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学会用色·五天左脑换右脑·五天开发创造力;本系列通用电气、AT&T、IBM、迪斯尼和苹果电脑等大公司,列入创造力培训课程用书,全球共销售4000000册;艺术家、学生、公司职员、建筑师、房地产商、设计师、教师……以本书为指导,五天解决棘手问题;本系列之一《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首版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一年多之久,十年后再次上榜;迄今为止已被译成14种语言(含中文版)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如果有人说,能在五天内教你学会色彩绘画并掌握其精髓,而且不论你是5岁的小孩子,或者是50岁的老人:五天之后,你不但能掌握所有技巧,而且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你相信吗?
继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后,最受欢迎的创造力大师贝蒂·艾德华博士深入浅出地说明配色技巧与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你深刻了解颜色的基本构造,深入色彩美学的核心!
本书运用125个配色案例,13项色彩练习题,让你明白: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色彩如何彼此影响?如何操作色彩深浅、明暗?如何平衡各种色彩、使色彩和谐?如何运用色彩的知识,以色彩表达意义?是绘画者、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必备工具书。
前言 色彩之重要性
彩色地球
第一部
01 素描、色彩、绘画.以及大脑的作用
用明度来看色彩
明度为何这么重要
色彩和绘画的大脑模式
我心恒常,眼见不为真?
大小恒常性的威力
色彩恒常性
色彩恒常性的威力
恒常性之目的
光线如何改变色彩
色彩的相互影响
02 色彩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色彩理论
色彩学的艺术运用
03 学习色彩的词汇
三原色
三种第二次色
六种第三次色
类似色
补色
辨识色彩:用L模式来调色
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
辨识色相
辨识明度
辨识彩度
从辨色到调色
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部
04 颜料与画笔
购买用品
颜料
画笔
绘画纸板
调色盘
其他材料
开始绘画
准备工作
安排调色盘
握笔的方法
调色
习题1 主观色彩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清洗画具
05 用色环来了解色相
习题2 制作色环模子
习题3 替色环上色
习题4 辨识色相
调色
创造色彩:如何从四种颜料中调出千百种色彩
06 用色环来了解明度
明度
习题5 用灰阶建立明度轮
色相扫瞄器
如何使用明度轮.色相扫瞄器
如何让色彩变深及变浅
习题6 建立两个明度轮:从白色到纯色、从纯色到黑色
第一部分:用白色来淡化色彩
第二部分:用黑色来加深色彩
让色彩变浅的其他方法
让色彩变深的另一种方法
总结
07 用色环来了解彩度
习题7 原色消除彩色之威力
习题8 建立彩度轮:从纯色到无彩色、从无彩色到纯色
习题9 练习辨识色相、明度和彩度
降低彩度的其他方法
第三部
08 什么造成调和的色彩?
调和色彩的美感反应
残像现象
残像及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的平衡:盂塞尔的色彩调和理论
什么是平衡的色彩?
09 创造调和的色彩
习题10 利用补色及色彩的三属性转化色彩
第一部分:预备步骤
第二部分:实际步骤
第二区至
第六区的指示
最后步骤
10 光、色彩恒常性、同时对比的效应
了解光如何影响立体形象
辨识光的影响为何如此困难?
如何正确观察光线下的色彩
扫瞄色彩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握拳
方法二:纸筒
方法三:明度轮色相扫
瞄器
扫瞄色彩的下一步:判定彩度等级
绘画的三部曲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习题11 静物画练习
所需的材料门
第一步:布置静物
第二步:素描静物
第三步:上色
11 大自然的色彩之美
花朵的色彩门
花卉绘画
自然色彩与人造色彩的差别
习题12 花卉画练习门
所需的材料
第一步:布置静物
第二步:素描静物
第三步:上色
大自然是色彩的导师
12 色彩的意义和象征
为色彩取名字
用色彩来表现意义
习题13 色彩的感情
你最钟爱的色彩及其意义
1.我喜爱的色彩
2.我不喜爱的色彩
3.我喜爱的明度
4.我喜爱的色彩对比
5.我喜爱的彩度
6.我喜爱的配色方式
了解自己的色彩偏好和表现方式
色彩的象征意义
红色
白色
黑色
绿色
黄色
蓝色
橙色
褐色
紫和蓝紫
粉红
灰红
实践色彩的意义
运用你的色彩知识
致谢
参考书目
画家及画作中英文名称对照
01 素描、色彩、绘画,以及大脑的作用
素描、色彩、绘画,以及大脑的作用色彩学很少是普通教育的一环,学校只有在小学时会教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到了初中时,唯有特别开设的美术课才提供更多的色彩学知识。即使在美术班上,学生也只是在学习绘画时附带学到一些色彩知识,而素描经常被当成一门独立的课题,和色彩或绘画都不相干。然而,要学习这三项课题,最好是连成一气,而且依序而行:先学素描,再学色彩,最后是绘画。
这三项所牵涉到的脑部活动多有相通,但三者也有相当不同之处。素描和绘画最明显的差别是,我们一般认为绘画涉及色彩,素描则否。另一较不明显的差别是,绘画包含了素描,也需要具备素描的技巧(某些抽象、非写实的画风可能是例外),而素描并不包括、也不需要绘画的技巧。因此,学画的人在尝试绘画前,最好是先学素描。第三项,即色彩,则需要特殊的训练(一般称为色彩学),而且应该摆在素描和绘画的中间。三者的相同之处是,学生都要学习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和尝试各种主题,最重要的是,要学习用艺术家的方式去看事物。素描、色彩和绘画都应该具备的“艺术家的眼光”中,有一项即是观察明度,也就是色彩明暗度的变化。
我在拙作《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曾提出一个建议,呼应了这种传统的基本作画技巧课程。我建议,学画者最好先学习去观察两个物体连接处的线条,练习画出边线来;接着再依照比例和透视法,练习去画空间及形状。下一步是学习观察和使用明度,然后学习观察和调配色彩,最后便可以运用素描和色彩技巧来绘画。这是最佳的学习顺序,因为绘画的构图更复杂,先知道怎么去观察线条和怎么去素描,有助于应付更大的挑战;同样的,知道怎么去观察和调配色彩,对于着手尝试用色彩作画,也大有帮助。关于这一点,凡·高的经验很值得参考。这位荷兰画家主要靠自学成功,他在尝.试彩画之前,决定先加强自己的素描技巧。不过,本书的练习题是以色彩为主,素描的知识虽然有帮助,并非必要——除了明度以外。第六章我们将讲授掌握明度的技巧。用明度来看色彩
尝试彩画的新手最常遇到的困难,即是用明度来看色彩。素描大多是使用不同色调的灰色,因此,学画者在学习素描时,同时也学到了如何把色彩“翻译”为明度。他们学到如何去观察、辨别和使用不同的灰色色调,而衡量色调的标准是一个由白到黑的明度阶段,称为“灰阶”(gray scale)。以图1—1为例,图中的黄色属于灰阶中的哪一级?紫色呢?其中一个颜色是否比另一个暗一些?或者二者的明度差不多?(二者的明度几乎一样。由于我们习惯于把黄色视为明色,把紫色视为暗色,使我们更难判断二者实际的明度。)明度为何这么重要
色彩的明度很重要,因为明暗对比是一个好构图的基本要素。构图即一幅素描或绘画中形状和空间、明和暗的配置,如果对比出了问题,几乎注定会造成构图上的问题。例如图1—2这幅1895年的英国油画《金发少女》,画家雷顿用从淡金色到近乎黑色的不同明暗度去画少女的一头金发,因为他完整呈现出各种色调,少女秀发的金色看上去格外细腻亮丽。若是画家未曾注意到少女发色的明暗变化,只用一种色调——例如头顶的淡金色——去画她的秀发,整个构图必定分崩离析。
十九世纪中叶时,画家为了避免对比出问题,事先会用不同的灰色色调画好整个构图,建立起明暗的结构,然后才为底图加上颜色。这种方法称为“灰色画”(grisaille;源自法文gris[灰色])。《金发少女》的黑白照片(图1—3)显示出这幅油画的灰色底图会是什么样子。
灰色画(图1—4)实质上是彩色的素描,再次证明素描、色彩和绘画之间的关联。借由把色彩的明度转化为深浅不同的灰色色调,画家便可以此作为指标,按照正确的明度来调配色彩;例如画蓝色衣服时,他可以根据灰色底图来调整蓝色的明暗,画出衣服的明亮和阴暗部分。显而易见,这种方法难度颇高,而且很花时间,因此到了十九世纪晚期,大部分画家都放弃了灰色画。不过,这段历史凸显出正确认知色彩明度之重要性。色彩和绘画的大脑模式
把素描、色彩和绘画联结在一起的另一个环节,即是大脑的运作方式。要画出你所看到物体的素描,似乎主要是靠右脑的视觉认知功能,不需左脑插手。另一方面,色彩和绘画既需要掌管视觉认知的右脑,也需要掌管语言及逻辑的左脑。
我从指导过好几千人的经验中发现,要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你得把你对它的语言知识摆在一边。换句话说,你应该忘掉物体的“名字”,你的大脑要从L模式切换到R模式。这是我创造出来的名词,L指的足脑子的主要模式“语言模式”,一般认为由大脑左半球控制;R是脑子的副模式“视觉模式”,通常被归到大脑右半球。
大脑切换到视觉模式时,会造成意识状态微小但显著的改变,与一般的意识状态明显不同。从事其他活动时也经常会有这种体验,例如,当运动员进入“巅峰带”的时候,他会丧失对流逝时间的观念、全神贯注在眼前的活动上,言语困难,甚至无法言语。画家在素描时也有同样情形,在画家、画画的对象以及逐渐成形的图像之间,会产生一种“浑然合一”的感觉。我把这种意识状态的转变称为切换至R模式。绘画和素描一样,脑子需要转换到R模式的视觉功能,这不仅让艺术家清楚认知眼前的物体,更让他能认知色彩,尤其是色彩之间的关系。大脑右半球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是认知此种关系。
虽然素描和绘画同样需要使用R模式,绘画似乎会诱发一种和素描稍有不同的大脑状态,我认为这是因为绘画的材料比较复杂,造成了这种差异。素描只需要几样简单的材料:画纸、作画工具、橡皮擦。素描的大半时候,画家的意识状态不会因为要分神去处理材料问题而被打断,因此R模式相较而言是没有受到扰乱的。然而,大半的绘画工具,例如水彩、油彩或压克力颜料,都要用到好几种画笔,有八、十、二十种或更多颜料的调色盘,以及水、油或松节油等稀释剂,还需要一些调色知识。此外,尤其对新手而言,调色是一种与语言有关而且有一定步骤的工作,需要回到L模式,也就是惯常使用的语言/分析模式,属于左脑。画家在绘画时,经常要停下来调色,每次停顿都打断了R模式。
绘画时大脑的运作方式看来是这样的:画家以R模式开始画画,直到需要用到某个特殊颜色时。此刻他的脑子脱离了R模式,因为他在思考如何调出所要的颜色,这时他经常需要一些语言的提示(虽然未宣之于口),例如他会在心里跟自己说:“我需要暗蓝色,中等暗度。我可以用群青色,加上一些镉橙和一点白色。太浅了。多加些蓝色。太亮了。多加些橙色。试试看吧,应该差不多了。”接着大脑又回到R模式,直到下次要调色时。
因此,绘画时的思维状态可说是在R模式和L模式之间进进出出,也就是在视觉认知和语言/分析模式问来来回回。因为调色需要而造成的这种来回切换,对老练的画家来说几乎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但是新手就比较会意识到这种转换,需要多加练习才能习惯。娴熟之后,调色的过程就变得轻松而快速,许多人对绘画时的“左右逢源”也乐在其中。P14—18
色彩之重要性
一代又一代,不断践踏,践踏,践踏
开拓、垦伐,一切脏浊败坏,一切皆已枯绝:
沾染人类的污垢、人类的秽气,大地
如今一片荒芜,穿着鞋子的脚,却一无所觉。
尽管如此,大自然从不曾耗竭
万物的深层蕴含最美好的新鲜:
纵使最后几抹光线消逝在漆黑的西方,
看哪,晨曦,从东方褐色的边缘进现
——引自《上帝之荣光》(God's Grandeur)
英国诗人霍普金斯(Manley Hopkins,1844~89)
彩色地球
色彩代表生命。人类探索太阳系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迄今未发现外层空间其他世界有生命存在。因此,我们这个星球的缤纷色彩,尤其是植物的绿、水的蓝,似乎是独步宇宙。地球上的丛林和海洋、森林和平原,这些生机盎然的地区充满了自然的色彩,赏心悦目。即使是那些因为自然灾祸和人为伤害而生机泯灭、失却色彩的地区,大自然并不会就此耗竭殆尽,一旦生命复苏,色彩也随之重返大地,一如霍普金斯诗中所述。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然而,我们经常把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视为理所当然,一如我们呼吸的空气。尤其是在摩登都会,我们对丰富绚烂的各种人造色彩,几乎视而不见,这或许是因为周遭有那么多颜色,流光掠眼的喜悦,于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这斑斓之海中大半的色彩,除了吸引注意力之外,并无实际功用,不像自然界的每一种颜色,历经长时间逐步演化之后,都具有某种明确的实用目的;而紫色等昂贵的颜色在古时候只有富人用得起,像珠宝般珍贵,象征着身份地位。如今我们尽情挥洒各种颜色,因为我们喜欢它们,因为它们唾手可得——因为我们能够使用它们。我们现代人有数以百万计、价廉物美的颜色可以使用,油漆墙壁、招牌或店面时,我们只需随便说一句“漆成黄色(或紫色、青绿色、黄绿色)等等吧。”买衣服时——至少在现代大部分的文化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各种鲜艳的颜色,以前许多颜色是一般人无法取得的,尤有甚者,除了居于最高位的统治者,一般人根本禁止使用它们。如今泛滥的、与象征意义或实用目的脱钩的颜色,却钝化了我们对色彩的本能原始反应。
尽管如此,色彩仍持续发挥神秘韵作用。由于我们的生物本能——或许是在下意识的层次——某些颜色自然而然地吸引我们或使我们退避三合,它们提供我们有用的信息或发出警告、标示疆界。帮派横行的都市地区中,在敌对帮派的领土“穿错颜色”,极可能惹祸上身。美国的节日也用颜色来编码:红、粉红、白;红、白、蓝;橙、黑;红、绿。直至今日,我们仍习惯让女婴穿粉红色衣服,蓝色则代表男娃。交通可以靠红、黄、绿号标志来控制,不需人力指挥。此外,我们可能因为某种潜意识的目的而使用某种颜色。今天我挑了件蓝衬衫穿,这是什么缘故?我为什么买了黄茶壶而没买白的?看看下面的统计报告:深红色的汽车发生致命车祸的几率,高过任何其他颜色的车子。发生致命车祸几率最低的汽车颜色呢?淡蓝色。
科学家一向对颜色深感兴趣,有关色彩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都非常热衷于了解色彩,包括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英国科学家牛顿、德国作家兼科学家歌德。歌德认为自己1810年的巨著《色彩论》(Farbenlehre;英文名Theory of Colors)是他最重要的成就,甚至超越他公认的杰作《浮士德》。他们和其他的科学家、哲学家写下一本厚厚的卷帙,探讨“什么是颜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获得一个客观、简单的答案。
字典上的定义也没多大帮助。《安卡塔世界英文字典》(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对“color”所下的第一条定义是:“引发视觉感应的一种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取决于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入眼即呈现红、蓝、绿等色调。”但是,这种“性质”究竟是什么?物体本身究竟看上去是什么样子?这部字典继续提供了十八种用法,虽然这些用法无助于清楚界定颜色是什么,倒是呈现出“color”(颜色、色彩、着色)和“draw”(画、绘图、描绘)这两个字词很有趣的模拟,显示这两种概念的广泛关联,例如二者的比喻用法“为他的演说抹上某种色彩”、“画出美丽的远景”等等。
再来看看前述的定义:——引发视觉感应的一种性质。——颜色本身并无实质,而是光落在物体表面后在视者心中所造成的一种感觉——事实是否如此?柠檬真的是黄色吗?或者,柠檬的黄色只是我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感觉?科学家告诉我们,不论柠檬是或不是什么颜色(或许根本没有颜色),它的表面具有某些特性,会吸收所有的波长,只把某一种波长反射到我们的眼/脑/心系统,这个特定的波长让我们的视觉系统体验到一种称为“黄色”的感受。然而,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随不同的人而定。我看到的黄色和你看到的黄色是不是一样的?色盲的人又看到什么呢?这类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不论一般人或科学家都难以解答,因为我们无法跨出我们的眼/脑/心系统去找答案。我们只知道,色彩会发挥神秘的作用,而我们每个人对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独特的感知与情感反应。
我们还是把这些难解的问题留给科学家和哲学家吧,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喜欢色彩,不论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想要更了解怎么正确地认识色彩、怎么配色,以及运用色彩之美。某些配色特别让我们喜欢,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想知道,要达到最好的色彩安排——不论是书页版面、服饰或周遭环境——我们该具备什么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会担心对色彩了解得太多,反而会破坏色彩带给我们的喜悦——彩虹将褪去灿烂七彩,变成灰蒙蒙一片,一如济慈铿锵的警告。然而我相信,知识并不会减损我们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经常都得就色彩做出某种选择;当然,我们可以依赖我们的直觉,但是一般来说,直觉加上知识,更为有力。
在这本书中,我将一步步解开有关色彩的复杂问题,让你对色彩有一个扎实的基本了解:如何去观察色彩和运用色彩,以及,针对那些要用色彩来作画或工作的人,如何调配、混合色彩来达到那最难捉摸的目标——色彩的调和。如果你对色彩的兴趣并非那么专业,书中简单的练习题可以加深你对色彩的了解,更加领会色彩之美。
本书第一部分,我把色彩学的浩瀚知识浓缩,简短但完整地介绍色彩的意义、理论,以及色彩“语言”的基础知识。
本书第二部分,我将提供有关作画材料的实用信息与简易的练习题,从这些练习中可以验证色彩理论和色彩的“词汇”。最后,本书第三部分,我将进一步讨论色彩的和谐组合、色彩的意义和象征,随后我会提出一些建议,教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使色彩之美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环。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的作者在这本有关色彩的书里作了一次关于色彩和用色彩绘画的冒险。贝蒂·艾德华揭开了色原学的神秘面纱。并以一种任何艺术家或设计师、甚至任何人都能领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学会使用色彩,教你解决问题,这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Alfa
这本书是最好的素描与色彩画之间的桥梁,如果你对单色绘画有一点认识,并想进一步了解用色彩画殛,这本书就最适合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画画,那就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读一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吧,两部作品都同样出色。
——Constant Reader
终于有一本揭开色原学神秘面纱的书了,它思路清晰,易读,有趣,一点也不比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逊色,它是《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很好的补充,是每一位艺术家、设计、甚至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
——Ozzie“Sal”