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的是一位家长深切的教子体会,是一位教师几十年的琢磨。20万字的作品,记录了6个成为硕士、博士的笨孩子的成长历程和作者漫长的教子心路。其实,作者亲自教过的孩子有3000多,其中300多上了硕士,100多读了博士,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北大、清华、武大、华中科大的教授、博导,还有的成了国际上首席经济学家、商界劲旅、政界要人。
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家长细读的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笨孩子的硕博之路 |
分类 | |
作者 | 彭敦运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的是一位家长深切的教子体会,是一位教师几十年的琢磨。20万字的作品,记录了6个成为硕士、博士的笨孩子的成长历程和作者漫长的教子心路。其实,作者亲自教过的孩子有3000多,其中300多上了硕士,100多读了博士,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北大、清华、武大、华中科大的教授、博导,还有的成了国际上首席经济学家、商界劲旅、政界要人。 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家长细读的好书。 内容推荐 有这样六个“笨”孩子:他们中有的初中毕业时连技校都考不上;有的高中化学只能得19分;有的第一次高考时物理只考了49分;有的上了大学,甚至还不能把20多公里的路记清!然而,他们却都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和博士,有的还成了博士后。这不是什么传奇故事,正是即将花甲之年的彭老师的家族经历。 彭老师曾是武汉江夏区的一名一线教师,也曾做过教导主任、校长,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教材审定专家和中央教科所专家。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教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并不稀奇。也许只有当你面对六个智力平平的孩子的时候,你才能够感受到那种压力。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彭老师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孩子打交道。而作为一名普通家长,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如何做好学校教育的“补位”工作。尽管身为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彭老师从来不超越家长的身份。他只教给孩子那些被学校教育忽视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关于做人,关于学习方法等,彭老师称之为“补位”教育。哪些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给与不足、需要家长补充的?孩子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的情感激励教育,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教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彭老师六个智力平平的孩子能够叩响高等学府大门的原因。 在《“笨”孩子的硕博之路》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彭老师是如何将一个个普通的家庭话题变成教育资源的,也可以看到彭老师是如何奏响教育三部曲的。 目录 自序 习惯奶糖 不要怕 首先是认真 善待错误 守时如命 针与金 想睡就睡 蚂蚁几只脚? 比脸 陀螺屁股 质疑三个 橡皮减法 说助听 里面有什么? 收心 在一天里长大了 第3.5页 今天,你问了吗 图含信息千万 控制闲思 失败是成功之”妈” 三习 解题程序 模拟 激励可乐 孩子,你能行 析与赏 今天,你是成功的 千年一斧 从下往上看 心灯 一杯茶 叫孩子一声老师 举手不丑 父爱不盗版 把“初恋”的意识轻轻剔除 心也中有个太阳 把压力甩掉 虹在风雨后 方法咖啡 玩字 第四道菜:造句 拼凑日记 口才 烙饼运筹学 数学语文化 适应自己的老师 第一效应 最佳读书时间 有所读,有所不读 关注过程 学科治跛 引领系数 复习惯性 高原现象 成功概率 试读章节 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许多孩子十分胆怯,不敢上讲台演板,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敢接触陌生的环境。然而,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交际,与陌生环境之间的交际,是孩子获得关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孩子进步的阶石。孩子良好的交际习惯,是一种难得的养成性素质。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要怕的精神,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彭舟的这道题算对了吗?” “没有。” “哪位小朋友会,来帮他改正?” “我会。”彭舟又举起了他那只胖胖的小手。 “彭舟,你再来。”阿姨笑眯眯地看着一颠一颠跑上讲台的小胖墩。这孩子还只有三岁,没有经过小班的训练。爸爸“开后门”,就让他直接上了幼儿园的中班。 今天是幼儿园的一次公开课,不仅幼儿园的领导来了,还有来自全县的几十位老师。阿姨今天讲课格外卖力,可是,一道数学题却难住了孩子:3+5=?,上台的四个人中,做对了的有三个,其实难住了的只是彭舟一个人。 小胖墩歪着头,写了好一会儿,终于写完了:3+5=7。 他兴冲冲地给阿姨敬了个礼,跑下讲台,教室里一片笑声。 “老师,错了,我,我来改……”台下的孩子叫声一片。 “谁会,再来帮助彭舟改过来?” “我”,“我”,“我”…… 彭舟再次高高地举起他的小手。 “好,还是你,彭舟。” “咦……”一片嘘声。 也许是阿姨要挽回课堂停滞的尴尬,也许她是在有意引导这孩子,她给了这小胖墩连续三次机会。然而,彭舟再一次奉献了他的杰作:3+5=9。 在阿姨惋惜的眼光里,孩子还是那样高兴地走下了台。 “这次彭舟对了吗?” “没有!” 小胖墩瞪大了眼:怎么会? “虽然他没有算对,可是他连续几次上台,很勇敢,大家应该向他学习。”阿姨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听课的一位女老师,用爱抚的手摸了摸小胖墩的头,掏出手帕擦去他脸上的粉笔灰。 下课了,阿姨问:“彭舟,做错了题,你怕吗?” “不怕。” “为什么?” “爸爸说,男几(子)汉,不怕错。” 阿姨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这勇敢的小家伙。 这孩子太小了,说实在的,他并不聪明。但是他天不怕、地不怕,黝黑、结实,单纯、可爱。就冲他不怕挫折的性格,阿姨对他格外喜欢。 下午6点,孩子将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了我:“爸爸,3+5不等于6,也不等于7,也不等于9,等于几呀?”我愣住了,为什么他偏偏漏掉了“8”? 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里,我知道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我感谢那位阿姨,也感谢帮他擦掉粉笔灰的那位老师。 “舟舟,做错了不可怕,再来就是了,人都会犯错误的,爸爸也常错。” “爸爸,您也错?” “嗯。” “大伯会错吗?” “他也错,是人都会错的。”大伯是他心中最能干的人。 他睁大了眼睛,望着我…… “记住,只要你不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做对的。” “我不怕,错了再做。” “好孩子,你今天很勇敢。” 我在他的小脸上好好地亲了一下,他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出于教育理念,我奖励孩子的办法,向来只用精神鼓励,在他的小脸上响亮地亲上一口。 一个孩子,不可能一步走向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失去奋斗的勇气,可怕的是他不敢向前。 记得小儿子第一次在县大礼堂上台演出,那时他不到三岁。上千人鼓掌,一下子把孩子吓哭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阵势,但他依然带着泪水把节目演完。回来后告诉我,蛮多热(人)欢迎,好哄(狠)。他把鼓掌都叫“欢迎”,热烈叫“哄”。 “你怕吗?” “不怕。” “还去吗?” “老西(师)说,明天去西范(去师范演出)。” 第二天后,就再没听说他哭了。 我教给孩子的一个重要的信念,就是“不怕”。 还是彭舟,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时,五岁。没有家长带队,他就跟着老师去了。看到队伍里的小不点,连老师也吃惊,这么小的孩子,家长怎么就放心?除了他,即使最小的同学也是大他五岁多呀。 作为家长,我有什么不放心,孩子跟着老师都不放心,跟着谁我放心呢?小彭舟也不怕,背着小挎包,包里放了一条短裤头,一件小汗衫,就大踏步走了。到了夏令营,才知道,那比在家可差多了。第一餐午饭,他只吃了一碗白饭,没有菜,菜被大同学抢光了。第二餐,趁别人站队的时候,他提前在菜钵里夹了一些菜,但是又被别人从碗里扒走了。他又吃了一碗白饭。三天后,他回来了,带着泪水,带着汗水,带着喜悦,他告诉了我夏令营里的生活。我问他,怕不怕?悔不悔? “不怕。” “下次还敢去吗?” “敢!”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只要走路,就有风险。面对风险,你不用怕。 “不怕”。再说,又有什么可怕的事呢?即使有值得怕的,怕就能躲得脱么?把“怕”字左右分解开来看,就是“白用心”。没有必要对“怕”进行过多思考,没有做亏心事,又为什么要去怕呢? 大侄女彭霞到北京读大学,第一次走那么远,我告诉她,孩子,别怕。北京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你能去,是你努力的结果。到北京学习,我相信你能打开人生的视野。她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那里艰苦奋斗了四年。毕业后分配到沈阳,第一次上班走错了路,第二次又错了,第三次依然错了。这孩子,识路的本领如此之差!她告诉我,叔叔,上班差点丢了。我说,孩子,别怕,慢慢会习惯的。她不怕,可她的领导怕了,她的男朋友怕了,这南方来的乡里伢怎么就这个出息? 但她还是不怕,就是凭着这不怕的精神,在沈阳那片陌生的黑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三侄女彭姗高考以后,要到大学进行录取前的演讲,演讲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我带着她走进庄严的大学校园,登上讲台前的那一刻,看着台前的监考官和考场外面挤成堆的考生,她有些紧张。我告诉她,孩子,别怕,你能行,我听过你的预演,你是最好的。她挤进人群,抬起头,勇敢地走上讲台,第一次在黑板上大书“我爱老师”,然后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了她热爱教育的理由。她得了所有参加演讲学生中的第一。五分钟,就五分钟,奠定了她今后从事教育的基础,也为她毕业后在南国当一名好老师打开了第一道门。多少年后,她告诉我,她的课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而且走出了国门。我欣慰极了,要是当时她怕了呢,慌了呢? 怕就是白用心。这是彭氏的说文解字法。 我的孩子们形成了一个不怕的团队。 20年过去了,儿时的许多故事都已经淡忘了,但是,在幼儿园里那次演板,已是博士生的彭舟依然记忆犹新。因为,那次,不仅让幼儿园的阿姨欣赏了他,听课的老师欣赏了他,爸爸也欣赏了他。他明白,欣赏的不是他会不会算题,而是欣赏他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不怕犯错的勇气。 他也讲,我不聪明,我用的是死工夫,凭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丑”的精神。 为此,我欣然。P3-P7 序言 婴儿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在父母的眼里,那都是最美妙的乐音,甚至以为那就是一个天才的呼喊。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乐音的美感在不少人的耳里逐渐衰退,这种天才的呼喊在逐渐趋于平凡。 孩子依然是孩子,家长也依然是家长。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是智力一般的普通人。虽然,望子成才,这每一个家庭的热望并没有错。 智力平平的孩子,能不能成为人才?智力平平的孩子,能不能再奏出理想的天籁?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无能的老师;没有教不成功的孩子,只有没耐心的家长。 哪位老师天生就是会教书的?哪个家长生来就会侍弄孩子?这些也是后天的经验,也是后天反复琢磨的结果。 由于兄弟们当年的分工,我承担了大家庭六个孩子的教育重任,两个自己的孩子,四个哥哥的孩子。经过种种坎坷,这六个智力平平的孩子,都在大学最难考的年代,相继跨进了重点大学,学完了本科,读上了硕士,还有几个攻读了博士、博士后。而当初,他们中有的初中毕业时还考不上技校;有的读到高中,理化也只能考个二三十分;即使读了大学,还有人记不清20公里的回家路! 有人问我,有秘诀吗? 有哇,我笑着说。“登天”的秘诀就是一步一个脚印 。“教儿”的秘诀就是一天一天摸出来的。我用40年的教学生涯,换来了三句话:小学以前,那是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黄金期;读初中了,那是最需要激励的阶段;进入高中,你得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的智慧。至于后面嘛,路,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着走吧。 什么是养成教育啊?说白了,就是把孩子的行为固化为习惯的教育。社会学家说,人的行为、习惯、事业、人生之间,有一种相对严密的逻辑关系。播种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积淀一种素质;播种一种素质,收获一种人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岁的高斯,不就是因为播种了乐思的习惯,从而收获了世界大数学家的人生?其实,今天好多孩子,不能顺利圆梦,并不是智力出了什么差错,而是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不知道怎样倾听,不知道怎样读书、怎样做笔记……刚跨上起跑线,就已经输了。 素质的养成,仿佛生命的长大,会有碰与磕,会遇到诸如“头疼”、“肚子疼”这样的小病,甚至遭遇一些重症。孩子的进步,都隐含成功与失败的较量,如果没有成人恰当地指导与校正,就很难获得成功。校正的技艺,不是给予巧克力以敷衍,而是要提供适宜的方剂祛痛除病。 我是一位省级重点高中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基层的教育科研人员,曾经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成百上千个父母心中的“太阳”,帮助他们圆过大学梦;前后教过的近6000位学生中,有1000多位走进了国家重点大学,有300多位获得硕士学位,100多位获得博士学位……我以为,良好的养成教育,播种的就是孩子美丽的一生。而当孩子们在成长路上遇到不同的小病时,千万不能只给暂时忘记疼痛的巧克力,因为,巧克力不治肚子疼。 每一个人,都有他梦幻般的少年,回想那读初中的岁月,哪一个不是把自己当作了小大人,企图同成人来比拼一番?哪一个小大人愿意躺在父母的怀里,没有丝毫个性地被抱着前行?但是,小大人们在学海独自摸索的历程,怎么会一帆风顺?而在那不能一帆风顺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啊?是不是“说你行,你就行,我相信你真的能行”?但是,就是在他们最需要激励的时候,常常得到的却是错了位的供给:感情的漠视、物质的丰裕……错位了的给予,只能得到错位了的收成。我遇见一个孩子,父母长期冷漠他,在他的心灵最需要温暖的时候,说了一句“我的业务是麻将,你的任务是学习”,从而使这个希望之星走上了背离读书的道路。如果,在这孩子需要的时候说一声“孩子,虽然我不懂,但是我相信,你能行”呢? 小大人们应该得到的,恰好就是不能错位的激励教育!恰好就是家长们从心底的相信:孩子,你真的能行! 我国的高中教育,是拉开学生素质档次的教育。不同的学习智慧,决定着不同孩子的位序,不同的位序,决定着孩子们不同的人生。 我杜撰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做舟。不是投机取巧的“巧”,而是运用学习智慧的“巧”。我以为,不被别人拉开,而能成为黑马,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优”的各是什么?是智慧,是方法。这是智力平平的孩子成功的法宝,也是智力平平的孩子摘星的天梯。 你想,那么多作业,那么多内容,你成天陷在其中疲于奔命,找不到纲,挈不住领,你能抓得住得分的诀窍?而提纲挈领就是“巧”读书;而借用登山的高原攀登规律,就是征服高考的智慧。 孩子圆梦三步曲:习惯养成——情感激励——智慧教育。 其实,这很普通,普通得使好多人把它忘记了;普通得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把它丢失了;蓦然回首,它原来在那灯火阑珊处。 今天的家长,哪一个不能说出几桩家教苦,哪一个不能说出几条家教经?但是,无论谁家的孩子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家教只是学校教育的辅助。一个再称职的家长,也不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孩子的数学、语文、英语等所有学科的教学一股脑全包下吧? 家庭教育只能是家庭教育,是给学校补位的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又是具有个性的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个性啊?千个师傅千个法。至于我的感悟,就是巧克力不治肚子疼,就是养成——激励——智慧教育三步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