有没被砍伐的森林。昨天我驱车数英里,穿越被大火燃烧过的树桩和灰烬。1956年,那里有着我所看到的最美的森林,如今全被毁灭。人们得吃饭呀,要有燃料呀。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津巴布韦西北部,我访问过曾在伦敦教书的一位教师。他在这里如同我们所说的“帮助非洲”。他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在此地学校的所见使他震惊得患了抑郁症,难以恢复过来。这所学校像其他的学校一样,是在独立后建立起来的。一排四间砖砌的大教室,直接砌在沙泥上,一,二,三,四,顶头的半间是图S馆。教-室里有黑板,我的朋友把粉笔放在衣袋里,否则便被偷走了。学校里没有地图或地球仪,没有教科S,没有练习簿,没有圆珠笔。图书馆里没有小学生爱读的图S,只有从美国大学运来的大本子书籍,很难翻阅,是些从白人图书馆里剔除出来的处理书籍:一本本侦探小说,《巴黎周末》、《运气找到了爱》之类的书。

一只山羊在枯草里觅食。校长贪污该校基金,被停职。我的朋友没有钱,他的薪金一拿到手,教师和学生们就向他借钱,可能就再也不还了。这里小学生的年龄从6岁到26岁,年龄大的学生小时候失学,到这里补课。每天早晨,一些学生不论下雨还是晴天,要跨越河川,步行许多英里来到这里。村子里不通电,他们晚上不能凭燃烧干柴的火光做家庭作业。女孩子上学前和放学后得去取水做早餐和晚餐。

我坐在我朋友的屋里时,大伙儿害羞不进来,他们都向我要书。“你回到伦敦后,请给我们寄书呀,”一个小伙子说道,“他们教我们念书,我们却没有S可读。”我遇到的所有人都向我要书。

……

——截选自《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

书评(媒体评论)

她的著作是如此贴近时代脉动,我们实在无法搞清楚,究竟是他们定义了社会,还是社会定义了他们。她的一切言行都是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

——《独立报》

因为班怀抱希望,他比玛丽·雪莱笔下的“科学怪人”更令人伤感。莱辛运用灵巧的笔调让你从班的角度看事情,开启新的视野、经验,这本最佳小说分享了不可思议的奇异经验。

——《纽约时报书评》

《浮世畸零人》放大观察人性与情感。莱辛不只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渴望归属于人类的怪物,并且让我们都心生爱怜。

——《每日电讯报》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她是一位女性经验的史诗家,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

——诺贝尔委员会对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颂词

《第五个孩子》是多丽丝·莱辛最具影响力、最扣人心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续集《浮世畸零人》中,班进到大干世界里:那个世界究竟如何对待他?他在芸芸众生中又是怎样过日子的?在这简短又扣人心弦的悲剧小说里,她所要传递的强烈讯息是爱的界限及自私的毁灭性,而这些大部分都因我们的残忍,只想过自己的生活,不想被那些无助或需要帮助的人牵绊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