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序,朱生豪的译、兰姆姐弟的改编,名家的评说,经典的插图,汇聚了莎士比亚的悲喜表情,有史以来文字版莎剧的最完美呈现。
《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瑟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威廉·莎士比亚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实秋的序,朱生豪的译、兰姆姐弟的改编,名家的评说,经典的插图,汇聚了莎士比亚的悲喜表情,有史以来文字版莎剧的最完美呈现。 《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内容推荐 《奥赛罗》主要讲奥瑟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订婚。但奥瑟罗手下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瑟罗,他先向元老告密,却促成了婚事。他又挑拨离间,说另一名副将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有暖昧关系,并伪造了证物。奥瑟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妻子。事后知道真相,悔恨自杀,倒在苔丝狄梦娜身边。 目录 序 梁实秋 奥瑟罗 朱生豪 译 奥瑟罗(故事) [英]查尔斯·兰姆 玛丽·兰姆 改编 范锐 译 名家评论 范锐 辑 试读章节 罗德利哥及伊阿古上。 罗德利哥 嘿!别对我说,伊阿古;我把我的钱袋交给你支配,让你随意花用,你却做了他们的同谋,这太不够朋友啦。 伊阿古 他妈的!你总不肯听我说下去。要是我做梦会想到这种事情,你不要把我当做一个人。 罗德利哥 你告诉我你恨他。 伊阿古 要是我不恨他,你从此别理我。这城里的三个当道要人亲自向他打招呼,举荐我做他的副将;凭良心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价值,难道我就做不得一个副将?可是他眼睛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对于他们的请求,都用一套充满了军事上口头禅的空话回绝了;因为,他说,“我已经选定我的将佐了。”他选中的是个什么人呢?哼,一个算学大家,一个叫做迈克尔·凯西奥的弗罗棱萨人,一个几乎因为娶了娇妻而误了终身的家伙;他从来不曾在战场上领过一队兵,对于布阵作战的知识,懂得简直也不比一个老守空闺的女人多;即使懂得一些书本上的理论,那些身穿宽袍的元老大人们讲起来也会比他更头头是道;只有空谈,不切实际,这就是他的全部的军人资格。可是,老兄,他居然得到了任命;我在罗得斯岛、塞浦路斯岛,以及其他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国土之上,立过多少的军功,都是他亲眼看见的,现在却必须低首下心,受一个市侩的指挥。这位掌柜居然做起他的副将来,而我呢——上帝恕我这样说——却只在这位黑将军的麾下充一名旗官。 罗德利哥 天哪,我宁愿做他的刽子手。 伊阿古 这也是没有办法呀。说来真叫人恼恨,军队里的升迁可以全然不管古来的定法,按照各人的阶级依次递补,只要谁的脚力大,能够得到上官的欢心,就可以越级躐升。现在,老兄,请你替我评一评,我究竟有什么理由要跟这摩尔人要好。 罗德利哥 假如是我,我就不愿跟随他。 伊阿古 啊,老兄,你放心吧;我所以跟随他,不过是要利用他达到我自己的目的。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主人也不是都该让仆人忠心地追随他。你可以看到,有一辈天生的奴才,他们卑躬屈节,拚命讨主人的好,甘心受主人的鞭策,像一头驴子似的,为了一些粮草而出卖他们的一生,等到年纪老了,主人就把他们撵走;这种老实的奴才是应该抽一顿鞭子的。还有一种人,表面上尽管装出一副鞠躬如也的样子,骨子里却是为他们自己打算;看上去好像替主人做事,实际却靠着主人发展自己的势力,等捞足了油水,就可以知道他所尊敬的其实是他本人;像这种人还有几分头脑;我承认我自己就属于这一类。因为,老兄,正像你是罗德利哥而不是别人一样,我要是做了那摩尔人,我就不会是伊阿古。同样地没有错,虽说我跟随他,其实还是跟随我自己。上天是我的公证人,我这样对他陪着小心,既不是为了忠心,也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装出这一副假脸。要是我表面上的恭而敬之的行为会泄露我内心的活动,那么不久我就要掬出我的心来,让乌鸦们乱啄了。世人所知道的我,并不是实在的我。 罗德利哥 要是那厚嘴唇的家伙也有这么一手,那可让他交上大运了! 伊阿古 叫起她的父亲来;不要放过他,打断他的兴致,在各处街道上宣布他的罪恶;激怒她的亲族。让他虽然住在气候宜人的地方,也免不了受蚊蝇的滋扰,虽然享受着盛大的欢乐,也免不了受烦恼的缠绕。 罗德利哥 这儿就是她父亲的家;我要高声叫喊。 伊阿古 很好,你嚷起来吧,就像在一座人口众多的城里,因为晚间失慎而起火的时候,人们用那种惊骇惶恐的声音呼喊一样。 罗德利哥 喂,喂,勃拉班修!勃拉班修先生,喂! 伊阿古 醒来!喂,喂!勃拉班修!捉贼!捉贼!捉贼!留心你的屋子、你的女儿和你的钱袋!捉贼!捉贼! 勃拉班修自上方窗口上。 勃拉班修 大惊小怪地叫什么呀?出了什么事? 罗德利哥 先生,您家里的人没有缺少吗? 伊阿古 您的门都锁上了吗? 勃拉班修 咦,你们为什么这样问我? 伊阿古 哼!先生,有人偷了您的东西去啦,还不赶快披上您的袍子!您的心碎了,您的灵魂已经丢掉半个;就在这时候,就在这一刻工夫,一头老黑羊在跟您的白母羊交尾哩。起来,起来!打钟惊醒那些鼾睡的市民,否则魔鬼要让您抱外孙啦。喂,起来! 勃拉班修 什么!你发疯了吗? 罗德利哥 最可敬的老先生,您听得出我的声音吗? 勃拉班修 我听不出;你是谁? 罗德利哥 我的名字是罗德利哥。 勃拉班修 讨厌!我叫你不要在我的门前走动;我已经老老实实、明明白白对你说,我的女儿是不能嫁给你的;现在你吃饱了饭,喝醉了酒,疯疯癫癫,不怀好意,又要来扰乱我的安静了。 罗德利哥 先生,先生,先生! 勃拉班修 可是你必须明白,我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要是你惹我发火,凭着我的地位,只要略微拿出一点力量来,你就要叫苦不迭了。 罗德利哥 好先生,不要生气。 勃拉班修 说什么有贼没有贼?这儿是威尼斯;我的屋子不是一座独家的田庄。 罗德利哥 最尊严的勃拉班修,我是一片诚心来通知您。 伊阿古 嘿,先生,您也是那种因为魔鬼叫他敬奉上帝而把上帝丢在一旁的人。您把我们当作了坏人,所以把我们的好心看成了恶意,宁愿让您的女儿给一头黑马骑了,替您生下一些马子马孙,攀一些马亲马眷。 勃拉班修 你是个什么混账东西,敢这样胡说八道? 伊阿古 先生,我是一个特意来告诉您一个消息的人,您的令嫒现在正在跟那摩尔人干那件禽兽一样的勾当哩。 勃拉班修 你是个混蛋! 伊阿古 您是一位——元老呢。 勃拉班修 你留点儿神吧;罗德利哥,我认识你。 罗德利哥 先生,我愿意负一切责任;可是请您允许我说一句话。要是令嫒因为得到您的明智的同意,所以才会在这样更深人静的午夜,身边并没有一个人保护,让一个下贱的谁都可以雇用的船夫,把她载到一个贪淫的摩尔人的粗野的怀抱里——要是您对于这件事情不但知道,而且默许——照我看来,您至少已经给了她一部分的同意——那么我们的确太放肆、太冒昧了;可是假如您果真不知道这件事,那么从礼貌上说起来,您可不应该对我们恶声相向。难道我会这样一点不懂规矩,敢来戏侮像您这样一位年尊的长者吗?我再说一句,要是令嫒没有得到您的许可,就把她的责任、美貌、智慧和财产,全部委弃在一个到处为家、漂泊流浪的异邦人的身上,那么她的确已经干下了一件重大的逆行了。您可以立刻去调查一个明白,要是她好好地在她的房间里或是在您的宅子里,那么是我欺骗了您,您可以按照国法惩办我。 勃拉班修 喂,点起火来!给我一支蜡烛!把我的仆人全都叫起来!这件事情很像我的恶梦,它的极大的可能性已经重压在我的心头了。喂,拿火来!拿火来!(自上方下。) 伊阿古 再会,我要少陪了;要是我不去,我就要出面跟这摩尔人作对证,那不但不大相宜,而且在我的地位上也很多不便;因为我知道无论他将要因此而受到什么谴责,政府方面现在还不能就把他免职;塞浦路斯的战事正在进行,情势那么紧急,要不是马上派他前去,他们休想战到第二个人有像他那样的才能,可以担当这一个重任。所以虽然我恨他像恨地狱里的刑罚一样,可是为了事实上的必要,我不得不和他假意周旋,那也不过是表面上的敷衍而已。你等他们出来找人的时候,只要领他们到马人旅馆去,一定可以找到他;我也在那边跟他在一起。再见。P17 序言 一、著作年代 《奥赛罗》是沙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著作的年代,最早不过一六○一年,最晚不过一六○五年,换言之,正是在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最成熟的时候。现在一般批评家所公认的,是一六○四年。 就“外证”论,最有力的证据是一八四二年Peter Cunningham用莎士比亚学会的名义刊印的一部宫廷娱乐簿记(“The Revel's Accounts”),此种簿记原是宫廷演剧费用支出的账簿,前此已被利用过,据以论断莎士比亚的著作的年代,但是Cunningham所发表的这一部簿记却是前此未被发现的一部分,据说这是“第十二册”,内中记载断自一六○五年十一月。在该簿记的第二。三页上我们看见关于《奥赛罗》的一段惊人的记载,这段记载虽然冠以“一六○五年”字样,但据其他记载之比较研究,则《奥赛罗》实于一六。四年十一月一日演于内廷。马龙于一八二一年就发表过一段议论,悬拟《奥赛罗》的最初公演在一六○四年,至是我们始得一确证。可惜的是,Cunningham是一个非常狡狯的人,惯做伪据以愚人,他所据以刊印宫廷娱乐簿记的原本,现已不知下落,但据当时专家审阅的结论,以为簿记是真的,而关于莎士比亚的记载却是很可疑的。很多批评家断定这是伪据,可是最近的学者如E.K.Chambcrs等又有承认其为真实文件的趋向。 再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奥赛罗》里有许多词藻句法很明显的是借自蒲林尼自然史之英译,而该英译是在一六○一年刊行的,故《奥赛罗》之著作,当不能早于一六○一年。 就“内证”论,我们看出第一版四开本的《奥赛罗》(刊于一六二二年)的内容和第一版对折本中的《奧赛罗》有一点颇有意义的出入,那便是四开本里有许多咒骂发誓的词句,而对折本则对于这些地方大事改削。可见得这是一六○五年政府禁止戏剧界渎亵神明的禁令的效果。四开本是根据最初演剧时使用的稿本印的,所以内容仍保持本来面目,而对折本必是根据一六○五年以后曾经改削过的版本。故《奥赛罗》之作不能迟于一六○五年,殆无可疑。 二、版本历史 《奥赛罗》作于一六○四年,以后曾屡次公演。是年十一月一日演于内廷白宫之宴会厅;一六一○年四月三十日演于环球剧院,观剧者有德国威登堡之弗得利克亲王;一六一三年二月间,于伊利沙白公主婚典时亦曾出演。此剧虽然是受欢迎,然于莎士比亚生时却从未付印,这也是一件怪事。 此剧之最初印行是一六二二年,是为第一版四开本,其标题页如下: The Tragedy of Othello.The Moore of Venice.As ithath been diverse times acted at the Globe.and at the Black-Friers,by his Majesties Servants.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Lndon.… 发行人的名字叫Thomas Walkley,他在卷首写了一短篇致读者书,声明“著者已死”,发行由彼自己负责云云。 翌年第一版对折本出。 一六三○年,第二版四开本出,内容系根据第一版四开本而又参酌对折本修改而成,其修改处有合理者,亦有滑稽不通者。 一六五五年,第三版四开本出,系第二版之重印,殊无价值。所以,只有第一版四开本与对折本有研究之价值,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版四开本与第一版对折本优劣殊不易言。其差异处大约有两项:(一)四开本之文字较近当时之方言,例如对折本中之have been二字在四开本即拼作ha bin,此外如em代替them,handkercher代替handkerchief,不胜枚举。(二)对折本大约有一百六十行为四开本所无,而四开本亦有十余行为对折本所无。此外文字中之差异,则互有优劣,未可强分轩轾。四开本大概是根据排演脚本而印,印时复有遗漏,故行数较少。 三、故事来源 意大利的短篇小说(nOVella)在伊利沙白时代的英国是很流行的,尤其是班戴娄(Bandello 1480—1561)和钦蒂欧(Cinthio 1504-73)的作品。这一派作品,继承Boccaccio的风格,以描写中产阶级人物之形形色色为务,故常为写实的,故到了莎士比亚手中往往就成了喜剧的好材料。而《奥赛罗》是例外,《奥赛罗》是根据这样一篇小说编成的,但成了最伟大的悲剧之一。 钦蒂欧作故事百篇(Hecatommithi),述一五二七年罗马被掠后十个男女航海逃至马赛时所讲的故事,刊于一五六五年。这部集子,同《十日谈》一般,是按照性质分组的,第三组的总标题是“夫与妻之不忠实”,《奥赛罗》的故事正是这第三组的第七篇。这故事对于莎士比亚是熟习的,因为当时虽然没有英文译本出现,法文译本在一五八四年是就刊行了的。 莎士比亚编过的剧情和意大利原文的情节微有出入。(一)动作在原文里是较为迟缓,摩尔与德斯底蒙娜在威尼斯已安居多日,然后才有阴谋。(二)在原文里,旗手私恋德斯底蒙娜而不得逞,遂以为系卡希欧(营长)从中作梗,并以为德斯底蒙娜亦爱卡希欧,故阴谋陷害以为泄忿之计。(三)旗手之妻实参预其谋。(四)原文中营长家里有一妇人描绘手绢之绣花样,而莎士比亚剧中描绘花样之事则系交托娼妇比恩卡充任,且伊又拒绝描绘。(五)关于德斯底蒙娜之死及其后事,原文与莎氏剧亦迥异。(六)政治的及军事的背景,原文中几全未备。莎士比亚利用一五七○年之土耳其人攻略塞普勒斯之举为全剧动作之背景。(攻塞普勒斯之役在钦蒂欧作品发表之后)。 四、《奥赛罗》的特点 此剧之特点,据布拉德莱(Bradley)教授看,可分做六点来说。第一,在结构方面此剧为莎士比亚作品中之最完整者,且其方法亦甚奇特。“冲突”发生得很迟,剧情进展甚速,逐步推演以迄于最后悲惨之结局;冲突开始之后,毫无“喜剧的调剂”之可言;一般读者的感想总觉得《奥赛罗》里没有真正的丑角。第二,性欲方面的嫉妒是极强烈的一种情感,《奥赛罗》因误会而妒火狂炽,以至于犯罪,这题材是极动人的。“嫉妒”不比“野心”,“嫉妒”本身是可羞耻的,嫉妒可使人变兽。一个伟人,因妒而杀,杀死的又是最温柔的女子,这是比别种谋杀都要悲惨的。第三,德斯底蒙娜的消极忍受也是一个特别苦痛的因素。她的无辜的受害,并且无告的受苦。第四,剧情的进展完全是依赖依阿高的阴谋诡计,以阴谋诡计为剧情之中心者,《奥塞罗》殆为唯一之例。读此剧者无不静心屏息以观其最后之结局,布局若是之引人人胜,《奥赛罗》在莎氏剧中绝无伦比。第五,莎氏其他重要悲剧类皆描写较悠远之事迹,唯《奥赛罗》则写当时之近事,实为近代生活之描写。土耳其攻塞普勒斯乃一五七○年间事。并且剧情为家庭惨变,较以国家大事为题材者易引人之领略伤感。第六,剧情范围甚为狭隘,而黑暗的命运的势力则逼人而来,令人无从脱逃。依阿高之计固毒,然非机缘巧合则其计亦不得售,好像命运也在帮助着恶人。这是莎氏别的悲剧所不能给的一种印象。(《莎士比亚的悲剧》第一七七至一八三面。) 布拉德莱的批评的确是很精当的。在艺术方面讲,《奥赛罗》是莎氏悲剧中最完美的一篇,最富戏剧性,编制得最紧凑,但不一定是最伟大的一篇。《奥赛罗》和《李尔王》正相反,《李尔王》是极伟大的,但在艺术上不是最完美的。《奥赛罗》是以紧张的形式讲述了一段离奇的故事;《李尔王》是以松懈的形式讲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奥赛罗》使我们惨痛;《李尔王》使我们哀伤。 书评(媒体评论) 奥瑟罗只要迟一分钟掐死苔丝狄蒙娜,或者敲着门的爱米利娅快一点推门进来,那么一切就会真相大白,苔丝狄蒙娜就会得救,可是悲剧也就完蛋了。苔丝狄蒙娜之死是因为奥瑟罗的嫉妒,而非因为意外,所以诗人有权故意地放弃一切有可能让苔丝狄蒙娜获救的最自然的偶然事件。苔丝狄蒙娜同样也能发现丈夫从她头上碰下来的那块害了她性命的手帕,而她同样也可能不发现它。而诗人有充分的权力利用这一偶然事件,因为它符合他的目的。他悲剧的目的,不是警告人们防备盲目嫉妒的可怕后果,而是用盲目嫉妒——不是作为恶行,而是作为一个生活现象——的情景来震撼观众的心灵。奥瑟罗的嫉妒有它自己的因果关系,有它自己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包含在他激烈的本性、教养和整个生活环境中,所以说,他之嫉妒既是有罪的,又是无罪的。 ——[俄]B.别林斯基(1811-1848,文艺理论家) 他用戏剧窒息了悲歌,用奥瑟罗窒息了苔丝狄蒙娜。他使人痛苦得毫无喘息之机。天才是不可抗拒的,他遵守他自己的法律。才智也有倾斜面,而这些倾斜面便决定着其流向。莎士比亚流向了“可怕”。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但丁都是人类热情的洪流,这些洪流在它们的泉眼深处开启了眼泪的闸门。 ——[法]V.雨果(1802—1885,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